摘 要:海峽兩岸在語言文字上存在不少差異,其中詞匯差異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文章從“意義、詞性、簡稱、所指范圍、施動者”等五個方面探討了大陸普通話與臺灣國語中同名異實詞的差異,在分析差異的同時注意到兩岸的同名異實詞語也存在融合的趨勢,而且兩岸的同名異實詞語有增多的趨勢,這類詞語多為日常詞語。
關(guān)鍵詞:大陸普通話 ?臺灣國語 ?同名異實詞 ?差異 ?融合
一、引言
海峽兩岸隔絕了半個多世紀,在語言文字上出現(xiàn)了不少差異,其中詞匯差異表現(xiàn)得尤其突出,在兩岸的交流溝通中常造成誤解。在研究的基礎(chǔ)上,將兩岸詞匯的差異進行整合溝通,有利于掃除兩岸溝通中的語言障礙,促進漢民族共同語的和諧健康發(fā)展。
兩岸語言詞匯方面的差異,從詞形與所表達的內(nèi)容來看,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1.同實異名,即名稱不同而所表達的內(nèi)容相同。例如同指“使用一次就扔掉的筷子”,大陸稱“一次性筷子”,臺灣稱“免洗筷”。2.同名異實,即名稱相同但所表達的內(nèi)容不同。例如“奶酪”,大陸指“用牛、羊等奶汁加工而成的半凝固食品”,臺灣指“用牛奶、洋菜等材料制成的甜點,口感滑嫩,有彈性”。
由于詞義演變的社會環(huán)境不同,新詞語產(chǎn)生的理念不同,海峽兩岸常會形成同名異實的詞語,在此我們主要研究的是大陸普通話與臺灣國語中的同名異實詞語,而不考查兩地方言中存在的相關(guān)問題。研究語料主要來自于2003年北京語言大學和臺北中華語文研習所合編出版的第一本兩岸詞典——《兩岸現(xiàn)代漢語常用詞典》、2012年8月由兩岸共同合作編纂的中華語文工具書《兩岸常用詞典》?!秲砂冻S迷~典》大陸方面由編委會負責,臺灣方面則由臺灣文化總會編印。該詞典是目前海峽兩岸通行的、最權(quán)威的兩岸詞典。我們將兩部詞典中的同名異實詞提取出來,進行了對比分析,以期在更好地了解海峽兩岸同名異實詞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研究大陸普通話與臺灣國語中的同名異實詞的發(fā)展變化。我們所研究的同名異實詞主要是指完全的同名異實,不包括部分異實。在研究這些詞語的差異時,不考慮字形差異問題,因為兩岸的字形也出現(xiàn)了很多差異。為了厘清研究對象,我們將所研究的這類詞稱為同名異實詞,而不稱為同形異實詞。所以,本文所研究的同名異實詞指的是大陸普通話與臺灣國語中都在使用,但所指的內(nèi)容卻不盡相同的詞語。
語言中的同名異實詞大致分為:同名異實異音與同名異實同音兩種情況。異音往往是由于詞匯意義和語法作用的變異而產(chǎn)生的,它是同名詞語為了區(qū)別所指內(nèi)容的不同而使用的一種有效手段。而大陸普通話與臺灣國語中的同名異實詞全部屬于后者,均為同名異實同音。
二、大陸普通話與臺灣國語中的同名異實詞的差異
通過對海峽兩岸同名異實詞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兩岸的同名異實詞差異十分明顯,二者的顯著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意義、詞性、簡稱、所指范圍、施動者”五個方面。
(一)意義的差異
同名異實詞意義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理性意義和附加意義兩個方面。
1.理性意義差異
通過對兩岸同名異實詞的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理性意義的不同是兩岸同名異實最主要的差異。例如:“檔次”在大陸普通話中指“按照一定標準排列的等級次序”,可以說“產(chǎn)品檔次齊全”,而在臺灣國語中指“檔期的次序”,可以說“電影檔次”。
值得注意的是,兩岸的某些同名異實詞在理性意義上的差異,甚至呈現(xiàn)出反義關(guān)系。例如“窩心”,大陸普通話中意指“形容受了委屈或遇上不如意的事,卻無法發(fā)泄或表白而心里煩悶”,而在臺灣國語中指“內(nèi)心感覺溫暖、欣慰、舒暢”?!坝黧w”在大陸普通話中指“譬喻句中用來比況本體的另一事物”,如“朋友像一本一本的好書”中的“好書”,“歸心似箭”中的“箭”。而在臺灣國語中指“比喻句中所要說明事物的主體”,如“朋友像一本本的好書”中的“朋友”,“歸心似箭”中的“歸心”。我們發(fā)現(xiàn),這種反義關(guān)系在附加意義的差異中同樣有所體現(xiàn),例如“高姿態(tài)”,大陸普通話中指“對人從寬,對己從嚴的態(tài)度”,而在臺灣國語中指“在處理事情、協(xié)商討論時,采取高傲、輕慢的態(tài)度”。
2.附加意義差異
兩岸同名異實詞,在附加意義的差異上主要表現(xiàn)在褒貶色彩和程度色彩兩個方面。
(1)褒貶色彩的差異
兩岸的同名異實詞,在附加意義上的差異也是比較明顯的,我們發(fā)現(xiàn),在附加意義的差異中感情色彩的褒貶上存在的差異最為多見。例如“補習班”,大陸普通話中意指“學校為成績較差的學生或需補充某方面知識、技能而開設(shè)的班級”,而在臺灣國語中指“為升學或需要某方面知識、技能開設(shè)的私人機構(gòu)”。“高姿態(tài)”,大陸普通話中指“對人從寬,對己從嚴的態(tài)度”,而在臺灣國語中指“在處理事情、協(xié)商討論時,采取高傲、輕慢的態(tài)度”?!斑h走高飛”,大陸普通話中指“向遠處跑,往高處飛;指到很遠的地方去,比喻擺脫困境”,而在臺灣國語中指“因避難或犯罪而逃往他方”?!澳媚蟆保箨懫胀ㄔ捴幸庵浮芭つ蟛蛔匀?。有意刁難;要挾”,具有貶義,而在臺灣國語中指“掌握;把握”,是中性詞,不具有褒貶色彩。
(2)程度色彩的差異
兩岸的同名異實詞,在附加意義上的差異,除了較明顯地體現(xiàn)在褒貶色彩的差異上之外,還表現(xiàn)在程度色彩的差異上。例如“房車”,大陸普通話中意指“一種車廂大而長,車內(nèi)配有家具、廚房、衛(wèi)浴設(shè)備等,提供基本生活功能的汽車”,而在臺灣國語中指“轎車”,可以說“小型房車”“省油房車”?!百e館”,大陸普通話中指“檔次較高的旅館”,而在臺灣國語中指“招待賓客食宿的場所”,完全沒有“程度”義?!皶嫀煛保箨懫胀ㄔ捴兄浮皶嬋藛T的中級職稱,介于高級會計師和助理會計師之間”,而在臺灣國語中指“通過公辦會計師考試合格者,成為合格會計師,會計師有兩年以上事務所工作經(jīng)驗者,可以申請成為執(zhí)業(yè)會計師”,因為沒有程度的限制,所以在臺灣國語中使用“會計師”時需在前面加上限定修飾語?!笆墟?zhèn)”,大陸普通話中指“規(guī)模較大、工商業(yè)比較集中的集鎮(zhèn)”,而在臺灣國語中指“縣轄市和鎮(zhèn)”,沒有對這一級地方規(guī)模程度的限定?!白嚒保箨懫胀ㄔ捴兄浮翱瓦\列車中的座席車廂”,而在臺灣國語中指“高級官員或職位高的人乘坐的轎車;也指較大或較高級的房車”?!翱茊T”,大陸普通話中指“行政機關(guān)的,科級機構(gòu)中工作人員的一個職級。高于辦事員,又可分為主任科員和科員”,而在臺灣國語中指“科的機構(gòu)的成員”。
我們發(fā)現(xiàn),在這些同名異實詞中,大陸普通話中表示程度色彩的詞語要比臺灣國語中多。
在意義差異方面,還有一種值得注意的情況,即由于理性意義的差別而產(chǎn)生了附加意義的差別的現(xiàn)象。例如“未婚媽媽”,大陸普通話中指“沒有結(jié)婚而生了孩子的女子”。“未婚先孕”在傳統(tǒng)文化的倫理道德下具有貶義色彩;而在臺灣國語中“特指志愿在SOS兒童村擔任孤兒‘母親的女性”。在人的情感中,這樣的女性具有愛心,因而這個詞具有了褒義色彩?!白杂墒袌觥?,大陸普通話中指“農(nóng)貿(mào)市場的俗稱,因由農(nóng)民自由聚散逐漸形成而得名”,這個詞在大陸用得較多,而且又增加了新的附加意義,更多地表達出“自由、不規(guī)范”義;而在臺灣國語中指“按自由競爭原則運作的經(jīng)濟市場”,可見并沒有產(chǎn)生這種附加意義。其實理性意義與附加意義的差別很難完全清楚地劃分開來,因為有很多詞正是由于附加意義的差別很大從而導致其理性意義不同。
(二)詞性的差異
“站臺”。在大陸普通話中指“車站內(nèi)高于路面的平臺。供上下乘客或裝卸貨物,也叫月臺”,是名詞。而在臺灣國語中是指“選舉時上臺為某一候選人助講,并公開表示支持”,可以說“我們?nèi)ソo他站臺”,是動詞。
(三)簡稱的差異
這里面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不同的詞語縮略成相同的形式。例如“高考”在大陸普通話中是“高等學校招生考試”的簡稱,而在臺灣國語中是“公務人員高等考試”的簡稱。另一種情況是一方使用縮略形式,而同形的詞語在另一方中不是縮略形式,例如,大陸普通話中的“公車”指“為單位所有的、供辦事人員因公出行時使用的車輛”,而在臺灣國語中則為“公共汽車”的簡稱。
(四)指稱和所指范圍的差異
“店員”在大陸普通話中指“商店(有時也兼指旅店、酒店等)的員工”,而在臺灣國語中專指“商店售貨員”?!八痹诖箨懫胀ㄔ捴兄浮胺Q人以外的事物”,而在臺灣國語中指“指代除人和動物以外的事物”,“它們”是“它”的復數(shù)詞義的對應詞。“戰(zhàn)車”,大陸普通話中泛指“作戰(zhàn)用的車輛”,而在臺灣國語中專指“裝有火炮、機關(guān)槍和旋轉(zhuǎn)炮塔的履帶式裝甲戰(zhàn)斗車輛”。值得注意的是,具有指稱、所指范圍差異的這類詞語,通常是大陸普通話所指的范圍要大于臺灣國語中所指的范圍。
(五)施動者的差異
“退職”在大陸普通話中指“辭去原有的工作或職務”,這個動詞的施動者是工作者,而在臺灣國語中指“被雇主解除職務;開除”,施動者是雇主,兩者是相反的。
大陸普通話與臺灣國語中同名異實詞后四個方面的差異也在不同程度上體現(xiàn)了這些詞語在理性意義方面的差異。
三、大陸普通話與臺灣國語中同名異實詞的融合
大陸普通話與臺灣國語中的同名異實詞也存在由不同到相同的變化過程,也就是說,出現(xiàn)了融合現(xiàn)象。
(一)大陸普通話采用臺灣國語中的義項
“連線”在大陸普通話中原指“電器上連接電源或各電器元件的導線”,在臺灣國語中“指接通電訊的網(wǎng)絡(luò)”;“黑客”在大陸普通話中原指“本不屬于電腦專業(yè),但對電腦技術(shù)非常精通的人”,現(xiàn)在多指“非法侵入他人電腦網(wǎng)絡(luò)進行干擾或破壞的人”,與臺灣國語中的義項一致。大陸普通話采用了臺灣國語中的義項,兩岸同名異實的詞語出現(xiàn)了融合現(xiàn)象。
(二)臺灣國語采用大陸普通話中的義項
“站臺”這個詞語的名詞義項“車站內(nèi)高于路面的平臺,供上下乘客或裝卸貨物”原是大陸普通話所獨有的。臺灣國語中的“站臺”原來只指“選舉時上臺為某一候選人助講,并公開表示支持”,但現(xiàn)在也具有了與大陸普通話一樣的名詞義項,出現(xiàn)了融合了現(xiàn)象。
四、結(jié)語
隨著海峽兩岸交流的頻繁,兩岸的同名異實詞語必然會出現(xiàn)融合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兩岸的同名異實詞語逐漸增多,據(jù)蘇金智(1995)統(tǒng)計,兩岸完全同名異實的詞只有6個,《兩岸現(xiàn)代漢語常用詞典》(2003)中有38個,《兩岸常用詞典》(2012)中有46個。兩岸的同名異實詞語多為日常用語。
研究大陸普通話與臺灣國語的詞匯差異,也是研究漢民族共同語中的詞匯在海峽兩岸使用中產(chǎn)生的差異。大陸普通話與臺灣國語中的同名異實詞作為很有特色的一類詞,通過對它們進行對比分析,不僅有利于揭示其發(fā)展規(guī)律及產(chǎn)生原因,而且有利于兩岸的交流乃至漢語詞匯史的探究,值得我們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索。
(本文受山東省“十二五”語言文字應用科研項目(2004)、山東省語言資源開發(fā)與應用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支持。)
參考文獻:
[1]北京語言大學、(臺北)中華語文研習所.兩岸現(xiàn)代漢語常用
詞典[Z].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3.
[2]李行健.兩岸差異詞再認識[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6).
[3]李行健主編.兩岸常用詞典[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蘇金智.海峽兩岸同形異義詞研究[J].中國語文,1995,(2).
[5]刁晏斌.兩岸四地現(xiàn)代漢語對比研究新收獲(2)[M].北京:語
文出版社,2014.
(李衍妮 山東青島 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26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