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雜志當然要倡導文學,但是,文學不那么為社會所需要了,衰微了,文學雜志被移作他用,被有錢的后爹后媽使喚來使喚去,乃至死亡,就發(fā)生了。近十多年來,文學雜志興亡可謂是一部血淚史。有一個具有時代感的詞叫文學青年,后來成了貶斥文藝腔的專屬名詞?,F在不見怎么提及了。這種淡忘說明文學早不是社會的熱詞。連用作挖苦人的詞語也不配了。
四川是人口大省,成都是不一般的大城市,文學的土壤也算肥沃,只有那么兩三本文學雜志(包括《青年作家》在內),按理都不缺陽光雨露,都該茁壯成長??梢廊欢悴贿^一個衰字。
從滿懷希望到心灰意冷,曾經操持《青年作家》的各路人馬經歷的過程與收獲的結局,大抵相仿。文學被詛咒、被嘲笑,文學雜志幾經轉手的遭際令人扼腕。這年頭搞文學雜志等同于找死。在2015年新年伊始,我卻成了《青年作家》主編。我曾經在九年前主持過《青年作家》的編務工作,現在,又回來了。老朋友寒暄問候,卻不要求我請客吃飯,因為他們心知肚明:這會是怎樣的一個前景?但我喜歡文學,愿意在文學蕭條的時代,重溫文學。于是,新的編輯隊伍很快建立起來。幸運的是,大家和我的感覺很近似:《青年作家》還有心跳,還沒有死。既然如此,我們就該認真為它謀劃一個新未來。
文學雜志以刊載文學作品為主旨,《青年作家》也不例外。但今天,《青年作家》將增添重要的新內容:關注作家中的青年,關注有過文學夢的人和他們的青春!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文學屬于青年,青年有夢想有激情有憤怒有感傷,這些都是文學的助燃劑。所以,青年最接近文學。有人說青春最為難忘,那么青年時代的文學夢就能忘得干干凈凈,不留一絲痕跡么?不少人會否認自己的文青履歷,但是,青春撞上文學,不是一場簡單的夢。文學會蟄伏于你的心底,成為你最重要生命底色。這是我們在作家之外,去探尋成就非凡的各領域大家的成長史的因由。因為,這會豐富文學的意義,讓更多的青年人堅定文學之信心。文學固然是文學家之所長,但文學并非專為文學家而準備。文學對于青年有特別的意義,我深信:不文學,非青年!《青年作家》發(fā)現、傳播青年之新銳文學作品,更塑造時代之文學精神!
其實,當我們的目光投向傳統(tǒng)紙媒之外的廣闊世界,會發(fā)現文學依然遍布人間。文學雜志或許不是一個最佳的文學載體,但文學本身欣欣向榮。這溫暖了我歸來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