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當前,由于社會風氣、升學壓力等的影響,語文教學急功近利,片面強調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語文教學的人格教育的作用和功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特別是在培養(yǎng)健全人格方面。以致于許多學生接受語文教育很長時間后,仍有一些人格缺陷。因此,語文教學中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已變得越來越迫切。
關鍵詞:中學語文 健全人格 培養(yǎng)
語文教學是一項復雜而系統(tǒng)的工程,它不僅承擔著教給學生知識的任務,而且肩負著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進而提高民族素質的歷史使命。我國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曾經(jīng)說過:“教育者養(yǎng)成人格之事業(yè)也?!盵1]人格培養(yǎng)是中學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是素質教育的基礎。教育的本質在于育人,語文教學應當將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人格相結合,更應該把教書和育人相結合,努力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其在獲得知識的同時,能夠形成健全的人格,為其未來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人格基礎。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以高尚的人格陶冶學生
有學者認為“人文素養(yǎng)一般是指人在言、行及精神面貌中表現(xiàn)出的關切人、關切事、關切文化的思想傾向,是對人的存在、人的價值及人生意義的關注,對人生終極目的和人類存在意義的終極關懷,是人通過反觀、自省和自審而實現(xiàn)自我超越之人性和人道,進而用人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之光去凈化人的心靈的終極追求。人文素養(yǎng)是體現(xiàn)一個人對待自我、他人及社會的心理、精神和態(tài)度的修養(yǎng)?!盵2]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教師個人對青年人的影響所產(chǎn)生的力量,無論什么樣的教科書,無論什么樣的思潮,無論什么樣的獎勵制度都是代替不了的。”[3]“身教重于言傳”,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非常強調教師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為學生做出榜樣。人格教育同樣需要教師的榜樣作用,要求教師從各個方面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用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學生。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主要包括:人文價值、人文知識、人文品格和人文行動。
1.樹立人文價值信念
要想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首先要求教師樹立人文價值信念。“所謂人文價值,就是崇尚人文的價值,是對人的關懷,對人的生命的珍視,對人的精神世界的追求。”[4]人文的核心就是“人”,要以人為本,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的《學習:內在的財富》中指出:“人不僅是教育的對象,而且是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任何教育、教學活動形式,如果忽視了人,看不到教育對象的人格特質,就根本沒有教育的科學性而言”。[5]因此,教師要樹立人文價值信念,在教學中,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建立新的教師觀和課程觀,要把學生真正當做一個“人”。備課時,不僅要備內容,更要備學生,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認真地備每一個“人”的課。課堂上,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要允許學生質疑,使師生處于平等的地位,自由交流,自由溝通,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得到全面發(fā)展。
2.提高人文知識水平
“人文知識是人類關于人文領域的基本知識,它主要與精神生活有關,具體包括歷史、文學、哲學、宗教、道德、法律、藝術等知識,是進行人文教育的主要載體。”[6]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離不開通過提高人文知識水平而形成的文化底蘊。古人云:“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薄按挚暣蟛脊?,腹有詩書氣自華。”告誡人們要博覽群書,廣泛涉獵,要增加古典文化知識的積累,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蘊。教師自身所具有的的人文知識,不僅影響著其精神生活,而且影響著學生精神世界的建構。作為語文教師,提高人文知識水平顯得格外重要。杜威指出:“知識具有人文主義的性質,不是因為它是關于過去人類的產(chǎn)物,而是因為它在解放人類智力和人類同情心方面做出了貢獻?!盵7]人文知識不僅可以提升語文教師內在的氣質,豐富內心感受,對學生的影響更是潛移默化的。
3.提升人文品格
有學者認為,作為教師,其理想的人格特征應該是“能體認教師角色的神圣性;能堅持教育使人向善的樂觀信念;有責任心,有使命感,有不為物誘的犧牲精神,對學生有愛心、耐心、恒心的教不厭誨不倦的教師性格?!盵8]要提升語文教師的人文品格,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yè),愿意滿腔熱情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愛崗敬業(yè),為人師表。教書不僅是一種謀生的手段,它更肩負著民族的希望。只有真正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把教書育人當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至高無上的一部分,教師才會感到生活的充實和人生的價值。其次,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人價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師要愛所有的學生,無論成績的好壞,要平等、耐心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對學生真誠的愛,能使師生之間建筑起信任的橋梁,這樣學生才愿意和老師進行交流和溝通。最后,作為語文教師,對祖國的語言文字要熱愛、虔誠和敬畏。語文教師只有自己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體會祖國語文文字的豐富、優(yōu)美、生動、形象,才能在教學中感染學生,使學生也能感受到祖國語文文字的優(yōu)美,從而激發(fā)學習語文的興趣,投入到語文學習中。
4.展現(xiàn)人文行為
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不僅表現(xiàn)為教師內在的人文價值、人文品格,更為重要的是要展現(xiàn)人文行動。首先,教師要身體力行,知行合一。身為教師要表里如一,為人師表,一視同仁,善于傾聽和理解學生,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其次,教師要志存高遠,明白立志的重要性。古人云:“志大,則才大,事業(yè)大;志久,則氣久,德性久”說的就是志向遠大對事業(yè)成敗的重要性。作為教師要始終樹立終身從教的志向,熱愛教育事業(yè),緊跟時代發(fā)展,不斷學習,更新教學觀念,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育事業(yè)中。最后,教師要善于反思和自省。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苯處熞朴诜此?,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合乎教師準則;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是否恰當,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反思對學生的態(tài)度是否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等等。教師的不斷反思有利于促進教師不斷進步。
二.挖掘教材的人文意蘊,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
1.挖掘蘊含自強不息、奮發(fā)向上的進取精神的作品
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具有自強不息、奮發(fā)向上的進取精神的人物形象。如孟子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了,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9]的志向;王勃的“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堅持;《老人與海》中的“硬漢”圣地亞哥為了證明自己有堅強的勇氣和毅力,為完成那項別人無法替代的任務,他堅持一定要捕到一條大魚,但最后遭到無可挽回的失敗。“不過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笔サ貋喐鐩]有屈服于命運,無論在怎樣惡劣的環(huán)境里,他都憑著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進行奮勇抗爭。從另一個意義來看,他是一個勝利者,雖敗猶榮。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雖然描述了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但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盎ê腿硕紩龅礁鞣N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無論在生活中遇到多么大的不幸,生命總是永無止境的,是頑強的、永恒的、美好的。人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壓垮,每個人都應該像紫藤蘿花一樣,以飽滿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長河中去,在生命的長河中前行。這些都告訴人們要成大事,必須要有自強不息、奮發(fā)向上的進取精神。這種精神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恒心、意志、毅力等品質,從而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大有益處。
2.挖掘蘊含胸懷闊達的寬容意識的作品
如今中學階段大多為獨生子女,多受父母的溺愛,沒有闊達的胸襟、缺乏寬容精神?!凹核挥?,勿施于人”[10]的仁恕精神,表明中華民族寬容待人的處世哲學。這種精神在語文教材中多有體現(xiàn),如“管鮑之交”的故事。管仲和鮑叔牙是好朋友,共同做買賣,一起從軍打仗。合伙做生意時,鮑叔牙的本錢比管仲的多,賺錢后管仲卻多拿了一份。旁人對此說三道四,鮑叔牙替他解圍,說他家里比較貧困,應該多拿一份。打仗時,管仲總是躲在眾人后面,撤退時他卻跑得最快。別人對他很不滿意,鮑叔牙仍為他辯解,說他家里有老母親,是出于孝心。管仲對此感激不已。后來,他們成了患難之交,攜手干出一番大事。又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正是因為藺相如闊達的胸襟感動廉頗,才有了“負荊請罪”的美談。通過語文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寬容的精神,讓他們學會寬以待人,學會與人和諧相處。
3.挖掘蘊含博大精深的仁愛精神的作品
“仁者,愛人?!薄叭省笔侨寮业赖陆逃暮诵乃枷耄?jīng)過無數(shù)哲人先賢的發(fā)展,成為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在《寡人之于國也》一文中孟子提出“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敝挥惺┬腥收拍艿妹裥?,得民心者得天下,集中體現(xiàn)了孟子的“仁愛”精神。賈誼的《過秦論》中“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敝赋銮販缤龅母驹?,提醒當權者要施行仁政。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大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他寧愿自己的房子是破的,希望天下人都能有房住,可見,杜甫的仁愛之心是多么感人,多么深刻!
4.挖掘蘊含濃濃深情的親情、愛情的作品
語文教材中每篇文章都蘊含著作者的情感,也正符合中華民族重情重義的傳統(tǒng)。朱自清的《背影》感情真摯、深沉,尤其是那段父親穿鐵道翻柵欄,爬上爬下為兒子買橘子的文字讓人感動。學習這篇文章,可以讓學生學會珍惜親情,孝敬父母。讀舒婷的《致橡樹》可以看到詩人理想愛情的標準。詩歌用“橡樹”和“木棉”兩種意象表達了細膩委婉而又深沉剛勁的愛情觀。面對高大威儀的橡樹,詩人不想像凌霄花、癡情的鳥兒、泉源和險峰那樣做愛情的奴隸,在愛情中迷失自己。詩人要像一株木棉一樣和橡樹并排站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共同經(jīng)歷困難和挫折,共同分享生活的美好。這就是愛情,“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薄吨孪饦洹废蛉藗兲岢隽艘粋€愛情的高標準,這個標準并不是當前社會中的“高富帥”、“白富美”的標準,而是一種個性獨立、地位平等、相濡以沫的愛情標準。這首詩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在教學中,諸如此類的文章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別人的精神,有利于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
要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就必須重視對中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但同時人格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語文教學在培養(yǎng)中學生健全人格方面雖然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但也只是起到基礎作用。作為語文教師,在不斷提高自身人文素養(yǎng)的同時,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更應該加強語文教學中的人格教育,培養(yǎng)和塑造中學生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1]張慧梅.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J].新校園(理論版),2011,(10):66.
[2][4][6]鄧志偉.論中小學教師人文素養(yǎng)的內涵建構[J].全球教育展望,2008(11):59-63+68.
[3][俄]烏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對象[M].鄭文樾,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5]應婭麗.論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3.
[7]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44-45.
[8]張春興.教育的應為與難為[M].臺北:東華書局,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印,1993:99.
[9]趙凱.孟子.孝經(jīng)[M].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06:88.
[10]徐志剛.論語通譯.顏淵篇第十二[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145.
(作者介紹:崔晶菁,喀什師范學院教育系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語文課程與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