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
摘 要:我國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視知識性、專業(yè)性,不論是在認識上,還是在實施過程中,都忽視在具體的學科課程的學習中的心理教育滲透。學生心理問題是在學校的學習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忽視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和生活過程,不論是預防心理問題,開展心理教育,還是心理問題干預都沒有具體實施的實踐和空間條件。因此,要充分重視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中小學生;學科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5)02-0036-01
我國不少人都認為心理教育就是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配備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qū)。學生的心理問題,都是在他們的日常的學習、生活等活動過程中產生的,不論是預防心理問題的產生,還是實施心理教育,提高學生心理調節(jié)能力,都要在這些活動過程中進行。學生在學校的主要任務和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習,各個學科的學習活動占據(jù)了他們絕大多數(shù)的時間。因此,中小學生的心理教育必須滲透到各個學科教學活動中去,各個學科教師就必須具備心理教育能力。我們就必須加強對學科教師心理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學科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
一、提高對學科教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增強中小學學科教師心理教育能力培養(yǎng)意識
要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必須培養(yǎng)中小學學科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因此,要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科學、有效開展,就必須要學校領導認識到學科教師以及整個學校教學、工作人員心理健康對于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重要性。同時更要學科教師自身認識到學科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滲透的重要性。我們不少領導和教師都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專業(yè)心理學教師的任務,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配備專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其實這種觀點是不完全正確的。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是在整個學習和生活活動中實現(xiàn)的,不可能離開他們的具體的學習活動和生活活動單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哪怕是心理治療也不是完全在單獨的心理治療室里完成,也必須回到生活學習的活動過程中,通過改變其患者的生活活動行為模式來實施。學生之所產生心理問題或者心理疾病,其實也是在學習或生活過程中處理生活、學習事件時失敗所導致的。因此,只有認識到了學科教師在學生心理健康預防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認識到了自身要在具體的教學活動過程中提高自身心理教育的能力,才可能自覺在施教過程中預防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教學行為。學校領導認識到了這一點才可能為學科教師參加心理健康培訓提供條件,才可能把心理健康教育貫徹到所有的教育教學工作以及教學管理或工作過程中去。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員培訓,實現(xiàn)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員育人
學校是教育人的地方,人的發(fā)展與成長,是全面的,并不是單一的知識學習。人的心理健康發(fā)展與成長是在學校整個環(huán)境中完成的,并不只是課堂上,更不只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學校是整體育人,學校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方面都要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這就要求學校的所有的工作人員、管理人員都要具備育人能力,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教學育人,這是對學校的基本要求。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學校要重視對每一個教職員工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訓。不論是教育管理者,還是教師,不論是專業(yè)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還是各個學科教學教師,不論是領導者,還是一般教職工,都要求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學校的每一個人都懂得如何讓學生健康成長基本知識,都有一定的實施心理教育的基本能力,學生在學校才可能真正健康成長。其中學科教師更加重要,因為學科知識學習占據(jù)了學生在學校的大部分時間和空間,是學生獲得主要內容和形式。脫離了學生具體的學習實踐和空間來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不現(xiàn)實也是不可能實施的。
三、結合學科知識學習,挖掘學科知識學習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要學生體驗學習的愉快,就必須教師要懂的如何愉快地教,懂得如何把知識學習轉化為愉快的學習活動。雖然有人說,學習愉快是一個浪漫的幻想,其實,從審美教育的哲學高度來看,學習是可以實現(xiàn)愉快體驗的。雖然可能學習過程有時候是枯燥、艱辛的,但是,枯燥與艱辛絕對不完全是單純的,如果能夠讓學生通過枯燥、艱辛的學習獲得肯定,體驗緊張、枯燥之后的放松,掌握好教學的節(jié)奏,是完全可以實現(xiàn)學習的愉快體驗的。學生產生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學習壓力大,挫折感強,教師再進行批評否定,甚至用懲罰等方式來對付學生,于是焦慮、緊張、無意義甚至厭學情緒就產生了,嚴重的甚至產生精神分裂等疾病。教師科學的教育方法和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會使得學習是愉快的,有意義的,有成就感的。而成功的學習、有成就感的學習就必然是愉快的,因而也就是健康的。在學習中遭遇了失敗,遭遇了人為懲罰,產生不正確的認識和體驗,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久而久之,消極情緒、消極體驗積累達一定時候就必然產生不健康的心理和行為方式。因此,學生的不健康心理甚至心理疾病實際上就是在不科學、不愉快的學習過程中生的。所以,學科教師必須學會在學科教學中用科學的方法、愉快的方法教學,要懂得如何科學愉快地教學,要懂得如何引導學生科學愉快的學習。
(作者單位:內江市東興區(qū)百合鎮(zhèn)中心校)
參考文獻:
[1]劉本劍,中小學學科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養(yǎng)[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6,1.
[2]永春 烏力吉倉,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簡論[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7,6.
[3]邢金萍,論學科教學中心理教育的滲透[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4.
[4]黎龍輝,論學科教學中的心理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