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濤
【摘 要】孔子的教育目的相對后世教育家,較為偏重倫理道德目的,這是與他“恢復周禮”及“仁政”的理想密切相關的??鬃拥慕逃枷?,對今天的教師,仍有啟發(fā)。我們可以吸取其中有益的東西、優(yōu)秀的東西,靈活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去。 當下我們的教育仍然是以應試教育為目的,學校教育基本局限在智育的范圍之內(nèi),道德教育嚴重缺失。人才培養(yǎng)的目的似乎只是生產(chǎn)各個行業(yè)所需要的生產(chǎn)工具,人的全面發(fā)展得不到重視。從《論語》這里,我們應該得到一些啟示。
【關鍵詞】《論語》 教育思想 ? ? 德育
孔子進行道德教育,當然是以他的道德觀為基礎的??鬃友缘赖?,皆發(fā)乎人心,自然而成。所以梁漱溟先生說:“孔子的生活即是人原來的生活,仁的心就是人原來的心。孔子最高的理想,最高的道德,就是本來的事實,他主張當然就是人原來的本然?!保ā度寮叶v·孔子的態(tài)度》,黃河選編,華夏出版社)無疑,“仁”是孔子的最主德。什么是“仁”?《說文》解釋為“相人偶為仁”,說明這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規(guī)范。顏淵問“仁”,孔子答曰“克己復禮為仁”(《顏淵》),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那就是“仁”了。我們看到,“孝弟”為“仁之本”(《學而》),“能近取譬”為“仁之方”(《雍也》)。“忠”和“恕”是“仁”的兩個方面,“忠”即是盡己之心待人,“恕”就是推己之心及人。而且“仁”并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除了“仁”德之外,“智”與“勇”分別為孔子“三達德”中的其他兩德?!叭收弑赜杏隆保ā稇梿枴罚?,“勇者不懼”“智者不惑”(《子罕》)。這就是孔子的主要道德。
孔子的德育原則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篤志??鬃咏虒W生,立身處世,首先要立志于仁道?!捌堉居谌室玻瑹o惡也。”(《里仁》)不僅要立志,還要堅持志向,要“篤信好學,守死善道”??鬃訉︻仠Y非常稱贊,因為顏淵篤志好學,安貧樂道??鬃舆€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睙o論什么人,篤志都是至關重要的。
2.克己自省。儒家最重“反求諸己”。孔子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衛(wèi)靈公》),求諸己的人遇事必反躬自問,從自身方面尋找原因及解決之道??鬃咏虒W生“躬自厚而薄責于人”(《衛(wèi)靈公》),要“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里仁》)。“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顏淵》)這一原則在曾子那兒表現(xiàn)最突出?!秾W而》載: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如此恪守道德規(guī)范,時刻反省,當然能夠持正向善。
3.力行。道德道德,行道而有所得謂道德??鬃拥牡掠^不是坐而論道、紙上談兵?!把员匦?,行必果”(《子路》),“力行近乎仁”,德育的最終目的是實踐,道德水平的高低也只能依靠實際行動來檢驗。
4.中道。在孔子看來,人們的行為之所以不符合道德要求,不外乎是過分或不足。所以他強調(diào)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恰如其分。子貢問師與商誰更賢,孔子說師太過了,而商不及,并且過猶不及。(《先進》)這便是孔子主張中道的表現(xiàn)。他要學生學會權(quán)衡,所謂“執(zhí)中而權(quán)”,實是儒家德育的要義。
5.過而改之??鬃硬蛔哉J無過,反之,他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過錯,并且立即加以改正。孔子自己說:“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述而》)“過則勿憚改”(《學而》)。弟子子貢也說:“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保ā蹲訌垺罚┤瞬荒軣o過,道德教育不可能達到讓學生從不犯錯的效果,所以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在少犯錯誤的前提下做到知錯就改。
近年媒體報道了大批反映國人道德水平低下的事件,“道德滑坡”似乎成了當前國人整體道德水平的代名詞。且不論這些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社會原因,至少教育要為它負一定的責任。誠然,中國正處于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要關頭,人才培養(yǎng)應該注重實效。但過分功利化的智育很可能帶來嚴重的后果。無論經(jīng)濟還是社會的發(fā)展,都少不了精神支柱,而發(fā)展經(jīng)濟的目的正是為了提高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真正幸福的生活不是別墅花園寶馬奧迪,而是精神上的崇高境界。此外,道德教育的主體之一——教師,能否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道德,德育應該怎么進行,也是一個需要考量的問題。
孔子三十歲之前即已有弟子從游,而立之年正式創(chuàng)辦私學,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多年,勤勤懇懇、孜孜不斷,可謂萬世師表。教師之所以為教師,首先因為學問高明,所謂“學高為師”是也。教師如何保持學問高明呢?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睂W者應該如此,人師尤當這樣。唯其有所創(chuàng)新才能保持教學內(nèi)容的新鮮和魅力,也才能真正與時俱進,給學生帶來進步。學無止境,如若有所饜足,就好比逆水行舟,不進即退,所以孔子認為教師要有“學如不及,猶恐失之”的態(tài)度。這還只是教師的必備條件。教師的天職乃是教育學生,所謂“誨人不倦”,才是一個好老師的風范。師藝與師德并重,才能教好學生,才不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美譽??鬃訛閹煟粌H言傳,更重身教。所謂“身正為范”,只有以身作則,學生才能信服,教育目的才能達到?!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笨梢娊處煹氖痉蹲饔煤纹渲匾???鬃幼约阂簧惺驴思簭投Y,學生無不信服。即便偶有過錯,也立即改正,給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學習歷史,目的不在于歷史本身,而在于它能給我們今天帶來什么樣的借鑒意義。同樣,我們研究《論語》中的教育思想,目的是探尋它對我們當下教育的有益啟示。孔子的教育思想也好,啟示也好,都還只是理論,而教育重在實際。中國的國情既特殊又復雜,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也面臨著很多無法規(guī)避的困難。如何將我們的理論完善并付諸實踐,將是一個需要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不遺余力地努力探索的問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輩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錢穆.論語新解[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2.
[2]高時良.中國古典教育理論體系——孔子教育語義集解[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