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曦 馬萍
作為一門語言課,學習英語須將知識性、趣味性、人文性及地域性等融為一體,了解這種語言的地域文化、歷史背景和人文素養(yǎng),才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學生“運用語言做事情的能力”。但是當前小學英語課堂面臨的問題是亟須改進教與學的活動方式,在激發(fā)學習興趣的同時,為孩子提供主動學習、自主學習、互動交流的平臺,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高速度、高質(zhì)量地獲得知識,發(fā)展能力,形成個性。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有趣”又“營養(yǎng)”的英語教學,創(chuàng)造孩子喜歡的英語課堂逐漸成了有力手段,而應用Pad進行教學與學習,也為英語教學與英語學習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雖然美國新媒體聯(lián)盟發(fā)布的《2012年地平線報告》指出,未來一年甚至更短時間,移動應用程序和平板電腦在教育中的應用將成為主流,但未曾想到“應用Pad進行教學”的腳步已經(jīng)來到了我的身邊。我在2013年4月有幸成為AiSchool云課堂互動教學項目組成員后,一年間,從初識到熟識、從學習到運用,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本人初步嘗試探索了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有效利用互動教學平臺,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當?shù)恼Z境,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樂于學習、主動學習并實現(xiàn)個性化學習,從而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與學習效果。
一、互動課堂之樂于學習與主動學習
樂于學習是主動學習的前提,對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兒童來說,能夠?qū)崿F(xiàn)主動學習的前提是樂于學習,即有興趣去學習。如何激發(fā)、保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每一個小學教師永遠的課題。傳統(tǒng)的語言知識講授過程要轉(zhuǎn)變?yōu)橐灾R建構(gòu)為主的互動過程,平板電腦與學習者的自然交互,用眼睛看、耳朵聽、聲音控制和手指操作都會激發(fā)學習者學習英語的熱情,增加語言輸入和輸出的教學活動,模擬語言學習的情形,海量的數(shù)字化資源提供語言情景,提高教學效果。
在He will sleep on Sunday一課中,該課的教學重難點為星期日至星期一的英語表達及排序。為解決這一難題,本人特別設計一個互動資源,在美麗的彩虹之巔飄著七朵彩云,每朵云彩代表一個具體的單詞,要求學生聽讀課文內(nèi)容,提取關鍵信息。共同努力將七朵云彩按正確的順序排列,從而送迷路的彩云回家。帶著參與游戲的樂趣感和任務感,當播放課文朗讀時,每一個孩子都瞪大眼睛豎起耳朵認真聽每一句課文,生怕落下關鍵信息,在朗讀結(jié)束后,老師在Pad端發(fā)起搶答,孩子們紛紛在Pad端按動搶答鍵,爭取回答問題與完成任務的機會。當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成功完成這項任務時,學生們一陣歡呼,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教學重難點就這樣被成功突破了。
能切實提高學生興趣的除了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更重要的還是知識本身。在英語課堂上,西方文化本身對好奇感強烈的這一學齡段的孩子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巧妙運用往往會事半功倍。在互動課堂上,我也嘗試運用西方文化知識的吸引力與活動型任務的驅(qū)動力,不斷強化學生獲得各種不同的成功體驗,從而牽引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與培養(yǎng)主動學習的能力。
如在We will see Tower Bridge一課中,將標有倫敦著名景點的電子地圖作為學習資源放置在多媒體電子教材中,首先要求學生通過自主瀏覽電子地圖中不同景點的知識卡片來了解倫敦的景點及特色,在知道這些信息后,再要求學生根據(jù)個人喜好、時間限度和路線長短,選擇交通工具合理設計自己倫敦一日游的安排,最后再要求學生用已經(jīng)學到的短語、時態(tài)和句型向大家表述自己的旅行計劃。
通過創(chuàng)設相對真實的情境,提供具體的學習資源和具體的任務要求,將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討論時間和空間,不同學習能力與程度的學生均有所得。讓我喜出望外的是,學生們在交流過程中互相學習、不斷完善自己的旅行計劃的同時,不僅學會了用英文表達目標句型,而且能夠嘗試表達自己如此計劃的原因??此坡唤?jīng)心的放手實際上給孩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思維空間,從了解認識景點到選擇景點、制訂一日出游計劃,這整個過程更是潛移默化地滲透一種學習策略。通過不斷地嘗試,不斷地反思,本人越來越覺得只要設計得當、引導有力,學生們遠比老師想象的要走得遠。
因為多媒體電子教材、多媒體互動資源、教師Pad與學生Pad互動設計的緣故,在Pad互動課堂上很難看到沉悶的氣氛,取而代之的是學生炯炯有神的雙眸、和躍躍欲試的情緒,我想這樣的忘我狀態(tài)也正體現(xiàn)了他們對英語學習充滿飽滿的熱情和期待。
二、滲透不同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英語新課標解讀中提到:“現(xiàn)代社會倡導終身學習的思想,自主學習能力是終身學習的前提,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是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的必經(jīng)之路。因此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學會如何學習,以便他們走入社會之后能夠真正實現(xiàn)自主的終身學習?!毙W階段正是兒童學習策略形成的初始階段,作為老師,我們有必要探索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策略的不同方法。
探索一: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通過布置預習作業(yè)啟發(fā)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構(gòu)建科學的學習策略。
在Well see Tower Bridge一課中,課前借助互動教學平臺,我為學生布置了預習作業(yè),創(chuàng)設了外國小朋友要來游覽北京的情境,邀請學生通過回憶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來向外國友人推薦適合游覽的景點,要求學生將推薦的景點運用學生Pad端的文字輸入、拍照等不同的方式提交給老師。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回顧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找到了心儀的景點,并通過向家長、同學或老師提問,通過在Pad上網(wǎng)搜索、查字典等自己喜歡的方式學會這個景點的英文表達,并將信息發(fā)送給教師,通過在備課電腦上瀏覽學生的預習成果,我也提前了解了學生們的不同想法。就這樣,課堂45分鐘順利延伸到課前,學生在課前就已經(jīng)得到機會了解課堂學習內(nèi)容,并開動腦筋切實參與進來。在課堂上,我展示了學生們在預習中提交的攝影作品,學生在介紹自己推薦景點的同時進行了將來時的意義操練,同學之間也完成了通過聆聽他人意見而互相學習的過程。
探索二:尊重學生學習風格,鼓勵學生形成并堅持屬于自己的學習策略。
為了使學生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知識,在We will see Tower Bridge一課中我為學生引入了大量的介紹倫敦景點的資料。與以往不同,學生不用再消極被動地聽著老師相同的介紹,反而能夠在電子課本上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了解倫敦。為了滿足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需求,我為學生設計了幻燈片、文字、視頻三種不同的資源,這三種資源都是介紹倫敦景點文化,卻長短不一、難度不同。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學生在同樣的問題驅(qū)動下進行自主學習,速度快的學生能夠瀏覽完三種不同資源,速度慢的孩子也能夠充分地學習一種資料。在同樣的時間和空間內(nèi)既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又達到了分層教學的目的,每一個學生都有所收獲,并且能夠在學習完后與其他的孩子進行交流,互通有無。這樣的設計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保證了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有所收獲。學生通過不同的學習渠道達到同樣的學習目標,也鼓勵學生建立并堅持自己獨特的學習策略。
三、培養(yǎng)學生探究精神,鼓勵個性化學習,活躍生生互動交流
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個性化學習的形成,不僅要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種平等、民主、和諧、寬松的氛圍,以積極的態(tài)度和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更需要精心設計課堂活動,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思維,挖掘每位學生的發(fā)展?jié)撃?。利用多媒體打造多元化課堂,充分激發(fā)學生語言創(chuàng)新思維,將枯燥的語言興趣化,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學生在積極的語言思維中學習,知識也便“乘虛而入”。
We will see Tower Bridge一課中,為了加深學生對倫敦著名景點Tower Bridge的印象,提供倫敦塔橋的簡易圖,讓孩子們猜想打開塔橋的方式。通過發(fā)起投票和即時反饋統(tǒng)計,我第一時間掌握了孩子們的認知傾向。最后,由一個倫敦塔橋打開的視頻揭曉了問題的答案。當孩子們看到泰晤士河上輪船駛來,塔橋向上緩緩打開時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老師只承擔了引導孩子提出問題、發(fā)起投票及播放視頻的任務。整個問題的提出和解決完全靠學生互相討論、大膽猜測、觀看視頻完成。相信這樣的設計要比教師直接告訴孩子倫敦塔橋是向上打開的給孩子的印象要深得多。果不其然,一節(jié)課后很多孩子向我提出了想要參觀塔橋的愿望,還有的孩子根據(jù)視頻的印象再加上自己的想象繪制了倫敦塔橋打開時的雄偉景觀。倫敦這一城市的美好印象正在孩子的心中萌芽,我想有一天當孩子們真正站在倫敦塔橋之下,也許會回想起這有趣的一課吧。
Pad互動課堂是流動的,是活潑的,少了沉悶的氣氛,多了交流的快樂,孩子們在這樣的課堂中少了束縛——能夠自主地學習;多了時間——能夠暢快地交流。老師在這樣的課堂中不再滔滔不絕,不再強輸硬灌,而變成了穿針引線、畫龍點睛的引路人。
在將近一年的應用中,我也逐漸感知到將Pad引入課堂教學,使學生長期生活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中,把課堂教學變成培養(yǎng)信息意識、學習信息知識、提高信息處理能力、端正信息道德的主渠道,孩子也就不會在享受信息盛宴時迷失方向。
信息技術,為課堂插上想象的翅膀,讓你不斷得到驚喜。
【參考文獻】
[1]李興敏.外民教學的移動學習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09(3):109-111.
[2]肖安慶、張園.ipad:一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工具[J].中小學電教,2012(7):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