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第一中學分校 丘志坤
初中地理有效教學“三部曲”探析
◎福建省龍巖第一中學分校 丘志坤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初中的地理教學模式也隨著相應的變革,以灌輸、接受為主的傳統(tǒng)式教學模式逐漸在向以自主探究為主的現(xiàn)代式教學模式轉變。興趣、實用、應用這“三部曲”有利于初中地理教學的優(yōu)化。
初中地理;教學策略;高效課堂
1.以學生感到新奇的事物引入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倍乩硎且婚T綜合性的學科,通過這門學科的學習,既要讓學生領略豐富的人文地理的知識,同時也要讓學生掌握自然地理的一般規(guī)律。這就決定了教學中需要記背一些易讓學生喪失學習興趣的比較枯燥和繁雜的知識點。因此,教師在上課之前,如果能運用新穎的刺激和引人入勝的活動,引導學生把注意指向新的學習課題,引起學生對課題的關注,使心理活動集中于要掌握的內容,或者利用學生熟知的素材,把它作為“引子”過渡,找到新知識與學生原有知識經(jīng)驗的“契合點”,把相關概念“植入”學生業(yè)已形成的認知結構中,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做好學習的準備,那么就會起到一個很好的興趣帶入的作用。例如,教學《天氣和氣候》的導入。教師:上課之前告訴大家一則消息,學校團委準備在周末組織同學們參觀古田會議址,如果天氣不好的話,活動將取消。同學們,你們聽到這個消息,會想些什么呢?說一說你們關心哪些問題?生:怎么去古田?走路還是坐車?生:需要準備哪些物品?生:周末的天氣會怎樣呢?師:很多同學會關心周末的天氣情況,因為這關系到我們的活動能否成行。那么,大家對天氣了解多少?又知道可以通過哪些方式了解天氣呢?……課堂伊始,教師用學生感興趣的郊游活動迅速將學生引入教師設置的情境里,學生在熱烈的討論中不知不覺地進入學習的主題,讓學生體會到地理就在生活中,由此引入新課,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總之,興趣是學習中最重要的部分,沒有興趣學習,一切都是空談。
2.利用多媒體化靜為動
現(xiàn)代教育與傳統(tǒng)教育的很大區(qū)別在于教學手段的不同。隨著辦學條件的改善,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使用多媒體教學。在地理這門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如果不借助多媒體,那么很難給學生一個視覺上的印象感,沒有辦法抓住他們的眼球來增加他們的學習動力。而多媒體可以在教學課程中向學生展示配合教材內容的圖片和視頻短片來刺激學生的興趣,加深其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能力。因為圖片、視頻通常比單一的文字更具有吸引力,它把書面上呆板的知識點搬到屏幕上,讓它變活變生動,給學生一個感官上的體驗,便于學生形成記憶。例如,在講沙漠型氣候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一段關于撒哈拉沙漠的地理情況和氣候特點的視頻,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沙漠型氣候特征的了解?;蛘?,在教學上,教師也可以通過使用Powerpoint來展示自己的課件,配合一些動態(tài)的顯示效果,給學生一個更加直觀和有層次性的版面設計,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形象性和生動效果,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獲得較大的知識容量,實現(xiàn)教學目標。
3.角色扮演活躍課堂氣氛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融入一些新奇的想法到教學過程中。例如,讓學生們進行角色扮演,從而來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便于他們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識。學生們都有相同的心理特點,比如:愛玩、愛動、喜歡表現(xiàn)自己。所以教師正好可以利用這一點,安排組織課堂上的角色扮演活動。在講到季風和雨帶問題的關系時,教師可以隨機抽取兩名同學,讓他們分別扮演冬夏季風,面對面的站立,然后讓他們彼此伸出雙手,對掌直立,接著讓雙方都用力的推對方,看究竟誰的力量更大。當“冬季風”或“夏季風”更勝對方時,雨帶也就會隨著力量的走向而遷移,當兩個季風力量相同時,雨帶就不會遷移,而是相對穩(wěn)定的處在某地,形成一種雨量不大但持續(xù)時間長的特殊天氣“梅雨”。學生在觀看了這樣的表演之后,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的教學生動形象,課堂氛圍輕松愉快,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能夠充分被調動起來,從而就會對季風和雨帶移動之間的關系這個知識點更加明了,理解透徹。
“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作為地理教師,應善于改進及利用身邊的資源,讓學生更深切地體驗到地理就在身邊,讓所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產生碰撞,激起靈感的火花。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實踐探究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所以,在進行地理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選擇學生們所熟知或是感興趣的事物來引入,那么更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增加與老師的課堂互動,這也是一種常見且實用的教學方法。
特別是在講解本土地理的時候,學生更會有想要加入討論和發(fā)言的沖動。例如,講到龍巖的自然環(huán)境時,讓學生闡述自己在節(jié)假日去周邊旅游的一些感受,學生就會爭相發(fā)言,都想說說自己去游玩各景區(qū)的感受。在學生抒發(fā)完自己的游玩感受之后,教師就可以趁著這個氣氛將學生的思維引到地理知識的學習上去,如同學們最常去的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梅花山,那你知道梅花山的地理構造和形成要素、植被類型、對環(huán)境的影響嗎?讓學生從專業(yè)的角度看自己家鄉(xiāng)的風景,對生態(tài)保護和環(huán)境治理進行深入思考。課后,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去搜索和調查有哪些地方的植被類型與梅花山脈的植被覆蓋類型相似或相同。然后,在第二節(jié)課時,把學生調查搜集來的資料進行整理,引導學生們去思考,為什么這些地區(qū)的植被類型相似,這是否與氣候類型以及不同的地理位置因素有關。隨后,拿出一張地圖,讓學生把這些地區(qū)在地圖上標注出來進行觀察,研究這些點之間是否有聯(lián)系,是否大致處在一條橫線上。從而引出另外一個知識點:“同一緯度帶上的地區(qū)的植被覆蓋類型大致相同,但受具體地理位置和不同氣候的影響,又會存在差別?!?/p>
福建位于北緯23度30分至28度22分之間,隸屬亞熱帶,又因為東部臨近海洋,西北有山脈阻擋,所以海洋季風性氣候特征明顯,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而講到季風氣候,教師又可以衍生一個新的知識點,那就是季風氣候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以水稻為例,水稻是種在水田里的稻米,適應濕潤偏熱的氣候。季風氣候就具有夏季高溫、多雨、水熱適中的特點,所以在季風氣候地區(qū)就十分適合種植水稻,這也就是為什么南方以大米為主食的重要原因。通過以上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的講解,我們可以把地理知識和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點滴來認識地理問題,達到更好的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初中的地理由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大部分構成。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自然與社會共融的世界上,無論是這兩部分中的任何一個部分都和我們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所以我們更應該注意地理知識和日常生活的相互協(xié)調和統(tǒng)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習慣以及引導他們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所以,不僅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式學習習慣,同樣也應該培養(yǎng)他們合作學習的能力。所謂合作學習就是讓學生們合力開展具有實踐性、創(chuàng)造性、可操作性的學習活動,一般具有主動參與、自主思考、探究實踐、合作討論等特點,目的在于訓練學生的合作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學生們可以在這樣的合作式學習中得到充分的尊重,自己的個性思維能夠得到充分的展現(xiàn),能在收獲友誼的同時體驗到合作的力量以及成功的喜悅,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也能得到相應的提升。合作性學習通常能夠為地理教學提供更大的發(fā)展空間。例如,在學習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人種膚色、宗教信仰等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采用讓學生們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把這個任務作為課后作業(yè)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們自己進行任務的分配,資料的收集和統(tǒng)計,然后大家一起進行匯總,再一起動手制作一副別有風格的“世界手繪地圖”。如,分配幾個學生手繪一副有大致板塊模型的地圖,標出一些重要的國家和一些具有特色的城市名稱,如白種人聚居的歐美國家;黃種人聚居的亞洲國家;多數(shù)黑色人種生活的非洲國家;佛教盛行的印度、泰國和中國西藏;伊斯蘭教盛行的耶路撒冷、麥加等城市……然后把大家收集來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接著把各國各地的民族風情、人種、宗教信仰等信息填寫在各國各地的版圖中,做好相應的標記,這樣一副獨具特色的手繪地圖就產生了。學生們通過這樣的合作學習方式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地理知識,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能力,所以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不失為一種特別又實用的教學方式。又如,在講氣溫的時候,教師也同樣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讓學生們分組,以小組的方式練習如何畫某一地某一天的氣溫走勢圖。一個小組里,一個人負責采集數(shù)據(jù),一個人負責整理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一個人負責用描點法畫出氣溫走勢圖,另外一個人則根據(jù)數(shù)據(jù)進行一個平均氣溫值的計算。這樣的合作學習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訓練團體合作能力。這樣教學的目的就變得簡單,讓學生意識到地理和生活之間密切的關系,感受到地理的重要性和價值,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才能被激發(fā),通過學習地理知識來感受生活,并把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做到學以致用。
地理來源于生活,而生活則反映著地理,地理知識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只有抓住學生學習的興趣,結合生活的種種,慢慢的給予引導式的學習,讓學生們在一種生動有趣的氛圍里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這對有效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很有幫助。
(責任編輯:廖熾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