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
(武漢科技大學 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 武漢430081)
當前慕課(MOOCs)在國外已經(jīng)成為一種蔚為壯觀的顯學,但其發(fā)展歷史極其短暫,只有短短的三年時間。其發(fā)展肇始于2012年,這一年被《紐約時報》( The New York Times)稱之為“慕課元年”[1]。 這一年美國先后成立了三個開發(fā)慕課的公司:Udacity,Coursera和edX。這三個公司對慕課的前途信心百倍。Udacity公司的口號是“將可使用的、負擔得起的、有吸引力的、高效的高等教育帶給全世界”[2]。Coursera公司在其公司網(wǎng)頁上聲稱:“我們致力于普及全世界最好的教育,提供任何人可以免費學習的在線課程?!盵3]edX也宣稱,其目標是讓全世界的人都能免費學習慕課課程,“提高校園與在線教學與學習的質(zhì)量”[4]。兩年多來,這三家公司與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等知名高校合作制作了一系列慕課在線課程,吸引了全世界大量的學習者。但在慕課如火如荼的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始料未及的問題,使得一些專家開始深入反思和批判慕課。作為慕課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喬治·西門斯甚至提出,“如果2012年是慕課元年,2013年將成為批判慕課之年?!眴碳{森·里斯教授則直接譏諷道,現(xiàn)在焦點已經(jīng)不是慕課,而是“批判慕課”。[5]專家學者們指出,慕課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慕課課程設計、慕課學習者、制作慕課的高校與教授以及慕課公司四個方面。
慕課課程主要由教學視頻、閱讀材料、作業(yè)、小測試、討論等幾個部分組成。學習者免費注冊慕課后,便可以開始收看教學視頻。這些教學視頻時間長短不一,有些長達一個小時,有些由若干微視頻(三分鐘至十五分鐘)組成??赐杲虒W視頻后,學習者需要閱讀一些規(guī)定的、與課程相關的材料。在觀看視頻與閱讀材料的過程中,學習者可以通過慕課網(wǎng)上平臺與其他學習者進行交流與討論。學習一段時間后,學習者需要參加課程小測試,這些小測試一般由多項選擇題、判斷題和簡單的問答題組成,這些測試一般較容易。課程結束時,學習者需要參加結業(yè)考試,這些考試的題型大都與課程中間的小測試類似,學習者無需花費大量的時間準備。
根據(jù)不同的教學方法,當今的慕課大致可以分為兩類:XMoocs和CMoocs。XMoocs所依據(jù)的教育理論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Behaviorism)。該理論認為,人類的思維是與外界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即形成“刺激-反應”的連接,學習是教師刺激與學習者反應之間的連接,教師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者、組織者與訓練者,學習者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中被動接受知識?!坝行У男袨橹髁x教學方法包括兩方面:課程內(nèi)容講授與準備充分的學習者。課程內(nèi)容由教師事先設計、精心講授,學生通過教師的講授接受并內(nèi)化知識?!盵6]與傳統(tǒng)的大學課程一樣,XMoocs有著嚴格的課程安排,每個教學視頻為一個知識單元,學生按規(guī)定看完所有視頻后,要完成最終測試。通過測試即意味著學生完成了既定知識目標,課程可以結業(yè)。
另一種慕課形式CMoocs則基于喬治·西門斯和斯蒂芬·唐斯提出的聯(lián)通主義(Connectivism)理論基礎之上。該理論認為:學習不再是單個人的活動,而是連接不同知識源的過程,是一個連續(xù)的、知識網(wǎng)絡形成的過程;每個學習者都構成一個知識源,學習者通過交流工具、對話等方式相互學習,獲取所需知識。唐斯指出,“知識是一種網(wǎng)絡現(xiàn)象,通過網(wǎng)絡進行建構與傳播;知識并非固定的實體,而是來自學習者之間的交互?!盵7]與XMoocs不同,CMoocs不是由教授主講全部課程,而是強調(diào)學習者個人通過與其他學習者交流獲取知識,學習者需要提供并分享一定的課程資料與學習資源,并對其他學習者的觀點進行評價。教師的教學視頻只是學習活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他學習活動則全部由學習者在相互交流與合作中完成。
這兩種慕課均遭到一些專家的批評。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教授伊麗莎白·博德等撰文指出,XMoocs運用的是教授講課、學生聽課的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的大學課堂教學并無不同,只是將教授的授課制作為視頻播放,對學習者獲取知識作用十分有限。[8]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教授馬科·柯拉瑞等則進一步指出,XMoocs依據(jù)的行為主義教育理論將學習者視為被動的接受者,這違背了意識的能動性與主動性,與學習者實際的學習情況不符,基于該理論之上的XMoocs并不利于學習者主動探求知識。[9]
CMoocs遭到的批評更多。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教授杰哈德·費希爾認為:CMoocs中學習者個人提供的資料很多與課程無關,而且資料不具權威性,學習者只重視慕課主講教授提供的資料,對同伴貢獻的資料漠不關心;學習者大多對同伴的相關討論和評價也不以為然,認為不具參考價值;聯(lián)通主義提倡的學習者之間的交互學習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理想。[10]加拿大遠程教育專家喬恩·巴加雷指出,CMoocs對學習者的學習能力過于自信,這種慕課要求學習者有較高的學習能力,能成功甄別資料的可靠與否并對同伴的討論作出恰當?shù)脑u判,這種自信是毫無根據(jù)的。[11]持相似觀點的還有安德森與卓恩,他們認為CMoocs并不適合所有學習者,因為這種慕課暗含兩個前提:學習者具有交互學習的能力,能準確判斷同伴提供的知識源是否正確、是否有用;學習者受過良好教育,有能力運用網(wǎng)絡開展學習。[12]
慕課課程的評價環(huán)節(jié)也遭到很多質(zhì)疑。由于注冊的學習者動輒成千上萬,甚至十幾萬,教授與助教們無法進行教學所需要的深度評價。很多慕課課程的評價環(huán)節(jié)由一些選擇題、判斷題與簡單的問答論述題組成,且?guī)缀跛械脑u價環(huán)節(jié)由機器自動完成。面對面的教學中,教授們經(jīng)常給學生布置論文寫作、任務調(diào)研、現(xiàn)場實踐等難度較大的作業(yè),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十分重要。然而,慕課基本上杜絕類似的作業(yè),其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全部由機器自動生成。
此外,慕課教學過程中,教授-學習者和學習者-學習者之間的互動反饋也十分有限。慕課平臺上的留言板幾分鐘內(nèi)就會出現(xiàn)成百上千條留言,教授與助教們根本無法一一回應,學習者也無耐心仔細閱讀并進行相關討論,這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馬爾加良教授等人隨機抽查了76門慕課課程,從知識應用、師生反饋、學習者之間的合作等方面做了統(tǒng)計。抽查結果令人失望:76門慕課課程中,有68門沒有讓學生將所授新知識運用于實踐;所有慕課課程均未給學生提供教師反饋;68門慕課課程不要求學習者之間相互交流學習。由此馬爾加良教授得出結論:“雖然大多數(shù)慕課包裝精美,但其教育設計質(zhì)量較低。 ”[13]
20世紀30年代,美國教育家杜威就曾指出,“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習者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幫助學習者成為獨立的、具有批判思維的、有社會責任感的思考者。”[14]當前的慕課顯然無法完成這樣的教育目標,它們只是提供了便捷的電子學習資源。美國國家學者聯(lián)合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lars)的研究員彼得森直接指出,“慕課既沒有對傳統(tǒng)本科教育構成挑戰(zhàn),也沒有提供一種有意義的、基于討論的交互式教育。慕課其實是一種向世界各地觀眾傳播信息的視頻電子書,它無法取代有著嚴格要求的、基于對話的、面對面的課堂教學。 ”[15]
2012年慕課初次出現(xiàn)時,國外便掀起慕課熱潮。弗吉尼亞大學校董事會甚至因為現(xiàn)任校長對開發(fā)慕課不夠熱衷而決定解雇她。[16]一些專家預言,慕課將可能取代傳統(tǒng)的大學教育。美國學者托馬斯·費德曼認為,慕課是一種神奇的“革命性力量”,它將給傳統(tǒng)大學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將徹底改變傳統(tǒng)高等教育的運營模式。[17]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的托馬斯·克拉克經(jīng)過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僅2012年一年,美國三大慕課公司Udacity,Couresa和edX吸引的學生數(shù)量分別為40萬、292萬和50萬。在分析了慕課不受時間、地域限制等優(yōu)勢后,他聲稱“慕課在全球的發(fā)展勢不可擋,傳統(tǒng)大學的經(jīng)營將岌岌可?!盵18]。
費德曼與克拉克對慕課的看法似乎過于樂觀,現(xiàn)實狀況并非如此。有多項研究表明,在當前的慕課學習者中,絕大多數(shù)是成人,是全職工作人員或者已退休人員,且這些人大都已經(jīng)擁有學士、碩士或碩士以上的學位。美國《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雜志在2014年初登載了一篇關于慕課的調(diào)查報告。調(diào)查組選擇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門慕課課程作為研究對象,給至少看完一次授課視頻的全世界的學習者發(fā)了調(diào)查問卷,共收回35000份有效問卷。調(diào)查組分析這些問卷發(fā)現(xiàn):美國的慕課學習者中有86%的人擁有大學學位,英、法等其他發(fā)達國家的慕課學習者中有83%的人擁有大學學位,“金磚四國”(即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中這一比例為79%,哥倫比亞等其他發(fā)展中國家的這一比例也是79%。調(diào)查組由此得出結論:當前慕課學習者中絕大多數(shù)已經(jīng)擁有大學學位。此外,調(diào)查組還提供了這四個地區(qū)擁有大學學位的人在國民中的比例:美國為32%,英、法等其他發(fā)達國家為15%,“金磚四國”為5%,哥倫比亞等其他發(fā)展中國家為6%。[19]這些數(shù)據(jù)說明,慕課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吸引的絕大多數(shù)是已獲得大學學位的人。
無獨有偶,英國牛津大學工程科學系的納貝爾·吉拉尼教授和網(wǎng)絡研究所的瑞貝卡·艾儂研究員選擇了Coursera公司開發(fā)的《商業(yè)策略》慕課作為研究對象。吉拉尼和艾儂給至少下載了一次授課視頻的世界各地學習者發(fā)了調(diào)查問卷,共收回7337份有效答卷。數(shù)據(jù)分析表明:高中及高中以下學歷的學習者占5.7%,接受了部分大學教育的學習者占12.2%,擁有學士學位的學習者占42.1%,擁有碩士學位的學習者占36.3%,擁有博士學位的學習者占3.5%。慕課學習者中,擁有大學學位的人占到81.9%。[17]此數(shù)據(jù)與美國《新共和》雜志上刊載的調(diào)查報告的數(shù)據(jù)大體相當。這再次說明,慕課對學習者的要求很高,不僅要求學習者具有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而且要求學習者具有相當高的通過網(wǎng)絡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
另外,美國與英國的這兩項研究也得出了慕課學習者年齡的相關數(shù)據(jù)?!缎鹿埠汀冯s志的報告指出:受調(diào)查的美國慕課學習者中,30歲及以下年齡段的占24%,31-50歲年齡段的占37%,51歲及以上年齡段的占39%。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得出的數(shù)據(jù)是:慕課學習者中,25歲以下的占28%,25-54歲的占67.7%,55歲及以上的占4.3%。這說明,慕課學習者中絕大多數(shù)都是成年人。
除學習者大都為擁有大學學位的成年人之外,當前慕課學習者還存在另一突出問題——高退學率。許多研究得出的數(shù)據(jù)支持了這一現(xiàn)象。上文提到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教授杰哈德·費希爾指出,“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教育學院提供的慕課學習者數(shù)據(jù)中,平均只有50%的注冊者曾觀看過教學視頻,只有大約4%的注冊者學完課程?!盵10]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教授博德也指出,“雖然注冊慕課的學習者人數(shù)眾多,但完成慕課學習的人很少,僅有5%?!盵8]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一份研究表明,只有5.6%的學習者完成了慕課全部的學習。[20]中國香港大學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高達90%以上的學習者出于種種原因中途退出慕課的學習。這份研究報告也分析總結了慕課學習者中途退出的原因:沒有足夠的時間,課程論壇沒有討論重點,缺乏激勵機制,不具備課程學習需要的前期知識,不理解課程內(nèi)容又無處尋求幫助,課程作業(yè)與要求不明確等。[21]
以上分析表明,參與慕課學習的絕大多數(shù)為已經(jīng)擁有大學學位的成年人。這些成年人或為工作所需,或為提升個人能力,抑或為個人愛好,選擇感興趣的慕課進行自主學習。他們的目的當然不是取得學分與學位,當發(fā)現(xiàn)慕課不能滿足自身要求或與原先的期望值不符時,他們自然會中途退出。另一方面,那些不具有大學學位的慕課學習者,因為已有的知識儲備有限,不能理解部分慕課內(nèi)容,又無法向教授和同伴求教,再加上慕課沒有嚴格的要求,學習者可以免費地隨意注冊學習,他們中途放棄學習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此,當前慕課并不能對傳統(tǒng)的大學教育構成威脅,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為成年人提供了一種終生學習的有效途徑。
許多慕課都以名校、名師作為其宣傳口號,世界各地的一些名校已經(jīng)開始制作慕課。由于慕課是免費獲取的,這些名校與名師制作慕課的動機何在?哈佛大學負責慕課開發(fā)的副教務長包弼德認為,“參與慕課制作不僅可以保持并提升學校的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校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內(nèi)容方面的教學研究,而且可以提升教授的知名度,本校的學生也可以在慕課平臺上獲得更多學習機會?!盵22]也有研究者指出,“慕課教授們有些是出于對慕課這種新型授課方式的好奇,有些是抱著教育民主化、世界化的理想而投入到慕課中去的。 ”[21]
名校與名師制作慕課,然后放到網(wǎng)絡上供全世界的人免費注冊學習,這似乎是一種教育“慈善”。只是這種“慈善”能持續(xù)多久?慕課的經(jīng)濟成本與時間成本較高。包弼德指出,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初期為非盈利的edX公司各投入3000萬美元,而這只是初期平臺建設與運營的費用,不包括課程制作成本。開發(fā)課程需要另外投入資金,一門課程需要10-20萬美元,這僅僅是制作成本,不包括課程所需的助教崗位費用,教授們也不會得到相應的報酬。慕課制作完成后,并非可以簡單地循環(huán)使用,而是需要不斷更新內(nèi)容、完善各個環(huán)節(jié)。第二輪以及第三輪使用還需繼續(xù)投入人力和物力,比如第一次課程需要投入15萬美元,第二次需要投入7萬美元,第三次需要投入2萬美元。[22]
制作慕課需要耗費教授們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副教授凱倫·海德主講一門慕課課程。他發(fā)現(xiàn)每周至少需要20個小時準備慕課資料,需要4個小時錄制內(nèi)容,需要8個小時審查做好的慕課,另外還需要5到10天編輯錄制的視頻并得到Coursera公司的批準。杜克大學的羅杰·巴爾教授和他的團隊在一門僅持續(xù)8周的慕課課程上,花費了620個小時準備資料,420個小時制作教學視頻,另外助教還花了至少200個小時來協(xié)助完成相應的教學工作。[21]當然,制作慕課除主講教授外,還需要一個專門的制作團隊和助教團隊。
哈佛大學副教務長包弼德曾聲稱,制作慕課可以提升校內(nèi)的教學質(zhì)量、促進教學研究,但他沒有提供確鑿的證據(jù)。一些研究者則指出,制作慕課將給高校和教授們帶來消極影響。麻省理工學院的邁克爾·庫蘇馬諾一針見血地指出:“大學應該將注意力放在教育在校生上,而非給全世界提供免費教育;教授們應該將時間和精力運用到課堂教學和科研上,而非制作慕課;如果慕課過多占用大學優(yōu)質(zhì)的學術智力資源,這將影響大學的科研進步,長遠來看弊大于利?!盵23]不僅如此,紐約州立大學的哈瑞·苯斯還認為,“慕課將破壞大學自由競爭的學術氛圍,將導致畸形的教育體系——極少數(shù)教授成為慕課明星,其他教師則淪為他們的助教,再無發(fā)展空間與升遷機會,一如英劇《唐頓莊園》中的少數(shù)貴族與他們?nèi)藬?shù)眾多的仆人?!盵24]
鑒于慕課潛在的負面影響,許多大學對慕課采取了抵制態(tài)度。2013年9月,哈佛大學網(wǎng)絡實驗中心主任羅伯特·魯宣稱,“哈佛大學已經(jīng)進入‘后慕課’時代(Post-MOOC)。哈佛將制作一批收費的、小規(guī)模的網(wǎng)絡在線課程(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簡稱SPOCs。SPOCs將學習者的人數(shù)限制在幾百人以內(nèi),并且注冊的學習者需要交納不菲的學費,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隨時與助教們或主講教授討論學習問題?!盵11]有研究者調(diào)查了美國的2800所高校。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雖然9.4%的高校表示有制作慕課的計劃,但目前僅有2.6%的高校制作過慕課,55.4%的高校對慕課持懷疑觀望態(tài)度,32.7%的高校表示沒有制作慕課的計劃。[25]
國外目前的慕課公司中,一部分是非盈利的,另一部分是盈利的。以美國為例,美國目前的三大慕課公司中,edX是非盈利性質(zhì)的,其平臺建設等初期費用由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提供;Udacity和Coursera是盈利性質(zhì)的公司,公司初期建設費用主要來自投資人。慕課公司開發(fā)制作慕課需要和大學合作,利用大學的教授、助教、圖書館等資源。由于慕課當前是免費的,那么慕課公司的盈利從何而來?即使是非盈利的慕課公司,在制作慕課的過程中也會產(chǎn)生諸如人工成本、資源消耗等費用,這些費用誰來負擔?除慕課的質(zhì)量外,盈利問題也已成為決定慕課能否持續(xù)發(fā)展的一個關鍵問題。
慕課公司或許計劃復制美國硅谷眾多公司的發(fā)展經(jīng)營模式:先免費吸引眾多客戶,營造知名度,讓客戶漸漸熟悉并對產(chǎn)品形成一定的依賴性,然后再將免費項目變?yōu)槭召M項目。有研究者指出,慕課今后的發(fā)展方向很可能是:下載觀看授課視頻不收費,其他環(huán)節(jié)(包括參加測試、參與討論、尋求教授或助教的幫助、獲取課程補充資料、參與課程實踐、獲取課程結業(yè)證書等)需要交納一定的費用。[26]但慕課的發(fā)展現(xiàn)狀使得這種想法不大可能實現(xiàn)。如前文所述,絕大部分慕課學習者是已經(jīng)擁有大學學位的、全職工作的成年人或者退休人員,這部分人只是觀看教學視頻,對包括參加測試、獲得課程結業(yè)證書等環(huán)節(jié)并不感興趣。其次,國外大學與公司目前承認慕課學分的并不多,再加上慕課較高的退學率,也使得這種設想可行性不大。
有些慕課公司計劃終止免費的慕課,注冊者需要交納一定費用才能觀看教學視頻、參加學習。但美國《新共和》雜志的調(diào)查報告否定了這種可能性。該報告指出,在調(diào)查的35000位慕課學習者中,54%的人表示他們不會為學習慕課支付費用,剩下46%的學習者表示愿意付費,但約半數(shù)的人希望慕課每門收費在5美元以下。[19]這有可能無法彌補慕課初期制作與后期維護的成本。
在可預見的將來,如果慕課公司和高校投入大量資金發(fā)展慕課,而慕課又不能帶來穩(wěn)定的經(jīng)濟受益,慕課就無法持續(xù)發(fā)展。慕課公司顯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它們積極地尋找盈利途徑。2013年,Udacity公司宣布與佐治亞理工學院合作,創(chuàng)建一個基于慕課的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課程體系,學生注冊并學完所有學位課程后,可以獲取碩士學位。在校大學生獲得碩士學位通常需要花費45000美元;而獲得慕課碩士學位僅需7000美元,而且在整個學習期間,學生可以得到佐治亞理工學院教授、助教以及在線支持等幫助。Udacity公司和佐治亞理工學院希望這個項目可以帶來數(shù)百萬美元的經(jīng)濟收入。[24]至今尚未見到該項目的具體運行結果。然而,該項目面臨三大難題:如何解決學生的入學考試問題?大規(guī)模的在線學位教育,質(zhì)量如何保證?社會是否認可這種通過在線學習獲得的學位?
除向?qū)W習者收取費用和開設慕課學位課程外,有研究者認為慕課的盈利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爭取政府對慕課的投資;向公司或研究者出售慕課學習者的具體數(shù)據(jù);在慕課課程上加載商業(yè)廣告;向大學或?qū)W院出售已制作好的慕課供其學生使用;慕課明星教授們類似“明星出場費”的講學收入。[27]這里的一些提議是否合適值得商榷。學習者的課程參與、慕課成績等數(shù)據(jù)屬于個人隱私,慕課公司能否售賣這些信息?慕課是一種教育方式,在其課程上加載商業(yè)廣告,勢必會影響和分散學習者的注意力,降低他們的學習效果。慕課教授們?yōu)榱酥谱髂秸n已經(jīng)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他們成名后可能會接到世界各地的邀請前去講學,這些講學收入理應歸教授個人所有,慕課公司是否可以拿走其中的部分?
談及慕課公司的盈利方式,有一個前提不可忽略——公司制作的慕課必須有足夠的吸引力。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的博德教授等人認為,如果慕課公司打算盈利,開發(fā)慕課時必須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選擇一門具有較廣闊前景的、尚未開發(fā)過慕課的課程,以確保充足的生源;根據(jù)潛在學習者的興趣設計課程內(nèi)容與評價環(huán)節(jié),最大限度滿足學習者的需求;保證慕課課程具有較高的質(zhì)量、完善的網(wǎng)絡支持和及時的反饋等,確保學習者能成功地學完整個課程;制作的慕課課程具有國際影響力。[8]
慕課公司究竟如何盈利,目前尚未有明確的解決辦法。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只有高質(zhì)量的慕課才有可能帶來經(jīng)濟收益。將慕課從一種免費的教育資源轉(zhuǎn)變?yōu)榭梢詭斫?jīng)濟收益的商業(yè)產(chǎn)品,慕課公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與任何新生事物一樣,慕課也將經(jīng)歷一個出現(xiàn)、發(fā)展、成熟的過程。當前的大多數(shù)慕課缺乏明確的目標定位,導致慕課在課程設計、學習者管理、制作方式等方面大同小異。其結果便是慕課缺乏應有的教學效果,制作和經(jīng)營慕課的大學與公司無法收回成本,慕課難以健康、持續(xù)地發(fā)展。解決慕課當前問題的一個可能途徑是加強慕課的針對性。大學與公司在開發(fā)制作慕課之前,首先應確定這門慕課的課程定位,包括慕課的目標人群、預期的教學效果以及預期的社會與經(jīng)濟效益等。不同的課程定位將產(chǎn)生不同的課程設計。如果一門慕課的目標人群是計劃取得學分與大學學位的中學畢業(yè)生,那么這門慕課應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與應用,注重知識的趣味性設計,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反饋與教學管理等。反之,如果一門慕課的目標人群是擁有大學學位的成年人,則需將重點放在知識的難度與融會貫通、知識的跨學科交匯與運用等方面,而無需在課程監(jiān)督管理與督促學習者方面著力。目標定位不同,慕課的價格自然也不同:慕課學位課程的價格可以適當高些;針對成年人的慕課的價格則應低些;而那些面對社會大眾的普及知識性慕課,則需完全免費。這些免費的慕課將提高制作方的社會知名度與聲譽。明確的目標定位將給慕課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與經(jīng)濟效益,也將使慕課健康、持續(xù)地發(fā)展。目前,國外一些大學和慕課公司已經(jīng)開始與一些社會單位合作,為單位員工的培訓、發(fā)展定向制作慕課,也有慕課公司與大學合作制作慕課學位課程,這些都是積極有益的嘗試。
[1]PAPPANO L.The Year of the MOOC[N].New York Times,2012-11-02( 3) .
[2]UDACITY.About Us[EB/OL].[2015-06-26].https://www.udacity.com/us.
[3]COURSERA.About Us[EB/OL].[2015-06-26].https://www.coursera.org/about/.
[4]EDX.AboutUs[EB/OL].[2015-06-26].https://www.edx.org/about-us.
[5]萊瑞·約翰遜,薩曼莎·亞當斯貝克爾.對于“慕課”的質(zhì)疑——在線學習變革引發(fā)的社會反響[J].白曉晶,李勝波,譯.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 6):18-23.
[6]WOOLLARD J.Psychology for the Classroom:Behaviourism[M].New York&London:Routledge,2010.
[7]DOWNES S.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EB/OL].( 2011-01-07)[2015-06-26].http://www.downes.ca/post/54540.
[8]BURD E L,et al.Exploring Business Models for MOOCs in Higher Education[J].Innov.High.Educ.,2014( 4) :1-13.
[9]ClARA M,BARBERA E.Learning Online: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Connectivism,and Cultural Psychology[J].Distance Education,2013( 1) :129-136.
[10]FISCHER G.Beyond Hype and Underestimation:Identifying Research Challenges for the Future of MOOCs[J].Distance Education,2014( 2) :149-158.
[11]BAGGALEY J.MOOC Postscript[J].Distance Education,2014( 1):126-132.
[12]ANDERSON T,DRON J.Three Generations of Distance Education Pedagogy[J].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2011( 3) :80-97.
[13]MARGARYAN A,et al.Instructional Quality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J].Computers&Education,2015( 80):77-83.
[14]SPECTOR J M.Remarks on MOOCS and Mini-MOOCS[J].Education Tech Research,2014( 62) :385-392.
[15]PETERSON R D.MOOC Fizzles[J].Academic Quest,2014( 27) :316-319.
[16]RICE A.Anatomy of a Campus Coup[EB/OL].( 2012-09-16)[2014-11-06].http://www.nytimes.com/magazine/teresa-sullivanuva-ouster.html/.
[17]GILLANIA N,EYNON R.Communication Patterns in 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s[J].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4( 23):18-26.
[18]CLARKE T.The Advance of the MOOCs[J].Education Training,2013( 4) :403-413.
[19]ALCORN B,et al.Who Takes MOOCs[N].The New Public,2013-12-30( 6).
[20]LIUA M,KANGA J.Understanding MOOCs as an Emerging Online Learning Tool:Perspectives from the Students[J].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2014( 3) :147-159.
[21]HEWA K F,Cheung W S.Students'and Instructors'Use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 Motivations and Challenges[J].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2014( 12) :45-58.
[22]張麒,劉俊杰,任友群.哈佛“慕課”深度談-訪哈佛大學副教務長包弼德教授[J].開放教育研究,2014(5):4-10.
[23]CUSUMANO M A.MOOCs Revisited,With Some Policy Suggestions[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14( 4) :24-27.
[24]PENCE H E.Are Moocs a Solution or a Symptom[J].J.Educational Technology Systems,2014( 2) :121-132.
[25]FREITAS S.MOOCs:The Final Frontier for Higher Education[D].Coventry:Coventry University,2013.
[26]PENCE H E.When Will College Truly Leave the Building:If MOOCs Are the Answer,What Is the Question[J].J.Educational Technology Systems,2013( 1) :25-33.
[27]KALMAN M.A Race to the Bottom:MOOCs and Higher Education Business Models[J].Open Learning:The Journal of Open,Distance and e-Learning,2014( 1) :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