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翼馳
(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陜西西安 710062)
論《小團圓》打破“大團圓”結局的現(xiàn)代性質(zhì)素
張翼馳
(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陜西西安 710062)
《小團圓》是張愛玲晚期創(chuàng)作的重要作品,曾經(jīng)因為自傳體引起一時轟動?!缎F圓》拖延了很久才與讀者見面,但是這并沒有影響到這部經(jīng)典作品的價值。作品中處處流露著現(xiàn)代小說的因素,這使得《小團圓》不僅沒有過時,反而歷久而彌新。打破大團圓的結局,尤其是在一個喜歡皆大歡喜的國家,使作品更加真摯動人,好評如潮。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顯得過時。
小團圓;現(xiàn)代因素;文本細讀;經(jīng)典
經(jīng)典的西方現(xiàn)代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作品,大多通過陌生化的形象和語言使文本產(chǎn)生阻拒性,從而帶給讀者超乎想象的感受。張愛玲《小團圓》的現(xiàn)代小說色彩,可以說也滲透在文本的方方面面,如時空的轉換和穿插、意識流手法和象征手法的運用、夢境的反復出現(xiàn)、首尾呼應的“等待”及其歧義性的內(nèi)涵、對傳統(tǒng)大團圓結局的悖反等。本文從藝術手法、結構特征等方面進行詳細的文本闡釋,認為《小團圓》不是一般的寫實作品,而是一部具有強烈現(xiàn)代意味的小說。
九莉的夢境串聯(lián)成了《小團圓》,其中時間和空間被張愛玲像變魔術般地轉換,隨時隨地的穿插、描寫和心理的轉換承接,都是那么自如。從大考的早晨,恐怖的等待,由夢串聯(lián)著,回到了港大的生活。由于戰(zhàn)爭,在港大的一切努力都付諸一炬。前兩部分,講述了港大生活和無情的戰(zhàn)爭;第三部分,港戰(zhàn)后回滬,追溯九莉的童年青少年時期,包括父母離異和被關禁閉;第四部分,接續(xù)第二部分并認識邵之雍;第五部分,與邵關系密切,轉到打胎的事情;第六部分,邵公開離婚,之間穿插著在北方的童年及來滬之前的事情,然后又迅速回到現(xiàn)在,就像是沉浸在回憶中突然驚醒一般;第七部分,邵去華中,邵和九莉更加親密;第八部分,戰(zhàn)后私定婚姻;第九部分,動身尋夫;第十部分,對愛執(zhí)著的信念破滅;第十一部分,二嬸回國,冷漠地還錢;第十二部分,與燕山補初戀。轉到海外。又是夢,又是大考,又是等待。
時空的轉換穿插,沒有按著讀者的預期一一展現(xiàn),一改以前讀者習慣的線性結構,反而出乎讀者的意料:在現(xiàn)在、過去、未來中變換,在香港、上海和美國之間穿梭。這使文本產(chǎn)生阻拒性和陌生化。這種跳躍性的思維和時空的跨度正是作品現(xiàn)代意味的表達。
《小團圓》的意識流手法無處不在,比如:九莉想到她只愛之雍的側面……遠祖祀奉的偶像?[1]這是一種無所不知的描寫,既知道九莉的所感所想,又懂得之雍的心思,還表現(xiàn)在九莉與母親、姑姑的描寫中。
初讀《小團圓》也許會有和宋淇一樣的感覺:第一、二章太亂,有點像點名簿?,F(xiàn)代小說特點之一就是文本的阻拒性。《小團圓》就是張愛玲意識的流動,它遵循的是作者的意識構思,并無其他道理可言。不過經(jīng)過細讀,就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設計的“環(huán)狀”結構模式,即在大體上按時間順序展開九莉故事的同時,一邊回憶過去,一方面又在構寫未來,形成“過去、現(xiàn)實和未來”不斷碰撞交叉的敘事方式。作品始于九莉在香港的大學時代的大考前夕,終于九莉飄零海外多年后的一個夢境,那里有“青山上紅棕色的小木屋”,牽著手的九莉和紹之雍以及出沒在松林間的孩子們。最后再以作品開始的意象“大考的早晨”那種完全是等待的心情結尾[2]。最原始的意識流動卻散發(fā)出濃烈的現(xiàn)代氣息,這與“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無藝術”是異曲同工的。
象征與意識流一樣,也是現(xiàn)代小說的特征之一。在《小團圓》中,木雕鳥宛如一條線索。木雕鳥形象的忽然閃現(xiàn),總是有些突兀。尤其是打胎的那一段,突然從馬桶中沖走了的男胎轉到木雕鳥,兩種形象的承接與轉化,令人驚異和恐怖。作品中明顯地提到木雕鳥象征著“遠祖祀奉的偶像”。木雕鳥,同時也是“性”的象征。它源自古老的對男性生殖器的崇拜。表現(xiàn)在《小團圓》中,木雕鳥出現(xiàn)在九莉和之雍的親密瞬間和打胎時刻。木雕鳥還是一雙旁觀的眼睛。男胎與木雕鳥同樣地凝視著九莉,這兩雙眼睛記錄了許多年前九莉初戀時和將為人母卻拋棄孩子的記憶,將九莉意識深處的混亂與恐懼情感結為一體,建構成提早破裂的母子關系。象征手法的運用使木雕鳥的形象豐滿了許多。
經(jīng)過對文本的藝術手法的逐一分析,《小團圓》這一文本在時空的轉換和穿插、意識流手法和象征手法的運用等方面就表現(xiàn)出強烈的現(xiàn)代小說意味。這種現(xiàn)代意味又是《小團圓》文本陌生化和原創(chuàng)性的最好闡釋,其經(jīng)典性也就隨之體現(xiàn)出來。
《小團圓》的讀者一定會注意到文本的首尾回環(huán)式結構,特別之處在于,大的回環(huán)結構中有著更豐富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具體體現(xiàn)為夢境貫穿始終、首尾呼應的等待和對傳統(tǒng)結局“大團圓”的悖反。夢境的運用、人的“等待”狀態(tài)和對傳統(tǒng)結局“大團圓”的悖反又彰顯了小說的現(xiàn)代意味。
夢境的反復出現(xiàn),是《小團圓》的一大特點。從小說開始的大考之夢,小說中間午后的夢,到那個醒來之后可以快樂很久的夢,最后又回到了大考的夢。夢可以說是《小團圓》的另一條線索,是小說獨特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學作品中夢的描寫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夢的記錄,里面往往蘊含著更為復雜和豐富的象征和暗示。正是因為夢境在小說中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所以要對夢境進行細讀和闡釋。本文有兩種典型的夢境:環(huán)狀的噩夢和美麗的夢。
從文本的回環(huán)結構著眼,就是環(huán)狀的噩夢??荚嚨膲?,不僅九莉會做,但凡是有過考試經(jīng)歷的人都會有。用傳統(tǒng)的首尾回環(huán)方式承載現(xiàn)代的內(nèi)容,就可以稱得上是一種新意。首尾以夢呼應給人夢幻般的感覺,就像夢游一圈又回到了原點。在弗洛伊德看來,夢是壓抑的結果?!翱荚嚒钡膲粼桓ヂ逡恋伦鳛榈湫瓦M行分析。焦慮的考試夢(已經(jīng)一再證明,夢者次日有一項負責活動而又怕完不成任務時,便會產(chǎn)生這種夢)似乎是在搜尋過去某種情況,其中產(chǎn)生的巨大焦慮已被證實是不合理或與本身事實相矛盾[3]??荚嚨膲艉翢o疑問是日常焦慮的顯現(xiàn)。九莉的焦慮是對自己家庭的焦慮,主要是微妙的母女關系;對自己愛情的焦慮,惟恐變成“三美團圓”的結局;《小團圓》在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中跳躍,時空轉換下也流露出九莉?qū)ψ约何磥黼[隱的焦慮。
本文結尾處那個醒來之后還可以快樂很久的夢,無疑是九莉?qū)ι畹囊环N愿景。九莉的夢與她的成長經(jīng)歷有關,缺少父母關愛的孩子就會缺少安全感。在弗氏看來,童年經(jīng)驗會對一個人的生活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九莉性格與她痛苦的成長經(jīng)歷是分不開的。九莉所在的家族中,人情關系冷漠,龐大的家族充滿著利益的沖突。父母支離破碎的感情,母親早年與姑姑離家遠赴歐洲。童年階段,母愛的缺失。父母離婚,打官司。父親娶繼母后,倆人吸食鴉片,脾氣不再溫和。因為去看母親一晚沒有回來被繼母毒打,以為父親會心疼自己,卻沒有料到被父親關禁閉。童年的經(jīng)歷會影響到人性格的形成,留下一輩子刻骨銘心的印記。母女關系的冷漠,在文中多次提及,缺少普通母女之間的親密接觸。父愛,在關禁閉之后就沒有了。九莉其實很愛父親。愛在戲劇性的轉變中變成了恨和無。親情的缺失,會不自覺地讓九莉充滿對愛情的渴望。然而,她渴望的愛情中的主角邵之雍卻一次次地給她幻滅,讓她沒有安全感。他讓她變得很低,低到塵埃里,沒有了自己。但是卻無法挽救愛情終究走向破滅。到了美國,她依然不敢面對孩子,她害怕自己的孩子也有像自己一樣悲慘的童年。她不想做一個像母親那樣在兒女看來不負責任的母親。然而,命運就是這樣的無常,就是在捉弄自己。九莉明白,其實,她還不如自己的母親,九莉都不敢面對孩子?,F(xiàn)實當中,有著太多九莉無法實現(xiàn)的東西,這些對家庭、對愛情以及對孩子的渴望,只好在夢里實現(xiàn)。
在小說的結尾,出現(xiàn)了文中少有的美麗的夢。夢是愿望的達成?,F(xiàn)實生活中所不能達成的愿望,終于得以在夢中實現(xiàn)。在這個意義上,就是一種小團圓。在精神分析領域,由心理事件所引發(fā)的過程是受快樂原則自動調(diào)節(jié)的。就是說,避免快樂和產(chǎn)生快樂是一致的。按照弗氏的觀點,九莉這個美麗的夢是她家庭和愛情愿望的達成,是受快樂原則自動調(diào)節(jié)的結果,其根源是九莉?qū)彝ズ蛺矍榈目释麤]有得到滿足。這個美夢也經(jīng)過加工和改裝,夢境的背景是寂寞的松林徑,有她現(xiàn)實中沒有的愛人和孩子,夢中的一切都像愿景一樣美好。久被壓抑的九莉,終于在夢中完滿團圓。
首尾呼應的“等待”。小說以等待開始又以此收束,融合于整體的環(huán)狀結構,最后又回到了原點。以等待來首尾呼應,也有著獨特的意義。九莉一直在等待,等待邵的愛戀,等待最終的分手,等待夢境的重逢?!爱攼矍橥耆脺缌酥?,最終還有點什么東西在”也是等待。首先,等待,是一種不知道結果、對未知事物充滿焦慮的狀態(tài)。其次,九莉的等待,是對自己生活、愛情和家庭小團圓的等待,甚至是不知何物的等待,是迷茫與困惑。這等待,又不由地令人聯(lián)想到《等待戈多》。等待,是現(xiàn)代生活的一大主題,是當下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它演奏了一首時代的失望之曲,反映了一代人的內(nèi)心焦慮。張愛玲敏銳地抓住了現(xiàn)代人的等待狀態(tài),以現(xiàn)代手法表現(xiàn)現(xiàn)代人生,這就是她的《小團圓》。在《小團圓》里,九莉等待的是團圓,就像小說最后的夢境那樣,給九莉一些幸福的感覺。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沒有純粹的悲劇,結局都是皆大歡喜。而張愛玲的這本書卻叫《小團圓》,正如作品前言部分宋淇先生的評論,張愛玲的這部《小團圓》,書名和內(nèi)容都是諷刺的,是與傳統(tǒng)悖反的。
在《小團圓》的第九部分,有一個鄉(xiāng)下過年唱戲的情節(jié),剛唱到小生移情別戀,九莉就不忍再看下去,她怕看到考中一并迎娶,二美三美團圓?!靶 笔菍鹘y(tǒng)的大團圓的悖反,又是對大團圓的諷刺。這個“小”,就像悲劇中的一點安慰,咖啡中的一點香甜。最好的闡釋,就是那個醒來之后快樂很久的夢。夢里沒有二美三美團聚,只有她和邵,還有一群他們的孩子在松林間。這是九莉的夢境,也是她對愛情婚姻的執(zhí)著憧憬,是愛情幻滅之后留下的一點兒念想,是九莉內(nèi)心深處的渴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夢里的圓滿也是一種圓滿,現(xiàn)實之中實現(xiàn)不了的圓滿,即小團圓。
中國人,總會有家國天下的意識。儒家說,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講“心齋”、“坐忘”,要忘了自己、忘乎所以,去功利、去目的。儒家積極進取,道家因為看透而消極悲慨。但是,哲學解決不了現(xiàn)實生活中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波伏娃,那么著名的女權主義者、哲學家,但是在生活中,還不是委屈求全!小團圓,雖然也涉及到了二戰(zhàn)的大背景、大環(huán)境,但是終究講的是個人的事情。在這個層面上,只能是小團圓。面對戰(zhàn)爭中,國家民族的勝利,小家卻破滅了。這是民族國家之大幸,是個人之不幸。在轟轟烈烈的大團圓中,九莉與之雍的婚姻再也沒有可能。一邊是悲壯的勝利,一邊是茍且偷生。強烈的反差,無疑令文本產(chǎn)生了張力。張力就表現(xiàn)為九莉內(nèi)心中的強烈沖撞。為了愛情,就要對民族國家不義;為了民族國家,惟一的愛情就必須破滅。一邊是民族國家,一邊是自己的愛人。對于一個無力反擊的女人,連基本的家庭溫暖都沒有的人,哪里有雄心壯志談齊家治國平天下!沒有任何治病良方可以解決這樣一個時也運也命也的問題,只有夢。
《小團圓》以陌生化的姿態(tài)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它的情節(jié)不是線性地按照時間順序發(fā)展,而是跳躍的、時空變換的。因此,在情節(jié)上,它不容易吸引讀者。倒是在其結構上,雖延用了傳統(tǒng)的首尾回環(huán)模式,卻有著新鮮的意味。這也是《小團圓》現(xiàn)代意味所在。經(jīng)典就是在經(jīng)典的影響下而顯示出強大的陌生化和原創(chuàng)性[4]。
要之,通過文本細讀,從藝術手法、結構特征的分析可以得出《小團圓》是一部現(xiàn)代小說文本。小說寫了九莉愛情的幻滅、家庭破裂,剩下就是一個快樂的夢。筆者認為,九莉美夢之后等待的是愛情和親情,而更重要的是張愛玲本人的等待?!缎F圓》是對張愛玲的一種詮釋,坦然地呈現(xiàn)。這種等待,就像武則天的無字碑,是對她一生的交待,任人評說?!缎F圓》就是張看戰(zhàn)爭歷史,張看亂世,張看自己?;脺缰笫O碌木褪沁@種無言的交待和任人評說,這就是《小團圓》所要表達的,也就是《小團圓》。
經(jīng)典就是歧義的和多解的。這種原創(chuàng)性會吸引讀者不斷地重讀,每次都會有意外的發(fā)現(xiàn)。從《小團圓》的結論闡釋也可以得出《小團圓》的現(xiàn)代意味。經(jīng)典的作品往往不是自己給出結論,比如《紅樓夢》。而《小團圓》也擁有這樣的特征。
[1]張愛玲.小團圓[M].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9.
[2]朱旭晨.也談《小團圓》[J].荊楚理工學院學報,2010,25(1): 6-11.
[3]弗洛伊德.釋夢[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274-276.
[4]哈羅德·布魯姆.西方正典:大作家和不朽作品[M].江寧康,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 孔占奎)
The Modernity of“Little Reunion”by Breaking the“Happy Ending”
ZHANG Yichi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China)
“Little Reunion”uas an importantwork of Zhang Ailing.After a long time,“Little Reunion”finally got the honor to meet with readers,however,which did not affect its value.It is full of modernityelements,making“Little Reunion”lasting and fresh.For breaking the happy ending,the work is more sincere and moving.
“Little Reunion”;modernity factors;close reading;canon
I207
A
1008-7257(2015)02-0044-03
2014-09-09
張翼馳(1989-),女,河北秦皇島人,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文藝學專業(yè)2012級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