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英語與文化身份建構(gòu)

2015-04-14 05:25秦永麗
關(guān)鍵詞:變體身份建構(gòu)

楊 麗,秦永麗

(江蘇科技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003)

?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英語與文化身份建構(gòu)

楊 麗,秦永麗

(江蘇科技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003)

在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下,英語通過與世界各地語言接觸產(chǎn)生了許多海外英語。其中,中國英語就是英語在中國的本土化。它不是二語或外語學習者受母語影響產(chǎn)生的語用失誤。與本族英語、新加坡英語相較,中國英語具有不同內(nèi)涵。在當今中國與世界在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多個領(lǐng)域多元化交流不斷深入的社會環(huán)境下,用中國英語表述中國文化,具有建構(gòu)文化身份、傳播中國文化、增強民族認同的社會功能,最終是為了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與世界文化平等對話。

中國英語;語言變體;文化身份;平等對話

在經(jīng)濟全球化進程中,英語被當作國際通用語(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ELF)在全球傳播,出現(xiàn)了語言的全球化(language globalization)現(xiàn)象。在語言全球化進程中,英語與當?shù)卣Z言、文化接觸、融合,自身發(fā)生了各種變異,從而形成了帶有明顯當?shù)卣Z言特征和文化色彩的區(qū)域性英語變體,并逐漸被國際社會認可,在國際交流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它們被稱為“世界英語”。英語已經(jīng)成了一門國際語言[1]。一些帶有中國社會、文化、語言等特征的元素滲透到英語的語音、詞匯、句法、語篇等各個層面,產(chǎn)生了中國語境下特殊的英語變體——中國英語(China English)。

20世紀,國內(nèi)學者對中國英語的關(guān)注主要表現(xiàn)在對其定義和態(tài)度的爭論,如孫驪[2]、李文中[3]、榕培[4]等。目前,研究者對中國英語在語言各個層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如對語音、詞匯、句法和語篇的本土化特征等進行了深入研究。相比而言,描述性研究相對成熟,如俞希、文秋芳[5]、張伶俐、趙江葵[6]。也有研究者分別從翻譯、文化、外語教學和語用等視角展開應(yīng)用研究,如金惠康[7]10、陳新仁[8]等。近年來,研究者還從語言功能角度對中國英語進行了研究[9]。本文將從社會語言學角度,剖析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英語的內(nèi)涵,探討其在國際交流中建構(gòu)文化身份、傳播中國文化、實現(xiàn)與世界文化平等對話的作用。

一、語言變體

(一) 語言變體與語言擴散

語言使用的變異現(xiàn)象(variation)與社會環(huán)境(social context)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是社會語言學研究的重點。變異是語言運用中產(chǎn)生的變化和差異。Richard Hudson將語言變體定義為“具有相同的社會分布的一組語言項目”[10]24,即具備相同社會特征的人在相同的社會環(huán)境中普遍使用的某種語言表現(xiàn)形式。社會環(huán)境包括大環(huán)境和小環(huán)境:大環(huán)境指語言使用者的社會、民族、文化等背景;小環(huán)境指說話人進行言語交際時所處的情景[11]。這兩種環(huán)境都會對語言的使用產(chǎn)生影響。語言隨著社會的變遷而發(fā)生變化,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語言使用主體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以及人們的風俗習慣等往往會反映并影響語言的發(fā)展和變化[12]。另一方面,各種語言變體都有其自身的社會價值和社會功能,這是由于有關(guān)的言語共同體對各種語言變體持有不同的評價和態(tài)度。因此,使用某種語言變體又會對使用者的地位、聲譽及人際關(guān)系產(chǎn)生影響。

在語言擴散過程中,經(jīng)濟文化模式是重要模式之一。Quirk[13]認為,語言擴散的經(jīng)濟文化模式指語言擴散是由經(jīng)濟和文化因素引起的。國際上經(jīng)濟貿(mào)易和文化交流大量使用英語,使英語得到廣泛擴散。英語擴散的一個重要結(jié)果就是英語通過與世界各地語言接觸產(chǎn)生了許多海外英語。根據(jù)海外英語語體使用狀況,Kachru[14](1992)提出了 “三大同軸圈”理論:“內(nèi)圈”英語是“規(guī)范提供”(norm-providing)者,使用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傳統(tǒng)盎格魯-撒克遜人文化圈國家,如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愛爾蘭等;“外圈”英語為“規(guī)范發(fā)展型”(norm-developing),“外圈”國家把英語當作官方語言或官方語言之一,或當作輔助語言和第二語言,如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南非等前英國殖民地國家,當?shù)氐挠⒄Z已經(jīng)有了比較牢固的語言規(guī)范和明顯的當?shù)匚幕卣?,這樣的變體絕大部分已被普遍接受并得到國際上的承認;“擴展圈”英語基本為“規(guī)范依附型”(norm-dependent),其規(guī)范主要來自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如日本英語、韓國英語、德國英語等?!皵U展圈”國家主要把英語作為國際交流工具,是作為外語或第二語言來學習和使用的,主要目的是參與國際社會的各項活動和交流。事實上,語言變體之間只有差異存在,而無優(yōu)劣之分[15]。

(二) 語言變體與文化身份的關(guān)系

文化身份反映的是一個民族面對各種風格迥異的文化模式和價值觀念、文化的對立與沖突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自身角色的思考,以便在錯綜復(fù)雜的情形中保持自己的本色,實現(xiàn)本民族文化角色的自我認同和外部認同[16]。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語言是維持和建構(gòu)文化身份的重要依附因素之一,這是因為,“一個社會群體成員所使用的語言與該群體的文化身份有一種天然的聯(lián)系”[17]。一方面,語言是界定文化身份的標準之一。通過觀察相應(yīng)的語言符號在社會中的使用情況,可以判斷相應(yīng)的文化和思想在該社會獲得的認同程度、流行趨勢和對該社會的影響力情況[18]。語言或語言變體作為媒介,傳遞并承載著語言群體的價值觀、信仰、規(guī)范和行為等,成為文化身份的象征。另一方面,文化身份制約交際者的語言運用。文化身份帶有明顯的民族印記,交際者使用的語言受到其所在群體的思維方式、社會習俗、價值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文化身份決定了他們以何種語言傳遞信息。新興英語變體在語法、語音等方面具有明顯的本土特征,被不同國家和民族使用,以表述各自文化與認同,被認為是“制度化的創(chuàng)新”。由此可見,語言變體與文化身份是一種互動關(guān)系,語言變體能顯示文化身份內(nèi)容,文化身份的建構(gòu)過程能反映語言變體的本土性和身份性。

二、中國英語的內(nèi)涵

“中國英語”一經(jīng)提出,它與“中式英語”的區(qū)別一直是學界關(guān)注的焦點。李文中認為,“中國英語”“以規(guī)范英語為核心,它表達了中國社會文化諸領(lǐng)域特有事物,能夠不受母語干擾,通過音譯,借譯及語義再生等手段進入英語交際,具有中國特色的詞匯、句式和語篇”[3];而“中式英語”則是由于中國的學習者和使用者受母語干擾和影響,硬套漢語規(guī)則和習慣,導(dǎo)致在英語交際中出現(xiàn)不合規(guī)范英語或不合英語文化習慣的畸形英語。陳新仁[19]從四個方面區(qū)分了“中國英語”與“中式英語”:從性質(zhì)上看,中國英語是中國工作者的語言,中式英語是中國英語學習者的語言;從用途看,中國英語是信息的傳遞交流工具,中式英語是信息的表達工具;從成熟程度看,中國英語是成熟語言,中式語言是不成熟語言;從認同角度看,前者會增強民族認同,后者一般不會。從這些區(qū)別可以發(fā)現(xiàn),二者之間確實有本質(zhì)不同:“中式英語”是學習者二語或外語習得過程中受母語負遷移影響的結(jié)果,而“中國英語”是一個社會語言學語言變異概念,是標準語體在國際經(jīng)濟文化交流推動下與本土語言接觸并相互影響的產(chǎn)物。

英語的標準語體是盎格魯-撒克遜人文化圈國家的英語,是最有威望的語言變體,它成為全社會成員學習和仿效的對象。由于語言是社會文化的載體,標準英語語體(規(guī)范英語)在被盎格魯-撒克遜人文化圈以外的國家使用時,既被用于表述本土的社會現(xiàn)實和文化傳統(tǒng),也承載著本土的語言和文化特點。因此規(guī)范英語的本土化趨勢在所難免。那么,衡量本土化英語合理性的尺度除了英語標準語體的規(guī)范外,還應(yīng)包括反映本國文化且被英語國家完全接受、理解的規(guī)范和標準。

中國英語和新加坡英語都是以規(guī)范英語為核心、具有鮮明的本土語言和文化特征的區(qū)域性變體,但二者因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不同又有本質(zhì)區(qū)別。首先,英語在兩國的社會地位不同。在新加坡,英語既是四大官方語言之一,又被作為工作語言,它具有國語的實際地位。由于新加坡堅持雙語教育政策,各民族學生均須學習英語作為共同語言;同時,各民族學生均學習其本族語言,將其作為保留傳統(tǒng)文化價值的媒介[20]。在這樣一個多語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下,英語通過與多種語言和方言接觸,在語音、詞匯、語法方面都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變異,逐漸發(fā)展形成了新加坡英語,被許多語言家認同為“Singlish”或“Singapore English”。在中國,英語教育雖然已經(jīng)普及,但英語不是官方語言,且雙語教育只是在經(jīng)濟較發(fā)達大城市的部分學校實施,不具有普遍性。因此,英語在中國主要作為外語或第二語言來學習和使用,其地位不同于在新加坡。其次,從成熟程度上看,新加坡英語已經(jīng)制度化,有比較牢固的語言規(guī)范和明顯的本土文化特征,而且絕大部分語言變異已被普遍接受并得到國際上的承認。中國英語只在詞匯方面相對比較成熟[21],處于由非標準形式向更規(guī)范化演變階段。再次,從社會功能上看,新加坡英語起國際通用語的作用,是政府工作語言之一,也是教育媒介和日常工作語言之一,同時也是聯(lián)系國內(nèi)各民族的公共用語。因此,新加坡英語不僅是政治、經(jīng)濟、教育活動等正式場合的重要用語,而且在社交、家庭等非正式場合也大量使用。而使用中國英語的目的更多是為了參與國際社會各項活動和交流,讓世界真實地了解中國。雖然新加坡英語屬于“外圈”,中國英語屬于“擴展圈”,但是兩種語體的形成都伴隨著民族自我意識的增強,體現(xiàn)了兩個國家在國際交流中將語言視為民族文化象征和增強國家認同感的重要手段。

通過中國英語與中式英語、規(guī)范英語、新加坡英語的比較發(fā)現(xiàn),語言的變異與社會環(huán)境息息相關(guān),它是由于標準體的權(quán)威價值與土話的同等價值之間的對立而導(dǎo)致的。因此,從社會語言學角度考察中國英語,其內(nèi)涵應(yīng)包括:它是經(jīng)濟文化擴散的產(chǎn)物;是標準英語語體受中國社會環(huán)境影響而產(chǎn)生的運用性變體;以規(guī)范英語為參照物,經(jīng)歷從非標準形式向更規(guī)范形式逐漸演變;以跨文化交際為目的;在全球化背景下,用于表述中國文化和民族認同,具有建構(gòu)文化身份和傳播中國文化的社會功能。

三、中國英語在跨文化交際中的作用

(一) 建構(gòu)中國文化身份

Stuart Hall認為,文化身份“始終處于變化和轉(zhuǎn)變過程之中”[22]。因此,文化身份的形成過程被視為一個建構(gòu)過程。在具有全球化特征的現(xiàn)代社會,文化身份變得模糊、復(fù)雜,國家、民族文化身份認同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自我文化身份認同變得越發(fā)重要。同樣,中國也需要建構(gòu)清晰的、可辨識的、統(tǒng)一的文化身份。中國文化身份可以理解為中國文化區(qū)別于其他文化的內(nèi)在的、差異化的、獨特的標識[23]。文化身份建構(gòu)有多種途徑,語言是其中一種。語言是文化身份塑造和形成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中國英語對確認、維護和建構(gòu)中國文化具身份有重要意義。

用中國英語能夠準確表達中國文化內(nèi)涵。在跨文化交際中,人們使用各種英語語體,并能在保持本族文化特征同時實現(xiàn)無語言障礙的溝通。一方面,西方對中國仍然充滿誤讀[24]。要化解西方在整體上對中國文化的誤解及妖魔化,讓中國擁有和平、和諧的世界形象,中國就應(yīng)該用自己的語言和聲音來表達中國文化的價值訴求。另一方面,英語和漢語在文化意象表達上選用不同的詞匯,以體現(xiàn)各民族不同文化身份,它在文化身份建構(gòu)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當中國的獨特文化在規(guī)范英語中難以找到相對應(yīng)的準確表達時,中國人參照規(guī)范英語創(chuàng)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語言,它既能準確表達中國文化,又能被英語本族者理解和接受。這正是中國英語的魅力所在。如feng shui (風水)、the Confucians(儒家)、the Taoists(道家)、The Great Learning(論語)等。

用中國英語能夠真實呈現(xiàn)中國社會現(xiàn)實。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增大,在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文化等領(lǐng)域描述中國獨特事物的英語表達層出不窮。用具有中國語言和文化特征的語體進行對外宣傳,不但能準確、詳實地傳遞信息,而且能避免理解偏差,如resident permits of hukou (暫住戶口證,音譯)、nail houses(釘子戶,直譯)[25]。

用中國英語能夠正確表達中國的立場和觀點。文化身份是全球化時代國際政治中以民族或國家為基本單位的一種新形式——文化政治或身份政治[26]。中國主動參與全球化是為了爭取話語權(quán),從而在政治話語中建構(gòu)合法性身份。在國際事務(wù)中,中國英語成為中國對外正確表達中國立場和觀點的重要手段。如香港回歸時,我國政府不用英語國人出于本國立場所說的“Hong Kong Handover”,也不用直譯“Hong Kong Takeback”,而用比較正式的文體意譯來表達自己的鮮明立場:“to resume the exercise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盵7]56

綜上所述,在全球化語境下,用中國英語能準確表達中國文化內(nèi)涵,能真實地呈現(xiàn)中國的社會現(xiàn)實,準確地表達中國的立場和觀點,這對建構(gòu)清晰的、可辨識的、統(tǒng)一的文化身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二) 與世界文化平等對話

成功的交際活動是交際雙方相互適應(yīng)、各自調(diào)整的產(chǎn)物。順利的跨文化交際并不要求交際一方放棄自己的文化身份而遷就另一方。文化身份決定了某一文化群體如何認識世界,并決定其以何種方式將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傳遞給來自不同文化群體的人,并被他們所理解。在跨文化活動中,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真實面貌呈現(xiàn)給世界是譯者的使命。然而,縱觀中外翻譯活動,在翻譯外語文本時,英美社會往往采取歸化策略,刻意抹殺外語文本與母語之間的語言文化差異,竭力用母語文化的價值觀念和思維取向來同化外語文本,從而使譯文變得通俗易懂,以迎合譯文受眾的審美情趣[27]。在對外翻譯中放棄本民族文化并不是平等對話的表現(xiàn)。既然是傳播中國社會特有的事物,那么我們可以選擇能夠負載中國文化的語言。中國英語體現(xiàn)了中國的文化習俗和傳統(tǒng)價值觀,具有無法替代的優(yōu)勢。用中國英語作為對外傳播的語言媒介和文化標識,可以在與世界文化對話時保持中國的民族文化特征,促進各民族之間平等、民主基礎(chǔ)上的相互理解。

四、結(jié)論

中國英語是在全球化日益加劇的國際形勢下產(chǎn)生的。它以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為目的,具有本土性和身份性。與英國英語、美國英語等本族英語變體相比較,中國英語只是“相異變體”,而非“缺陷變體”,應(yīng)受到同樣的承認和尊重。在全球化語境下,認可中國英語的媒介作用,有利于世界更好地發(fā)現(xiàn)、弘揚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進而認可和接受中國文化。從長遠來看,這有利于中國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形象,建構(gòu)中國文化身份,使中國以自信心態(tài)走向與其他文明平等對話的世界性開放之路。

[1] 孟臻.外語教育政策制定考慮因素探索[J].鎮(zhèn)江高專學報, 2012(2): 29-31.

[2] 孫驪.英語國別變體的研究和英語在中國[J].外國語, 1989(2): 17-23.

[3] 李文中.中國英語與中國式英語[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3(4):18-24.

[4] 榕培.中國英語是客觀存在[J].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1991(1):1-8.

[5] 俞希,文秋芳.中國英語報章中評價性形容詞搭配的本土化特征[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0(5):23-28.

[6] 張伶俐,趙江葵.中國英語口音研究述評[J].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132-138.

[7] 金惠康.中國英語[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8] 陳新仁,曹燕黎,陳露.中國英語的語用視角——基于央視9套《對話》節(jié)目中國英語使用狀況的分析[J].中國外語,2014(5):12-18.

[9] 武繼紅.回顧與展望—對中國英語研究現(xiàn)狀的反思[J].當代外語研究,2014(5):24-25.

[10] HUDSON R.A.Sociolinguistic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11] 祝畹瑾.社會語言學概論[M].長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19.

[12] 賈冠杰.中國英語再研究[J].當代外語研究,2013(3):8-13.

[13] QUIRK K.The question of standards in the international use of English [M]//LOWENBERG P H.Language Spread and Language Policy: Issues, Implications and Case Studies.Washington 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88:229-241.

[14] KACHRU B.B.World Englishes: Approaches,issues and rescources[J].Language Teaching: The International Abstracting Journal for Language Teacher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1992(1):1-14.

[15] 高一虹.EIL與跨文化交際[J].山東外語教學,1995(4):8-13.

[16] 胡春華.社會文化身份與文化趨同在英漢詞匯中的體現(xiàn)[J].社會科學家,2009(8):152-154.

[17] KRAMSCH C.Language and Culture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18] 李華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英語國家的影響力差異研究[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4(7): 131-136.

[19] 陳新仁.當代中國語境下的英語使用及本土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1-30.

[20] 云惟利.新加坡社會和語言[M].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1996:53.

[21] 杜瑞清,姜亞軍.近二十年“中國英語”研究評述[J].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1(1):37-41.

[22] 周憲.文化研究關(guān)鍵詞[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45-246.

[23] 石義彬,吳世文.我國大眾傳媒再現(xiàn)和建構(gòu)中國文化身份研究[J].當代傳播, 2010(5):4-7.

[24] 王岳川.太空文明時代的中國文化身份[J].學術(shù)月刊,2006(7):87-94.

[25] 馬文麗.解析中國媒體中的“中國英語”[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9(4):464-467.

[26] 陳慶祝.全球化時代文化身份的建構(gòu)——兼談中國的文化身份問題[J].理論導(dǎo)刊,2008(11):41-43.

[27] VENUTI L.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M].London: Routledge,1995:6-50.

(責任編輯:郭紅明)

China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Under Globalization

YANG Li,QIN Yongl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Jiangsu 212003, China)

Due to economic globalization, English has contacted with other languages in the world, resulting in Englishes of different varieties.Therefore, it is natural that when English is used in China, it is also nativized linguistically as well as culturally.China English differs from Chinglish as the latter refers to English learners' misuse of Standard English interfered by their mother tongue.To compare with Standard English or Singapore English, China English characterizes with special connotations.China English is considered as a mixture of Chinese culture and English language, a sociolinguistic term.Its content is China-specific while its linguistic form is English-specific.Under the modern social context of multi-communication in economy, politics,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 China English is used to express Chinese culture and identity, acting to construct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and spread Chinese culture, which aims to carry out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have an equal dialogue with world cultures.

China English; variety; cultural identity; equal dialogue

2015-02-25

江蘇科技大學人文社科基金(633111306)

楊麗(1980—),女,江西南昌人,江蘇科技大學講師,主要從事社會語言學、二語習得研究。

1673-0453(2015)02-0060-05

H310.1

A

猜你喜歡
變體身份建構(gòu)
基于DDPG算法的變體飛行器自主變形決策
消解、建構(gòu)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chuàng)作論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gòu)和救贖
跟蹤導(dǎo)練(三)(5)
建構(gòu)游戲玩不夠
身份案(下)
非仿射參數(shù)依賴LPV模型的變體飛行器H∞控制
他們的另一個身份,你知道嗎
緊抓十進制 建構(gòu)數(shù)的認知體系——以《億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例談
《莊子》成語的隱喻轉(zhuǎn)喻特點及其變體的認知構(gòu)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