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崎天
摘要:在人類發(fā)展史上,音樂被譽為人類的第二語言,如此高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音樂的魅力。通常情況下,音樂對人的熏陶和感染是難以忘懷的。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音樂語言能夠給人帶來多種多樣精神需求。與普通的語言相比,音樂語言同樣具有傳情達意的功能和屬性,但是在美學上又具有獨特的特征和意義。
關鍵詞:音樂 語言 語義 美學 信息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說:“音樂是一種道德法則,它使宇宙有了靈魂,心靈有了翅膀,想象得以飛翔,使憂傷與歡樂有了如癡如醉的力量,使一切事物有了生命?!痹谠S多國家,音樂是人們慶祝新年必不可少的內容。它更像是一種語言,連通世界各地,五湖四海。
1 音樂語言包含的因素
對于作曲家來說,在創(chuàng)造樂曲的過程中,與文學家寫小說、詩歌一樣,通常情況下都有一套完整的體系,進而在一定程度上表達情意。在一首完整的音樂作品中,其思想內涵及藝術表現形式就是一套完整的充滿內在美感的語言藝術。對于音樂語言來說,通常情況下主要包含以下因素:
【節(jié)奏】:節(jié)奏在音樂語言中,一般代表著每個音的演奏過程中的長短關系和強弱關系。對于音來說,由于各自的高低不同,進而在一定程度上表著著長短、強弱程度。因此,節(jié)奏是旋律中的一個重要的要素。
【旋律】:在音樂語言中,旋律被稱為曲調,對于旋律來說,通常情況下是按照高低關系、長短關系,以及強弱關系等組成音的線條。借助旋律可以進一步塑造音樂的形象,并且透過旋律可以顯示音樂的靈魂。
【節(jié)拍】:強拍、弱拍在音樂作品中,一般都是呈現均勻的交替。在音樂語言中,節(jié)拍的不同組合方式被稱為“拍子”, 節(jié)奏通常情況下是按照一定的拍子進行的。
【速度】:在音樂作品中,速度是指音的快慢程度。為了使作品按照一定的速度演唱或演奏,需要使音樂準確地表達所要表現的思想感情。
【力度】:是指音的強弱程度。在塑造音樂形象的過程中,音的強弱變化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對于音的高低范圍,在表達思想感情的過程中,對于不同音區(qū)的音來說,一般情況下有著各自的功能和特點。
【音色】:所謂音色通常情況下是指不同的人聲、樂器在音響方面所呈現出來的特色。通過對音色進行對比和變化,音樂的表現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強化。
【和聲】:是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將兩個以上的音進行結合。和弦進行的強弱程度、穩(wěn)定程度、協和程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共同構成和聲的功能體系。
【復調】:在音樂作品中,通常需要對兩個或多個旋律進行同時的結合。將不同的旋律進行同時結合處理,這一過程被稱為對比復調。借助復調手法對音樂作品進行處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進一步豐富音樂的形象,在音樂發(fā)展氣勢方面,可以進一步的加強,同時可以突出聲部的獨立性,進而營造前呼后應的效果。
【調式】:在音樂作品中,通過對旋律、和聲中所用的高低音進行歸納,可以進一步總結出音列,通常情況下,這些音相互聯系,并且保持一定的傾向性。
【調性】:對于調性來說,通常情況下是調式的中心音(主音)的音高,例如C調、d調等,在眾多的音樂作品中,通過對調式、調性進行相互轉化和對比,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進一步體現氣氛、色彩和形象等。在音樂作品中,主音處于旋律、和聲的核心位置,其它音一般與之屬于從屬關系,并且在主音上終止。
在音樂語言中,通常情況下,需要對各種要素進行互相協調,不斷豐富其表現力。旋律作為音樂的靈魂,當音樂中的其它要素起變化時,在這種情況下,音樂形象往往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改變。其它要素在音樂語言中,在其它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下,發(fā)揮重要的作用。通常情況下,其它要素主要包括:
樂音:是指音規(guī)則的振動,存在明顯的高低差別。
噪音:所謂噪音是指音不規(guī)則的振動,通常情況下存在高低之間的差別,并且這種差別不明顯。
樂音體系:在音樂作品中,音樂體系是使用各種樂音的總和。
音級:在樂音體系中,各個音叫做音級。
半音:是指在鋼琴鍵盤上,將一個八度音分成十二等份,其中的每一份為半音,通常情況下代表著任何兩個相鄰鍵的音高關系。
全音:是指在鋼琴鍵盤上,兩個半音相當于全音,一般情況下,全音大于二度,全音代表著任何隔開的兩個鍵之間的音高關系。
音名:所謂音名是指西洋樂制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稱,這些名稱因國家不同,進而存在一定的差異,在音樂作品中,被廣泛使用的是:C、D、E、F、G、A、B。
唱名:就是音階上各音的名稱。通常情況下用1do、2re、3mi、4fa、5sol、6la、7si,對于大調來說,主音用1do;對于小調來說,主音用6la。
音組:就是對七個基本音級進行循環(huán)和重復,產生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音。
音律:音樂體系中各音的絕對高度。
十二平均律:作為音律的一種,通常情況下將八度分成十二個半音,在音程上,半音都是相等的。這一律制理論最早由我國的朱載育提出,對于鋼琴、豎琴等樂器來說,都是按照該律制定弦的。
基音:是指物體在振動過程中所發(fā)出的頻率最低的
音,通常情況下基音決定著音高。
泛音:除了發(fā)音體整體振動產生的基音外,其1/2、
1/3、1/4等各部分也是振動的,泛音的組合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特定的音色,同時能夠使人明確地感到基音的響度。對于樂器和自然界里所有的音來說,通常情況下都是泛音。
2 音樂的作用
音樂語言作為人類社會文明發(fā)展的產物,對于人類來說,語言是一種重要的交際工具。通常情況下,語言是語音、音義的結合體,其中語音是外衣,語義是內容。在人類發(fā)展史上,音樂作為第二語言,被稱為是沒有國界的語言。音樂在實際上并不具有語言的特點,也就是說,音樂本身不是語言,通常情況下,主要是通過聽覺器官進一步感知音樂所傳達的感情和表達的內容等。音樂語言的美學特征除了具有非語義性特征以外,同時他還具有其他特征。音樂具有濃厚的感情性,以及形象的表情性特征。音樂語言通過選擇器樂,同時結合樂器聲音的實際情況,例如樂器聲音的高低、大小、粗細等,進而在一定程度上表達情感和思想。音樂語言具有模仿的特征:音樂語言借助聲音進行傳情,與語言相比,音樂不能用詞匯進行描述。但是音樂語言能夠對各種物體、動物的聲音進行模仿等。音樂具有創(chuàng)造性,任何音樂作品蘊含著作曲家艱辛與努力,是作曲家的勞動成果,任何音樂語言都是作曲家深思熟慮,經過精心選擇才使用的,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作曲家豐富的內涵和感情,同時凝聚作家的心血與智慧。但凡好的作品都是創(chuàng)造性的結晶。如我們最喜歡的巴赫、貝多芬等的作品。象征性特征:所謂象征性特征,典型能代表的就是各種重奏音樂,例如在天鵝湖中,小提琴、大提琴分別代表天鵝公主和王子,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物的性別、性格特征,并且能夠引發(fā)人們的共鳴與想象。
音樂語言,一方面能夠表達豐富的感情,另一方面可以對情景進行“描繪”。旋律可以像畫筆那樣對畫面進行描繪,并且效果栩栩如生、形象逼真,與畫面相比,旋律甚至更加生動感人。俄羅斯作曲家莫索爾斯基的《展覽會中的圖畫》,就是用音樂勾勒出10幅生動的畫面,在畫面上生動形象地展現了蹣跚的侏儒、古城堡、圖伊勒里宮花園等。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有人問筆者如何欣賞這支曲子?筆者讓他們準確記住每段的標題,然后比照想象和聆聽。其中,第四、五、六段等段落,在欣賞該曲子的過程中,聽眾聽著聽著就會露出會意的笑容,這是因為音樂描繪得太形象了,讓欣賞者有種身歷其境的感覺。
3 結論
綜上所述,音樂藝術借以表達的外部形式和主要手段,是由旋律、節(jié)奏、和聲、復調、速度、力度、調式、曲式、配器等多種因素綜合而成。音樂語言是作曲家進行藝術思維和創(chuàng)作,塑造形象、表達思想感情,最終形成藝術作品的唯一手段;也是音樂表演藝術家把作品轉化為音響形態(tài)、傳達給聽眾的唯一憑借;又是音樂聽眾通過聽覺賴以感知和體味的音響中介。它并非原始形態(tài)的音響組合,而是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加以組合、運動的特殊形態(tài)的藝術語言,具有相對的意義和藝術表現力。音樂語言與生活語言有天然的內在聯系,如生活語言中的語氣、語勢、節(jié)奏、音調、韻律、句逗等,都或多或少對音樂語言加以制約或產生影響。音樂語言可以是一個片段,也可能是一個段落。音樂語言的藝術特征,一是表情性,最能引起人的強烈的情緒反映;二是模糊性,它的非語義性決定它不能確切表現事物的特征和屬性,但卻可以引發(fā)人的聯想和想象:三是世界性,可跨越民族和國家的界限,為世界人民所共同接受。當然,音樂語言也并非人人都能完全接受,需要通過藝術教育,培養(yǎng)人們接受這種特殊語言的“音樂耳朵”。
參考文獻:
[1]戴里克·柯克.音樂語言[M].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
[2]宋瑾.音樂美學基礎[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
[3]修金堂.音樂美學語絲[J].北方音樂,1981.
[4]徐莉.音樂語言芻議[J].內蒙古藝術,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