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戰(zhàn)略上提升科學社會主義的影響力

2015-03-29 23:43:56○夏
黨政論壇 2015年1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科學

○夏 軍

(作者系原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副校長)

《科學社會主義不是空想》一書不是教科書,也非概論,而是一部以科學社會主義學科體系為中心議題的學術著作,同時也是為黨員、干部、學生、軍人,理論教育、宣傳、研究工作者等所有對社會主義仍抱有興趣的讀者提供的一部具有普及意義的參考讀本。本書的作者以上??茖W社會主義學會部分骨干學者為主體,并與上海市社會科學聯(lián)合會、上海市委黨校、上海社會科學院及上海部分高校、軍校的資深專家合作。諸位作者從不同角度,共同就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討論,各抒己見,通過“特約稿”、“專論”的形式,進行多學科的交流,是為提升科學社會主義學科理論的指導地位及學科影響力所做的一次嘗試。

近年來,一方面,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教學得到較為顯著的進展,一批教材、著作相繼問世;另一方面,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社會矛盾、社會問題較為突出,在不斷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在理論上得到充分分析和說明,而相關理論顯得滯后。社會主義信仰并沒有停止滑坡的趨勢,易被蠱惑而迷失。正面教育與現(xiàn)實思想狀況往往脫節(jié),方法刻板單一;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也有個如何不斷創(chuàng)新、完善理論體系,免受淡化或旁落的問題。在本書開題時,我們就把“追本溯源,回顧經(jīng)典,理清脈絡,重建信仰,直面現(xiàn)實,提振信心,開拓未來”作為全書的主旨。試圖把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的經(jīng)典科學社會主義體系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的傳承關系作為一個研究重點,并為初步闡釋這個前沿問題而努力。

成功的歷史傳承與對接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及時調整了思想政治路線,實事求是,撥亂反正,實行改革開放,經(jīng)濟、社會逐步協(xié)調發(fā)展,至今已經(jīng)有30余年了。在這一時期里,我們通過積極探索與艱辛努力,在以經(jīng)濟發(fā)展為重心的同時,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理論體系逐步走向成熟,并經(jīng)受了實踐的檢驗,證明是行得通的。在初期,剛從十年浩劫中回過神來的中國人民,在鄧小平為首的黨中央指引下,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關注度是很高的,對發(fā)展經(jīng)濟,民富國強抱有熱切渴望。這一段時期在經(jīng)典科學社會主義、鄧小平理論的研究上,成果頗多,研究與教學力量投入較大,著述亦頗豐。

然而,世事多蹇。1989年,發(fā)生了蘇聯(lián)東歐劇變,社會主義國家從15國減至5國,所轄面積從占全球24%縮小到7%,95%的國家不選擇走社會主義道路,各國共產(chǎn)黨、工人黨等進步組織遭受重大打擊。一個叫克利斯托弗·皮爾森(Christopher Pierson)的這樣描寫道:“社會主義在東方轟然傾覆,在西方則在無聲的啜泣中消失了?!庇腥藬嘌裕骸榜R克思主義是本世紀最大的空想”。這句話是有代表性的。社會主義遭到普遍質疑,社會主義信仰受到嗤笑或鄙夷。

這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刻。這場嚴重的世界性的社會政治地震已經(jīng)過去10余年了,人們可能開始逐漸淡忘,特別是一大批年輕干部和黨員,可能已經(jīng)沒有多少印象了,這不能不引起重視。這次歷史巨變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在今天,回顧這次歷史教訓,是否仍然還有現(xiàn)實意義?從對我黨、我國目前出現(xiàn)的一些狀況來看,或許,到了需要重新回顧和反省的時候了。

上世紀90年代,經(jīng)過10年探索努力,中國已初步形成并在實踐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那個關鍵時刻,中國成功地完成了與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的科學社會主義的歷史性的自然對接,使世界社會主義得以有效地延續(xù)下去,并向世界昭示:社會主義并沒有中斷,更沒有消亡!在世界資本主義競相彈冠相慶的時候,社會主義的中國已漸漸崛起,雖然還沒有引起西方的充分注意。對于改革開放這條路,我們一直堅持并要繼續(xù)堅持走下去。正如習近平所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fā)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tǒng)一,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fā)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強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苯袢罩袊际澜缛丝谒姆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盡管仍處于發(fā)展中國家行列,但國力日益強盛,沉穩(wěn)自信,國際話語權和實際影響力大大提高。中國的社會主義是在理論邏輯和歷史邏輯上繼承了馬克思、恩格斯科學社會主義,并根據(jù)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基本精神,在中國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是對世界社會主義的巨大貢獻。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基本內容而言,它與經(jīng)典科學社會主義是一脈相承的。前者更凸顯了它根據(jù)當代中國的國情,在架構上和部分理論上創(chuàng)造性地重構、發(fā)展了經(jīng)典科學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是共產(chǎn)主義的初級階段。勿謂遙遠而不為,勿因艱難而氣餒。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不論從意識形態(tài)上,還是從制度上,都將有一個相互扼制,乃至激烈沖突的,你死我活的對峙時期,但中國仍堅持和平發(fā)展,與一切友好國家互利合作,不會稱霸。這是一個長期戰(zhàn)略性的總態(tài)勢,必須要有充分準備。同時它又是連續(xù)的、逐步的、曲折的、分階段的,并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域同時進行的。在這個長期歷史階段中,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作為一種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規(guī)律性,并不為某些集團或某些思潮所左右。高放教授認為“如實認清當代世界資本主義已經(jīng)發(fā)展到社會資本主義的新階段,有助于我們深刻體會和平與發(fā)展為何將長久成為世界主題、時代主題,有助于我們深切觀察今后世界社會主義將如何通過和平發(fā)展逐步取代世界資本主義?!边@是值得思考的??茖W社會主義本質上是批判的、革命性的,要走的是前人沒有走過的路。要在一個長期經(jīng)濟十分落后的國家搞社會主義,要超越歷史發(fā)展的一般進程,一定會碰到經(jīng)典科學社會主義所沒有碰到的新問題、新阻力、新困難,因而這條路不會是筆直的、平坦的,需要以開拓和創(chuàng)新的勇氣,去走一條曲折的彎道,此乃歷史使然。

社會主義從一開始,就存在著“空想”與“科學”這一對矛盾。不能認為它一旦成為科學之后,就沒事兒了。即便是科學理論已經(jīng)形成,但實踐在發(fā)展,畢竟需要不斷完善,還有一系列需要解決的問題;特別是社會主義力量還沒有在世界上取得決定性勝利,或具有壓倒性的優(yōu)勢,因而必然遭到西方無休止的挖苦、封鎖和顛覆。列寧一代人就是這樣一種處境。我國在建國初期也是這樣。當代,社會主義面對的是強大的資本主義集團(以美國和西歐資本主義為代表),與資本主義世界存在著現(xiàn)實的和長遠的利益沖突,如在世界經(jīng)濟、金融貿易、資源與能源、生態(tài)環(huán)境、信息與通訊,對地域、海洋乃至空天的實際控制力和影響力等多方面產(chǎn)生摩擦與沖突。利益在總體上是此消彼長的,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經(jīng)濟是這樣,文化是這樣,軍事也是這樣。發(fā)展就是硬道理,落后就要挨打,這一鐵律決定了世界競爭和博弈的基本態(tài)勢。中國的社會主義生存在各種利益交集的復雜的時代,天下并不太平。西方不會放棄既得利益,不會放棄對世界經(jīng)濟-政治-軍事的主導權、控制權。雖說世界在走向多極化,但冷戰(zhàn)后依然是強權政治盛行,誰有實力誰說了算,基本如此。對于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的較量而言,在長期共存中,我們必須靈活地、智慧地并稔熟地運用正確的策略和方法,在國際舞臺上,爭取更多的朋友、同道者,面對明確的敵對者,應保持必要的強勢,爭取更大的空間、時間和機會發(fā)展自己。頭腦要清醒,對話、合作是必須的,重要的,但只是在一定時期內,在有限的條件下達到一種利益相對均衡,它是在不改變總趨勢下的一種制衡或暫時妥協(xié),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是不會改變的。只要你一天沒有實現(xiàn)社會主義經(jīng)濟政治,沒有體現(xiàn)出社會主義的強大、優(yōu)越,沒有給予人民以民主與富庶,人們就一天不會相信社會主義是科學,而只能被有些人歸結為“空想”。西方在國際事務中從來不講什么“公平”、“正義”,不會改變其傲慢與偏見,骨子里就瞧不起包括中國在內的發(fā)展中國家,向來實行的是雙重標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社會主義中國及發(fā)展中國家,一貫奉行的是分化、瓦解或干脆武力干涉。一手揮舞著大棒,一手又搖晃著帶血的“胡蘿卜”。他們認為只有西方才有真正的民主、自由,逼著你走西方的道路。你若不聽話,就給你顏色看。所謂顏色革命,其實只有一種黑色,黑掉你的國家利益,黑掉你社會主義。

中國搞社會主義,是長達一個多世紀來被西方資本主義的強權和欺凌逼出來的!我們的經(jīng)驗是:沒有強大的綜合實力,不實現(xiàn)國強民富,社會主義將無立足之地?!安粓猿稚鐣髁x,不改革開放,不發(fā)展經(jīng)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死路一條。”中國人靠的是三條:直面、自信和無畏。

蘇東失敗并不說明世界社會主義在總體上失敗,它不是基本制度的失敗,而只是某一種社會主義模式的失敗,這種“模式”失敗了,還有中國模式及其他模式。此起彼伏,前赴后繼。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蘇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慘痛的,但彌足珍貴的教訓。多年過去了,當代社會主義運動確有復蘇的趨勢,但基本還是處于低潮,還沒有成大氣候。

蘇東失敗的教訓,實質是共產(chǎn)主義執(zhí)政黨的教訓,說明執(zhí)政黨在實現(xiàn)社會主義事業(yè)及國家統(tǒng)一中所起到的決定性的、關及生死存亡的作用。由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人創(chuàng)立的中國共產(chǎn)黨,在其綱領、目標上,均根源于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建黨學說,這一傳承關系同樣體現(xiàn)了理論邏輯與歷史邏輯的辯證統(tǒng)一??茖W社會主義的創(chuàng)立過程,就是無產(chǎn)階級政黨的創(chuàng)立過程。從馬克思、恩格斯參與1845年在布魯塞爾建立的“共產(chǎn)主義小組”及而后的“共產(chǎn)主義通訊委員會”,直至1847年兩位導師出席“共產(chǎn)主義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提出“全世界無產(chǎn)者聯(lián)合起來”的口號,以及《共產(chǎn)黨宣言》的問世,兩位導師一直在為建立無產(chǎn)階級政黨而做思想上、組織上的準備。在此后長期的共產(chǎn)主義運動中,第一國際、第二國際等及各國無產(chǎn)階級政黨紛紛成立,并都在引領無產(chǎn)階級及勞苦大眾與資產(chǎn)階級等一切反動勢力做頑強的斗爭。

今天的中國共產(chǎn)黨的情況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它有優(yōu)良的革命傳統(tǒng),是擁有8000多萬黨員的特大黨,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中舉足輕重。能否完成對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傳承和接力,關鍵在黨。本書特地為此設立一專論,來探討它與社會主義成敗的關系。中國共產(chǎn)黨已從“革命黨”轉為“建設黨”,從“在野黨”變成“執(zhí)政黨”。江山已坐,大權在握。執(zhí)政時間長了,它會不會麻痹?會不會脫離人民?會不會變質?還有沒有足夠的能力在復雜兇險的國際環(huán)境和國內矛盾中堅定地把握好方向、路線?這些問題關及黨、國家、民族的及社會主義的成敗。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已被實踐所證明,但自我評價也要實事求是,前面的路還很長,甚至很艱險。我們的執(zhí)政黨必須有勇氣直面當前存在的突出的社會矛盾和各種社會問題,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和膽魄,徹底鏟除既得利益集團及多重腐敗、制度弊端,包括殘存的幾千年的封建主義影響。要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復興,必須繼承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強化并改革全社會、全年齡段的培育教化的內容與方式,摒棄不良習俗及不足;以社會主義、愛國主義為核心,最大限度地團結凝聚各方民族力量,重塑堅韌不屈的國民素質,鍛造中華魂魄。這是一項綜合、長期而又緊迫的社會教育系統(tǒng)工程,意義極為深遠。現(xiàn)在懲貪治吏,扶正祛邪,已經(jīng)做了不少努力,得到了人民的認可和贊許,但還要堅持繼續(xù)深化改革,牢牢把握底線,及時調整政策,言而有信,將增強公信力視為黨的生命線。特別是強化體制創(chuàng)新與治理創(chuàng)新,堅持走依法治國、執(zhí)政為民、科學發(fā)展的道路,其前提與核心是執(zhí)政為民,及時地給人民以看得見的尊嚴、公正、安全、實惠和幸福。許多事要讓人相信,靠的是事實說話,而不是“綱領”。否則積累的問題會擴大,矛盾會激化,屆時說話沒人聽、沒人信。沒等別人打你,自己先爛掉了、散掉了。自家的事沒有辦好,社會主義也可能真的成為一句空話,成了“空想”。這種危機意識一定要有,問題嚴峻,決不能掉以輕心。

廣義科學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是同義的、不斷創(chuàng)新的理論體系

本書各專論,大致包括三個層面的意思:一、論題的由來及經(jīng)典科學社會主義的闡釋;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傳承與發(fā)展;三、對當代相關問題的分析。專論中有時提科學社會主義,有時提馬克思主義,角度各有所側重。在筆者看來,廣義上的科學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在本質上和基本內容上是一致的。

一般地說,社會主義起源于十六世紀的歐洲,大多以1516年莫爾的名著《烏托邦》為代表,到了十八世紀逐步成型。實際上,人類追求自由解放的理想源遠流長,并非只在歐洲才有。諸如“世界大同”一類的美好愿望,正是人類社會生生不息的最高精神追求。有人認為社會主義發(fā)生在歐洲,這是“歐洲中心論”,其實討論這個問題,并沒有多少實際意義?!皻v史就已成為世界的歷史”。社會主義之所以在歐洲成了氣候,自然有其社會進程、資本主義生產(chǎn)力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原因。早期空想社會主義先驅們最初也只是“本能的共產(chǎn)主義”、“批判的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重要的不是社會主義先發(fā)生在哪里,而在于馬克思、恩格斯能夠、已經(jīng)把這些先行者的思想汲取進來,將“空想”變成了“科學”。兩位導師說:“共產(chǎn)主義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再意味著憑空設想一種盡可能完善的社會理想,而是意味著深入理解無產(chǎn)階級所進行的斗爭的性質、條件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一般目的”。也就是說,社會主義已經(jīng)不再是一種憑空設想,而已逐步形成了最初的理論框架、基本內容、方法與目標創(chuàng)新的理論體系。

要完成從空想到科學的轉變,必然有一個思想理論轉變與實踐道路轉變的過程,要具備若干基本要素:一是以科學技術為先導的生產(chǎn)力的充分發(fā)展;二是資本主義制度各種社會矛盾的外在化;三是工人階級對遭受剝削壓迫的認知和覺悟程度提高。重要的是,自1842年起,到馬克思、恩格斯撰寫了《神圣家族》,恩格斯撰寫了《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標志著他們實現(xiàn)了從唯心主義到唯物主義,從革命民主主義到共產(chǎn)主義的思想轉變。在馬克思完成他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后,恩格斯說:“馬克思已經(jīng)從上述基本原理出發(fā)大致完成了闡發(fā)他的唯物主義歷史理論的工作,于是我們就著手在各個極為不同的方面詳細制定這種新形成的世界觀了”。實現(xiàn)這種轉變起碼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馬克思、恩格斯親自進行調查研究,并參加工人實踐活動;二是對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無情的批判”和揚棄,他們才有可能超越并建立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論這兩個天才學說,才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空想”才可能變?yōu)椤翱茖W”,“社會主義變成了科學”。

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形成的過程,就是科學社會主義體系形成的過程。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是完整的、統(tǒng)一的整體。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論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兩大基石,科學社會主義則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恩格斯說:“科學社會主義就是建立在這兩個重要根據(jù)之上的”。作為人類解放學說的馬克思主義,它的最終目標就是解放全人類。二者之間在研究對象、方向目標上均是一致的??茖W社會主義本身就包含了唯物史觀及剩余價值論的內在要素,并以其為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與廣義上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同義語。這并不排除在不同情況下,仍然可以使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在列寧那里,就把這兩者視為同義語:“保衛(wèi)無產(chǎn)階級思想體系——科學社會主義學說,也就是馬克思主義——不被歪曲”。列寧沒有也不可能無視馬克思主義有更為豐富的內涵?;蛘哒f,在科學社會主義那里,已經(jīng)把唯物史觀或剩余價值說等全部內容緊緊地作為整體融合在一起了。這與法國哲學家呂貝爾等“西方馬克思學”的觀點,特別是否定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的論述迥然不同。如果閹割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本質和標志性的科學社會主義,那還叫馬克思主義嗎?筆者注意到在這個問題上,學界尚有不同說法。以上只是筆者的一點淺見。

科學社會主義研究的對象,是整個世界社會整體,它博大精深、包羅萬象,但不是“大雜燴”,它有自身的理論體系;它的“元理論”與馬克思主義同出一轍。它的基本精神與馬克思主義均出于同一淵源。它的基本文本也是一致的。在筆者看來,與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有重要直接關聯(lián)的文本大體是(按發(fā)表時間順序):《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1844),《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1845),《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1845-1846),《共產(chǎn)主義原理》(1847),《共產(chǎn)黨宣言》(1848),《1848-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1850),《資本論》第一卷(1867),《論住宅問題》(1872),《<德國農民戰(zhàn)爭>序言》(1874),《哥達綱領批判》(1875),《反杜林論》(1878),《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1880),另有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重要筆記、書信等。

以上著作是科學社會主義,即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基本思想脈絡的見證,其中包括馬克思、恩格斯較早期思想以及后期成熟的思想,自然不是全部。

同時,“我們不應忘記還有和馬克思、恩格斯生活戰(zhàn)斗在同一時代的著名馬克思主義者拉法格·保爾(1842-1911)、約瑟夫·狄慈根(1828-1888)等對馬克思主義發(fā)展與傳播所作出的重要貢獻”。另有倍倍爾、梅林、李卜克內西,以及思想有些復雜的普列漢諾夫等人的理論成果。

馬克思、恩格斯的這些著作的發(fā)表,至今已有100多年了,人們習慣地把這一學說看成靜態(tài)的,甚至凝固的平面,即只看“緯度”,忽略“經(jīng)度”(脈絡、過程)。更缺少用多維的、流變的眼光去探究當時、當事、當人以及各種思潮、各種勢力、各種因素,所產(chǎn)生的正負兩方面的影響。對馬克思主義理解的簡單化或過于文牘化,很容易給教條主義、根據(jù)需要而隨意引用的實用傾向提供理由和可能。任何事物,包括科學認識,都是一個過程,重視文本,但不等于文本主義,發(fā)展的首要前提是繼承。重視不同的語境,要撥開海德格爾、伽達默爾等人可能造成的認識上的種種迷霧,尋找出一種適合中國特點的,但必須能夠科學把握馬克思本真意義的解讀模式,這是至關重要的。何況,對一切思想文獻的理解,都有這樣的問題。馬克思、恩格斯是偉人,不是圣人,不可能超越時代、條件去“占卜”未來一切。恩格斯說:“我們只能在我們時代的條件下去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么程度,我們就認識到什么程度?!薄八^‘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jīng)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

從這些著作中可以看出,一般認為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即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的形成發(fā)展,是同一時代的產(chǎn)物,它們是交替融合在一起的,盡管在理論形成邏輯上有個大致的因果鏈條,即先實現(xiàn)世界觀-唯物史觀的轉變,才可能發(fā)現(xiàn)剩余價值學說,有了這兩個基本理論,才有可能產(chǎn)生無產(chǎn)階級及人類解放的理論,即科學社會主義。而馬克思主義最本質、最核心、最精髓的東西,就是消滅剝削和壓迫,由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在某些西方學者眼中的馬克思及馬克思主義,與我們的認識是不同的,他們不承認馬克思主義這一最本質的一面。而這正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元理論”,這一理論是公認的,經(jīng)過一百多年實踐證明的,明確的和穩(wěn)定的。對此,我們必須理直氣壯。我們在本書專論設置上,強調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核心及主體架構,特別把唯物史觀及剩余價值與社會主義經(jīng)濟問題,以及科學技術發(fā)展與生產(chǎn)力等問題單列出來,就是出于這種考慮。

除了專業(yè)教育者和研究者外,一般讀者不一定要讀完這些著作(當然能多讀一點、讀透一點更好)。即便是專業(yè)研究者,也有一個深化理解、消除可能有的誤解,把握真諦的過程。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源頭和基本精神所在。

關于本書論題的思考

第一,本書是以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經(jīng)典科學社會主義的傳承關系為主線。與此同時,也介紹評述了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道路以及世界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相關問題。科學社會主義是開放的、多元的,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學說。社會主義不是守舊的、一成不變的,可以有多種模式。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應該有適合于自己國家的道路或模式?!拔覀儚膩頉]有斷言,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到處都應該采取同樣的手段?!薄拔覀兊睦碚撌前l(fā)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對一個國家來說是最好的做法,對另一個國家可能是絕對行不通甚至是有害的。”本書中所涉及的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的情況,主要是對其做一些觀察和思考,或許也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各家有各家的一本帳”,這里只是簡述一些情況,沒有準備去加以過多評說。社會主義本應是世界性的,不能相互封閉,交流溝通還是需要的。

第二,現(xiàn)時代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并存,此消彼長,社會主義自身的發(fā)展,也是多樣化并存,各有各的價值,并不存在普遍適用的樣板。一種模式不適合或失敗了,不等于社會主義整體的失敗,是“空想”。現(xiàn)在可以這樣說:由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的科學社會主義從來都不是空想。如果問,作為一種思想形態(tài)及其社會運動,“社會主義究竟在哪里”?回答是:它在不斷地科學發(fā)現(xiàn)中,在各國的具體實踐中,在實實在在的現(xiàn)實中!

社會主義者應該明智通達,視野寬廣,沒有必要也不應該自我封閉。中國要讓世界了解中國,中國也要了解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要存在、要發(fā)展,必須熟知資本主義,要學會與資本主義競爭,汲取資本主義在技術、管理等方面的有效做法或經(jīng)驗。如環(huán)境、社會治理等方面,確實值得借鑒,當然不是照搬,生搬硬套肯定行不通。但拒絕學習是愚蠢的,不明智的。資本主義在遇到危機而一籌莫展時,不也從社會主義那里獲取一些思路與方法,去緩解勞資矛盾、鞏固發(fā)展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嗎?資本主義已經(jīng)經(jīng)營了差不多7個世紀了,他們并不回避利用社會主義的方式去處理本國的問題。結合本國的特點和需要,于是形形色色的冠之以社會主義的名目出現(xiàn)了。其中有民主社會主義、生態(tài)社會主義、民族社會主義等。廣義的社會主義是一顆種子,可以開出鮮花,也可能長出雜草、甚至是毒草。有時“播下的是龍種,收獲的卻是跳蚤”(海涅)。它既豐富,又紛亂,需要辨識、整理和分析。國外社會思潮中,有不少從自身理論出發(fā),形成各種形態(tài)的社會主義流派。許多思想流派對于現(xiàn)代資本主義的理解和批判,通常會超出我們的認識維度,更具有針對性、介入性。除了盧卡奇、葛蘭西的馬克思主義學說外,還有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政治批判理論(以馬爾庫塞、阿多諾、哈貝馬斯為代表)、德里達的解構主義、福柯的后結構論、吉登斯的結構化說,他們對于現(xiàn)代資本主義社會的認識有切膚之感,其批判有時是入木三分的,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這是一種顧及中國國情,批判揚棄式的借鑒,在借鑒中創(chuàng)新,大可不必作傳聲筒,“言必稱希臘”(這種情況并不鮮見)??茖W社會主義在創(chuàng)立初期,許多重要理論都是在與各種正面的、不完善的或對立思潮的論辯中逐步提出來的。如蒲魯東、魏特林、克利蓋、巴枯寧、拉薩爾、杜林等。當代諸多思潮,其中有養(yǎng)分或思想材料,也有非馬克思主義或反馬克思主義的成分,一般以平常心去了解、分析、研究、批判,對于一個理論體系的完善來說,是必須的,有裨益的。本書亦有專論對此進行一些簡要評述。我們現(xiàn)在是學習型政黨、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國家,正在做前人未曾做過的事情,許多事要學、要實踐、要調查研究,沒有什么現(xiàn)成的經(jīng)驗可循。

第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百廢待興,也推動了理論學術界的空前繁榮,學科布局重新洗牌。過去長期被淡忘或摒棄的學科,如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及社會心理學、人類學、宗教學、民族學、行為科學、生態(tài)學及環(huán)境科學等重新萌發(fā)、復蘇。這些學科把政治體制、社會階級與階層、社會管理與社會組織、政府管理與社區(qū)、環(huán)境與經(jīng)濟協(xié)調發(fā)展等諸多課題均包括在不同層面的各學科內。加之某些傳統(tǒng)學科所涉及的政治與法律、黨政關系、勞動與分配制度、所有制形式、執(zhí)政黨建設、行政管理等不同層面、不同角度的重要課題都被分散了。原本是科學社會主義研究對象的內容被分解掉了,“碎片化”了,科學社會主義有時似乎成為一個空架子。它什么都可以研究,什么都研究得不深入,談不上有什么獨立話語權。造成科學社會主義這一學科“邊界不清”、“沒有元理論”、“研究主體對象不集中”等誤解。

科學社會主義所面對的是整個人類社會:它的歷史、現(xiàn)狀與未來;面對的是這個社會各個角度、部分、層面:微觀、中觀、宏觀;面對的是各種理論、學說、思潮、方法。包括橫跨人文-自然科學的新興學科,如信息科學及人工智能,遺傳學及遺傳工程,量子力學的新發(fā)展等,都對社會主義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社會生態(tài)及生活方式,產(chǎn)生重大影響。列寧說,只有用全部人類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成為共產(chǎn)主義者。因為科學社會主義要顛覆的是整個舊世界,要建立的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它本來就是系統(tǒng)的、總體的,屬于“頂層設計”的戰(zhàn)略性思維。除了馬克思主義三個基本組成部分外,還有人類學等其他重要部分。馬克思主義涵蓋了多少內容,它就有多少個組成部分。筆者同意趙曜教授的意見,“科學社會主義可以叫做‘大社會主義’學”,或稱為“廣義社會主義學”。發(fā)展、完善“廣義社會主義”學,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具有方向性、戰(zhàn)略性意義??茖W社會主義因此而獲得過更大的話語權和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其學科的戰(zhàn)略指導性地位是不可小覷的。

那么,面對已然出現(xiàn)的所謂學科“邊緣不清”的現(xiàn)象,辦法有三:一是承認它,凡社會主義所涉及方方面面的內容,都是研究對象。因而需要加強與其他相關特別是臨近學科的交流融通,從多個視角去研究社會主義。二是回歸總體,把分散開的課題集中起來、凝聚起來,分層次、分方向對待,即基礎理論:唯物史觀、剩余價值論;核心內容: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個歷史必然性的研究。三是與核心內容相關的其他重要理論:(1)無產(chǎn)階級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學說;(2)生產(chǎn)力發(fā)展與社會主義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建設;(3)社會主義時期黨的建設理論;(4)法制建設與政治體制;(5)以人為本和人的解放學說,以及科技教育戰(zhàn)略、國際關系戰(zhàn)略、軍事戰(zhàn)略研究等。對于如何把科學社會主義放在總體指導思想的戰(zhàn)略位置上,提升學科的影響力,切實解決人才隊伍不健全,相關基礎條件薄弱等問題,學界同仁們提出不少中肯的建議。我們也期待通過討論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并因此而得到逐步解決。

第四,科學社會主義要努力發(fā)揮它在社會運行過程中的指導作用,從縱向、橫向兩個方面,主動積極地有所作為。(1)倡導向相鄰學科及新學科群,如思維科學、系統(tǒng)科學學習,學習它們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2)向現(xiàn)實社會學習。學科發(fā)展越扎實,眼光就越要向下,研究對象就越要下沉,少一些清談,多一些接近“大地”、“草根”的務實學風。多說平實話、平民話,少些貴族氣、酸腐氣,否則言者諄諄,聽者藐藐。這樣做也是親民、愛民、為民。改革開放步入深水區(qū),既要大膽無畏、快刀斬亂麻,又要深思慎行、分步實施,越往“深處”走越應如此。(3)要善于抓住“牛鼻子”,如經(jīng)濟-政治體制改革、完善法律與依法治國、利益關系格局的調整、分配制度的公正透明、縮小社會差距等等,都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變革。(4)要深入調查研究,并提高它的客觀性、真實性、全面性,防止作假作秀。同時,形成相應的可行機制或剛性要求,對什么事都要有“數(shù)”與“量”的明確觀念,特別在重大決策問題上不能含糊。社會學的實證方法及調查、統(tǒng)計、計量的普遍應用,包括各種智庫的作用,在學科建設及資政程序上都具有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意義。要做到言之有據(jù),言之鑿鑿。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當前社會上出現(xiàn)的許多問題或矛盾,往往是最初設計的不周全、不妥當造成的?;蛟S因為當時經(jīng)驗不足,或許因為受到利益驅使,未經(jīng)充分調查試驗便匆忙拍板,才產(chǎn)生了今天棘手、糾結的問題。系統(tǒng)總體思維,法治思維,科學決策程序的缺失或不完善,成倍加大了今天深化改革治理的難度。籠統(tǒng)地說這是“付學費”,是前進中的問題,未免過于輕率。(5)必須加倍關注社會主義經(jīng)濟與世界經(jīng)濟的關系,“建立共產(chǎn)主義實質上具有經(jīng)濟的性質”。國內社會主義經(jīng)濟是國際經(jīng)濟關系的一環(huán),這一特點越來越突出。它們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主動、積極、前瞻性地實行宏觀經(jīng)濟政策,對于社會主義經(jīng)濟發(fā)展具有決定性意義。在大國博弈,包括軍事戰(zhàn)略上,也愈發(fā)帶有世界經(jīng)濟-金融的性質。創(chuàng)造性地沿著馬克思的這個思路和方法,便能透視今天國際關系的實質,預測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競爭的走向和未來。世界瞬息萬變,不論是國家實力,還是制度博弈,都要求社會主義必須與時俱進,其核心就是經(jīng)濟。要在當代國際環(huán)境中探索出一種適合中國國情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生存發(fā)展方式。如前所說,有了強大而堅實的經(jīng)濟-軍事實力,空前振奮的民族精神,社會主義才會跟上時代,立于不敗之地。

第五,本書的醞釀,已經(jīng)有數(shù)年之久,直到2014年1月才開始實施。在這之前,我們召開或與相鄰學科合作舉辦了許多專題研討會,去基層黨組織、政府機關、企業(yè)、農村、社區(qū)、媒體集團、研究機構調查研究。本書作者大多參與了干部教育、博士生教育,其中有不少學者分別承擔了許多來自上海市、教育部、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中宣部的研究課題、教材編寫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有關研究工作。全書由上海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原會長、市社聯(lián)原副主席王邦佐教授,學會顧問、原副會長周尚文教授指導。本書作者中許多都有著哲學、經(jīng)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國際共運史、黨史黨建、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學術背景。除上海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外,本書還得到了各方資深專家和許多領導的支持,他們當中包括上海社會學會原會長鄧偉志教授,上海社科院黨委書記、上海市委宣傳部原副部長潘世偉教授,上海市政治學會副會長、復旦大學副校長林尚立教授,上海市社聯(lián)副主席劉世軍博士,上海市委黨校副校長郭慶松教授等,他們親自參與本書的討論、編撰、出版工作,是本書得以面世的重要原因。上海人民出版社齊書深、畢勝、周崢、鮑靜和熊捷等同志的鼎力支持與指導,亦使人不能忘懷。

本書是一個專題論集,采取了與以往一般文集不同的形式。先由筆者提出一個總體設想及一批研究課題,然后分別由各位作者選擇確定分工。每篇獨立成章,根據(jù)全書需要,著重抓住一個方面的問題,側重點各不同,并各署其名,形成一個有邏輯關聯(lián)的統(tǒng)一整體。在醞釀時,我們以習近平講話精神為指導,進行了反復討論,就科學社會主義體系等有關重要理論及各章大綱一項一項地溝通,在基本原則上達成了共識。最后由夏軍、陳錫喜、孫力、吳解生、黃福壽等分別審閱、修改和統(tǒng)稿。這樣做,既尊重各位作者自己的觀點,又基本保持了一部著作的完整性。自然,各論在語言風格上不盡一致,內容亦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復。但其中某些內容分別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筆者認為,這也許不失為一種嘗試吧。

往事如煙,有時卻也余煙裊裊。在準備撰寫這本書時,難點問題較多,作者大多是各單位的教學研究骨干,任務較重,且又分散在上海各處,集中一次不易,確實不乏有些困頓。這期間,一些師長、同仁給了筆者許多精神上的支持。中共中央黨??粕绮吭魅?、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名譽會長趙曜先生聞訊即給予鼓勵。三十年前相識的人與事他還記得很清楚,欣然為本書作序,并詢問了本書內容上的一些情況。王邦佐先生曾在上世紀80年代末,熱情參與了筆者主編的世紀之交叢書的撰寫工作,與現(xiàn)上海市社聯(lián)副主席桑玉成先生共同執(zhí)筆,為叢書增色不少。這次本書的撰寫,他又熱情予以指導。在醞釀過程中,曾與復旦大學俞吾金先生交換意見,他誠懇地提出,由于語言、理解等各種原因,今天我們所面對的馬克思,有可能較多受到黑格爾化、費爾巴哈化、斯大林化,因而產(chǎn)生了一些遮蔽,沒有完全理解真正的馬克思。他的意見是值得我們注意的。鄧偉志先生學術事務繁忙,卻率先交稿,認真潤色,且論題扎實、直率鮮明,使筆者甚是感動。在成書過程中,本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吳解生教授、黃福壽教授,以及學術秘書馬秀艷做了大量編務工作,功不可沒。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科學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兒童觀
少先隊活動(2021年6期)2021-07-22 08:44:00
點擊科學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小小藝術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當代陜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認真看書學習 弄通馬克思主義
少先隊活動(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科學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
花莲市| 连南| 司法| 山阳县| 石嘴山市| 贺兰县| 会理县| 建平县| 和平区| 本溪市| 上犹县| 松潘县| 玉田县| 东海县| 潍坊市| 宿迁市| 梧州市| 柳州市| 保山市| 叙永县| 信丰县| 仪征市| 隆林| 江永县| 绥中县| 普洱| 安溪县| 定西市| 来凤县| 建德市| 西充县| 保德县| 古田县| 巩留县| 三门峡市| 玛沁县| 松原市| 偃师市| 五指山市| 北海市| 长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