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迎華
(華東政法大學 人文學院,上海 201620)
?
論劉勰的公文觀*
侯迎華
(華東政法大學 人文學院,上海 201620)
摘要:劉勰的《文心雕龍》歷來都被當作文學批評著作,就目前研究成果來看,較少揭示其中的公文觀點與公文理論。劉勰認識到公文的性質是處理“政事”的實用工具,他重視公文等應用文體的寫作,反對“重文輕筆”,主張普及公文寫作,在其所論文體中,公文占有極大比重,故而可以說,劉勰具有強烈的公文意識。劉勰的公文體裁論涉及公文的種類、排序及文體的辨析,雖然亦有不足之處,但已充分證明了劉勰具有總結公文理論、批評公文作品的自覺意識。
關鍵詞:劉勰;《文心雕龍》;公文;理論
劉勰的《文心雕龍》歷來都被當作文學批評著作,但如果從其論文的對象來看,當是包括了公文在內的一切文章。也就是說,“文心”之“文”,首先是一個“泛文”的觀念,劉氏不僅論詩賦等純文學作品,更多地論及公文等應用文體。這就決定了《文心雕龍》當為一部公文批評巨著。就目前研究成果來看,較少揭示其中的公文觀點與公文理論。于此,先詳論之,以期對六朝公文批評史研究有所助益。
1劉勰的強烈的公文意識
劉勰把公文看作是一切“文”的基本,重視公文寫作,在全書中,公文文體占了絕大多數,處處體現(xiàn)了劉勰的公文觀念,反映了強烈的公文意識。
一方面,其文筆觀實際上不僅僅是韻文散文的分別,更多的是公文與非公文的差別問題。細究劉勰所論的文、筆,筆大多義指公文。劉勰雖然采取的是“泛文”觀念,但在這個泛“文”之內,他又“論文敘筆”,細分為“文”“筆”兩類。如《時序》篇所引之“練情于誥策,振采于辭賦,庾以筆才愈親,溫以文思益厚”句,因為上句出現(xiàn)了“誥策”與“辭賦”,則下句的“筆”與“文”相對前面諸例句,似乎有了實指,即“筆”指詔策章表等公文,文指辭賦等文學。《才略》篇“孔融氣盛于為筆,禰衡思銳于為文,有偏美焉”句中也是因為孔融為世所公認的公文大家,前面《章表》篇也稱揚過他的《薦禰衡表》“氣揚采飛”,而禰衡的成就主要在賦,在酒席上寫《鸚鵡賦》,不加修改而成。周振甫對這一句的翻譯為:“孔融章奏,意氣昂揚,禰衡作賦,文思敏捷,各有一方面的優(yōu)點。”[1]420所以也可以認為該句“筆”指公文,“文”指文學。那么“筆”除了指公文還有沒有別的指代呢?綜觀全文,我們可以看到,劉勰稱之為“筆”的體裁有史傳、說、敕戒、檄、封禪、章表、奏、書記、策等,也即以公文為主,包括史傳等其他文章。在劉勰的“筆”論中,公文占了篇幅的絕大多數(十篇中占八篇,共有十六類四十四種)而成為重點。所以劉勰的“筆”論是以公文為重點的。
另一方面,在劉勰的文體論中,“筆”所占比重是遠遠超過“文”的,尤重公文。據羅宗強《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統(tǒng)計,《文心雕龍》文體論中,“可明確歸入文者25種,可歸入筆者54種,另有兩種界限不明。這81種或屬文、或屬筆的不同文體,都在他論述的范圍之內”[2]265。而在“筆”中,公文又占了絕大多數?!段男牡颀垺啡绱酥匾暪牡葢梦捏w的研究,多年以來卻受到現(xiàn)當代許多學人的非議。他們認為:“在文學概念已經比較明確的齊梁時代,劉勰仍把諸子、史傳看作文學作品,甚至與文學毫無關系的注疏、譜籍、簿錄之類也加以論列,這些都是不恰當的。”[3]412類似的批評還真不少。但事實上,劉勰并沒有打算寫一部單純的文學理論專著,他自己明說是“論文敘筆”,劉勰采取的是一種“泛文”的觀念,故而他既論文學,也論非文學,《文心雕龍》一書既包含了深刻的文學理論問題,也包含了豐富的公文思想內涵。
再一方面,劉勰反對“重文輕筆”(即重詩賦而輕公文等筆札)的風氣。這股歪風,始于漢代官府的文書工作之中?!对t策》篇指出:“和安政弛,禮閣群才,每為詔敕,假手外請”。東漢和帝、安帝時期,負責草擬詔書的尚書省卻缺乏文書寫作人才。為了擬寫詔書、敕書,竟要聘請外人代筆。東漢陳忠推薦周興的上疏中也提到同樣的問題:“諸郎多文俗吏,鮮有雅才,每為詔文,宣示內外,轉相求請?!盵4]1537這種天大的笑話,反映了當時文壇“重文輕筆”的嚴重問題。對此,劉勰深惡痛絕并為之奔走呼號?!稌洝菲鞔_公文的性質為“政事之先務”,是處理政事時必不可少的聯(lián)系、溝通,上傳、下達的工具。“然才冠鴻筆,多疏尺牘,譬九方堙之識駿足,而不知毛色牝牡也?!钡湃A卓絕之人,卻疏于公文等應用文體的寫作,好比能識千里馬,卻辨不清馬的毛色與雌雄這樣最基本的東西。劉勰把以公文為主的應用文體的寫作看作是最基本的寫作,這種認識是正確的,體現(xiàn)了劉勰對公文性質與功用的正確理解。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劉勰重視公文等應用文體的寫作,具有強烈的公文意識。首先,公文在其所論文體中占有極大比重,可以看出劉勰對公文寫作的傾向性;其次,劉勰反對“重文輕筆”,將“文”“筆”(公文)平等看待,強調公文寫作為基本寫作,突出了公文的重要性;再次,主張普及公文寫作,尤其是屬文之士,更要首先掌握公文寫作;最后,認識到公文的性質是處理“政事”的實用工具。所以,劉勰的公文理論,不同于其同時代的蕭統(tǒng)等人,是劉勰有意識探討、自覺形成的理論大廈。
2關于公文的種類與排序
劉勰的公文體裁論主要包括體裁的種類、排序、辨析和分類,其中提到的公文文體共有十六類四十四種,排序按照先古代、后當代,當代文體則又按照下行文、平行文、上行文的順序排列。劉勰對公文體裁的辨析與分類是其體裁論的重點,他不同于任昉和蕭統(tǒng)僅從選目上來體現(xiàn)選家的辨析、分類原則,而是采用理論的形式,通過“原始以表末,釋名以章義,選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統(tǒng)”四方面,從內到外對公文文體進行辨析,是一種自覺的文體批評。
一方面,劉勰論述的公文體裁完備周詳。劉勰《文心雕龍》涉及的公文體裁種類有盟、雜文(對問、典、誥、 誓)、說、詔策(詔、策、戒敕、教、命)、檄移(檄、移、露布)、封禪、章表(章、表)、奏啟(奏、啟、讜言、封事、便宜)、議對(議、對策、射策)、書記(書、奏記、箋記、譜、籍、簿、錄、律、令、法、制、符、契、券、疏、關、刺、解、牒)等十六類四十四種。這些公文體裁,有的是歷史上曾經出現(xiàn)過,現(xiàn)今已經消亡的,比如典、誥、誓等,但更多的是當時常用的文體。劉勰所指出的公文文體的種類在當時是最多、最完備的。與劉勰同時代的其他幾位公文文體論者,比如任昉,在其《文章緣起》中提到的公文種類也很多,但包括重復的種類,也還不到四十種;蕭統(tǒng)《文選》則只有十七種。所以從種類數量上來說,劉勰總結的公文文體是當時最多的。體裁論列的完備周詳顯示了劉勰濃厚的公文意識。
另一方面,在公文文體的排序問題上,劉勰按照先古后今以及公文的行文方向來排序。先是“詔策”類的下行文,然后是“檄移”類平行文,接著是“封禪”“章表”“奏啟”“議對”類的上行文?!皶洝鳖惏姆N類眾多,既有上行文,也有平行文,故而列于最后。
3劉勰對公文文體的辨析
劉勰對公文文體的辨析與分類有著理論的指導思想,即“原始以表末,釋名以章義,選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統(tǒng)”,另外,劉勰善于通過比較來辨析相似文體。故而劉勰對公文文體的辨析較之魏晉南北朝的其他批評家,顯得更為系統(tǒng)與專業(yè)。辨析文體有如此系統(tǒng)的理論做指導,這也體現(xiàn)出劉勰從事公文批評的自覺意識。
一方面,劉勰對公文文體的辨析有著理論的指導思想,即“原始以表末,釋名以章義,選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統(tǒng)”,不同于魏晉南北朝的其他批評家,劉勰不單單是選擇一些篇目作為文體的例證,他還探究公文文體的起源與流變,解釋文體名稱的意義,探討該文體的語體特征與寫作方法,并舉出例證,以此來進行公文文體的辨析工作。比如劉勰將李斯的《止逐客書》和鄒陽的《上書吳王》《于獄中上書自明》這三篇上書歸入了“說”體,而不是像蕭統(tǒng)一樣歸入“上書”類,就是劉勰“原始以表末,釋名以章義”的結果。
另一方面,劉勰辨析文體善于采用比較的方法,尤其是相近文體之間。有些公文文體尤其是臣下給帝王的上行文,式樣繁多,極易相混。劉勰在推溯源流、解釋名稱、選文舉例、總結寫作理論之外,還采取同類比較的方法,在比較中進行辨析。比如“箋記”,除了施用對象不同,在寫法上同“章表”與“書信”有什么不同呢?因為“箋記”的內容也可以是謝恩、表情、自理、規(guī)諫等,劉勰甚至說“箋者,表也,表識其情也”。認為“箋”“表”相似。所以劉勰要進一步辨明“箋記”同相似文體“表”與“書”之間的區(qū)別。他采取了比較法,認為箋記在寫法上是處于表與書之間的一種體裁,要恭敬而不害怕,簡要而不傲慢,風格清麗,文采豐富。
4劉勰對公文文體的分類
劉勰對公文文體的分類也有獨特貢獻,他豐富了“以體分類”的二級分類法,開創(chuàng)了公文“以題分類”的意識。以往人們對公文文體曾經采用過“以體分類”的二級分類法,比如蔡邕《獨斷》將皇帝給臣下的下行公文分為策、制、詔、誡敕,臣下給皇帝的上行公文即上書分為章、奏、表、議,這是按照行文方向來進行的分類。任昉的《文章緣起》和蕭統(tǒng)的《文選》中則對公文體裁極少進行二級分類。劉勰的二級分類法包括“以體分類”和“以題分類”兩種。“以體分類”比如“詔策”類下有詔、策、戒敕、教、命五種文體,“奏啟”類下也又分為奏、啟、讜言、封事、便宜五種文體等,這比之蔡邕僅僅按照行文方向進行二級分類則又細了一層?!耙灶}分類”比如《詔策》篇中,將詔策類公文又分為授官選賢、優(yōu)文封策、敕戒恒誥、治戎燮伐、眚災肆赦、明罰敕法六類[1]181,并分別論述了各自的語體特點。這可說是公文體裁以題細分的首次。
但是劉勰的分類也有其缺陷。比如劉勰將臣下給皇帝的上書分為章表、奏啟、議對三大類,其中具體包括章、表、奏、啟、議、對策等十種文體。周振甫認為“劉勰把章表、奏啟、議對分為三類,是不夠明確的。姚鼐在《古文辭類纂》里把這三類總稱奏議,則比較恰當”[1]210。章、奏、表、議雖然古代各有側重,分別承載謝恩、按劾、陳請、執(zhí)異的內容,但至南北朝時期,實際已無太大的差別。另外,將東方朔《答客難》、揚雄《解嘲》、班固《答賓戲》等篇章歸入宋玉《對楚王問》的“對問”類,顯然也不合適,因為“對問”屬于公文文體,而前此三篇則非公文。
綜上所述,總結了劉勰的公文思想和公文文體論。劉勰在《文心雕龍》中雖然采取的是“泛文”的觀念,但其區(qū)分“文”“筆”,認識到公文的性質是處理“政事”的實用工具,具有強烈的公文意識。劉勰的公文體裁論涉及公文的種類、排序及文體的辨析與分類,雖有微瑕,但仍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少有的體裁完備、理論系統(tǒng)的文體理論,體現(xiàn)了劉勰強烈的公文意識和自覺地批評意識。
(責任編輯楊文忠)
參考文獻:
[1] 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1986.
[2] 羅宗強.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M].北京:中華書局,1996.
[3] 穆克宏.劉勰的文體論初探[C]//張少康.文心雕龍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
[5] 郁沅,張明高.魏晉南北朝文論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
On Liu Xie's View of the Document
HOU Ying-hua
(School of Humanities,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hanghai 201620, China)
Abstract:Liu Xie's " Wen Xin Diao Long " has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literary works, the present research results, less revealing is the document in view and official document theory. Liu Xie realised that the document is the nature of " political " utility, he takes the document applications such as writing, against" re-light pen ", advocating universal document writing, in the thesis in the document, very large proportion, because this can say, Liu Xie has a strong sense of official documents. Liu Xie's document genre on relates to document types, sorting and stylistic analysis, although also have shortcomings, but it has been fully proved that Liu Xie has summarized official document theory, criticism consciousness of archives work.
Key words:LIU Xie; Wen Xin Diao Long; official documents; theory
中圖分類號:H15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093(2015)06-0064-03
作者簡介:侯迎華(1973-),女,河南新鄉(xiāng)人,副教授,文學博士,主要從事古代公文方向的研究。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漢魏六朝公文批評研究”(13YJC751015)
*收稿日期:201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