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精彩紛呈的課堂教學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實施快樂教學的有效途徑。如何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高效、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不僅需要教師要有“制造高潮”的藝術(shù)和能力,更需要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去發(fā)掘、探索“制造高潮”的途徑與方式,要有意識地去設疑質(zhì)疑,巧設懸念,緊扣“文眼”,引起并挑起矛盾,要敢于“標新立異”,用鮮活的語言、巧妙的構(gòu)思、精彩的導入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好奇心及想象力,努力實現(xiàn)教學高潮的“一波尚未平息,一波又來侵襲”。
【關(guān)鍵詞】語文課堂教學;制造高潮;途徑;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課堂教學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shù),每個教師都是一個創(chuàng)造者,每一節(jié)精彩紛呈的課都是師生共同創(chuàng)作的一首優(yōu)美的散文詩。結(jié)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及心得體會,本人就語文課堂教學“制造高潮”的途徑與方式,談談個人的一點拙見。
一、巧設疑問,制造并挑起矛盾
矛盾是打開學生思維門扉的一把鑰匙,有經(jīng)驗的教師善于有意或無意地制造矛盾,以此為突破口、引爆點,引導學生去質(zhì)疑,去思考,去探究,從而激發(fā)學生求知的興趣和好奇心,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 例如《孔乙己》一文中寫道:“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边@是一句看似矛盾的話,對此,教師可以此設疑:“為什么說孔乙己‘大約死了?”可接著“為什么說孔乙己‘的確死了?”這是不是作者的筆誤?“大約”和“的確”是不是自相矛盾呢?通過巧設疑問,制造矛盾,勢必能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并急切地研讀課文找答案。
二、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想象空間
俗語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苯處熡幸庠O置懸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講《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時,為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我設置了一個懸念:“同學們,林沖在大火中到底是不是被燒死了呢?假設沒死他又會到哪兒呢?欲知后事如何,請你們自個兒到‘風雪山神廟去看個究竟吧?!币皇て鹎永?,學生的激情瞬間被點燃,教學逐步進入高潮??梢?,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設置懸念,留給學生無窮遐想的空間,激起學生思維想象的浪花,能使學生產(chǎn)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迫不及待、積極主動地到課文里去尋找答案,探明究竟,或激動,或失望;或快樂,或憤懣。
三、課堂上有意識地引入流行歌詞
課堂上有意識地引入流行歌詞,讓流行歌詞不僅為語文教學添彩,更可成為促發(fā)學生寫作靈感的“點睛之筆”?,F(xiàn)在的學生熱情奔放、激情澎湃,他們也許不知道魯迅,但他們知道周迅;也許他們不知道雷鋒,但他們知道謝霆鋒。對于他們的喜愛,教師要多關(guān)注,多理解,要因勢利導,讓流行歌詞成為課堂教學的“點睛之筆”,成為學生激發(fā)靈感的催化劑。
如在我的一次寫作課上,我要求學生寫一篇關(guān)于“童年”的作文,當時學生一看到“童年”二字,就覺得題目太俗氣,太簡單,沒有什么好寫的,可結(jié)果卻讓我深思,因為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作文多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沒什么新意,沒有什么真情實感。此情此景,我播放了羅大佑的《童年》,與學生一起吟唱,一起欣賞,一起感悟,一起沉浸在對往事的追憶中,對快樂的甜蜜回憶中。學生漸漸明白,快樂幸福并不是童年的全部,童年有快樂,也有悲傷,更有我們的懵懂和年少無知的沖動……,課堂氛圍漸入高潮,學生的激情被引爆,思緒被牽得很遠很遠,記憶中那些“總是要等到睡覺前,才知道功課只做了一點點”的往事已在不經(jīng)意間跳入了我們的腦海;而“沒有人能夠告訴我,山里有沒有住著神仙……”更激發(fā)了學生寫作的靈感和創(chuàng)作的源泉。
四、導入新課可“標新立異”,要有新鮮感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shù),課堂導語則是藝術(shù)中的藝術(shù),精彩紛呈的課堂教學更需要發(fā)揮導語“開門磚”的作用,要使這一藝術(shù)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這就要求教師要敢于“標新立異”,要不走尋常路,要另辟蹊徑,要讓學生耳目一新,要有新鮮感,要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否則教師在臺上講得天花亂墜,學生則在臺下昏昏欲睡,教師教的辛苦,學生聽得痛苦。如我在講解《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時,我并沒有按傳統(tǒng)套路從課文背景講解入手,而是先播放《水滸傳》的主題歌:“路見不平一聲吼啊,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由于打破了傳統(tǒng)的課文導入步驟,學生感到耳目一新,情趣一下子就被激發(fā)出來,情不自禁地跟著哼了起來,課堂氣氛漸入高潮,學生的情趣也被激發(fā)出來,教學漸入佳境。
五、抓住“文眼”掀高潮
詩有詩眼,文有文眼。文眼,是文章的靈魂。文眼雖小,卻是文章的精華,如果我們能抓住“文眼”組織教學,往往事半功倍、高潮迭起,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眼就是開始的一句:“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為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為什么“不寧靜”,我審時度勢,問道:“朱自清‘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但為什么作者感覺‘今晚卻很好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引爆了,紛紛舉手發(fā)言,有學生答道:因為作者在今晚“超出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也有學生認為作者正在“享受獨處的妙處”。剎那間,學生的激情被點燃,或苦思冥想、或熱情洋溢、抑或爭論不休……,真是“一波尚未平息,一波又來侵襲”,課堂上高潮迭起,學生興趣盎然,笑聲、歡聲不斷。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shù),需要我們?nèi)ニ伎?,去發(fā)掘,去想象,要敢于不走尋常路,勇于創(chuàng)新,積極探索語文課堂教學“制造高潮”的途徑和方式,教師要有意識地把一個話題挑起,把一個故事導入,把一個疑點擴大,要緊扣“文眼”,步步深入,要善于設置并準確地拋出懸念,讓學生在笑聲中、歡聲中去學習,去探究,去尋找答案,努力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堂堂有高潮,節(jié)節(jié)有新招,教師有激情,學生有熱情,教學過程高潮迭起、其樂融融的局面。
作者簡介:黃源鏡,語文副教授,在《語文教學與研究》《文獻資料》《現(xiàn)代語文》《教育教學實踐》《科教文匯》等刊物發(fā)表論文十多篇。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