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張筠 設計/趙清
尋根鄉(xiāng)愁成其神
——著名歷史學家譚繼和談南江旅游與文化的融合
文/本刊記者 張筠 設計/趙清
①譚繼接收本刊記者專訪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币徽勂鹉辖糜伟l(fā)展如何與文化融合,曾師從于史學大師徐中舒先生的譚繼和隨即向記者背誦了晚唐詩人李商隱的七言絕句《夜雨寄北》。
“位處川東北的南江旅游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厚重。”譚繼和娓娓道來,“從地理上來看,南江的光霧山位于吳尚時提出的中國版圖地理對角線的交叉點上,屬于中國地理重心極范圍。獨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光霧山四季獨特的生態(tài)風光。從歷史上看,南江有底蘊深厚的文化資源,包括有千年底蘊的米倉古道、三國文化、巴蜀文化和紅色文化等。獨特的自然風光融合古樸的歷史文化,使南江的旅游產業(yè)發(fā)展別具一格、前景廣闊?!?/p>
“南江歷史悠久,古屬巴國,后為集州,先秦、西漢就有行政區(qū)劃建置,公元525年立縣,迄今已有1480多年歷史。古時名為難江,取‘江水難涉’之意。公元1516年以江水繞城南改難江縣為南江縣。”譚繼和對南江的歷史進行了概述。
“南江生態(tài)文化獨特?!弊T繼和接著說,“一是獨特的自然奇景。光霧山有泉、洞、林、獸,山上的桫欏樹是釋迦牟尼成道涅槃的菩提樹,這種植物一般只生長在印度。同時,水火不侵的楠香木也是光霧山上樹木的另一個特點,在我國其他地方稀少。唐代詩人王勃曾經形容這一帶的山水是‘天工之奇構,宇宙之絕觀’,描寫的就是包括光霧山、大巴山到秦嶺這一帶的風光。二是獨特氣候形成的文化心理享受。巴山多秋雨,而這種雨不同于四川雅安的西蜀天漏。唐玄宗從陜西長安一路逃到巴山斜谷,十多天,雨蒙蒙,夜漫漫,棧道險,鈴聲與雨聲相應,勾起思念貴妃之情,遂仿聲度曲而創(chuàng)作名曲《雨霖鈴》,故白居易《長恨歌》說‘夜雨聞鈴腸斷聲’ 。以巴山夜雨為題材而作的詩起碼上百首,多描繪羈旅夜雨,巴山簷頭,淋淋漓漓,淅淅瀝瀝,鄉(xiāng)思鄉(xiāng)愁,午夜夢回,觸緒萬千,不能自已,形成留住鄉(xiāng)愁的美的文化心理享受。夜雨濛濛中看到的巴山、鄉(xiāng)村和城市,神秘神奇,是今天有著別樣美的鄉(xiāng)愁旅游資源。建議南江抓住‘巴山夜雨、光霧鄉(xiāng)愁’這一美學特征,做好光霧夜雨這篇旅游創(chuàng)意文章,正如楊升庵所說,因光因霧而得山名,充滿禪意。三是溪河之趣美。巴多大山,雄渾大氣,形成了很多瀑布。作為嘉陵江的發(fā)源地,巴河多曲流,這正是‘巴’字的來源。事實上,巴人最早居住的區(qū)域就是從清江、江漢、巫峽、西漢水遷徙到大巴山,春秋戰(zhàn)國才進入四川盆地。三峽是巴文化的地標,是個海內外文化認同的名詞。巴中現(xiàn)在都還有小巫峽,三峽就是巴文化的標簽?!龒{’ 這個詞起源于巴,又傳到西蜀,故現(xiàn)在蜀地區(qū)也有很多地方都叫三峽?!?/p>
在談到南江旅游文化傳說故事時,譚繼和向記者講述了“巴蛇吞象”的故事:“《山海經·海內南經》記載:‘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馑季褪怯幸环N巴蛇能吃大象,它把象吞下去后,消化三年,才把象的骨頭吐出來。現(xiàn)在巴山還有大蟒蛇,包括光霧山上現(xiàn)在很多野豬、金錢豹、黑熊等野生動物出沒,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旅游資源。”
關于南江民居文化,譚繼和說:“位于大巴山的南江多吊腳樓,吊腳樓來源于古時候人類的巢居文化,這也是后來竹樓木樓的起源,在蜀地稱之為‘干闌’,元稹酬白居易的詩句‘閣欄都大似巢居’寫的就是巴山吊腳樓的特色,巴蜀是巢居氏族的起源地。”
“南江的人文文化主要是巴人的特征?!弊T繼和說,從兩百萬年前巫山人開始,南江擂鼓寨新石器時代遺址就是巴人的起源地,也是巴文化的起源地。遠古時代,巴人流動性很大,到如今都很難找到古代巴人中心聚落的遺址。這是因為,巴人本身就沒有定居的意識,一直以放羊游牧為主,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才固定下來,經濟來源主要是漁獵,因此巴人的性格剛強勇武耿直,不同于蜀人的柔弱智慧。南江地處中華地理對角線、中華人口疏密分界線的中心點和面向海洋的東部文化與面向歐亞大陸橋的西部文化的交界線上,易于接受東南西北四方文化的影響,故其文化特征又表現(xiàn)為多元、包容、大氣、剛毅。
“近代的南江紅色文化也是很好的旅游文化資源。”譚繼和說,“南江作為全國第二大蘇區(qū)的中心,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徐向前、李先念領導的紅四方面軍在這里戰(zhàn)斗兩年多,當時有2.2萬名南江兒女參加紅軍,1.6萬人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生命。南江紅色文化是我們現(xiàn)在的共和國政權國家治理的最初實驗——蘇維埃共和國。蘇維埃政權是今天國家治理的雛形,共產黨的國家治理能力就是從那里開始的?!?/p>
在談到南江如何將文化融入全縣旅游發(fā)展之中時,譚繼和說:“現(xiàn)在的旅游趨勢已從觀光旅游發(fā)展到體驗旅游。旅游能夠走向未來,文化才是生命力。因此,首先要注重旅游的文化演繹,讓游客進行旅游觀光,讓生態(tài)旅游吸引游客,達到物我相偕的境界;其次要讓游客融入到景物里面,使游客停得下腳步,住得下來,留得住鄉(xiāng)愁,體現(xiàn)南江旅游的風格,要展現(xiàn)出南江人民的高素質,用真情打動游客,講得出巴人故事,體現(xiàn)巴人的真誠,讓游客達到物我兩忘的神游境界。特別是要在‘神’字上做文章,深入挖掘旅游中的人文資源,體現(xiàn)整個巴文化的個性、巴人的稟性、生態(tài)的神奇、巴文化的神秘,使生態(tài)旅游和人文旅游相融合。也就是說,南江整個旅游都應以巴文化為根、以綠色生態(tài)為樹、以紅色文化為花,形成‘紅花綠樹兩相扶,人文南江是沃土’的旅游文化特色,達到‘西窗剪燭話鄉(xiāng)愁,尋根故土成其神’的絕妙之境?!?/p>
②長赤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石刻標語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