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先秦儒家克服道德意志無力的路徑

2015-03-22 00:08祝傳佳
關(guān)鍵詞:德意志無力教化

祝傳佳

(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北京 100089)

1 道德意志無力辨析

道德意志是指:“人們在履行道德義務(wù)或決定道德行為的過程中自覺、自愿地作出抉擇所表現(xiàn)出的克服困難的頑強力量和堅持精神,是在自覺執(zhí)行道德義務(wù)的過程中,克服困難和障礙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意志品質(zhì)?!保?]可以看出道德意志強調(diào)的是從道德認識到道德行為的一個過程,表現(xiàn)為道德主體能夠利用能動性的意識,通過理性的道德選擇和道德判斷而做出的道德行為。然而,不論在日常生活還是在具體的行為時,并非所有的道德意志都能被表現(xiàn)出來。即“當事人不遵循自己較佳判斷去做事,并且是有意這樣做的,那么我們說他的意志是薄弱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時也說這個人缺乏意志力?!保?]這種道德意志的缺乏控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道德主體的認知結(jié)構(gòu)不健全,或只有很膚淺的認知時,主體道德意志的結(jié)果往往是不會對應(yīng)該的事物產(chǎn)生必然道德行為的動機,沒有做應(yīng)做的行為或做了不應(yīng)該的行為;其次,與道德主體的性格、欲望等非理性的情感有關(guān)。當主體面對道德問題時,從感情直覺能力出發(fā)來審辨善惡,或從日常經(jīng)驗出發(fā),以個人喜好作出“應(yīng)該”或“不應(yīng)該”的行為。最后,與具體的環(huán)境、時間、背景等有關(guān)。社會環(huán)境、周邊環(huán)境等對道德意志發(fā)生作用的影響是巨大的,加上“由于對象和時間方面的距離(它可能是一個出于總體性或長遠考慮的欲望或價值判斷)對行為者的心靈沒有形成那么生動和強烈的沖擊力?!保?]在這幾個方面的作用下就使得道德意志出現(xiàn)軟弱或缺乏控制。

這種道德意志的缺乏我們稱之為道德意志無力①道德意志無力要區(qū)別于意志無力。意志無力的含義相對來說更加寬泛,比如指一個人明明想去做某事,可是在事情到來時卻選擇退縮不做,同時為自己想做而沒做而懊悔。意志無力同當代行為哲學中探討的意志薄弱問題類似,指人本來能按照理性來規(guī)劃自己的生活或行為,卻沒能用理性來控制自己的行為。本文所談道德意志無力主要指道德主體在相應(yīng)的道德情境中做了道德判斷后,想做出符合道德的行為,卻沒有履行自己的道德意識,或沒有做出“應(yīng)當”的行為,從含義上看可以和道德軟弱同等理解。。道德意志無力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道德的層面:一是理欲關(guān)系的矛盾。即對發(fā)生的事做了理性的分析,與非理性的欲望產(chǎn)生矛盾從而發(fā)生在道德判斷和道德選擇上的錯誤。二是知行關(guān)系的沖突。即人做出一定的道德判斷后,而沒有做出“應(yīng)當”的道德行為,應(yīng)該做的沒有做;或者說做出了不符合道德的行為或事,不該做的不由得去做。

“傳統(tǒng)儒家倫理思想很重視道德意志問題,只不過采取了與西方不同的概念范疇和表達方式,主要不是放在因果關(guān)系中去理解,而是從決心和志向的角度去詮釋,強調(diào)道德意志的實踐意義?!保?]先秦的儒家也對道德意志無力的問題有所觸及,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并各自給出了相應(yīng)的解決路徑。雖然道德意志無力的概念來自西方哲學,但通過對中國傳統(tǒng)儒家,特別是先秦儒家進行西方哲學語境下的重新梳理和探討,不僅可以在西方哲學為依據(jù)的背景下為中國傳統(tǒng)哲學、倫理學提供一個新的參照,而且可以開拓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新的問題意識。

2 孔子:道德教化

“德”是儒家哲學范疇中重要的倫理德目,也是中國道德哲學的核心概念。倪德衛(wèi)在《儒家之道:中國哲學之探討》一書中談到“意志無力”時,首先對“德”進行了說明,按照倪德衛(wèi)的分析,中國哲學中道德“意志無力”問題的出現(xiàn)與統(tǒng)治者自身的要求有關(guān)。好的統(tǒng)治者要求有德①“德”的原意可能并非僅包括道德,可能也指各氏族內(nèi)通用的法規(guī)習俗,即“異性則異德,異德則異類”(《國語·晉語》)。這里說明統(tǒng)治者有德,主要指有道德。,來證明其地位的合法性,贏得上天神靈的庇護,同時獲得他所統(tǒng)治下的和諧。壞的統(tǒng)治者同樣要求有德,并需要有道德的仁人志士的道德教導②轉(zhuǎn)述倪德衛(wèi)著,周熾成譯,《儒家之道:中國哲學之探討》[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8頁。,其言行就是西方哲學里說到的意志無力:他知道他所應(yīng)該做什么,但是他沒有做。在最初,德在統(tǒng)治者那里只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是需要德又不追求德的一種消極的“意志無力”。

孔子并沒有直接論述道德意志無力,而是通過討論人之本性相似和人的“德”的追求,來說明人天生具有道德上為善的傾向,但由于某方面的原因會導致有些人向“惡”③這里的“惡”是相對于“善”來理解,指沒有做出為善的行為,或做出了違反善的行為。屈服,不能進行道德判斷,沒有能力進行道德選擇,進而做不出符合道德的行為。

“仁者,人也”(《中庸》)。“仁”是孔子現(xiàn)實的道德追求,也是道德人格達到的道德標準?!啊省⒎沁b不可及,只要照‘仁之方’行事就可達到這個目標。他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這里,人不僅是‘仁’之施行的對象,更是施行“仁”的意志主體?!保?]孔子把人具有向善的本性和能達到“仁”的道德人格認為是人道德生活的某種意志自覺,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的實際道德行為總是與意志存在著很大的偏差?!叭硕蝗?,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論語·八佾》)甚至“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有沒有執(zhí)行道德意志的要求似乎并沒有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孔子感嘆道:“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論語·雍也》)。一個人意識到應(yīng)該過道德的生活,也知道應(yīng)該這樣做,但沒有去做,或做了相反的事,卻也能自在生活。面對這樣的道德困境,冉求回應(yīng)孔子說:“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弊釉?“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論語·雍也》)從中可以看出“道德對孔子而言是(一)知道什么是正確的并如此行,或是(二)一種使得人做正確的、善的事的道德力量?!保?]冉求知道自己的道德責任,有履行道德責任的道德意志,但缺乏完成的道德力量,而沒有完成,形成了道德“意志無力”。對于道德“意志無力”,孔子也是深有感觸,他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論語·述而》)從中我們可以推論出,孔子關(guān)于道德“意志無力”的初步解釋:(一)我沒有做我道德意識里決定的事;(二)應(yīng)當?shù)遣荒軌颉?/p>

面對道德意志無力,孔子給出了自己的克服路徑:道德教化?!白釉?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雖然孔子在德性來源上具有先驗性的傾向,但非常強調(diào)“學以至其道”(《論語·子張》)孔子倡導的“學”的內(nèi)容是詩、書、禮、樂,這里面既包括思想倫理的道德理論和道德條文,又包括個人道德情感的表達。比如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武》:‘盡美矣,未盡善也。’”(《論語·八佾》)在孔子看來,施行道德教化不僅靠書和禮,詩和樂同樣具有善的標準和道德內(nèi)涵。

在施行道德教化時要注重個人的自我反思,即內(nèi)省。孔子認為人應(yīng)該有九種比較重要的反思,即“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論語·季氏》)。時刻反省、思考、檢查自己的行為有沒有符合道德要求,有沒有履行道德責任。同時“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論語·里仁》)通過反省,如果自己的行為符合道德要求,就堅持下去。這種內(nèi)省,體現(xiàn)了孔子在克服道德“意志無力”時的一種理性主義的特點。

應(yīng)該指出孔子在道德教化上非常重視道德的實踐,“強調(diào)道德意志的價值定向和實踐意義,即在道德選擇和行為實踐中人們對道義的價值追求及克服困難的精神和堅持的能力?!保?]“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論語·述而》)行、忠、信都是實踐中的具體的道德德目,要求學生言行一致,他說:“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孔子認為作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不僅僅要形成道德意識,重要的是把道德意識轉(zhuǎn)化為道德行為。這里應(yīng)該指出孔子對克服道德“意志無力”時并不是采取應(yīng)對的方式,在《論語·憲問》中“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在道德中“知其不可而為之”并不是指在道德意識里知道做不到而偏要去做,而是強調(diào)處境中的“不可”,不是在道德實行時無能為力,而是在道德意志上求而不已。是相對于做了道德判斷后,想做出符合道德的行為,卻沒有履行自己的道德意識的道德“意志無力”而言的一種積極的克服道德意志無力觀。

3 孟子:反諸求己、存心養(yǎng)性

孔子之后,“儒分為八”,其中孟子作為儒家的又一重要人物,對孔子的思想進行了繼承和發(fā)揚。孟子在推行自己的政治和思想學說時,和孔子一樣也感受到了道德意志無力的問題,并把這一問題看作是追求道德理想的障礙。他說:“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謂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上無道揆也,下無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義,小人犯刑,國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國之災也;田野不辟,貨財不聚,非國之害也。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孟子·離婁上》)孟子認為具有德性仁者居于高位,處在管理者的位置才能管理好國家。如果不仁者居于高位,就會給國家?guī)須缧詾碾y。孟子在與梁惠王的對話中,通過“不能”和“不為”的比較,指出了道德意志無力的問題。他說:“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绷夯萃鯇υ弧安粸檎吲c不能者之形何以異?”孟子回答說:“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不能”是“挾太山以超北?!敝愂沁`反客觀規(guī)律,根本不可能實現(xiàn)的行為,而任何一個統(tǒng)治者都不是不知道施行仁政,也不是不能做到,但他們偏偏“不為”,不去實行客觀條件允許下可以實現(xiàn)的政策。孟子說的“不能”同墨子說“挈太山而越河濟”一樣不可能實現(xiàn)。而實行仁政這種“不為”的行為同墨子實行“兼愛”也一樣,統(tǒng)治者意識到卻沒有通過實際行動去完成它?!皯?yīng)該并且能夠做一件事,你應(yīng)該行動并且能夠采納賦予行動以動力所需的意向或者能夠利用這種意向,你就會自動地這么做。”[8]通過《孟子》一書,可以看出“不仁”者并非沒有認識到施行仁德的好處,而是認識到卻沒有做到,即道德意志無力。

孟子雖然繼承了孔子仁學的思想體系,但在解決道德意志無力時顯出了與孔子不同的路徑,有意識地把“心理原則”作為了解決道德意志無力的基礎(chǔ)和起點?!捌潢P(guān)于‘不能’與‘不為’的描述意在指出道德主體要對‘仁’的施行負責。因此,克服‘意志無力’的辦法只能從主體自身尋求?!保?]即“反求諸己”。孟子認為“求”的應(yīng)該是失散的本心,“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孟子·盡心上》)孟子認為行“仁”之所以能實現(xiàn),并不在于其它外在條件,而在于求“一心”?!叭私杂胁蝗倘酥摹?,(《孟子·公孫丑下》)即使統(tǒng)治者的“不忍人之政”也是建立在“不忍人之心”基礎(chǔ)上的?!安蝗倘酥摹笔悄苄惺沟赖乱庾R的充分必要條件?!安蝗倘酥摹辈⒉皇巧衩夭豢傻玫?,是每個人都具有的,只要人人都能認識到、求得這顆“不忍人之心”便可以有力地使道德意識轉(zhuǎn)化為道德行為?!袄衔崂弦约叭酥希孜嵊滓约叭酥?,天下可運于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孟子·梁惠王上》)孟子由己及人、由普通人推為政者,使克服道德“意志無力”建立在“心理”——“不忍人之心”下。“仁是一切德性所從出,孟子即由此仁心之全而說人之性……便是孟子直接表達道德意識?!保?]道德意識就是孟子的“心”,“仁,人心也。”(《孟子·告子上》)反諸求己,就要求“心”,求得仁、義、禮、智“四心”善性,即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八男摹睌U而充之,就是仁、義、禮、智四德,求“心”有一條重要的原則就是“誠”?!罢\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離婁上》

孟子吸收孔子“內(nèi)省”的道德教化思想,以“性善論”為基礎(chǔ),強調(diào)人應(yīng)該發(fā)揮自主能動性,認為解決道德意志無力,還應(yīng)在“求”得本心之后,“存”其善心,養(yǎng)其本性,以求。他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盡心上》)“存心養(yǎng)性”是孟子認識論和修養(yǎng)論的統(tǒng)一,并把它作為是實現(xiàn)內(nèi)心的自我認識。在存心養(yǎng)性的道德修養(yǎng)中,孟子提出了“養(yǎng)氣”的主張,他說:“我知言,我善養(yǎng)浩然之氣?!?《孟子·公孫丑上》)孟子認為養(yǎng)浩然之氣就是義的道德意識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xiàn),是一種通過反諸求己而產(chǎn)生的強大的精神力量。孟子認為:“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孟子·公孫丑上》)孟子用先驗論的性善論,強調(diào)道德意志的理性自覺和反諸求己,同時重視道德實踐的“誠”和理性自覺中存心養(yǎng)性,提出解決道德意志無力的路徑。

4 荀子:化性起偽、培養(yǎng)道德選擇能力

道德意志是作為“道德主體的個人在具體的道德情境中,做出道德決斷,并使之付諸實踐的能力”[10]。判斷道德“意志無力”是在主體“知”的基礎(chǔ)上,是否將行為付諸道德實踐。荀子認為要“當是非,齊言行”(《荀子·儒效》)。對道德不僅要停留在認識的層面,重要的是道德實踐,“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之而止矣。”(《荀子·儒效》)“當有一個人認識到這一點時,他的決定和行為過程才有價值?!保?]“凡人莫不從其所可,而去其所不可。知道之莫之若也,而不從道者,無之有也。假之有人而欲南無多,而惡北無寡?!?《荀子·正名》)然而荀子認為主體有了正確的道德認知,還必須借助道德意志完成其道德行為,如果沒有完成道德行為,這就是道德意志無力。

荀子對于道德意志無力的論述主要是站在政治倫理的角度上闡述的。他說:“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诓荒苎?,身能行之,國器也??谀苎灾聿荒苄?,國用也。口善言,身行惡,國妖也。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任其用,除其妖?!?《荀子·大略》)荀子認為一個人說到做到,知行合一,既能知道并言說道德知識,又能親身去進行道德實踐,這種人就是國家的人才。即使不擅長言辭,如果能腳踏實地、埋頭實干,這種人也是國家的棟梁。還有一些人言善行,卻“行惡”,荀子把這種人稱為“國妖”?!把陨啤钡目诿鄹箘χ?,言語上說善,卻在行動上做盡壞事,這樣的人,必須處之而后快。

荀子與孔孟一樣,也把人性論當做其解決道德問題的倫理思想基礎(chǔ)。荀子“明與天人之分”認為“性”是“天”所賦予的“生之所以然者”(《荀子·正名》),人不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得到?!皞巍辈攀侨藗兺ㄟ^學習和作為所達到的,即人們后天形成的能動的社會實踐。“性偽之分”就是“天人之分”,這樣,荀子的人性論從內(nèi)容上與孟子的人性論根本對立起來,孟子“四心”“只能由反省而呈現(xiàn),不能由見聞而得;荀子說‘不聞不見,則雖當,非仁也’,這實際是反駁孟子由反省所把握到的內(nèi)在經(jīng)驗;而說明它是完全立足于以見聞為主的外在經(jīng)驗之上的?!保?1]荀子否定了孟子的道德先驗論,卻賦予了人的自然屬性的“惡”的道德評價和人的自然本性,認為人性向善并不是由于人天生具有,而是后天人為的道德修養(yǎng)。但“人之所異于禽獸者”在于“有義”“有辯”,即知“禮”,也即作為人本質(zhì)屬性的“偽”,能在道德意志支配下克服障礙并實現(xiàn)道德行為的過程。

面對道德“意志無力”,荀子給出了不同于孔孟的克服路徑。荀子認為克服道德意志無力除了后天化性起偽的道德教化,還應(yīng)定位在主體知性選擇能力的培養(yǎng)上①李澤厚在《中國古代思想史》說:“孔孟荀一脈相承,壹是以修身為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頁)筆者認為荀子對道德意志無力除卻“化性起偽”的道德修養(yǎng),有一點也是不容忽視的。他在《解蔽》中曾說道:“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無所受令。自禁也,自使也,自奪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故口可劫而使墨云,形可劫而使詘申,心不可劫而使易意,是之則受,非之則辭。故曰:心容,其擇也無禁,必自現(xiàn),其物也雜博,其情之至也不貳?!惫省捌鋼褚矡o禁”,如何培養(yǎng)選擇的意志自由,不受其他外在條件的限制,也是解決道德意志無力的重要方法。,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首先要立“志”?!爸疽庑迍t驕富貴,道義重則輕王公,內(nèi)省而外物輕矣?!?《荀子·修身》)“若夫志意修,德行厚,知慮明,生于今而志乎古,則是其在我者也?!?《荀子·天論》)在道德情感里形成高遠的志向,就不會為外物所動,最終達到道德目標?!白鳛橐庵?,心的主要功能便是理性選擇,而理性選擇的必要條件是辨明價值上的是非?!保?2]所以荀子在討論完培養(yǎng)高尚的志向后,轉(zhuǎn)而向培養(yǎng)選擇能力與行為上進行探討。荀子曰:“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shù)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除其害者以持養(yǎng)之。使目非是無欲見也,使耳非是無欲聞也,使口非是無欲言也,使心非是無欲慮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權(quán)利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蕩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應(yīng)。能定能應(yīng),夫是之謂成人。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君子貴其全也。”(《荀子·修身》)荀子認為道德意志從人的理性的角度向感官發(fā)出指令,使人的視聽言動皆處在意志之心的掌控之下?!坝麗喝∩嶂畽?quán):見其可欲也,則必前后慮其可惡也者;見其可利也,則必前后慮其可害也者;而兼權(quán)之,孰計之,然后定其欲惡取舍,如是則常不失陷矣。凡人之患,偏傷之也。見其可欲也,則不慮其可惡也者;見其可利,則不顧其可害也者,是以動則必陷,為則必辱,是偏尚之患也。”(《荀子·不茍》)這樣培養(yǎng)人在善惡之間的道德選擇能力成為了荀子解決道德意志無力的關(guān)鍵所在。

5 孔子、孟子、荀子克服道德意志無力路徑的比較分析

通過對先秦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的分析,可以看出先秦儒家對道德“意志無力”的認識是不斷深化的一個過程,也為以后儒家解決道德“意志無力”提供了總體的線索。通過對儒家關(guān)于對克服道德意志無力的路徑分析可以看出,孔子、孟子、荀子在克服道德意志無力上總體框架上的統(tǒng)一和具體內(nèi)容的不同。

首先,在提出克服道德意志無力時,都重視個人“志”的培養(yǎng)?!爸尽痹谙惹厝寮依碚摲懂犞姓加兄匾匚???鬃印笆形宥居趯W”,立“志”是學習的前提;“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論語·述而》),有“志”于道才是實現(xiàn)內(nèi)化于人的德性修養(yǎng)實現(xiàn)向德行轉(zhuǎn)化的必要方式。無論是何情境都能做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這樣就能在意識中克服道德意志無力。同樣孟子也認為“正人心”首要的便是“尚志”,與孔子不同的是孟子之“志”體現(xiàn)在與“氣”的結(jié)合上。“不得于心,勿求于氣,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氣次焉。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也?!?《孟子·公孫丑上》)孟子認為“求放心”很重要,如何“放心”更重要。這樣持“志”便可找到“心”所尋求的本真狀態(tài)。“志”居于統(tǒng)帥地位,“氣”維持“志”的存在。人如果“養(yǎng)氣”“持志”,便“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孟子把“志”與“氣”結(jié)合、“志”與“心”結(jié)合,豐富了儒家在克服道德意志無力方面的哲學內(nèi)涵。而荀子更是發(fā)展了“志”內(nèi)涵,使之與“意”相結(jié)合。他說“以志氣養(yǎng)生,則身后彭祖;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宜于時通,利以處窮,禮信是也。凡用氣血、志意、知慮,由禮則治通,不由禮則悖亂提慢?!?《荀子·修身篇》)從中可以看出,荀子之“志”與“禮”結(jié)合,找出了解決道德意志無力時自律和他律相結(jié)合的路徑。

第二,在提出克服道德意志無力時,都重視道德教化的作用?!翱鬃右簧髟诮獭保?3]??鬃诱J為以道德教化作為克服道德意志無力的方法,比用刑罰來規(guī)范更能起作用。他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但孔子并沒有提出具體的“教化”的主張,而是通過推行教育:文、行、忠、信,使人具有溫、良、恭、敬、信、忠、孝、義、恕等涵養(yǎng),通過教育學習達到君子人格。通過教化使人認識到“謀道不謀食。耕也,域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衛(wèi)靈公》)這樣,通過教化,人們就會對事物有正確的認知,在面對道德實踐中,就不會出現(xiàn)“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論語·衛(wèi)靈公》)的道德意志無力。孟子堅持“性善論”,基于此,把道德教化放在了人之本心上?!懊献有男灾畬W的主要目標在于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促進道德自我的實現(xiàn),使人們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保?4]荀子在《王制》中明確使用了“教化”一詞,荀子以“人性惡”為道德教化的理論基礎(chǔ),認為“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然后出于辭讓,合于文理,而歸于治”(《荀子·性惡》)強調(diào)施以教化“禮”對克服道德意志無力的作用。

最后,在提出克服道德意志無力時,都重視在道德實踐中執(zhí)行??朔赖乱庵緹o力是一個認識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道德意志無力來自于實踐,克服它的路徑最終也落實到實踐。先秦儒家認為必須躬身踐履才是實現(xiàn)道德修養(yǎng)最有力的途徑。孔子認為“力行近乎仁”(《中庸》),“吶于言而敏于行”(《論語·里仁》)。雖然孟子在克服道德意志無力的實踐上言之甚少,但他也曾說過“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盡心上》)在實踐中推行忠恕之道,以期達到接近“仁”這一道德要求。荀子把道德行為放在了道德活動的最重要的地位。他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為圣人?!?《荀子·儒效》)

克服道德意志無力既是一種內(nèi)在的自我道德促進,也是一種外在的道德約束。先秦儒家通過一系列的特定目標、手段,為人克服道德意志無力提供較為普遍的參照,也為后世儒家解決道德意志無力提供了總體的線索。

[1]王澤應(yīng).倫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63.

[2]唐納德·戴維森.真理、意義與方法——戴維森哲學文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8:462.

[3]段素革.意志軟弱何以可能?——哈里G法蘭克福自主性理論框架內(nèi)的道德心理學分析[J].倫理學研究,2011(4):83.

[4]沈永福.論傳統(tǒng)儒家倫理思想中的道德意志問題[J].理論月刊,2008(11):108.

[5]程志華.儒家關(guān)于“意志無力”問題的主要線索[J].哲學研究,2008(08):65-66.

[6]楊克勤.孔子與保羅:天道與圣言的相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338.

[7]沈永福.論孔子的道德意志觀念[J].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論文集,2012:71.

[8]倪德衛(wèi).儒家之道:中國哲學之探討[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103.

[9]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zh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66.

[10]魏英敏.新倫理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301.

[11]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202.

[12]沈順福.荀子之“心”與自由意志——荀子心靈哲學研究[J].社會科學,2014(3):117.

[13]錢穆.論語新解[M].成都:巴蜀書社,1985:3.

[14]郭燕華,詹世友.存養(yǎng)擴充:孟子道德教化思想之理路[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7):42.

猜你喜歡
德意志無力教化
儒家“禮樂教化”與新時代設(shè)計人才培養(yǎng)
TüV 南德意志集團
TüV 南德意志集團
《孔雀東南飛》女德教化主題探析
瑞風車加速無力
爭論,有力的和無力的
斯柯達昊銳車加速無力
雷克薩斯GX460車加速無力
在德意志的陽臺上
文藝育人 教化入心
客服| 来凤县| 阿拉善右旗| 南部县| 安西县| 大同县| 徐闻县| 石台县| 砚山县| 山阴县| 扬中市| 景泰县| 武宁县| 湘乡市| 谢通门县| 阿克苏市| 韩城市| 太白县| 青田县| 扶沟县| 招远市| 濮阳县| 临江市| 无锡市| 丰宁| 石台县| 崇礼县| 万州区| 固镇县| 陇川县| 大同市| 进贤县| 清新县| 高尔夫| 仪陇县| 肃北| 巴彦淖尔市| 黎平县| 彭山县| 松潘县| 美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