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萌
(長春師范大學(xué),吉林 長春130032)
《字林》承《說文》而啟《玉篇》,在唐及唐以前的地位僅次于《說文解字》,附翼《說文》而行,對《說文》的繼承和發(fā)展毋庸置疑,遺憾的是《字林》在宋元之間已經(jīng)亡佚?!段倪x》李善注因循其“祖述”征引體例,輯佚家歷來視李善注為收集古籍佚文的寶庫,其中《字林》便是李善引書之一。本文以李善注引《字林》為例,分析《字林》對《說文》單字引申義的繼承與發(fā)展情況。
李善注:字林曰,稹,稠穊也。薄,叢生也。
《說文》:稹,穜穊也。從禾眞聲?!吨芏Y》曰:“稹理而堅”。薄,林薄也。一曰蠶薄。從艸溥聲。
按:“稹”字《說文》解釋為“穜穊”,又《說文》曰:“穜,埶也。從禾童聲”?!稘h語大詞典》錄“穜”有兩個含義,分別是“先中后熟”與“木棉”,最初形容的是植物的稠密狀態(tài)。《說文解字段氏注》:“稹,穜穊也。此與鬒為稠髮同也,引申為凡密緻之稱”[1]第8卷,7130。可見,后《字林》的“稹,稠穊也”之義是從《說文》引申而來。且《說文句讀補(bǔ)證》曰:“謂穜蓺稠密也,字林云,稹,稠穊也,則三字同義?!保?]第8卷,7131可見,《字林》釋“稹”沒有特指植物,而是用其引申義。
“薄”字《說文》解釋為“林薄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段氏注》:“吳都賦,傾藪薄,劉注,薄不入之叢也,按:林木相迫不可入曰薄?!保?]第8卷,1774《字林》“叢生”乃《說文》“林薄”的引申義。
李善注:字林曰,弛,解也。
《玉篇》:弓解也。
按:董蓮池的《說文解字考證》依“小徐本作‘從弓也聲’,甚是。弛字訓(xùn)‘弓解’,不得從‘也’會意”[2]508,認(rèn)為大徐本《說文》不夠準(zhǔn)確,《說文解字段氏注》:“弛,弓解弦也。弦字各本無,今補(bǔ),引申為凡懈廢之稱”[1]第13卷,12516。此處段注沒有說明補(bǔ)“弦”字依據(jù),但指出“弛”字引申意義乃“凡懈廢之稱”,《字林》直接釋義“弛,解也”是用了《說文》釋“弛”的引申義,善引用《字林》更有助于理解文本,優(yōu)于引用《說文》,《玉篇》沿用了《字林》釋義。李善此處引《字林》既考慮“弛”字在《說文》中釋義的爭議,又與其他字書、辭書釋義進(jìn)行比較選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本。
李善注:字林,局,踡行不申也。得通都馳騁,猶為圈束。
《說文》:局,促也。從口在尺下,復(fù)局之。一曰博,所以行棊。象形。渠綠切[注]徐鍇曰:“人之無涯者唯口,故口在尺下則爲(wèi)局。博局外有垠堮周限也?!?/p>
《玉篇》:其玉切,詩云,謂天蓋高不敢不局,局,曲也。
按:《說文繫傳》:“人之無涯者唯口,故口在尺下則爲(wèi)局。博局外有垠堮周限也?!保?]第3卷,2272董蓮池在《說文解字考正》中認(rèn)為徐鍇在《說文解字》中對“局”的注“人之無涯者唯口,故口在尺下則爲(wèi)局”是“附會之說”[2]53。
從季旭昇《說文新證》所錄“局”字形表看,“局”在睡虎地秦簡中寫作,結(jié)構(gòu)顯然從尸從句,季旭昇祿劉釗云:“‘局’本是從尸從句的一個字,從尸者,故文字『尸』作,下肢曲形,其本義大概與屈曲義有關(guān)……”[3]所以,《說文》“局”字訓(xùn)為局促之意。“踡行不申也”更接近于“局”之本字意義,形容人的肢體彎曲,無法伸展?!队衿芬姟爸^天蓋高不敢不局”用的是“局”的本意,之后解釋“局,曲也”實際上是對《字林》“踡行不申”的發(fā)展?!队衿吠碛凇蹲至帧?,在釋義方面有所發(fā)展是必然的。李善引《字林》釋“局”既糾《說文》偏差,又較《玉篇》更早指出“局”本義,故是。
李善注:方言曰,靖,思也。靖與靚同。字林曰,靖,審也。
《說文》:靚,召也。從見青聲。靖,立竫也。從立青聲。一曰細(xì)皃。
按:李善先用《方言》指出“靖”的釋義為“思也”,又說明“靖與靚同”,再用《字林》“靖,審也”來補(bǔ)充。而《說文》解釋“靚”為“召也”,與文本意義不同,不用。依“靖與靚同”,《說文》“靖”釋義為“立竫也”。《說文解字段氏注》:“謂立容安竫也,按而後能慮,故釋詁、毛傳皆曰,靖,謀也?!笨梢姡熬浮庇小皯]”“謀”之意,不過這里需要的是“靖”的引申義,故善如是注。
李善注:字林曰,素,昔也。言平生昔日之時也。
按:李善取《字林》“素,昔也”,實則是《說文》“素,白緻繒也”的引申義,《說文解字注箋》“按,素者,帛之本色,故又引申為始,為故,為?!保?]第14卷,12832??梢?,“昔也”乃“故”之義,文本“目彷彿乎平素”表達(dá)的是念昔日的情景。李善用《字林》解釋“素,昔也”之后,又“言平生昔日之時也”,使整個解釋完整、準(zhǔn)確。
李善注:字林曰,潰,旁決也。
《說文》:潰,漏也。從水貴聲。
按:因“山水猥至”而使“渟涔障潰”,李善引用《字林》的“旁決也”形象地表現(xiàn)出大水沖壞堤壩的情景,使水遇到“障”而不得不向“旁決”的狀態(tài)得到展現(xiàn)?!墩f文》解釋“潰,漏也”,《說文解字段氏注》:“漏當(dāng)作屚屋穿水下也,《左傳》‘凡民逃其上曰潰’,此引申之義。”[1]第12卷,10946可見,“潰”之本意即水量很小的下漏,無法表達(dá)出“山水猥至”的氣勢磅礴,故李善用《字林》“屚屋穿水下”而發(fā)展來的引申義“旁決也”,是。
李善注:字林曰,維,持也。
《說文》:維,車蓋維也。從糸隹聲。
按:“僬眇睢維”描繪的是聽到笛聲使人兩目開合頻眨的效果,“僬眇”是眼睛瞇起來的樣子,“睢維”是眼睛瞪大的樣子。李善釋“維”引《字林》“持也”是指眼睛瞪大之后持續(xù)一段時間?!墩f文》釋“維”為“車蓋維也”,這是“維”字本義?!墩f文解字段氏注》:“許以此篆專系之車蓋,蓋必有所受矣,引申之凡相系者曰維……”[1]第14卷,12752由“車蓋有受”引申為“相系者曰維”,再發(fā)展成《字林》的“持也”,與《說文》相較,《字林》更佳。
李善注:至,到也。
《說文》:至,鳥飛從高下至地也。從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凡至之屬皆從至。,古文至。
按:季旭昇認(rèn)為“至”之本意是“射失至的”,《說文》將“至”與“不”同樣取象于鳥是不正確的。董蓮池所著《說文解字考正》也錄至“從‘失’從‘一’,以射失至一地方會到至意。許說形義不確。”[2]465可見,“至”的本意就是失射到一個地方的意思,后引申為“到達(dá)”之意。故而李善注釋“至”字時舍棄了《說文》對該字錯誤的理解,直接引用《字林》“至,到也”的引申義。
李善注:字林曰,鳴,聲也。
《說文》:鳴,鳥聲也。從鳥從口。
按:《說文》釋“鳴”為“鳥聲也”,《說文解字段氏注》:“鳴,鳥聲也。引申之凡出聲皆曰鳴。從鳥口?!保?]第5卷,4275此處李善引《字林》“鳴,聲也”用的是“鳴”本意之引申義,“群鳴號乎沙漠”的“鳴”者是“鴻鴈”及“鶵”,不用專指“鳥聲”,考慮到詞義的發(fā)展進(jìn)步,《字林》釋義更佳。
李善注:字林曰,旋,回也。
按:《說文》釋“旋”為“周旋”,有轉(zhuǎn)動之意,《說文解字段氏注》:“引申為凡轉(zhuǎn)運之偁?!保?]第8卷,6923《說文句讀補(bǔ)證》:“旋,回也?!保?]第8卷,6924李善引《字林》“旋,回也”用的是后發(fā)展而來的引申義。
李善注:字林曰,稸,積也,與畜同,抽六切。
按:李善引《字林》“稸,積也”,又指出“與畜同”,《說文》無“稸”而有“畜”字釋義“田畜也”?!墩f文解字段氏注》:“畜,田畜也。田畜謂力田之蓄積也?!保?]第14卷,13376可見,“畜”之引申義有“積”之意?!蹲至帧贰胺V”應(yīng)為“畜”字發(fā)展出的新字,既繼承了“畜”之引申義,又補(bǔ)充《說文》之缺字。
李善注:胡廣曰,闒茸不才之人,無六翮翱翔之用,而反尊顯,為諂諛得志於世也。字林曰,闒茸,不肖也。
《說文》:茸,艸茸茸皃。從艸,聦省聲。
按:《說文》解釋“茸”字,形容草木繁盛的樣子,是“茸”字本意,而這兩處的“闒茸”一詞乃指“闒茸不才之人”,《字林》的“不肖也”是引申意義,更加符合文本。
從許慎到呂忱這一百多年間,漢語言文字的變化、發(fā)展是必然的,社會發(fā)展導(dǎo)致新事物不斷出現(xiàn),人類認(rèn)識不斷深化,文字必然有所增加,新生意義的增加導(dǎo)致義項的增多,《字林》更加符合社會和文化發(fā)展需要。
綜上,《字林》雖然繼承于《說文》,但對《說文》有釋義上的發(fā)展。從單字釋義上看,《字林》中的字很多直接使用《說文》單字本意而發(fā)展出的引申義,或用了字的假借義,單字本意在后人使用中逐漸被摒棄,在注釋中選擇符合當(dāng)時意義的《字林》釋義無疑是正確的。另外,字、詞在文化、文字發(fā)展過程中發(fā)生變化無可避免,變化了的詞義更加反映當(dāng)時含義,更加有助于理解《文選》文本含義。許慎著《說文》時亦有錯誤,經(jīng)后代學(xué)者研究、匡正后,《字林》中一些單字釋義較《說文》更加準(zhǔn)確?!蹲至帧穼Α墩f文》的這種繼承和發(fā)展是積極的,是文化發(fā)展的進(jìn)步。
[1]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M].北京:中華書局,1988.
[2]董蓮池.說文解字考正[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
[3]季旭昇.說文新證:卷1[M].臺北:藝文印書館印行,200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