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妹
香港的書面語一直倍受關(guān)注。石定栩等(2002、2006)曾就香港書面漢語的語法特點進行了總結(jié)和歸納[1—2],得到了學界的重視和認可,但是石文的書面語研究限于報刊語言,并未涉及法律條文。作為最嚴肅、最具權(quán)威性的書面語體,法律語言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同時香港法例的中文本絕大部分又都是從英文翻譯過來的,作為譯本在語言使用上很容易受到英語的影響。因此,我們認為有必要對香港中文法例單獨進行考察。
本文從指稱標記、連詞、介詞這三個角度來考察香港中文法例,語料來自香港政府公布的100 多部成文法。①本文使用的法例均來源于香港律政司公布的現(xiàn)行成文法,http://www.doj.gov.hk/sc/laws/index.html。
關(guān)于香港書面語中的定指標記,石定栩(2006)曾指出:“香港書面語很少用‘這’,而用‘該、是、今’等?!保?]124根據(jù)我們的考察,在現(xiàn)行香港中文法例中,“是”和“今”都沒有用來作定指標記,只有“該”大量出現(xiàn)。同時,“該”在使用上也有了一些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該”與其他指稱標記連用上。
現(xiàn)代漢語中,定指標記“該”一般單獨使用,不會和其他指示標記連用,而在香港中文法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不少“該”與其他指示標記連用的例子:
(1)加速、拖延、妨礙或阻止,或曾經(jīng)加速、拖延、妨礙或阻止由本人作出或由其他公職人員作出任何憑其本人或該其他人員的公職人員身分而作的作為;……(201. 4.(2).(b))②香港政府依據(jù)發(fā)布時間和內(nèi)容對其法例進行了統(tǒng)一排序,例如《第一章釋義及通則條例》《第二章公共財產(chǎn)條例》等。本文為方便起見,不提及法例的具體名稱,僅記錄其編號及其下屬條款的序號。例如201.4.(2).(b)指的是第201 章《防止賄賂條例》的第4 條第(2)款(b)。下文所引法例皆同。
(2)如有以下情況,觀眾或聽眾可視為已支付進入某地方觀看或聆聽廣播或有線傳播節(jié)目的入場費——(a)該等觀眾或聽眾已支付進入某一地方的入場費,而觀看或聆聽廣播或有線傳播節(jié)目的地方構(gòu)成該某一地方的一部分。(528.81.(2).(a))
(3)……該等資產(chǎn)是保險人指示將某些資產(chǎn)(保險人已就該某些資產(chǎn)向該人發(fā)出上述書面通知)……(41.30(3))
(4)如任何人藉作任何欺騙(不論所作欺騙是否唯一或主要誘因)并意圖詐騙而誘使另一人作出任何作為或有任何不作為,而導致——(a)該另一人以外的任何人獲得利益;……(210.16A.(1).(a))
例(1)-(4)中,“其他”是旁指代詞,“某”表示不定指,“另”是另指代詞,它們與“該”的同時出現(xiàn)可能是受到了英語的影響。英語中一個名詞性成分前面如果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后面再論及時,這個名詞性成分之前一定會出現(xiàn)“the,that,this”這樣的定指標記。香港中文法例對應的英語文本同樣體現(xiàn)了這一點(下面為例(1)和(2)的英文原文):
(1’)expediting,delaying,hindering or preventing,or having expedited,delayed,hindered or prevented,the performance of an act,whether by himself or by any other public servant in his or that other public servant's capacity as a public servant
(2’)The audience are treated as having paid for admission to a place——(a)if they have paid for admission to a place of which that place forms part;
在香港中文法例中,“該”是唯一的定指標記。很多譯者對英語的熟悉程度甚至超過漢語,自然把英語的用法挪用到漢語中來,在表示上文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人或者事物時,習慣性地把“該”直接置于前文的指稱成分之前表示定指。
“任何”是“任指”標記,但是“任指”在指稱系統(tǒng)中的位置并不明確?!叭魏蜰(P)”可以用來強調(diào)整體性,也可以用來強調(diào)同類事物中的每一個,它與通指、不定指都存在交集。
因此,現(xiàn)代漢語中的“任何”在使用上有其復雜性。香港立法語言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指示標記就是“任何”,但是它們中有一部分在使用上與現(xiàn)代漢語存在差異。
1.主語位置的“任何N(P)”
首先,通指句。通指句指的是基于某種普遍性、一般性的經(jīng)驗,表達通識性、慣常性狀況的句子。[3]532“任何N(P)”可以在通指句作主語。例如:
(5)任何人都享有健康和快樂的權(quán)利。①本文未經(jīng)標注的語料,來自北京大學CCL 語料庫。
(6)任何人都有缺點。
(7)任何人如果在一個領域堅持工作十年,就一定能作出成果來。
例(5)(6)中“有”“享有”都是個體性謂語(individual-level predicate)表達靜態(tài)性的狀況,例(7)則是通過條件句來表達通識性。在通過條件句來表達通識性狀況時,“任何N(P)”的位置比較固定,一般出現(xiàn)在關(guān)聯(lián)詞語的前面,如:
(8a)任何人只要努力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
(8b)* 只要任何人努力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
(9a)任何人如果違反了法律,就應該受到處罰。
(9b)* 如果任何人違反了法律,就應該受到處罰。
(8b)(9b)中“只要”與“任何N(P)”交換位置后,句子的層次關(guān)系有了變化,“任何N(P)”的轄域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從而影響了句子的可接受度??墒俏覀儼l(fā)現(xiàn)香港立法語言中,有部分“任何N(P)”出現(xiàn)在關(guān)聯(lián)詞語之后:
(10)除非任何存款人從任何接受存款公司或有限制牌照銀行提取全部記入其貸方的款額,否則該接受存款公司或有限制牌照銀行(視屬何情況而定)不得在任何款項提取時,準許該存款人記入其貸方的結(jié)余額少于指明款項。(155.14.(3))
(11)凡在公眾娛樂場所作出的表演侵犯作品的版權(quán),除非任何允許該場所用作該表演的人在他給予允許時有合理理由相信該表演不會侵犯版權(quán),否則該人亦須對該項侵犯版權(quán)負上法律責任。(528.33.(1))
(12)凡某商標已就某些貨品或服務而注冊,如任何人在營商過程或業(yè)務運作中,就與該等貨品或服務相同的貨品或服務而使用與該商標相同的標志,則該人即屬侵犯該注冊商標。(559.18.(1))
(13)盡管本部任何其他條文另有規(guī)定,如任何人身為合資格人士的尚存配偶而與另一人結(jié)婚或與另一人儼如夫妻般共同生活,則任何若非因本條原須根據(jù)本部就自結(jié)婚日期或共同居住時開始的任何期間而向該名尚存配偶作為尚存配偶支付的撫恤金,不論該婚姻或共同居住存續(xù)的期間長短,均不再須予支付。(202.19.(1))
上面的四個例子,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則,“任何N(P)”只有在與“除非”“如”交換位置后才能被接受。
其次,簡單判斷句。在現(xiàn)代漢語中,“任何N(P)”不能在簡單判斷句中作主語。所謂簡單判斷句就是說話者直接報告觀察到的事件的句子。Carlson(1977)把語句的謂語分成兩類:階段性謂語(stage-level predicate)和個體性謂語(individual-level predicate)。前者表述動態(tài)性的事件(如“正在說英語”),后者表述靜態(tài)性的狀態(tài)(如“會說英語”)。[3]530謂語是階段性謂語,并用于描述動態(tài)性事件時,屬于簡單判斷句。請看下面的例子:
(14a)一只貓正在吃老鼠。
(14b)* 任何貓正在吃老鼠。
(15a)老王坐在椅子上看報紙。
(15b)* 任何人坐在椅子上看報紙。
例(14a)(15a)都是典型的簡單判斷句,說話者直接描述了他看到的事件,并沒有加入任何主觀的判斷。顯然這兩個句子中的主語不能換成“任何N(P)”的形式。這一點可能源于“任何”的通指性,通指往往基于普遍的經(jīng)驗,這就與簡單判斷句的臨時性、突發(fā)性有了沖突。
在香港立法語言中,有部分“任何N(P)”卻出現(xiàn)在簡單判斷句中作主語,例如:
(16)凡看來是經(jīng)由署長簽署或代表署長簽署的證明書,證明任何幼兒中心已經(jīng)注冊或未經(jīng)注冊,則該證明書即為其內(nèi)所述事項的證據(jù),直至相反證明成立為止。(243.8)
(17)處長可規(guī)定——(a)任何船只或飛機的擁有人或其代理人;或(b)任何船長或機長,按處長所指明的方式交出下列的人,以便接受第4(1)(a)條所訂的訊問——(i)乘搭該船只或飛機抵達或離開的乘客;及(ii)該船只的船員或該飛機的機員。(115.5.(1))
(18)凡局長建議任何工程由其他人進行,則除非另有協(xié)議,否則須就該等工程支付的任何補償,須由政府支付。(519.3.(2))
(19)凡經(jīng)證明任何人曾在營商過程或業(yè)務運作中進口、出口、制造、出售、要約出售或出租任何未經(jīng)批準的解碼器,則除非有相反證據(jù),否則須推定該人當時知道該解碼器是未經(jīng)批準的解碼器。(562.6.(3))
(20)登記官于接獲根據(jù)第9 條而呈遞的舊式婚姻或認可婚姻登記申請書后,可——(a)……(b)規(guī)定任何申請人以法定聲明或以登記官合理規(guī)定的其他方式,提供進一步資料。(178.10.(1))
例(16)中,“任何N(P)”在小句中作主語,“已經(jīng)注冊或未經(jīng)注冊”表示一種狀態(tài),屬于階段性謂語;例(17)中“按處長所指明的方式交出下列的人”也是一種狀態(tài),同樣屬于階段性謂語,其他各例也是如此。
2.賓語位置的“任何N(P)”
香港立法語言中,大部分“任何N(P)”出現(xiàn)在主語或者定語位置,但也有少部分出現(xiàn)在介詞之后作賓語。其中有一部分“任何N(P)”在使用上不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慣,如:
(21)如根據(jù)第(11A)、(11B)或(11C)款將任何人除名,該人可于有關(guān)注冊有效期屆滿之日起計2年內(nèi),申請將其姓名重新列入有關(guān)名冊。(123.3.(12))
(22)凡根據(jù)第18 或13E 條以船只或飛機將任何人遣離香港,入境事務主任均可——(a)向運載該人抵達香港的船只的船長或飛機的機長發(fā)出指示,規(guī)定他用該船只或飛機將該人遣離香港……(115.24.(1))
上面兩例中,“任何人”出現(xiàn)在介詞“將”之后,而“將”要求的賓語應為定指成分,而“任何N(P)”任何時候都不能表示定指,二者存在矛盾。
為什么中文法例中會出現(xiàn)這些特殊的“任何”?我們對照相應的英文文本,發(fā)現(xiàn)在上面各例中,“任何”對應的英文都是“a ”(下面是(10)(16)(21)對應的英文原文)
(10’)Except where a depositor withdraws the whole amount standing to his credit with a deposit- taking company or a restricted licence bank,the deposit-taking company or restricted licence bank,……
(16’)A certificate purporting to be signed by or for the Director that a child care centre is registered or is not registered shall be evidence of the facts stated therein until the contrary is proved.
(21)A person whose name is removed under subsection(11A),(11B)or(11C)may,within 2 years beginning on the date the relevant registration expires,apply for the restoration of his name to the relevant register.
這些例子中的“a”屬于通指標記。雖然表通指的“a”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譯成“任何”,如:
(23a)A person must register before he vote.任何人必須先登記才能投票
但并不意味著所有表通指的“a”任何時候都能翻譯成“任何”,還需要考慮漢語的語言環(huán)境和表達習慣。來看下面例子:
(23b)A cat catches mice.
如果把(23b)譯成“貓捉老鼠”,很多人都會毫不猶豫地判斷這個句子的邏輯值為真。如果把(23b)譯成“任何貓都捉老鼠”,一部分人可能會猶豫,這是因為人們在聽到前一種說法時不會考慮“貓”的轄域,如一些家養(yǎng)的已經(jīng)不會捉老鼠的貓;而人們聽到后一種說法時這一因素是會考慮的。如果用邏輯式來表達,“貓捉老鼠”表述為“GENx[貓x][x 捉老鼠]”,而“任何貓都捉老鼠”須表述為“?x[貓x][x 捉老鼠]”。正是因為這些差異,在將“a”翻譯成“任何”時一定要慎之又慎。
連詞主要用來連接詞、短語或者分句,表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詞、短語或分句之間的某種關(guān)系。連詞的位置、使用范圍在現(xiàn)代漢語中都比較固定,而在香港中文立法語言中有些連詞的使用發(fā)生了變化。
現(xiàn)代漢語中,“而”作為連詞,可以用來連接句子,表達前后句子間的轉(zhuǎn)折、并列或者承接關(guān)系。例如:
(24)這里已經(jīng)是春暖花開,而北方還是大雪紛飛的季節(jié)。[4]192
(25)經(jīng)驗是寶貴的,而經(jīng)驗的獲得又往往是需要付出代價的。[4]193
在香港中文法例中,卻有這樣一種“而”,它們的出現(xiàn)并不是為了表明前后句子之間的關(guān)系。它們引導的句子主要用來解釋限定前面句子中出現(xiàn)的名詞或者名詞性成分,其用法類似于英語中的關(guān)系代詞,但它們卻不具有關(guān)系代詞的指代意義。我們暫且把這類“而”稱為連接詞。請看下面句子:
(26)在本部中,“合作作品”(work of joint authorship)指2 名或多于2 名作者合作制作的作品,而各名作者的貢獻是不能明顯地與另一或其他作者的貢獻分開的。(528.12.(1))
(27)“公眾娛樂場所”(place of public entertainment)指─(a)任何臨時或永久性的場所、建筑物、架設物或構(gòu)筑物中可容納公眾的地方;(b)任何船只,而其內(nèi)或其上有一次或多于一次的公眾娛樂活動舉辦或進行……(172.(2))
(28)任何廣播或有線傳播節(jié)目的紀錄或該紀錄的復制品,在以下情況之下,可由教育機構(gòu)或代教育機構(gòu)為該機構(gòu)的教育目的而制作,而不屬侵犯該廣播或有線傳播節(jié)目或包括在其中的任何作品的版權(quán)……(528.44.(1))
(29)“礦場”(mine)包括任何地方、挖掘工程或工作區(qū),而有與采礦有關(guān)的作業(yè)在其上、其內(nèi)或藉其而進行。(285.2.礦場釋義)
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以上四例中“而”的出現(xiàn)似乎都不太合適:例(26)(27)中的“而”有些多余,例(28)(29)中的“而”不僅多余,而且其后的句子并不完整。那么,為什么在這些地方都使用了“而”呢?我們來看看例(26)(27)的英語原文:
(26’)In this Part a“work of joint authorship(合作作品)”means a work made by the collaboration of 2 or more authors in which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author is not distinct from that of the other author or authors.
(27’)“place of public entertainment”(公眾娛樂場所)means any entertainment within the meaning of this Ordinance to which the general public is admitted with or without payment.
(b)any vessel,in or on which a public entertainment is presented or carried on whether on one occasion or more.
例(26)中“in which”對應“而”,例(27)中“in or on which”對應“而其內(nèi)或其上”。英語用關(guān)系代詞來引導定語從句。在翻譯成漢語的過程中,譯者照搬原來的形式,把定語從句變成獨立的分句放在主句之后。由于連詞“而”可以表示多種關(guān)系,應用范圍最廣,很多時候可以發(fā)揮承上啟下的作用,久而久之,有的譯者很可能把“而”當成了翻譯定語從句的“萬能詞”。以為凡是定語從句,都可以用“而”來連接,甚至于把“而”等同于英語中的關(guān)系代詞直接使用。這樣一來,連接詞“而”就出現(xiàn)了。
在香港中文立法語言中,最常見的并列連詞就是“及、以及、和”,但它們的使用范圍相較于現(xiàn)代漢語有不同程度的擴大。
1.及
現(xiàn)代漢語中的連詞“及”來自于文言文,后面連接的只能是名詞和名詞性成分,而不能是動詞、動詞性成分和小句。例如:
(30)鋼鐵、煤炭、石油、電力及其他工業(yè)的生產(chǎn)計劃完成較好。[4]286
而香港中文法例中,“及”的使用范圍明顯擴大,不僅可以用來連接動詞和動詞性成分,還可以用來連接分句,例如:
(31)第3(2)(ca)條所指的管理局成員的推選結(jié)果,只可藉推選呈請予以質(zhì)疑;推選呈請由管理局聆訊及作出裁定。(164.3A)
(32)管理局主席─(a)須由成員以互相推選方式選出;(b)除第(5D)款另有規(guī)定外,任期為3年或直至他停止出任成員為止,二者以較早者為準;及(c)可再獲推選出任。(164.3.(5))
另外,“用‘及’連接的成分多在意義上有主次之分,主要的成分放在‘及’前面”。[5]635例如:
(33)這艘6500 噸級的油輪上裝有汽油、柴油及其他化學物品。
而香港中文法例中,不少“及”的前后成分之間沒有主次之分,例如:
(34)任何物件的擁有權(quán)不得僅由于行使根據(jù)第(1)款設定的地役權(quán)或權(quán)利所產(chǎn)生或附帶的權(quán)利及權(quán)力而將該物件放置在任何土地之上或緊附于任何土地,而有所更改。(519.20.(7))
(35)凡任何人經(jīng)營、開設、管理或以其他方式控制旅館,而就該旅館來說,第(2)款所指的任何條件均不獲符合,即屬犯罪,一經(jīng)定罪,可處罰款MYM200000 及監(jiān)禁2年,并可就罪行持續(xù)期間的每一天另處罰款MYM20000。(349.5.(1))
例(34)中“權(quán)利”和“權(quán)力”究竟孰重孰輕,難以衡量;例(35)中“監(jiān)禁2年”的處罰相較于“罰款MYM200000”更為嚴重。
2.以及
“以及”也表示并列關(guān)系,它連接的成分前后結(jié)構(gòu)應當相同。《現(xiàn)代漢語虛詞釋例》中有這樣一個例子[6]561:
(36)出席大會的除該院的師生員工外,還有市衛(wèi)生局負責人,本市各醫(yī)院的代表,以及本市其他衛(wèi)生單位都派人參加了這個大會。
《現(xiàn)代漢語虛詞釋例》指出:上例中“以及”前面出現(xiàn)的是名詞詞組,后面是主謂結(jié)構(gòu),因此不能用“以及”來連接。[6]562然而,在香港中文法例中,存在不少“以及”所連接的成分前后結(jié)構(gòu)不一致的情況:
(37)環(huán)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可就車輛的構(gòu)造、維修及裝備,概括地訂立規(guī)例,且在不損害上文概括性的原則下,尤其就以下各項訂立規(guī)例——需裝配制動器的數(shù)目及性質(zhì),以及確保制動器、滅聲器及轉(zhuǎn)向機械裝置性能良好及保持正常運作。(374.9.(1).(f))
(38)環(huán)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可訂立規(guī)例,以訂定以下事項——(a)駕駛執(zhí)照、國際駕駛許可證及駕駛教師執(zhí)照的發(fā)出、續(xù)期、改變、取消或扣留,以及對該等執(zhí)照或許可證施加條件。(374.8.(1))
例(37)中,“以及”前面出現(xiàn)的是名詞短語,后面則是動詞性結(jié)構(gòu);例(38)也是如此。
3.和
現(xiàn)代漢語中,“和”往往用來連接表并列關(guān)系的名詞性結(jié)構(gòu),不能用來連接分句。例如:
(39)她一路走著,臉上掛著笑,笑跳躍在每一條皺紋里,挑動著眼角和眉梢。[6]236
而香港中文法例中的分句卻可以用“和”來連接,例如:
(40)為使破產(chǎn)管理署署長能根據(jù)本條例執(zhí)行其職責,該人須向破產(chǎn)管理署署長提供必需的資料,并使其能取用必需的破產(chǎn)人簿冊及文件,和提供查閱該等簿冊及文件的必需設備及一般必需的協(xié)助。(6.23.(1).(b))
(41)庫務署署長須負責編制及監(jiān)管政府的帳目、管理會計的操作及程序,和確保根據(jù)本條例訂立的規(guī)例或發(fā)出的指示或指令均獲遵從,而此等規(guī)例、指示及指令,均是與政府帳目的編制及監(jiān)管,會計操作及程序的管理,以及公帑的穩(wěn)妥保管及會計核算有關(guān)的。(2.16.(1))
而且,在現(xiàn)代漢語中,當“‘和’用來連接作謂語的動詞、形容詞時,謂語前后需要有共同的附加成分或者連帶成分”[4]266,例如:
(42)會議討論和通過了明年的財務預算。[4]266
但是在香港中文法例中,“和”的使用卻不受這一規(guī)則限制,例如:
(43)處長或成員如根據(jù)第8A(2)(b)條從任何處所移走任何物件或東西和予以接管,須安排在該處所的顯眼部分張貼一份以中文及英文發(fā)出的通告……(95.8C.(1))
(44)每名貨物承運人有權(quán)要求付貨人制備一份稱為“航空貨運單”的文件和將該文件交給他;每名付貨人有權(quán)要求承運人接受這份文件。(500.附表1.5.(1))
例(43)(44)中,“和”前后的謂語動詞并沒有相同的附加成分或者連帶成分,這里的“和”用“并”取代更合適。
那么為什么在香港中文立法語言中,“及”“以及”“和”的使用范圍有所擴大呢?我們對照(31)-(44)中相關(guān)法例的中文本,發(fā)現(xiàn)無論“及”“以及”還是“和”,對應的英文詞都是“and”:
(31’)The result of an election of members to the Council under section 3(2)(ca)may only be questioned by an election petition heard and determined by the Council.
(43’)If any article or thing is removed from any premises and possessed by the Director or a member under section 8A(2)(b),a notice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shall be caused to be affixed by the Director or member at a conspicuous part of the premises.
英語中的“and”具有多種功能,它不僅可以用來連接名詞、動詞、形容詞,還可以用來連接小句。譯成漢語時,“and”不僅可以對應“和、及、以及”這些表并列關(guān)系的連詞,還可以對應“并、并且、而且”這些表遞進關(guān)系的連詞,這時需要翻譯人員反復斟酌才能作出正確判斷。在香港中文法例的翻譯過程中,對于“and”,有些譯者很可能只注意了意義上的接近度,而忽略了被連接成分之間的關(guān)系以及漢語中不同連詞的使用范圍和習慣,于是出現(xiàn)了并列連詞的“變異”。
現(xiàn)代漢語中,“不論、不管、無論、除非”這些表示條件關(guān)系的連詞所引導的分句往往前置,例如:
(45)在巴黎,無論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一張張獨腳的小圓桌組成的露天咖啡座。
(46)不論他在哪比賽,他都有信心達到標準。
(47)除非你親身體驗,否則你不會真正理解。
而在香港中文立法語言中,很多由這些連詞引導的分句出現(xiàn)了后置的情況:
(48)局長可以其認為合適的方式處置根據(jù)本條拆除的物體或構(gòu)筑物,不論該物體或構(gòu)筑物是否在違反任何條例或政府租契或藉以持有該土地的其他文書的情況下建造或維持的。(519.26.(5))
(49)在第(3)款的規(guī)限下,以訂明的一般同意書表格表示父母同意作出領養(yǎng)令的文件,須獲接納為該項同意的證據(jù),無論該文件是于法律程序展開之前或之后簽立。(290.7.1A)
(50)任何人不得經(jīng)營或參與管理任何互助幼兒中心,除非他是——(a)由根據(jù)第11B條就該中心發(fā)出的豁免證明書中所指名的主辦機構(gòu)設立的互助幼兒小組的任何成員;……
(243.11C.(1))
這樣的表達方式應該是受到了英語的影響。英語中與“不論、無論、除非”對應的連詞“whether or not,unless”等位置比較靈活,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后面的分句中,如:
It is unclear whether or not it will be extended.
It makes no matter whether you get there early or late.
We shall go unless it rains.
另外,立法語言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為了強調(diào)法律規(guī)范允許和要求的合法行為,或者法律規(guī)范禁止的違法行為,表示“條件”的內(nèi)容就放在后面的分句里了。
現(xiàn)代漢語中,介詞一般不會連用,尤其是兼有不同詞性的介詞;但是在香港中文法例中卻出現(xiàn)了不少介詞連用的現(xiàn)象,例如:
(51)就根據(jù)第38 條獲給予優(yōu)先權(quán)的債項而屬債務人的債權(quán)人的任何人,將會獲償付一筆少于其根據(jù)該條的條文有權(quán)獲償付的款額,則除非獲有關(guān)債權(quán)人的贊同,否則會議不得批準該項建議或修改。(6.20F.(4))
(52)牌照申請人或持有人可在接獲拒絕批給牌照或撤銷牌照的通知后28天內(nèi),就根據(jù)第9 條被拒絕批給牌照或被拒絕為牌照續(xù)期事或就撤銷牌照事向行政上訴委員會提出上訴。(295.9A)
(53)在任何就本條例所訂罪行而進行的簡易程序訴訟中,如有一份陳述書呈堂,而該份陳述書——(a)看來是由被告簽署的;(b)是按照根據(jù)第63(2)條向其送達的通知書而供給的;……(374.64)
(54)任何根據(jù)《1931年護士注冊條例》*條文而發(fā)出的證明書,須當作為根據(jù)本條例條文有效地發(fā)出的證明書。(164.10.(3))
上面幾例中,“就”兼有動詞、介詞、副詞三個詞性。當“就根據(jù)”放在一起,在解讀上很可能造成歧義;“按照”和“根據(jù)”這兩個詞本身就可以互為解釋;“為”是和“作”放在一起理解成“作為”,還是理解成介詞“為(wèi)”,需要讀者仔細考慮才能準確判斷。這樣的表達方式很可能是直譯造成的。
(51’)a creditor of the debtor in respect of a debt that is given priority under section 38 is to be paid an amount that is less than he would be entitled to under the provisions of that section,except with the concurrence of the creditor concerned.
(53’)If,in any summary proceedings for an offence under this Ordinance,there is produced to the court a statement which-(a)purports to have been signed by the defendant;(b)was furnished in accordance with a notice served
on him under section 63(2);……
上面是例(51)和(53)的英文原文。在翻譯過程中,“in respect of ”對應介詞“就”,其賓語是“a debt(債項)”,“under section 38(根據(jù)第38 條)”作為“債項”的定語被前置,于是出現(xiàn)了“就根據(jù)”連用的現(xiàn)象。例(53)也是如此,“in accordance with”譯為“按照”,“under section 63(2)(根據(jù)63(2)條)”作為“通知書(a notice)”的定語被前置,于是出現(xiàn)了“按照根據(jù)”結(jié)構(gòu)。從字面來看,確實做到了字字對應,實際上和現(xiàn)代漢語的使用習慣存在差異。
劉丹青(2002)提出了漢語的框式介詞概念。現(xiàn)代漢語中,框式結(jié)構(gòu)中前置詞與后置詞中間的成分應該是名詞性的。在香港立法語言中,最常見的框式介詞就是“就……而言”,占所有框式介詞的95%以上。然而,“就……而言”中間的成分較現(xiàn)代漢語有了突破,不只是名詞性成分,謂詞性的短語、小句也常有出現(xiàn),例如:
(55)為教學目的而在教育機構(gòu)中向上述觀眾或聽眾播放或放映聲音紀錄、影片、廣播或有線傳播節(jié)目,就侵犯版權(quán)而言,不屬公開播放或放映有關(guān)作品。(528.43.(2))
(56)第32C(1)或(2)條(視屬何情況而定)就該項要約及拒絕而言具有效力,猶如就前擁有人作出相同的要約及該雇員拒絕該項要約而言具有效力一樣……(57.32D.(3))
(57)就本部而言,以及除本部另有規(guī)定外,“有關(guān)日期”(relevant date)——(a)就終止雇用雇員而言,其涵義與第2(1)條中該詞的涵義相同;及(b)就雇主更改雇員的雇傭合約條款而言,指該項更改生效的日期。(57.32F)
另外,對“就……而言”結(jié)構(gòu),現(xiàn)代漢語還有兩點限制:其一,“就”與“而言”中間的名詞性成分不以否定形式出現(xiàn);其二,“就”不能承前省略。但是在香港立法語言中,這兩點也被突破了:
(58)人員的正常退休年齡——就并非(a)或(b)段所提述的人員而言,為他年屆60歲時。(401.6.(1).(c))
(59)就原訟法庭根據(jù)任何成文法則,規(guī)定裁判官或區(qū)域法院法官或人員須作出任何與其各別職位的職責有關(guān)的作為的權(quán)力而言,或規(guī)定裁判官須呈述案件以便原訟法庭給予意見的權(quán)力而言,如原訟法庭以前憑借任何成文法則曾具有司法管轄權(quán)可就任何該等目的而使某項規(guī)令成為絕對規(guī)令或一項命令,原訟法庭即可以履行義務令行使該權(quán)力。(4.21I.(3))
例(58)中,“就”后的名詞性成分以否定形式出現(xiàn);例(59)中,后面一個分句中的“就”承前省略。
香港中文法例中出現(xiàn)的這些特殊語言現(xiàn)象,主要是因為受到英語的影響,加上在翻譯過程中采用照字面直接翻譯的方法,使得讀者在閱讀時難免感覺生硬晦澀。但是,隨著漢語地位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香港本地法律開始直接用中文起草。現(xiàn)代漢語正在逐漸擴大自己的領土,也許將來大部分的變異形式會逐漸被規(guī)范形式取代。
[1]石定栩,王燦龍,朱志瑜. 香港書面漢語句法變異:粵語的移用、文言的保留及其他. 語言文字應用,2002(8).
[2]石定栩,王冬梅.香港漢語書面語的語法特點.中國語文,2006(2).
[3]陸爍,潘海華.漢語無定主語的語義允準分析.中國語文,2009(6).
[4]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5]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6]北京大學中文系1955、1957 級語言班.現(xiàn)代漢語虛詞釋例.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7]劉丹青.漢語類指成分的語義屬性和句法屬性. 中國語文,2002(5).
[8]許國萍.“對……而言/來說”與“就……而言/來說”之比較.修辭學習,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