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當中國遇上非洲

2015-03-19 14:02:59□李
新聞愛好者 2015年2期
關(guān)鍵詞:鄭和非洲

□李 彬

(作者為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2013年12月曼德拉逝世當日,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以最誠篤的態(tài)度、最專業(yè)的手法、最迅捷的反應(yīng),熱火朝天地為西方媒體及其宣傳做了一把啦啦隊,完全無視戰(zhàn)后亞非拉風起云涌的反帝反殖運動,包括曼德拉開展武裝斗爭而身陷囹圄(暗遞情報的正是美國中情局),以及新中國所屬社會主義陣營為這一正義事業(yè)提供的意義重大的聲援和支持,而只是煞有介事、栩栩如生地講述了一個歐美樂觀其成的所謂個人魅力化解人類沖突的故事、一個神話。在追求國際話語權(quán)、傳播中華軟實力的背景下,這一報道案例就像一個反諷?,F(xiàn)為北京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的王維佳博士,觀看了一整天鋪天蓋地的曼德拉逝世報道后,寫出了一篇后來被廣為傳播、產(chǎn)生良好反響的文章《中國媒體曼德拉逝世報道的問題》對此報道進行了批駁。匪夷所思的是,一年后的2014年歲末,某大學電視研究中心竟將這個歷史觀迷失、世界觀迷亂的報道評為年度“最佳”電視節(jié)目,而獲獎理由正是“國際接軌”!由此再次表明強世功教授指出的現(xiàn)實狀況:“自然領(lǐng)土是自己的,可人心的領(lǐng)土差不多成了別人的?!?/p>

桌頭擺著兩部惠賜的新書,出版時間均為2013年,簽名題贈也在同年,而更主要還在于內(nèi)容相似。一是人民日報社駐南非原首席記者李新烽博士的《非洲踏尋鄭和路》,一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青年教師常江博士與新華社駐坎帕拉(烏干達首都)首席記者袁卿合著的《再見巴別塔:當中國遇上非洲》。隨著中非關(guān)系全面升溫,如持續(xù)有年的中非合作論壇,以及2014年全線竣工的安哥拉鐵路(坦贊鐵路之后中國建成的海外最長鐵路)等,特別是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藍圖后,關(guān)注非洲,了解非洲,展讀中國新聞人的非洲著作,自然別有一番意味了。

如今,對中國人而言,非洲既親近,又遙遠;既熟悉,又陌生。想當年,一曲《亞非拉人民要解放》,曾經(jīng)唱遍神州。1962年,在周總理關(guān)心下成立的東方歌舞團,同中央樂團一樣曾是蜚聲海內(nèi)外的大團、名團。東方歌舞團的東方主要指第三世界的亞非拉,大量亞非拉歌舞經(jīng)由東方歌舞團的精彩演繹深入人心、風行天下,在新中國文化史上留下一段絢麗迷人的華彩。眼下一提及外國音樂(且不說其他文化),基本上成為西方音樂的一枝獨秀,甚至美國流行音樂的一統(tǒng)天下。而1981年,人民音樂出版社發(fā)行的一部美譽度與知名度迄今難以逾越的歌曲集《外國名歌201首》,除了歐洲古典音樂外,還收錄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各國民歌:巴西的《在路旁》、印度尼西亞的《哎喲,媽媽》《星星索》、羅馬尼亞的《照鏡子》、俄羅斯的《三套車》、澳大利亞的《羊毛剪子咔嚓響》等,這些歌曲當年在舞臺上,在生活中,都是廣為傳唱,膾炙人口。1965年底,北京人藝全體演員參加首都反對美帝侵略剛果 (布)的游行示威,曾在天安門廣場連演幾天活報劇、詩朗誦、對口詞,后來還準備排演《剛果風雷》[1]。相似的殖民遭遇,相連的歷史命運,相通的價值追求——“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曾使第三世界結(jié)成“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的國際統(tǒng)一戰(zhàn)線,它有一個響亮的名字——亞非拉。半個世紀前的1963年至1964年,周總理用55天時間,出訪非洲十國,不僅創(chuàng)下外交奇跡,而且提出“開啟鴻蒙”的中國政府同阿拉伯國家和非洲國家關(guān)系五項原則以及中國對外經(jīng)濟技術(shù)援助八項原則,對中國與非洲和阿拉伯國家的關(guān)系產(chǎn)生深遠影響,也在國際政治與國際關(guān)系中留下光明正大的篇章。1971年10月25日,毛澤東主席得知聯(lián)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shù)通過決議,恢復(f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lián)合國一切合法權(quán)利后說的話——“主要是第三世界兄弟把我們抬進去的”[2],更是生動揭示了亞非拉與新中國的血肉關(guān)系。對這一決議的23個提案國,中國人民應(yīng)該永遠感念:

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緬甸、錫蘭、古巴、赤道幾內(nèi)亞、幾內(nèi)亞、伊拉克、馬里、毛里塔尼亞、尼泊爾、巴基斯坦、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剛果人民共和國、羅馬尼亞、塞拉勒窩內(nèi)、索馬里、蘇丹、敘利亞、坦桑尼亞聯(lián)合共和國、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南斯拉夫、贊比亞(《喬冠華在聯(lián)合國大會第二十六屆會議全體會議上的發(fā)言》)。

如今有種莫名其妙的邏輯,好像只有近30年來對西方世界的全面融入才叫開放,而之前的中英建交 (1954年建立代辦級外交關(guān)系,1972年升格為大使級外交關(guān)系)、中法建交(1964)、中加建交(1970)、中意建交 (1970)、 中日建交 (1972)、中西德建交(1972,中東德早已建交)、中澳建交(1972),以及1972年震動世界的中美關(guān)系正?;疾凰汩_放,至于面向遼闊亞非拉的廣泛交往就更不屬于開放了

(而且“研究發(fā)現(xiàn),對外開放與經(jīng)濟增長之間并不存在顯著的相關(guān)關(guān)系……對外開放,有好處,也有風險”[3])。尤其令人費解的是,中國恢復(fù)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時,全世界共有131個會員國,截至1976年中國已同103個國家建立外交關(guān)系,而流行說辭卻儼然睜著眼睛說瞎話——“閉關(guān)鎖國”。即使姑且不提當年嚴峻的冷戰(zhàn)背景以及生死存亡的軍事威脅,世界上有這種“閉關(guān)鎖國”嗎?如果開放僅限于“國際(美國)接軌”“普世(西歐)價值”,那么豈不是嫌貧愛富勢利眼,只認衣衫不認人!無怪乎2013年12月曼德拉逝世當日,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以最誠篤的態(tài)度、最專業(yè)的手法、最迅捷的反應(yīng),熱火朝天地為西方媒體及其宣傳做了一把啦啦隊,完全無視戰(zhàn)后亞非拉風起云涌的反帝反殖運動,包括曼德拉開展武裝斗爭而身陷囹圄 (暗遞情報的正是美國中情局),以及新中國所屬社會主義陣營為這一正義事業(yè)提供的意義重大的聲援和支持,而只是煞有介事、栩栩如生地講述了一個歐美樂觀其成的所謂個人魅力化解人類沖突的故事、一個神話。在追求國際話語權(quán)、傳播中華軟實力的背景下,這一報道案例就像一個反諷?,F(xiàn)為北京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的王維佳博士,觀看了一整天鋪天蓋地的曼德拉逝世報道后,寫出了一篇后來被廣為傳播、產(chǎn)生良好反響的文章《中國媒體曼德拉逝世報道的問題》[4]對此報道進行了批駁。匪夷所思的是,一年后的2014年歲末,某大學電視研究中心竟將這個歷史觀迷失、世界觀迷亂的報道評為年度“最佳”電視節(jié)目,而獲獎理由正是“國際接軌”!由此再次表明北京大學政治學教授強世功指出的現(xiàn)實狀況:“自然領(lǐng)土是自己的,可人心的領(lǐng)土差不多成了別人的。”

也許正是嫌貧愛富,才使亞非拉一度感覺更行更遠,甚至遠到天涯,生到嫌棄。前面之所以在地名坎帕拉后面加注“烏干達首都”,也是考慮當今之世未必人人清楚。當然,美國50個州及其首府,是用不著如此提示的,而北京到坎帕拉比到華盛頓還要近1500多公里呢。強世功教授談及新中國憲政的一點看法令人難忘:“中國政治中怎么對待鰥寡孤獨,就會怎么照顧最少數(shù)的民族?!盵5]循此邏輯是否可以反過來說:我們怎么在國際嫌貧愛富,就會怎么在國內(nèi)劃出三六九等——弱勢群體、草根階層、中產(chǎn)階級、成功人士什么的。好在中非關(guān)系雖然淡化了意識形態(tài)色彩,但真心誠意對待大小國家,盡心竭力援助非洲人民,卻是新中國一以貫之的外交主線,并隨著國家綜合實力不斷提升越發(fā)凸顯。依據(jù)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非洲研究中心主任程濤的統(tǒng)計,僅僅關(guān)乎非洲民生的援建項目就已蔚為壯觀:“中國援非基礎(chǔ)設(shè)施不僅包括公路和橋梁,還包括68所醫(yī)院、132所學校和80萬人座的體育場……先后向非洲51個國家派了2萬人次的醫(yī)療人員,救治了數(shù)以億計的患者,為非洲培訓(xùn)了上萬醫(yī)療技術(shù)人員……中國現(xiàn)在仍在41個非洲國家派駐醫(yī)療隊?!盵6]

讀《非洲踏尋鄭和路》與《再見巴別塔:當中國遇上非洲》,讓人不僅重溫歷史,認清現(xiàn)實,而且更能體味錢鐘書先生說的“東海西海,心理攸同”。非洲的歷史人文,人民的悲歡離合,過去的苦難與現(xiàn)在的艱難,美麗的自然與動蕩的社會,所有這一切在我們看來都似曾相識、心有戚戚。李新烽筆下兵荒馬亂的索馬里,不是讓人聯(lián)想起晚清民國的“國將不國”以及時賢追慕的“新聞自由”嗎:

談起耳聞目睹的“自由”,賓館經(jīng)理沒有直接插言,而是迂回地問我:“你想要索馬里護照嗎?”看我面帶疑惑,他嚴肅認真地說,“我可以給你辦理,要多少本都行?!薄又謫柕?,“你想當索馬里總統(tǒng)嗎?”我不禁笑出聲來,他還是一本正經(jīng)地說,“給報社一點錢,明天報紙就會報道你是總統(tǒng)。我這可不是和你開玩笑?!?/p>

在索馬里,新聞當然也是絕對自由的。當?shù)赝懈嬖V我,索馬里當時有64家報紙、10家廣播電臺和3家電視臺。這些新聞機構(gòu)絕大多數(shù)集中在首都,除過渡政府擁有1個電臺和1個電視臺外,其余均屬集團或個人所有。受客觀條件制約,所謂報紙,雖每日出版,但都只有A3或A4大的版面,每份六七頁不等,用訂書機訂在一起發(fā)行,售價一律是1000索馬里先令(1美元當時約合15000索馬里先令)。

在“絕對自由”的索馬里社會中,在全國范圍內(nèi)的無政府狀態(tài)下,普通民眾的生活非常困難。沒有組織,缺乏規(guī)矩,大家要活命,人人需要錢,只有“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了。日常生活中,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動輒出言不遜、大打出手的情形時有發(fā)生。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內(nèi)戰(zhàn)爆發(fā)后,在全國800萬的總?cè)丝谥?,四分之一的人逃往國外,淪為難民。[7]145

現(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的李新烽是位學者型記者,近60萬字的《非洲踏尋鄭和路》屬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社科學術(shù)文庫”系列,而學界中人都知道這套系列文庫的含金量,它與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的 “三聯(lián)·哈佛燕京學術(shù)叢書”均為當代中國學術(shù)思想的重要集團軍。從如下名家序言中,也可略知此書分量:

他用筆向世界展示了一段悲壯美麗的中國歷史,為中國歷史續(xù)補了一頁悲壯美麗的詩篇,當我讀著“中國‘泰坦尼克號’”“帕泰村長說海難”“海里撈出 ‘雙龍壇’”“融入非洲大家庭”“他們?nèi)巳诵?‘中國’”“尋覓‘龍壇’打撈人”“當年沉舟索馬里”等章節(jié)時,真有一種驚心動魄、目迷神眩之感,從內(nèi)心喊出一聲:壯哉鄭和!卓矣新烽!

——人民日報社原總編輯、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前院長 范敬宜

新烽同志曾是人民日報社常駐非洲的記者,足跡遍及大半個非洲大陸,在采寫非洲的新聞實踐中,以記者的職業(yè)敏感、獨特視角和深層思考,觀察非洲、體驗非洲、理解非洲,其《非洲踏尋鄭和路》和《非凡洲游》這兩部專著,以區(qū)別于西方記者、學者的中國視角和清新樸實的優(yōu)美文筆,給我們講述了中非友好的動人故事,敘寫了中非友誼的壯美篇章;向我們展示了非洲大陸的多彩多姿,記錄了非洲人民的多災(zāi)多難;讓我們目睹非洲姐妹的曼妙舞姿,耳聞黑人兄弟的美麗歌喉,感悟非洲大陸的前進腳步……為我們進一步認識非洲、了解非洲、研究非洲,開辟了一個新的窗口。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學部主席團主席王偉光

該書包羅廣泛、琳瑯滿目,堪稱中國當代非洲問題的力作,其中既有記者的敏銳,新聞的鮮活,又有學者的嚴謹,學術(shù)的重厚;既有引人入勝的故事,又有細致入微的背景分析,而貫穿始終的還是鄭和下西洋——該書也為紀念鄭和四訪非洲而作。鄭和的故事家喻戶曉,600年來一直廣為傳頌,他七下西洋的壯舉,更被譽為文化交流史上的“和平之旅”“友誼之旅”,他帶回中土的長頸鹿成為和平美麗的象征。東南亞一帶也把鄭和視為“和平之神”,建廟樹碑,冠以“鄭和”或“三保”的廟宇、街道、港口、水井等,遍布沿途各地?!都~約時報》2014年12月19日發(fā)表報道《慶祝中國探險家的遺產(chǎn)》,引用新加坡學者的話說:當今世界沉迷于西方所謂的“零和游戲”,一國必須征服對手,而不是依照鄭和精神尋求共贏。當年,鄭和的船隊“云帆高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如履通衢”,僅從體積上看,鄭和寶船長140米,哥倫布入侵新大陸的船只才30米,兩相比較就好似萬噸輪放下一艘救生艇。然而,鄭和與歐洲哥倫布們卻截然不同,正如李新烽博士反復(fù)談及的:

(鄭和船隊)在歷時28年的航?;顒又?,僅出現(xiàn)過三次自衛(wèi)性的短暫戰(zhàn)火交鋒,皆為迫不得已而為之。鄭和船隊所到之處,以禮待人,尊重當?shù)仫L俗;公平貿(mào)易,不恃強凌弱;傳播文明,并將海外的先進文化與科技帶回國內(nèi)。因而贏得了對方的尊敬與信賴,取得了明初“禮治”外交的勝利。

鄭和船隊沒有與任何一個國家,哪怕是一個弱小的非洲城邦兵戎相見,更沒有占領(lǐng)別國的一寸土地,掠奪他人的一分財產(chǎn),販賣非洲的一名奴隸……正如外國學者強調(diào)的那樣:鄭和“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體現(xiàn)了人類內(nèi)心最美好的一面——無論貧富、老幼、貴賤,人人生來平等。中國完全有理由為他的輝煌成就驕傲!”

鄭和船隊在與非洲國家的交往中,平等待人,禮尚往來,雖船隊陣容龐大,然絕不盛氣凌人。而鄭和之后,歐洲船隊把非洲人不當人看,肆意欺辱,隨意販賣,任意傷害,甚至還掀起一場所謂的非洲人是人還是動物的大辯論,以期從人格上否定非洲人,為其殖民主義罪惡尋找可恥的證據(jù)。

繼鄭和船隊之后,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航海家接踵而至,爭奪世界海上霸權(quán),用“劍與火”在世界各地進行血腥的殖民掠奪和殘酷剝削,其惡劣行徑哪能與鄭和的“和平之旅”相提并論?一正一反,涇渭分明。[7]302-303

作為一個鮮明對比,比鄭和下西洋約晚一個世紀,葡萄牙派往中國的第一位使者多默·皮列士,沿著與鄭和相近而相反的航線來到中國,并留下一部《東方志》,其中隨處可見種族主義、殖民主義、拜金主義的氣息。這里,不妨借用加萊亞諾在滌蕩西方中心論的新作《鏡子:照出你看不見的世界史》中的兩個故事:

浮動的巨大城市

十五世紀初,中國艦隊司令鄭在錫蘭 (斯里蘭卡)海岸的一塊石頭上刻下語句,向真主、濕婆和佛致敬。

鄭……統(tǒng)領(lǐng)著有史以來最龐大的艦隊。

居于正中的,是巨型艦只,船上有種植果蔬的園圃,大船四周,成千根桅桿蔚然成林……

船只往返于中國的港口和非洲海岸間,中途經(jīng)過爪哇、印度、阿拉伯……船員們運送瓷器、絲綢、漆器和玉石從中國啟程,滿載著故事和奇花異草以及長頸鹿、大象和孔雀回來。他們發(fā)現(xiàn)迥異的語言、神和習俗。

中國的這支龐大艦隊出海執(zhí)行的是探索和商貿(mào)任務(wù),而非征服事業(yè),并不存在任何控制的欲望逼迫鄭去輕慢或是懲罰他看到的一切。不值得景仰的,至少也能引起好奇。隨著船隊一次次的出海,北京帝國圖書館的藏書量也漸漸增多,四千冊書籍匯集了全世界的智慧。

當時,葡萄牙國王擁有六本書。[8]128-129

教皇真慷慨

自中國艦隊遠航之后,過了七十年,西班牙開啟了征服美洲的大業(yè),并把一個西班牙人安排到梵蒂岡的寶座上。

出生于瓦倫西亞的羅德里戈·波西亞用四頭滿載金銀的騾子買來紅衣主教們的選票,成為羅馬教皇,后稱亞歷山大六世。

這位西班牙教皇頒布“捐贈詔書”,以上帝之名,把那些幾年后被稱為“美洲”的島嶼和土地贈送給西班牙國王、王后和他們的繼承者。

教皇也承認,葡萄牙是黑非洲島嶼和土地的主人、擁有者。葡萄牙自半個世紀前開始就從黑非洲源源不斷地掠取黃金、象牙和奴隸。

他們航海的目的,與鄭將軍就不完全一樣了。教皇贈送美洲和非洲,“以使蠻族敗降,皈依天主教信仰”。

當時,西班牙的人口比美洲少十五倍,黑非洲的人口則是葡萄牙的一百倍。[8]129-130

鑒古知今。從鄭和船隊的“和平之旅”,到新中國支援亞非拉國家的真情實意,從中國古代厚往薄來的“朝貢體系”“朝貢貿(mào)易”“四海一家”“天下大同”等文明傳統(tǒng),到共產(chǎn)主義、國際主義那種“無產(chǎn)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終解放無產(chǎn)階級自己”的理想情懷,有著一脈相承的精神淵源。而這種高遠境界是唯利是圖“理性人”、市場交換“經(jīng)濟人”根本無法比擬的,也是永遠無法企及的。即使是經(jīng)濟,中華文明也尊奉“經(jīng)世濟民”的思想,而非現(xiàn)代所謂“利益最大化”的算計。和諧萬邦的經(jīng)濟之道,同所謂“政者,正也”的傳統(tǒng)密不可分。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yīng)求萬世名。離開這種“人文關(guān)懷”,經(jīng)濟就勢必淪為錙銖必較的利益算計,墮入“人人為自己,上帝為大家”的叢林法則,亦即空想社會主義者傅里葉對資本主義的精辟概括:“每個人對全體和全體對每個人的戰(zhàn)爭?!闭菑倪@個意義上,我們才能充分理解新中國何以在百廢待興的艱難歲月,依然慷慨地、義無反顧地、毫不吝惜地支援亞非拉國家。中國是把這些國家和人民視為國際大家庭的親人,就像鄭和對待沿途各國人民一樣,也如毛澤東在中國援建坦贊鐵路時所言:“先獨立的國家有義務(wù)幫助后獨立的國家。”這是一種什么精神?這不正是《紀念白求恩》一文中所說的:“這就是我們的國際主義,這就是我們用以反對狹隘民族主義和狹隘愛國主義的國際主義?!币舱沁@樣的精神,贏得了非洲人民由衷的信賴與尊敬。著名的坦贊鐵路,成為這一國際主義精神的又一生動詮釋:

坦贊鐵路是中國與坦贊兩國之間偉大友誼的象征,是中坦贊三國真誠友誼的紀念碑,高奏了一曲中非人民之間友誼的永恒贊歌,是一條“友誼之路”!

修建坦贊鐵路之時,坦贊兩國獨立后不久,長期深受殖民主義統(tǒng)治,兩國經(jīng)濟十分落后。為努力發(fā)展民族經(jīng)濟,兩國人民與中國人民一道戰(zhàn)天斗地,咬緊牙關(guān),一定要為非洲人民爭口氣,建成一條自己的鐵路,高奏了一曲鼓舞人心的窮國志氣歌,是一條“爭氣之路”!

坦贊鐵路挫敗了南非種族主義政權(quán)封鎖贊比亞、扼制其經(jīng)濟發(fā)展的圖謀,有力地支持了南部非洲的民族解放運動,高奏了一曲支持南部非洲國家獨立解放的自由歌,是一條“自由之路”!

截至2001年底,坦贊鐵路共運送貨物超過2350萬噸、旅客3750萬人次。自建成之日始,就成為聯(lián)結(jié)東非、中非與南部非洲的運輸大動脈,促進了坦贊兩國和中、東、南部非洲的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高奏了一曲民族經(jīng)濟的發(fā)展歌,是一條“發(fā)展之路”。

坦贊鐵路雖歷經(jīng)28載,線路兩側(cè)排水設(shè)施齊全完好,隧道結(jié)構(gòu)依然完善,沿線植被防護良好,站舍建筑風貌依舊,尤其是路塹堅固,大面平整,勾縫整齊劃一。1998年受厄爾尼諾現(xiàn)象影響,坦桑尼亞發(fā)生特大洪水,該國的中央鐵路被水沖垮,坦贊鐵路仍巋然不動,工程質(zhì)量堪稱一流。坦贊鐵路高奏了一曲精益求精的敬業(yè)歌,是一條“鋼鐵之路”![7]277-278

童年時對著世界地圖,想來人人都不免產(chǎn)生一個疑惑:非洲國家的國界為何如此橫平豎直?不久,就從教科書里獲悉,這種獨一無二的狀況源于歐洲殖民者,他們就像強盜分贓,在地圖上大筆一揮,就硬生生地肢解瓜分了這塊自然生態(tài)各不相同、人文歷史多種多樣的富饒大陸,從此戰(zhàn)火頻仍,家園涂炭,親人離散,勞燕分飛。隋唐之際,義軍李密發(fā)兵討隋,痛斥煬帝十大惡行,有“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之句。數(shù)十年后,詩人駱賓王為徐敬業(yè)起草《討武曌檄》,又有“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等語。說到歐洲殖民者對非洲大陸犯下的滔天罪行,恐怕沒有比這兩段警句更準確、凝練了。

對此,拉丁美洲左翼記者、世界名著《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的作者加萊亞諾,在別具一格的新作《鏡子:照出你看不見的世界史》中也未少著墨。之所以說別具一格,一方面是這部奇書沒有遵循常規(guī)套路,按照世界史的時間與空間坐標逐次展開,而是片片斷斷,一鱗一爪;另一方面,它在筆法上打破常規(guī),將新聞、散文、歷史乃至詩歌等熔為一爐,形成別開生面的文本。多少了解加萊亞諾及其《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就知道,如此敘事及其筆法絕非標新立異,而在于突破幾百年來歐洲對全世界、全人類的話語霸權(quán)。這一西方中心論的文化霸權(quán)在哲學、史學、文學、地理學、人類學、語言學、新聞學、政治學、社會學等言說中,早已形成一整套解釋世界的無意識或潛意識,以至于人們已經(jīng)很難不受其影響而觀察世界、認識世界、了解世界了。正如索薩在《讀書》的文章里寫道:

政治強權(quán)攜文化強權(quán)同行。迄今為止的文化史和傳世文本基本由“體制”把握,它刻意制造的種種史跡、神話、名人典籍充斥每個角落,如加萊亞諾所言,“世界史基本上是一部歐洲史”。

隨舉一例,一般人大都想當然覺得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地圖天然如此、從來如此,不會想到還有其他什么可能。而在古代阿拉伯的世界地圖中,卻是北半球在下,南半球在上。奇怪嗎?其實,稍一琢磨,就知道問題所在了,南北地理不是天然如此,而是認識如此。再舉一例,哥倫布等所謂“探險家”“航海家”,其實均屬地地道道的“海盜”,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為鬼為蜮、駭人聽聞,相較當今亞丁灣的索馬里海盜有過之而無不及,就像歷史名著志費尼的《世界征服者史》中,一位劫后余生驚魂甫定者對蒙古屠城的經(jīng)典描述:“他們到來,他們破壞,他們焚燒,他們殺戮,他們搶劫,然后他們離去?!盵9]然而,如此這般窮兇極惡的海盜與強盜,在喋喋不休、沒完沒了、層出不窮、疊床架屋的現(xiàn)代歷史敘事中,居然貍貓換太子似的被涂抹了一層層令人眼花繚亂的迷人色彩,如“發(fā)現(xiàn)”新大陸云云,仿佛若非這些強盜的“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就不存在。加萊亞諾揭示的一幕,給人印象深刻,也令人恍然而悟:

正史上說,巴斯科·努涅斯·德·巴爾沃阿是第一個站在巴拿馬的一個山頭上看到兩個大洋的人。原先住在那里的人,都是瞎子嗎?

誰最先給玉米、土豆、番茄、巧克力以及美洲大陸上的山山水水起了名字的?埃爾南·科爾特斯還是弗朗西斯科·皮薩羅?原先住在那里的人,都是啞巴嗎?[8]171

諸如此類的反體制、反霸權(quán)、反主流的故事,在加萊亞諾的筆下但覺“珠箔銀屏迤邐開”,將隱匿于歷史深處的真相一點點打撈出來,盡管無法全面抗衡或顛覆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西方中心論,但至少可以刺激一下早已麻木的思想神經(jīng),多少刺穿一下五顏六色的世界史泡沫——“一個由‘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總體格局下所創(chuàng)造的‘神話’”[10]。下面就是這面“鏡子”映射的非洲以及一些現(xiàn)代神話:

盛會之路

亞當和夏娃是黑人嗎?

人類的世界之旅,從非洲開始。我們的祖先從那里出發(fā),開始征服地球……我們都是非洲移民。就連最最白的白人也來自非洲。[8]3

種族主義的科學起源

直到今天,盤踞在人類等級頂端的少數(shù)白人,還叫“高加索人種”。

這是1775年由約翰·弗里德里希·布盧門巴赫命名的。

這位動物學家認為,高加索是人類的搖籃,智慧和美貌都來自那里。雖然無根無據(jù),這一術(shù)語沿用至今。

布盧門巴赫收集了兩百四十五具人類顱骨,建立了歐洲人侮辱其他人的權(quán)利。

人類組成一個五層金字塔。

上面是白人。

在所有人底下,是非洲黑人,他們里里外外都長成畸形。

1863年,倫敦人類學學會得出結(jié)論說,黑種人在智力水平上要低于白種人,只有歐洲人才具備將他們“人化”和“文明化”的能力……2007年,諾貝爾醫(yī)學獎得主、美國人詹姆斯·沃森斷言,科學已經(jīng)證明,黑種人還是不如白種人聰明。[8]57

亞里士多德口中的奴隸制

從屬于別人的人,從本質(zhì)上說就是一個奴隸。具有人的性質(zhì)而從屬于別人的人,是一件財產(chǎn),一個工具。奴隸是有生命的工具,而勞動工具是無生氣的奴隸。

以體力服務(wù)于生命的各種需要的,應(yīng)當是奴隸和經(jīng)過馴化的動物。正因如此,大自然才分別造出了自由人和奴隸的不同軀體。[8]74-75

自由哲學家

好幾個世紀過去了,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對世界思想的影響還在繼續(xù)增加。

這不足為怪。正是因為洛克,我們才知道上帝把世界交給它的合法擁有者,“勤奮、理智的人”,也正是洛克給所有種類的人的自由奠定了哲學基礎(chǔ):創(chuàng)業(yè)自由、貿(mào)易自由、競爭自由、雇用自由。

還有投資自由。這位哲人在寫作《人類理解論》一書時,用他的積蓄投資了皇家非洲公司的大宗股票,為人類理解作出了新的貢獻。

這家屬于英國王室和“勤奮、理智的人”的公司,主管業(yè)務(wù)是在非洲抓奴隸然后賣往美洲。[8]210

吃人的歐洲

奴隸們上船時,渾身發(fā)著抖。他們以為自己要被吃掉了。他們的想法沒有多大錯。總之,黑奴貿(mào)易就是吞噬非洲的大口。

戰(zhàn)俘中有醫(yī)生、法學家、作家、音樂家和雕刻家,他們都淪為奴隸,向美洲的種植園開去。[8]213

在海上漂動的牢籠

最熱愛自由的奴隸販子把他最鐘愛的兩條船分別命名為“伏爾泰號”和“盧梭號”。

這些滿載勞動力的貨船入港時并不鳴響汽笛或燃放炮仗宣布到岸。沒有必要。隔得遠遠的就能聞到它們的氣味,知道它們要來了。

它們運載的貨物堆放在底層倉中,臭不可聞。奴隸們?nèi)找苟季o挨著躺在里面,動彈不得。為了不浪費一丁點空間,他們互相靠得很緊,我的尿撒在你身上,你的屎拉在我身上,每個人都和其他人銬在一起,頸子靠頸子,手腕挨手腕,腳踝接腳踝,所有人又都給銬在長長的鐵杠上。

許多人都在穿越大洋的航程中死去了。每天早上,負責看住他們的水手都要把這些沉重的包袱扔到海里去。[8]215-216

行了吧,可以了!這些血淋淋、活生生、凄慘慘的故事,令人惡心、令人窒息,再讀下去恐怕寢食難安了。下面不妨稍微松口氣,看看《再見巴別塔:當中國遇上非洲》一書中,用已經(jīng)不見血污的文字所作的概括:“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厄運源自從7世紀開始的奴隸貿(mào)易……15世紀,大西洋上的奴隸貿(mào)易極為勃興,在400年間,總計有約1000萬非洲人被綁架、劫掠并運往北美。從事這項貿(mào)易的人包括葡萄牙人、英國人、法國人、西班牙人、荷蘭人和美國人。直到19世紀,西方主要殖民國家才在國內(nèi)政治壓力下紛紛終止奴隸貿(mào)易 (主要原因還在于已經(jīng)無利可圖了——引者注)。取而代之的,則是歐洲大國對非洲領(lǐng)土的直接瓜分?!盵11]6

歐洲奴隸販子殖民者不僅用野蠻的暴力劫掠非洲、摧殘非洲,而且還用“文明”經(jīng)略非洲、經(jīng)營非洲。常江采訪的烏干達記者塞坎迪,說了一句形象生動的話:“當年的歐洲人,左手拿著《圣經(jīng)》,右手拿著槍,闖進來……”[11]11這讓人不由得想起南非大主教圖圖的一則逸事。圖圖是反對種族歧視的著名人士,曾獲1984年諾貝爾和平獎。在紐約的某次宗教儀式上,他講了一段生動、深刻而沉痛的故事:傳教士剛到非洲時,他們手里有《圣經(jīng)》,我們手里有土地。傳教士說:讓我們祈禱吧。于是我們閉目祈禱。等我們睜開眼睛時,發(fā)現(xiàn)一切掉了個個兒:我們手里有了《圣經(jīng)》,他們手里有了土地。

相較《非洲踏尋鄭和路》的“正面報道為主”,《再見巴別塔:當中國遇上非洲》更側(cè)重“中國遇上非洲”的現(xiàn)實問題及其反思。比如,在中非之間的官方交往日趨頻繁的同時,民間往來、文化交流卻相對薄弱。烏干達廣播公司記者穆泰茲布瓦說:“要建立人民對人民的關(guān)系,而不僅僅是政府對政府的關(guān)系……CCTV在非洲的確有影響力,但只有政府高官愛看,老百姓是看不懂的。”[11]46對諸如此類的問題,清華大學新聞學院畢業(yè)的傳播學者常江博士,從文化方面作了一些分析與批評:

大部分來此工作的中國人,出國前對目標國家并無半點了解,甚至連國名都沒有聽說過;即使是國家級媒體的新聞記者,也往往只有與所在國相匹配的外語技能,對當?shù)匚幕惋L土習俗的了解微乎其微。在非洲站穩(wěn)腳跟的華商,迫不及待向國內(nèi)發(fā)出招工啟事,卻不對應(yīng)召而來的青年男女做任何“跨文化傳播”的培訓(xùn)。在中國國內(nèi)的高校和科研機構(gòu),開設(shè)非洲研究相關(guān)課程的也是鳳毛麟角。國家層面的宏大策略和民間層面的認知現(xiàn)狀,是相互斷裂甚至相互矛盾的。[11]190

新華社駐洛杉磯原首席記者、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司久岳,在課堂上同新聞學子談到相關(guān)問題,也涉及此類情況與隱患,依據(jù)聽課的本科生駱怡男記述:

司老師有個研究生現(xiàn)任新華社駐非洲某個國家的記者,該記者認為國家新聞體制不改革,就寫不出新聞來。司老師斷然否定,“這理由完全不成立”。司老師回憶,這個記者曾寫過一篇報道,介紹非洲大象數(shù)量銳減,呼吁公眾打擊偷獵者、保護大象。司老師建議她,“一定要反過來寫,寫保護大象給當?shù)厝嗣駧矶啻髶p失”。司老師說,“非洲植被少,有很多沙漠,大象一天的食量非常大,它們吃不飽就去吃非洲人民種下的農(nóng)作物,這確實給非洲人民帶來損失?!薄纠蠋熤赋觯瑥臍v史上來看,非洲的生態(tài)破壞其實是從西方入侵非洲開始的。偷獵是造成非洲生態(tài)破壞的次要原因,而對食物鏈和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破壞是非洲野生動物大量消亡的最重要原因。他提醒同學們思考為何目前的報道往往突出偷獵和購買對其的影響?!耙恍┪鞣接浾甙巡东C大象的責任歸咎于中國,因為中國人喜歡購買象牙,想用這樣的方法來抹黑中國,但這根本就是錯誤的,不是事實。”[12]

當然,一些中國人在非洲的所作所為確有值得反省的地方,有的行徑令人汗顏,如唯利是圖、不擇手段,《再見巴別塔:當中國遇上非洲》中寫到一些這方面的問題。而諸如此類的問題,也給善意的批評與惡意的指責,包括“新殖民主義”“掠奪資源”“不遵守當?shù)胤伞钡攘粝驴趯?。對此,中國駐坦桑尼亞大使呂友清,2014年在一次訪談中同樣批評道:“我們的人惡習纏身!到了非洲,第一,肯定是習慣性的窩里斗,不團結(jié),相當多的人有這個問題。一個人一家公司沒問題,如果是幾個人幾家公司,就相互搶。承包商往往也是自己的人先互相競爭,做買賣的,更是彼此之間挖墻腳,相互詆毀。甚至有些企業(yè)還在當?shù)卣畠?nèi)部尋找代理人,各自收買一批為自己說話的當?shù)毓賳T。2012年,兩家公司把坦桑尼亞的交通部部長、副部長同時搞垮了,他們?yōu)榱藸庬椖刻羝鹫辈块L的內(nèi)斗,結(jié)果總統(tǒng)把兩個人都撤了。”這樣的人與事自然給中國形象涂上污點,也給污名化中國提供了證據(jù)。

2013年12月26日,毛澤東誕辰120周年紀念日,習近平發(fā)表了情辭豐贍的重要講話。當晚適逢我主持的每周一講的研究生學術(shù)前沿課,請來的主講人正是李新烽研究員。蒙他不棄,贈我《非洲踏尋鄭和路》。打開扉頁,一眼看到清華大學新聞學院已故院長“吳郡范敬宜”的手跡——《為李新烽新著非洲踏尋鄭和路題》:三寶沉舟究若何,茫茫滄海疑云多,縱橫萬里尋遺躅,誰道報人無鄭和!

[1]陳徒手.人有病 天知否:1949年后中國文壇紀實(修訂版)[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3:134.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六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412.

[3]王紹光.波蘭尼的《大轉(zhuǎn)型》與中國的大轉(zhuǎn)型[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2:91-92.

[4]王維佳.中國媒體曼德拉逝世報道的問題[J].青年記者,2014(1).

[5]潘維,瑪雅.人民共和國六十年與中國模式[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0:133.

[6]程濤.到底誰真正關(guān)心非洲民生[N].環(huán)球時報,2014-08-18.

[7]李新烽.非洲踏尋鄭和路[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8]愛德華多·加萊亞諾.鏡子:照出你看不見的世界史[M].張偉劼,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9]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M].何高濟,譯.翁獨健,校訂.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85.

[10]黃樸民.真相難覓:《趙氏孤兒》背后的歷史重構(gòu)[N].中華讀書報,2014-12-17.

[11]常江,袁卿.再見巴別塔:當中國遇上非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12]駱怡男.輪椅上的新聞學教授——記司久岳教授的一堂新聞采寫課[J].青年記者,2014(8 上).

猜你喜歡
鄭和非洲
非洲行記(三十四)
快樂語文(2021年34期)2022-01-18 06:03:56
《走出非洲》:關(guān)于非洲最美的一本書
時代郵刊(2020年8期)2020-06-22 08:13:54
鄭和之后,再無鄭和
鄭和異聞錄
動漫星空(2018年11期)2018-10-26 02:24:20
鄭和異聞錄
動漫星空(2018年7期)2018-10-26 01:31:34
鄭和異聞錄
動漫星空(2018年10期)2018-10-26 01:28:50
鄭和異聞錄
動漫星空(2018年9期)2018-10-26 01:17:02
非洲反腐敗新觀察
刑法論叢(2018年2期)2018-10-10 03:31:38
非洲鼓,打起來
對鄭和下西洋的再認識
琼中| 肃宁县| 英超| 探索| 香格里拉县| 庆阳市| 游戏| 安吉县| 嘉义市| 云安县| 甘泉县| 江陵县| 杂多县| 屏南县| 彭州市| 息烽县| 晋中市| 灌南县| 民权县| 宁化县| 从江县| 遂溪县| 扎囊县| 神农架林区| 信宜市| 金寨县| 苏尼特左旗| 抚宁县| 马尔康县| 福建省| 山阴县| 垫江县| 闽清县| 玉林市| 手游| 杭州市| 白玉县| 那曲县| 合江县| 青岛市| 简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