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qū)菩提路小學 曾敏瑩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課程標準以學生“能用英語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設定各級目標要求,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各種語言知識的呈現(xiàn)和學習都應從語言使用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語境并采用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活動,為學生提升“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而服務。要積極嘗試各種強調(diào)過程與結果并重的教學途徑和方法,如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等。(教育部,2012,以下簡稱《課標》)”因此,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同時,也要通過開展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用英語去思考和表達,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下面筆者以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教材(三年級起點)的教學實踐為例,探討語言實踐活動的開展。
語言是信息傳遞的工具,只在一定的情境中語言才能發(fā)揮信息傳遞的功能?!啊墩n標》(教育部,2012)倡導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泵绹敶慕逃睦韺W家和課程論專家本杰明?布魯姆(B. S. Bloom)說過“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當在課內(nèi)創(chuàng)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币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話題或生活經(jīng)驗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地去探索、去思考、去運用英語。
如六年級下冊Unit7 It’s the polite thing to do的Let’s talk教學時,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課件創(chuàng)設學校電視臺播放廣州人文明有禮的新聞,然后設問: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e people in Guangzhou? 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由于同是廣州人,話題貼近生活,所以學生樂于用英語表達自己的看法。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爭當學校電視臺小主持人活動”,小主持人播報學校里面不文明的行為現(xiàn)象,并提出規(guī)勸和建議。教師為學生提供語言表達的框架如下:Hello,I’m from…school TV news.Yesterday/Today, I saw….He/She should/shouldn’t….Don’t….News from…TV. Thank you.在小組播報和班級播報活動中,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描述身邊的真實見聞并提出建議,有效促進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如上所述,通過以學生喜聞的人物、熟悉的話題創(chuàng)設真實的或接近真實的情景,學生樂于參與活動,并運用已學的語言解決問題。這樣使學生已學的語言知識在活動中逐漸轉化為語言運能力,也激發(fā)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更是思維的工具。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必要手段。
第一,運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生口頭、筆頭語言運用能力。
復述課文、描述人物故事等都屬于語言實踐活動之一,教師可結合思維導圖,引導學生以口頭或筆頭的形式開展這類活動。利用思維導圖,可以激活學生頭腦中已經(jīng)儲存的知識結構,幫助學生盡快地抓住中心,有計劃地歸納和提煉出表達的思路,讓學生對語言的輸出有一個清晰的輪廓,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也鍛煉了學生口頭和筆頭的語言運用能力,大大提升了學生運用語言的主動性和自信心。
第二,在提問的互動下,促進思維與語言的提升。
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基本英語素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但很多教師常用自己的提問主宰課堂,而真正的思維對話不是簡單的問答教學。學生思維活躍的體現(xiàn)不僅在于能回答問題,還在于能主動提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于誘導學生提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維空間,更多的語言運用機會。學生在這種主動提問的語言實踐活動中,迸發(fā)著思維的火花,他們提出的問題有的不在教師預設之中,讓人眼前一亮。可見,只有通過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和語言活動,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語言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思維活動把所學的語言運用于實踐,在英語教學中表現(xiàn)為能用英語做事情。
第一,設計生活化的語言活動,體驗實踐性。
“《課標》(教育部,2012)倡導要積極嘗試各種強調(diào)過程與結果并重的教學途徑和方法,如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等?!盵1]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真實任務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fā)展學生運用語言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要為學生設計貼近生活的語言實踐任務,讓學生的語用能力在實踐中得到培養(yǎng)、鍛煉、提高和活化。
第二,設計有“信息差”的語言實踐任務,突出互動性。
真正的語言交際是建立在信息差基礎上的,沒有信息差就不可能有真實的語言交際。學生在有信息差的實踐活動中用英語交流信息,思考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關注相互間信息的反饋,以填平相互間的信息溝。這不僅能提高了學生運用英語進行真實交際的能力,也促進了學生判斷與推理能力的發(fā)展。
綜上所說,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fā)揮教學的智慧,讓學生在接近生活的情景中進行語言交流,結合思維導圖練習語言,在提問互動中實現(xiàn)語言與思維的提升,在有信息差的任務中分享語言、活用語言,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