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96中學 姚 蕊
物理概念不僅是物理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且是形成物理規(guī)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論的基礎和前提。不僅是物理教學的重點難點,而且是物理教學成功的關鍵。大綱明確指出教學中要重視引導學生學習基本概念和基本規(guī)律的廣泛應用。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使學生形成概念,掌握規(guī)律,并使他們的認識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規(guī)律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發(fā)展,是高中物理教學的核心問題。李政道在回答怎樣才能學好物理這一問題時就曾強調:學習物理的首要問題是要弄清物理學中的基本概念。物理概念教學的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認知程度,進而影響到學生整體知識網絡的構建與拓展,可以說學好物理概念是學好物理的關鍵。
創(chuàng)設概念教學的情境是物理概念教學的必經環(huán)節(jié)。物理概念一般比較抽象,對于缺乏理性認識的中學生來說,接受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而如果教師在概念教學過程中去創(chuàng)設恰當?shù)摹熬场?,激發(fā)學生的“情”,楊振寧說過:“讓學生站在問題開始的地方,要面對原始的問題。”不僅能幫助學生的認識比較容易地進入概念,而且能充分地調動學生對物理概念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由好奇轉變?yōu)榕d趣愛好,由興趣愛好轉變?yōu)閷ξ锢砀拍钪R的渴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新奇、積極的心態(tài)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很快就能靈活掌握物理概念,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所獲得的知識,掌握更牢固、更持久。當學生對所學的概念具有較豐富的感性認識后,教師鼓勵學生對已有的感性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嘗試給有關的概念下一個恰當?shù)亩x。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自身的物理素質,掌握學習物理的方法。在教學中,只要引導得當,很多概念的定義,學生基本能歸納準確。對物理概念的教學也應該有長計劃,短安排,絕不能期望短期內完善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在基本概念的初步教學中,先讓學生自學體會,琢磨概念的內涵。然后再由教師引導學生對概念的定義進行剖析,加深理解,最后附上部分練習題。
1.揭示事物本質屬性,使學生形成清晰的認識
要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就必須在概念引入后按照物理學研究方法,引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綜合、概括、判斷等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進行思維加工,進而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質屬性,使學生形成清晰的認識。
新課程倡導學生的學習方式由他主學習向自主學習轉變,其目的是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突出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自發(fā)性探究和研究的認知過程。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目的不只是要求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學習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學習掌握新的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開發(fā)學生的智力,以促進學生的全面自主發(fā)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起著引導與啟發(fā)的作用,教師的講解是必要的,但要注意靈活性、啟發(fā)性和邏輯性,教師的參與是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一個平臺。
2.給概念下定義
每個物理概念形成后,都需要用簡潔的語言把它確切地表達出來,這就是給概念下定義。對概念下定義要掌握在適當?shù)臅r候進行。學生在學習物理概念上的很多片面認識都反映在如何對待概念定義的問題上。通常,物理概念的定義法有以下幾種。
一是直接定義法:即根據物理現(xiàn)象直接下定義。二是比值定義法:即物理概念的定義式是一個比值。三是乘積定義法:即物理量的定義式是幾個物理量的乘積。四是差值定義法:即物理量的定義式是幾個物理量的差。五是和值定義法:即物理量的定義式是幾個物理量的和。六是極限思維定義法:即物理概念的定義式是幾個物理量的數(shù)學極限表達式。七是函數(shù)定義法:即物理量的概念的定義式是物理量的函數(shù)表達式。
3.討論概念的物理意義和使用范圍
學生只有弄清了物理概念定義式的物理意義和使用范圍,才能真正掌握概念。
解決物理問題就是運用記憶的物理知識去分析、綜合、推理的過程,準確的記憶是正確應用的基礎,理解是物理記憶的關鍵?!爸挥薪M織有序的知識才能在需要應用時成功的提取和檢索?!毙睦韺W研究表明:多種分析器協(xié)同活動,可以使同一內容在大腦皮層建立多通道聯(lián)系,從而提高記憶效果。當學生理解概念后,用多種科學的方法記憶概念也是很重要的一環(huán)。為了使學到的知識牢固地銘刻,必須加強記憶。在新的學習活動中,當需要某些知識時,則可隨時取用,從而保證了新知識的學習和思考的迅速進行。
概念和規(guī)律呈現(xiàn)出來之后,就必須對其加以運用、練習,以加深理解,將陳述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轉變,使新知識與已有的其他知識鏈接起來,這就進入了概念和規(guī)律教學的運用、理解概念和規(guī)律的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是這一階段的教學目標??紤]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一般應采取循序漸進、逐步加深的教學方法,具體可分為以下幾個梯度。
第一,初步的直接運用。如直接運用公式進行計算,運用概念和規(guī)律對物理性質直接判斷等。這一內容一般在教授新課時即可進行,以對新學知識作初步鞏固。
第二,逐步提高的間接引申。如公式的變形使用,隱含條件的挖掘,推論的形成等。
第三,與其他物理概念和知識的交叉和整合。一是利用其他知識為本概念、規(guī)律提供條件;二是運用本概念、規(guī)律為其他知識提供條件。梯度2和3宜在習題課、復習課中提出。
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教無定法,但教學有法。在物理概念教學過程中,“五步”的關系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應因概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我們只有把握不同概念的特點,選用不同的適用于該概念的教學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內涵,把握概念的實質,為靈活運用概念打下堅實的基礎。不是簡單地將概念灌輸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積極探索,使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形成概念、掌握概念,發(fā)展學生的多種能力。同時,也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