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孩子有些愛哭,偏偏孩子的爸爸非常討厭孩子哭,一見孩子哭就斥責(zé)他,不許他哭,也不問問孩子為啥哭。其實,很多時候我覺得孩子哭是因為心里委屈才哭的。請問,當(dāng)孩子再哭時,我們大人應(yīng)該怎樣安慰他?要不要滿足他的要求?
孫文英
答:1. 哭泣是正常人表達感情的方式之一,而孩子也是人,當(dāng)然可以哭。
如果你對孩子的哭鬧很惱火,說明你內(nèi)心是不允許孩子哭的。因為你不能制止孩子哭鬧,覺得自己無能、沒用,便用大發(fā)雷霆來制止孩子哭泣,這是你的問題,與孩子無關(guān)。從看到孩子哭鬧到忍不住發(fā)火,這中間的心理過程很快,一般父母很難有這種覺察。但是覺察之后,首先,我們要允許孩子哭;其次,要承認(rèn)我們有時是無能的,也允許自己無能。孩子在家長面前哭,表明他是安全、健康的,可以用哭泣表達情感的;另外,承擔(dān)悲傷是每個人的分內(nèi)之事,是生命的一部分,而且哭泣也是一種自我療愈的方式。
2. 孩子哭泣時,需要家長的陪伴。
孩子哭了,重要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情緒認(rèn)同。很多時候,把孩子的情緒處理好了,他自然也就不哭了。
看到孩子哭,父母要盡量準(zhǔn)確地描述孩子的情緒和感受:“他搶你的東西,你很傷心?!薄八@樣對你,你很難過?!薄澳銢]打小弟弟,但爺爺說你打了,你很委屈。”“今天真倒霉,出門就摔了一跤,我看看傷哪里了?”父母最好蹲下來跟孩子說話,看著孩子的眼睛,和他有眼神的交流,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說:“媽媽沒有保護好你,對不起?!被蛘呔捅е⒆?,用“心貼心”的方式感受孩子的情緒。如果孩子情緒激烈,要趕大人走,父母可以溫柔地告訴孩子:“你很難受,媽媽要在這兒陪你。”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在情緒緩和后給他獨處的空間。
3. 對孩子說“不”。
原則上,人是重要的,情緒是重要的,快樂是重要的。好的教育,就要給孩子這樣的感覺。相比之下,衣服和環(huán)境等外在物品相對不重要,父母對這一點要有清醒的認(rèn)識。在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傷害環(huán)境的前提下,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但是父母不要委屈自己,不要委曲求全。
如果孩子的要求超出大人的接受范圍,大人可以說:“我沒有辦法滿足你的要求,你要是感到傷心,可以哭?!边@個時候,大人雖然拒絕了孩子的要求,但是也可以靜默地?fù)肀Ш⒆?,感受他的情緒,不要用替代或者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式來停止孩子的情緒釋放,否則孩子的情感釋放模式可能會扭曲。
孩子可能會用談判的方式進一步提出要求,如果大人感覺可以接受,就滿足他;否則就不要跟著孩子的思路走,這樣會很被動。
如果孩子哭鬧,大人嫌煩就妥協(xié)了,用滿足需求的辦法來制止孩子哭鬧,孩子很快就能學(xué)會用哭鬧來控制大人。這是不健康的教育方式,應(yīng)該制止。
【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