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微積分核心概念的無矛盾表述
——不需無窮小、極限等概念的增量分析

2015-03-13 03:28:12沈衛(wèi)國
天津職業(yè)院校聯合學報 2015年5期
關鍵詞:悖論微分切線

沈衛(wèi)國

(區(qū)域供熱雜志編輯部,北京 100026)

微積分核心概念的無矛盾表述
——不需無窮小、極限等概念的增量分析

沈衛(wèi)國

(區(qū)域供熱雜志編輯部,北京 100026)

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提出強而有力的證據,進一步論述了在現有微積分基礎理論中,貝克萊悖論沒有、也根本不可能如很多人所認為并聲稱的那樣被消除,而只是在若干繁復、生僻的概念、定義、步驟之下被掩蓋?;诖苏J識,把先前提出的唯一可以徹底解決此類矛盾、并且根本無涉極限、潛無窮、無窮小概念的導數的全新定義,推廣到微分、積分領域,以徹底解決、澄清數學分析基礎理論中的一些疑難問題??梢钥闯觯缦胝嬲⒎e分基礎理論、導數求導、微分、積分理論中的固有矛盾,筆者前期及本文提出的理論解釋——特別是關于導數的新定義——就不能不是必需的。顯然,分析理論中的矛盾、悖論即消,可使整個理論非常明確并大為簡化。同時,正是由于現有的、僅僅致力于“掩蓋”分析理論中固有的矛盾、悖論的做法本身的窘境,而使中外學者甚感困擾的微積分基礎理論的教學困難,也必將由于理論中矛盾的徹底澄清而變得極其簡單、干凈。

潛無窮;極限;導數;貝克萊悖論;微分;積分;數學分析;無矛盾分析;增量分析

一、與導數相關的切線斜率及微分問題

早有不少文獻直接將導數說成是“曲線上某點的切線斜率”;或者“導數的幾何意義是曲線上某點的切線斜率”等等。但嚴格說,某直線的斜率,只能是兩個有限、宏觀、最起碼也是“無窮小量”之比,增量不能等于0。其數值等于單位橫坐標(等于1)下的相應縱坐標的數值。它是明確定義在直線上兩個點上的。而導數是定義在曲線上一個點上的。而且對傳統的標準分析的極限法而言,僅從極限的求法本身,也不可能認為導數是兩個宏觀量之比。理由簡單之極:在曲線上兩個點無限接近時,其割線的斜率雖是宏觀量,但卻是兩個越來越?。S二點無限接近)以致可看成無限小的量的比值。那么,怎么可能其極限倒成了兩個宏觀量的比值?所以,筆者定義的導數所依賴的所謂切線斜率(二宏觀量之比)與傳統意義的極限法定義的導數所依賴的切線斜率有本質不同。后者充其量是定義在所謂各邊均無窮小的“微分特征三角形”上的,不能認為是宏觀量。

此外,可以看出,微積分思想的發(fā)展脈絡,基本是從第一代的牛頓、萊布尼茨承認存在無窮小,到第二代(標準分析)的以原本并非所論函數值的極限值為擴展函數值的表面擯棄、實為掩蓋無窮小問題,再到非標準分析的重新明確無窮小存在,但目的僅僅是把這個無窮小忽視或拋棄,這無疑本質上又等于又回到了牛頓、萊布尼茨的觀點。從這個之字形的發(fā)展歷程也足以看出,數學家普遍認為標準分析與非標準分析是等價的,而標準分析是明確沖著解決第一代含有無窮小問題而產生的,結果與其等價的非標準分析又把其否定的無窮小又請了回來。我們只能說,繞了一大圈,什么問題也沒有解決。

當然,還有一種與導數有關的重要應用,甚至非嚴格意義上的導數的切入點,是微分。

我們有關系式:

△y=f'(x)△x+α(x)△x

其中含α的一項是非線性段,通常不太嚴格地在△x→0時被認為是“高階無窮小段”,但其實“高階”之說,并不普遍成立。

(1)

其中令:

dy=f'(x)△x

(2)

其中dy為微分。其幾何意義見圖1。是函數的增量△y的“線性部分”,經常被稱之為“線性主部”。但有文獻指出,對有些函數而言,根本就談不上什么“主部”,甚至是“次部”。特別需要指出的是,(1)、(2)式中的f'(x)為原先已經按極限法或牛頓、萊布尼茨方法定義好的導數,此時它不可能也不應該被看成是個分數。其次,同樣需要指出的是,式(1)、式(2)中(也就是圖1中)無論是△y、dy、還是△x及以后的dx,都有共同的“起點”A。這就決定了在這個前提下,當函數的增量△y→0時,其余與其相關甚至比其要小的各量dy、△x、dx也必然要“同步地”→0,也就是“趨于0”。這形成了約束條件,也構成了傳統微積分的本質局限性,甚至可以說是矛盾。而這些正是圖1中A點作為各量的共同“起始點”所決定的。這等于是一個約束條件。

圖1

圖1中,dy:增量的線性部分;a(x)△x:增量的非線性部分;△x=dx:自變量的增量(不必為無窮?。?;c:曲線在A點的切線。

通常認為,當x以自己為函數時(當然只能是“特例”,但一般文獻居然把此作為一般情況對待之),也就是y=f(x)=x時,由(2)式有:

dy=dx=f'(x)△x

(3)

此時顯然有:

f'(x)=1

(4)

于是有:

dy=dx=△x

(5)

將(4)、(5)式代入(3)式,移項,有:

f'(x)=dy/dx

(6)

一般認為,經過這樣的“代換”后,(6)式中的dy、dx都不必是無窮小量,它們可以是宏觀量。而且可以作為通常的分數處理,也就是分子、分母可以拆分。這兩點與傳統極限法明顯沖突(極限法只能將導數看成一個整體而不是分數)。這等于是在導數問題上前門拒絕分子、分母分別為宏觀量,后門又悄悄地又把宏觀量請了回來,并且“在引進了微分概念之后,就可以把它作為分數來處理”,理由僅僅是“它給予我們以極大的方便”[13,P281]??梢姌O限法所“求出”的導數(本源性的、“正規(guī)”的)與微分中為使用方便而引進的“導數”是互相沖突而不相容的。這等于是又否定了極限法得到的那個只能被看成是一個整體的無量綱數的結論。比如上面的(6)式,由(3)式得到。而(3)式中的導數是由極限法“求得”(前已論述,實際上是定義)的,因此嚴格地講(6)式中的等式左邊,是一個無量綱的整體數,而等式右邊就是一個分子、分母可以分離的真正意義上的分數,如果它體現的是一個物理量而不僅僅是幾何量,就有量綱。等式兩邊只是數值相等,但并不完全等價。如果偏要說等價,那就是重新進行了否定性的定義。而如果這種做法真的合理,又何必當初(指很費勁地引進極限論)?必須明確指出,對一貫標榜嚴格性的數學理論而言,這是不能允許的。又如,(3)式中的自變量dx是完全可以等于0的,而(6)式由于作了除法,dx顯然不能等于0了,兩個式子的定義域變了,顯然并不等價。當然,人們如此做,是有其現實應用的需求及苦衷的。不如此,下面的微分,特別是積分操作根本無法順利進行下去。所以數學家們可以說是硬著頭皮出此下策,這是無奈。因為基礎理論并沒有澄清??傊?,如果極限法還正確且必要,則這里由定義宏觀量微分而得到的所謂導數(僅形式上相同)的重新定義必不正確;反之,如果后者正確,則極限法甚至牛頓法必無必要,甚至本質上是錯的。因此我們說,看似嚴謹的微積分理論,實際問題、矛盾很多,需要徹底澄清。而筆者所要做的,正是進行這種澄清,徹底揭示為什么可以甚至必須這么定義導數的邏輯理由,從而達到徹底消除而不是掩蓋矛盾(貝克萊悖論),簡化、理順微積分理論,為其應用提供堅實的基礎(現實基礎不牢靠,并且人們?yōu)榱搜谏w這點,理論及其繁瑣、曲折、自相矛盾)。

從前文的“推導”我們明顯可以看出,y=f(x)=x以致(4)、(5)式是作為結果的(6)式的前提條件的,也就是(6)式并不是一個普遍的結果。很顯然,這里的所謂“推導”,只具有推導的形式,其實是邏輯學中典型的“偷換概念”,它僅僅是為了與傳統微積分中早已被人們用熟的dy/dx相一致而硬湊出來的。嚴格地,它只能寫成:

f'(x)=dy/△x

(7)

這個“丑陋”的形式。而這只能表明用這種方法得到的這個所謂的“導數”與傳統極限法等求出或定義的導數完全不同,這里只能是兩個宏觀量的比值,它的分子、分母(當然主要是分母。但此時如果分母為0,分子也必然只能為0)不應該被允許在趨于0時在0點還有定義。

同時,一般而言,dx不可能等于△x,這是由于已經在(2)式中定義dy是曲線函數y的增量△y的線性部分也就是“微分”了。同理,dx必然也就是△x的線性部分,也就是它的微分而不是它本身。除了y=f(x)=x的特殊情況,二者一般根本就不應該相等。也就是一般地,我們應該總有、起碼是有dx≠△x,否則我們也應該總有dy=△y。在復合函數條件下,這一點看的很清楚,也就是如果x是t的函數g,即有x=g(t),仿y是x的函數,把(1)式中的y用x代入,x用t代入,必然一般地有dx=dg(t)≠△g(t)=△x。類似地,如果我們對微分公式(2)作同樣的代換,則可得到:

df(g(t))=f'(g(t))△g(t)

(2*)

我們當然有x對t的導數:

x'=g'(t)=dg(t)/dt≠△g(t)/△t

(6*)

因此我們既得不到:

df(g(t))=f'(g(t))g'(t)△t

(2**)

也得不到:

df(g(t))=f'(g(t))dg(t)=f'(g(t))g'(t)dt

(2***)

而且,即令我們由y=x,自然有y=f(g(t))=g(t)≠t,則帶入(2*)式可得到:

dx=dg(t)=△x=△g(t)。

但顯然得不到dt=△t,除非也有g(t)=t,而這幾乎等于承認取消函數的功能,當然絕不可取。因此,即使有人認為由于(5)式推導的不能成立因此僅僅是個硬性的假設,由于上面的理由,這個假設也沒有任何合理性。

在微積分中,這種復合函數的代換比比皆是,根本就沒有可能僅僅把x看成無法代換的絕對自變量。

此外,既然已經有了(1)式,自然我們也可以有:

△x=g'(y)△y+α(y)△y

(8)

這里g為f的反函數。也就是,如果我們把(1)式中的非線性函數y看成(8)式中的線性函數,那么,(1)式中的線性函數x自然就是非線性的了。二者是個互為反函數的關系。此時參照對(1)式成立的(5)、(6)式,這里也必有:

dx=dy=△y

(9)

代入(1)式,必有:

dy=f'(x)dx+α(x)dx

(10)

顯然與(3)、(6)式不符。可見,通常文獻中由微分“推導”導數的方法根本就是不成立的。

我們甚至可以更進一步地“證明”(1)式到(6)式的推導不能成立:由(1)、(2)式及圖1可知,△y≥dy,而且二者有共同的起點A(圖1中),因此,在△y→0時,也必有dy→0;同理△x→0時,必有dx→0,于是又有△y/△x也就是dy/dx趨于0時的0/0問題。極限法的問題猶在,不可能由(6)式就解決。反之,如果(6)式中的dy、dx可以是宏觀量,則由(1)式可知,△y、△x也可以是宏觀量,如此,傳統微積分極限法的什么“趨于0”豈不多余?由此也可知道極限法求導與微分中的所謂“導數”是內在矛盾的。此外,在(6)式中,顯然dx≠0,但在(2)式中,無論△x是否換成dx,它都可以等于0(此時dy自然也等于0),而導數f'(x)早已由極限法“求得”或更嚴格地是定義出來了。這里有一個邏輯因果的問題。也就是孰先孰后的問題??傊?,在極限法等現有微積分求導方法的問題沒有被徹底澄清以前,(6)式只是徒具導數形式。其中與傳統導數的區(qū)別是,它可以是兩個宏觀量的比值,而傳統導數不得不被看成是一個非比值的整體的數值,否則就有0/0的問題出現。也就是說,傳統上導數公式(6)中的dy/dx,按極限法是不可以真正當作一個分數的,它只是一個習慣寫法,不嚴格。正因為如此,才不可以直接把dy/dx看作分子分母可以分開的分式而從(6)式直接得到(2)式。而是必須反過來,先把dy定義成宏觀量(有違“微分”這個習慣用語,可是在積分中卻必須是“微”的。這本身就充分反映出現有微積分理論中的矛盾性),而且不是增量△y(見圖1)。然后由(2)式得到(6)式。而(2)式中△x是函數的增量,前面已經討論了,一般不應該將其看作只是增量的一部分的“線性主部”,也就是一般而言dx≠△x,但很顯然,在(2)式中只有當△x是函數自變量x的全增量時,dy才為函數y的增量△y的“線性部分”。但當一般地dx也是函數x的增量△x的“線性部分”時,dy只能是作為增量的一部分的“線性部分”本身的一部分了,充其量我們也只能稱其為“主部的主部”罷了。因此,我們這么得到的(6)式只能解釋成為了追求表面的“一致性”要求而根據特殊條件(y=x)硬湊出來的。人們之所以不顧邏輯的合理性非要這么做,是為了其后積分的方便,不得不犧牲嚴格性。這與當年牛頓、萊布尼茨的作法如出一轍。我們只能說,(6)式即使可取,也沒有講清道理。而此正是筆者的目的。

對于導數,還是有必要補充一點。經常有人認為,極限法求導公式(以2次函數為例):

(11)

是完全正確的。但究竟是(11)式推導中的第一步的[2x·△x+(△x)2]/△x基本,還是第二步的2x+△x基本?當然前者是本源的,作為第二步得到的后者,是由前者除以△x得到的。分母上的△x被消去了。這兩個式子還等價嗎?只能說一般情況下等價,但恰恰是在△x=0時,二者不等價。因此在絕對意義上,二者不等價。前者△x在分母上,所以不能等于0,而后者可以。前者是導數的原始定義,后者實際上是經過“處理”后的非原始公式,因此,既然后者中當△x→0時有△x=0,那么前者分母中的△x也沒有理由在同樣的情況下不等于0。于是0/0又會出現,貝克萊悖論的問題根本就沒有解決,只是被先進行的除法操作掩蓋了。它等價于說,不必理會分母為0的事,盡管什么理由也沒有給出。因為除以△x前后兩式是不等價的,不能草率地以后者代替前者了事。這個實例,可以說本質地反映出求導過程中的貝克萊悖論為什么并沒有解決。

這有些類似物理中相對論量子力學“解決”無窮大問題的重整化過程,它并沒有解決本質性的問題,不過是把“垃圾掃到了地毯下”。很遺憾地,很多數學教師甚至“數學家”認定(以為、認為、聲稱),某點只要有極限值,將此極限值定義成或認為是(看作是)該點的導數值沒有任何問題,不會產生矛盾,因此才有教科書中的定義“如果二增量比的極限存在,則稱這個極限值為函數在該點的導數,并稱函數在該點可導或具有導數”,真就好像這個極限原本在那兒,不過給其起個名字叫“導數”而已。但事實真是如此簡單嗎?數學家們,在這里究竟丟掉了什么?都知道極限分兩種,一曰可達極限,一曰不可達極限。這里的極限顯然是不可達極限,也就是只能“無限”接近,不能真正抵達的那個類型。既然有這個限制條件,僅僅為了維持數學作為最為嚴密的科學的尊嚴,是不是應該在自己的相關表述中要明確表達出這個條件?為什么竟然忽略或者隱匿?完備的表達是否應該是:如果二增量比的那個只能無限接近、并不實際可達的極限存在,則稱這個只能無限接近但并不能實際到達該點,或說在該點并無定義或無值(只能有0/0這樣的“值”)特別是應該特別強調的是在該點根本不應該允許再有或被賦予函數值的極限值為(被定義為)函數在該點的導數。由此,只能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這個導數與該極限一樣,在該點無值,只是這種“不可達極限”的同義語;另一種就是在“該點”雖稱有值(有明確定義),但由上面那個完備的導數定義可知,這個導函數的值實際上是把值賦予了那個“根本不應該允許再有或被賦予函數值”的“該點”。這個極限明顯(只能、必須)不可達,卻偏要令其可達,這里當然存在矛盾。總之,如果在極限點早就有函數值,則根本用不著求極限,它成了多此一舉;而且如果在極限點函數本無值(只有極限值),則用極限值代之,只能得到另一函數值而已,改變不了原先函數在極限點無值這一根本事實。

從另一個角度,導數如果作為一個比值,在所謂的極限點有值,就應該能夠自然得到(求出),何必如此周折地用極限法的ε~δ語言?過去只強調了該語言的可以趨于無窮小的過程,但完全無視該語言實際另一方面,也就是ε、δ無論多小,也不會消失。而這意味著什么?不就是“永遠”不可能達到△x=0嗎?因此,極限法的前一半,也就是求出極限的部分,有一個被人們忽略了的“副產品”,那就是按此法不可能再有函數在極限點的值,也就是明白說,極限點的極限值不能再作為或定義為函數的值。否則就是前后自相矛盾。因此我們說,極限法不但沒有解決貝克萊悖論,實際上它自己就是一個典型的貝克萊悖論的變種。也就是:如果極限點有函數值,就無須再去求那個被描述為“永遠達不到”的極限(即使用所謂ε~δ語言“包裝”也罷);而如果極限點本無函數值,求出這個“永不可達”的極限又有何用?這里面有明顯的邏輯循環(huán)問題。其實是貝克萊悖論的另一種形式。

事實上,芝諾悖論(龜與兔)與微積分求導的極限問題是同構的。兔追上龜和在極限點有函數值,本來都是客觀現實。但正是在此點它們都發(fā)生了類似的問題。如果我們把基準參照系建立在龜所在的參照系上,然后令兔與龜間的相對速度是個逐漸變慢的變速運動,然后再把兔與龜換成ε、δ,二者幾乎就完全等價了。芝諾悖論就化為微積分求導問題。因此所謂兔永遠追不上龜,與永遠到不了極限點(函數在極限點無定義)幾乎就是一個意思。因此,可以說試圖用極限法解決微積分求導問題,就等于是用芝諾悖論去解決貝克萊悖論,當然本質上是不可能的。

總之,任何曲線上二點間的直線,無論多小,也不可能是曲線的一部分。而一條直線,必須唯一地以空間的兩點才能決定。作為直線的切線自然也不例外。而導數不是一般的斜率,它是定義在一個點上的,而通常在一個點上不可能定義需要兩個點才能定義的斜率。而過曲線一點與該曲線只有一個交點的直線通常有無數條,遠不止一條切線,此即不定式0/0的本質。如此我們可以看出,傳統極限法,表面看導數是求出來的,實際還是定義出來的。而且由于傳統上并沒有真正搞清曲線上某點的導數、斜率、增量比值、瞬時(時刻)速度這些基本原始概念的含義,因此嚴格說,當一個比值的分子、分母都趨于0時,其極限不應該是兩個宏觀量之比,也就是傳統上一再強調這個極限是一個不可分拆的數值,不能有比值,無論無窮小比值還是宏觀量的比值。這顯然是為了避免0/0的尷尬(從導數的物理意義上來看,瞬時速度嚴格說是不能有量綱的,也就是不能有“距離/時間”這個量綱,但如此一來,瞬時速度還有什么意義?還能是速度嗎?這也是過去未見人們提及的一個極限理論的尷尬之處,反映此方法的深層次的問題)。但同時又由于此導數值與該點切線斜率數值完全一樣,所以為了幾何直觀甚至應用的方便,有人又不甚嚴格地說導數就是切線的斜率。但如此,就必須解釋比值式中分子、分母兩個宏觀量分別趨于0時,如何又得到這個“兩個宏觀量的比值”的,哪怕是一個極限值。換言之,很重要的是,極限值只能是比值本身,也就是一個完整的數值,而不能再表示成一個兩個宏觀量之比的形式,因為此時作為比式(不是比值!),極限法只能得到0/0,而作為一個比值,當然是一個宏觀數值。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當真認為導數就是切線的斜率而不僅僅是數值相等,就會與極限法直接產生邏輯矛盾。除非我們根本就不再顧及極限法建立的初衷,干脆直接定義導數就是切線的斜率,而且不但數值相等,還可直接表成兩個宏觀量的“比式”,也就是徹底的切線斜率的完整定義。但如此一來,我們還需要極限法嗎?直接把導數定義成切線斜率不就成了?而此正是筆者對導數問題的基本思路,也就是:直接定義宏觀量比值、比式(切線斜率比式,不僅一個比值)為導數,從而徹底擯棄無窮小、極限等概念,達到正本清源、澄清概念、消除矛盾、簡化理論、析疑解惑、有利教學的目的。因此,筆者對導數、瞬時速度等概念的理解、定義,才是唯一既可以徹底消除貝克萊悖論,又與現有微積分的一些實用化的做法(比如微分概念的提出)不但協調,而且可提供更加合理的解釋及理論基礎。也就是,在筆者的解釋下,導數、微分、積分概念才在真正意義上得到了一個統一的描述。比如解決了傳統上微分被定義成宏觀量,而與之密切相關的導數卻不行之類的問題。因此,筆者理論比之傳統理論,并不是一個等價的可相互替換的問題、一個求法問題,而是一個本質上含矛盾與不含矛盾、精確與非精確的問題,在基本概念上,它揭示了本源性的更加深刻的東西。

二、導數、微分概念的全新觀點——無矛盾的增量分析

由上文的論述可知,傳統微積分極限法等不但求導中的貝克萊悖論沒有解決,而且微分概念也大有問題。我們甚至可以證明無論牛頓法還是極限法,都不能成立,都要產生貝克萊悖論:導數比照速度概念,必然要依賴兩個點。但其又是嚴格定義在曲線上一個點上的。如果我們還是像傳統上那樣認為這兩個點再小也是在曲線上的,就只能產生矛盾,也就是貝克萊悖論。因為第一,曲線上無論多么靠近的兩個點之間的連線,只能是割線,不會和曲線重合,因此必有誤差,通常以根本就不嚴格的所謂高階無窮小的形式出現(牛頓、萊布尼茲法);而一旦兩個點重合為一點,則必然出現0/0的情況,更不行。直觀上,這是人們總認為變速運動下的瞬時速度就是現實走出來的,不能脫離現實的運動。而變速運動中的“現實”就是變速運動的速度隨時在變,哪怕兩個時刻挨的再近也罷。這也就意味著,在變速運動中,根本就沒有機會給我們去實際走出本質上應該在該瞬時或時刻是不變的瞬時速度(如果在該瞬時還在變,豈不該稱之為“瞬時變速度”,還有什么本質上是不應有變化的唯一的“瞬時速度”?也就是,既然變了,就會有很多,遠不止一個。為了排除這個矛盾(貝克萊悖論),我們只能認為,導數這個既需要只有一個點、又需要兩個點的概念,幾何上只能分別定義于兩條線上,而這兩條線又有關連。同時,這兩條線一條當然是曲線,一條是直線,因此很明顯了,這只能是曲線和它在某點的切線:一個點是曲線的切點,為曲線本身和切線所共有,而另一個點或者更一般地兩個點在作為曲線切線的直線上的任何位置,兩點間距是不為0的有限值,也就是在直線上,另一點不與切點重合或者任何位置的兩個點互相不重合。切點,作為一個點提供了曲線與該點切線(直線)的連接、關聯紐帶,它提供了導數數值的唯一性;而切線上的任何不重合的兩個點,提供了導數、速度概念所要求的間距性、線段性(非點性)本質。各取所需,構成完整無矛盾的導數概念。既徹底地排除了貝克萊悖論的問題,又根本不需要極限或者無窮小等概念。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導數所需要的在切線上的兩個點,現在已經不需要受圖1上A點的約束,也就是不必在二點中,其中之一必取A點。這是由于直線的斜率處處一樣,任何兩個點算出的斜率完全一樣。新導數概念的這兩個特性,也就是:兩個有限值之比,不再依賴什么極限、無窮小;切點不必作為兩個點之一。這一觀點在微分、積分中將有重要的應用。這在下文將會詳細論述。也就是在圖1的A點(切點)處,作用力突然消失“后”物體的勻速運動軌跡及速度。那里片面強調了“其后”,似乎還要某種程度依賴切點作為兩點之一。實際上,其物理意義還應該加上:作用力突然消失后,物體其后的運動形態(tài),當然是沿切線方向的勻速運動,但對于這個切點“其后”的運動而言,切點(圖1中A點,作用力消失點)之前的運動形態(tài)的差別,是不可分辨的。也就是在切點之后,搞不清也無需搞清這個勻速運動的物體,究竟是一直勻速不受力,還是原先是變速受力運動,只是在A點(切點)才不再受力改成勻速的。如此,導數、瞬時速度的概念就不是絕對地只涉及切點之后,它也與切點之前有關聯了。此是新導數概念的物理解釋。具體說就是速度所需要的兩點都可在切線上任選,完全無必要非取切點的理由。

圖2

總之,我們可以看到:

導數、斜率、速度等統一可以寫成△y/△x形式的概念,這應該是這些概念的“本源定義”。由于分母上有△x,所以原則上是離不開約束條件△x≠0的。因此在△x=0處本無定義(無值、無確定值)。至于我們通常說的某時刻到達某位置或走了多少路,是當t1=0時,△t=t2-t1時的情況(t這里為時間)。這里雖然說的是“時刻”,但顯然并不是真正意義的△t=0。

由于物理上的勻速直線運動或幾何上的直線上處處△y/△x為恒定值,在這個基礎上,不妨定義以往經常被很隨意地使用著的次級定義“瞬時速度”、“時刻速度”、“某點的斜率”,數學上也就是導數。這是明確定義在點上的(無論是曲線上的點,還是“時間點”,甚至直線上的點。并不因為在直線上其值處處不變而改變定義于點的本質)。也就是必須要△x或△t=0??梢悦黠@地看出,此定義其實與定義在線段上的“本源定義”(也就是本質上△x≠0)不相容的。但由于在直線情況下,處處速度、導數、斜率都一樣,所以在不至于引起混淆(其實經常被混淆,比如所謂的芝諾悖論)的情況下,不妨這么說而已。

對于幾何上的曲線及物理上的加速、變速運動而言,上面這個“瞬時速度”、導數的概念如果不徹底澄清就會產生明顯的問題,即所謂微積分中的貝克萊悖論。其實只要有時差,無論多小,變速運動就有速度的變化。而在某個時刻(瞬時),只能是運動物體到達某位置,在變速運動中,不可能以“瞬時速度”、“時刻速度”前進任何小的距離,因為速度隨時在變,無論這個時間段是如何的小。也就是本源性的速度,在瞬時沒有定義。我們通常說的瞬時速度,是筆者指出的曲線或變速運動時作用力突然消失時的假象情況下的。如果真的作用力突然消失,才有現實的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發(fā)生,這也是作為次級定義的“瞬時速度”概念的基礎。同理,作為曲線上的導數概念,并不是曲線本身上就可以實現的。人們之所以非要先是拘泥于曲線上兩點間的無窮小距離(牛頓、萊布尼茨),然后又是曲線上兩點的無窮趨近(極限,標準分析),后來又重返無窮?。ǚ菢藴史治觯?,就是將導數所需要的兩個點拘泥于曲線本身的結果。而筆者的導數觀,徹底地將這兩個必需的點超脫出曲線本身,直接定義在切線上的任意兩點上,這就徹底消除了貝克萊悖論,也不再需要無窮小和極限等復雜概念。這使得微分、積分的概念徹底地簡化、確定化,特別是合理化。因此也可以說,曲線上的導數、變速運動中的“瞬時速度”概念,又是直線、勻速運動中相關概念的“次級概念”。

直線的斜率及勻速運動的速度(定義在線段上的)由于處處一樣,我們就可以定義“點”(不是線段)的導數和瞬時速度,作為斜率、速度的次級概念。細究起來,它還是某點相關的直線上的兩個點也就是線段上的斜率與速度。只是二者數值處處一樣,無區(qū)別,所以人們以往并未深究其本意罷了。但一涉及曲線,問題就顯現了。對直線的導數或勻速運動的瞬時速度這樣的“次級概念”,我們可以直接定義,因為按筆者對曲線導數的定義,就算當曲線上兩點無限趨近然后重合時,切線上定義導數所必需的任意兩點并不相互趨近或重合。但如果我們仿曲線情況,使直線看成曲線的特例,則直線上的兩點如果也認為可以相互趨近以至于重合呢?此時既然已經兩點重合了,如何還能定義兩點不重合而得到瞬時速度這個次級概念,這不矛盾嗎?當然,我們可以說不重合的是其它的兩點,但為了徹底消除疑點,我們不妨仿曲線情況,設有一個與原直線完全重合的另一條直線,那兩個不重合的點事這條直線上的。如此,矛盾就徹底不會出現了。也就是第一條直線的△x=0,但另一條(雖然與第一條相重合)直線的△x'≠0。

我們說,無論牛頓、萊布尼茨法還是極限法(標準分析),甚至非標準分析,都是躲不開貝克萊悖論的,因此有問題,但它們?yōu)槭裁从卸寄艿玫秸_的導數值?有關極限法的分析上文事實上已經回答了,這里著重分析牛頓法。不失一般性,我們以二次函數為例,我們通常得到:

△y=2x△x+(△x)2

(12)

注意,這里與一般寫法的區(qū)別是,我們先沒有在等式兩邊除以△x。難以想見,如此微不足道的差別,竟然會使結果大相徑庭。牛頓和萊布尼茨是令曲線上的兩個點不斷靠攏,使△x→0,甚至等于0時,才能得到導數,而我們這里不是,我們直接去掉(△x)2這一項,而此時它完全可以是宏觀量。不必是無窮小,更不能等于0。因為如果它是0了,2x·△x也必然等于0,求不出什么。但為什么明明(△x)2不等于0,甚至不必是無窮小,我們也可以舍棄它而保留2x·△x?這是因為前者是增量的非線性部分,后者是線性部分。而導數自然只與線性部分也就是切線有關??蓞⒁妶D1,只要把它當成二次曲線就可以了(圖形相似,不再重畫)。當我們去掉(△x)2項后,再把(12)式兩邊除以不等于0的△x,就很自然地得到導數。區(qū)別僅僅是這里分母上的△x不是說不清的什么無窮小。也不再需要曲折地由極限法先得到函數本不可達的極限值,再重新定義這個△x=0時的函數本不可達的極限值(即原來的函數本身在該點本無值)就為該點的函數值。即定義本不允許有值處有值。這明確是個矛盾。這樣就解釋了為什么牛頓法可以從一個看似錯誤的推導而竟然可以得到一個正確的、而且是精確的值(而其方法看起來不是不合理,就是不精確)。但只有按筆者這里闡述的新的導數觀,才可以使這一切獲得合理而無矛盾的解釋。

總之,按牛頓、萊布尼茨甚至極限法對求導的實際做法與對導數的解釋,這些方法既不必要,也不充分,還要產生貝克萊悖論,因此是不完備甚至根本就是錯的。即使在筆者給出的做法與解釋框架下,如果導數所需要的兩個點之一是基于圖1中A點要作為“共同起始點”的,因此也是不必要的(增量不必依賴于起始于A),但充分。而筆者對導數的新解釋(定義),也就是不以圖1中A點為共同起始點,這才是必要而充分的一個方法。

Contradiction Free Statement of Core Concepts of Calculus——The Incremental Analysis without Concepts of Infinitesimal and Limit

SHEN Wei-guo

(EditorialDepartmentofDistrictHeating,Beijing, 100026)

Based on the preliminary work, this paper provides strong evidence for the opinion that in the current calculus theory, Berkeley’s paradox is not eliminated and it is also impossible to be eliminated as many people think and claim. It is just covered by several complicated and uncommon concepts, definition and procedures. On this basis, the new definition, which is proposed to solve such kind of contradiction and does not involve the concepts of limit, potential infinity, and infinitesimal, can be extended to the fields of differential and integral to completely solve and classify some complicated problems in the basic theory of mathematic analysi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theoretical explanations proposed by the author previously and in this paper, especially the new definition of the derivative, are necessar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the contradictions in the basic theory of calculus and theories of derivation, differential and integral. Obviously, the elimination of contradictions and paradox in the theory of analysis would make the whole theory very clear and simplified. At the same time, the teaching difficulties of the basic theory of calculus, which confuse the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because of the practice of trying to cover the inherent contradictions and paradox in the theory of analysis, would surely be solved with the complete classification of the contradictions in the theory.

potential infinity; limit; derivative; Berkeley’s paradox; differential; integral; mathematic analysis; contradiction free analysis; incremental analysis

2014-10-15

沈衛(wèi)國(1950-),男,上海人,前區(qū)域供熱雜志主編,西北工業(yè)大學原邏輯與人工智能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原現代邏輯與人工智能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計算機控制系統,數學基礎理論等。

O13

A

1673-582X(2015)05-0103-08

猜你喜歡
悖論微分切線
視神經炎的悖論
海島悖論
擬微分算子在Hp(ω)上的有界性
圓錐曲線的切線方程及其推廣的結論
切線在手,函數無憂
上下解反向的脈沖微分包含解的存在性
“帽子悖論”
當代陜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10
過圓錐曲線上一點作切線的新方法
借助微分探求連續(xù)函數的極值點
美妝悖論
健康女性(2014年10期)2015-05-12 03:30:07
赞皇县| 嘉黎县| 肃宁县| 大安市| 英吉沙县| 南木林县| 建阳市| 报价| 连江县| 光山县| 通道| 阳泉市| 铁岭市| 百色市| 格尔木市| 长治县| 临夏县| 石嘴山市| 建昌县| 西贡区| 阿坝县| 闽清县| 九龙城区| 华亭县| 湖南省| 鲁山县| 栾城县| 思茅市| 新巴尔虎左旗| 阜新市| 剑河县| 额济纳旗| 宜兰市| 南康市| 乃东县| 缙云县| 甘洛县| 皮山县| 洛扎县| 株洲市| 阳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