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津
清代中前期,貴州真正完成了改土歸流,整體進入到流官統(tǒng)治時代。外來入黔官員、商紳、士子大增,民風(fēng)大開,文教興盛,對外交流日益擴大,真正融進了全國文化圈。
自周漁璜名重京師后,貴州又陸續(xù)走出了陶廷杰、張日晸、陳法、花杰、楊芳、丁寶楨、李端棻、黎庶昌等一代名、重臣,他們在全國的影響,自然也提攜了貴州文化的地位。再加上洋務(wù)運動、戊戌變法的影響,貴州也開始了西學(xué)之路。如此種種,奠實了貴州文化發(fā)展的基礎(chǔ)。
清代興起的考據(jù)學(xué)、金石學(xué)、碑學(xué)等,在貴州也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以鄭珍、莫友芝為代表的學(xué)者不僅在學(xué)術(shù)、文學(xué)上堪稱西南大家,而且在書法上亦是成就斐然,名重一時。
清中晚期,貴州的學(xué)者、書畫家人才輩出,貴陽人趙以炯成云貴開科以來首位文狀元,幾年后麻江人夏同龢再中狀元,遵義人黎庶昌以文化外交享譽全國,走向世界。
文教的發(fā)展,加上眾多外來大家的影響,在有清一代近300年間,這段時期的本土?xí)铱芍^人才濟濟。前述在政績上、學(xué)術(shù)上名重一時的人物,他們在書法上亦為人們所追捧。還有莫庭芝、羅文彬、袁思韠、黃彭年、陳夔龍、嚴寅亮、何威鳳、姚華等人,他們除了在其他方面各有自己的成就外,在書法上更是各領(lǐng)風(fēng)騷。
更值一提的是,這段時期貴州一些家族文化的沉淀,形成了具有較大影響的書香門第,如安平陳氏、遵義唐氏、貴筑黃氏、獨山莫氏、沙灘鄭氏、青巖趙氏等,他們不僅在文化教育上代代相傳,出現(xiàn)一門幾個進士的盛況,而且在書畫方面亦產(chǎn)生了以家族為主的書法世家。一些地域也開始形成了尚書好帖的風(fēng)氣,使書法藝術(shù)的傳播遍及村寨,如印江在王道行、周以湘、潘鵠臣等的影響下,自清末就已經(jīng)有了“書法之鄉(xiāng)”的美譽。
赤松:水月松風(fēng)一韻收
赤松和尚(1634-1706),法名道領(lǐng),字赤松,俗姓韓。隨父母避難來到貴州,定居貴陽。一心向佛,20歲剃度。35歲在貴陽白云寺閉門修學(xué),3年出關(guān),后來在黔靈山創(chuàng)建弘福寺,任該寺主持直至去世。
現(xiàn)存兩張赤松的詩歌刻字拓片,在這兩張拓片中,展示出比較深的書法造詣。赤松和尚的這兩件草書詩刻,在寫法上是有些不一樣的。第一首詩落款時間是庚戌春,赤松和尚生活時間內(nèi)的“庚戌年”是1670年,他36歲,這首詩書寫得舒展大氣,組成字的筆畫線條,流暢婉轉(zhuǎn),粗細長短富于變化,連貫而一氣呵成。這件草書對于享年72歲的赤松而言,應(yīng)算作較早期的書作,從這塊刻字的氣韻上來看,未進不惑之年的他,在書法上已有相當(dāng)?shù)墓Φ?。單就這件刻字而言,只是覺得字形的大小接近,參差變化不夠,在書寫時的那種起伏跌宕的感覺稍欠缺。第二首詩的書法沒有那么舒展,要顯得內(nèi)斂些,行筆卻更為婉轉(zhuǎn)。因為落款中沒有寫明書寫的時間,無從知曉是赤松什么時候的作品。
赤松的弟子瞿脈,法名凈和,四川內(nèi)江人,俗姓笪,弘福寺的第二代主持?!肚`山志》中提到他能寫詩,擅草書。惜未見其作品流傳。
周起渭:名傳冀北三千里
周起渭(1665-1714),字漁璜、桐墊,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以頭名中舉,三十三年(1694年)中進士,入翰林,出任浙江鄉(xiāng)試考官,及詹事府詹事等職。能工善對,詩文新、奇、瑰異,才華橫溢,學(xué)識淵博,是清初詩壇的曠世奇才,曾參與編寫《康熙字典》、《淵鑒類函》等極具影響力的書籍。其詩集《桐埜詩抄》流傳至今。
今天我們能見到的周起渭的傳世書法墨跡很少,有一副書寫在一種叫描花蠟箋紙上的行書對聯(lián)“名傳冀北三千里,地近蓬萊尺五天”,體現(xiàn)了行筆工穩(wěn),字跡豐腴圓潤,筋微多肉而柔和飽滿的特點。
陳法:遒勁超逸羲之韻
陳法(1692-1767),字世垂,號圣泉,晚號定齋,貴州安平(今平壩)人??滴跷迨辏?713年),他在一年內(nèi)既中舉人又成為進士。陳法曾經(jīng)擔(dān)任過刑部河南司郎中,順天、登州知府,山東運河道、廬鳳道、大名道等職,他為官清廉,悉心研究治河方略,建樹頗高,寫成了《河干問答》,對后世治理黃河、淮河、運河有重要參考價值。他離開官場后,在貴陽貴山書院作主講。陳法著作豐富,成果累累,學(xué)識十分淵博,其著作計有《易箋》、《明解錄》、《敬和堂文稿》、《醒心錄》、《內(nèi)心齋詩稿》等,其中《易箋》還被收入《四庫全書》。
陳法擅書畫。在書法方面,現(xiàn)存有他的《臨圣教序》和《塞外紀程稿》。前者是一本12頁的冊子;后者是兩本文稿冊,是陳法親筆記錄他本人從長城至張家口沿途的所見所聞,采用或詩或文的形式。從陳法的這兩件墨跡分析其書法風(fēng)格,都顯現(xiàn)出他在吸收王羲之書法風(fēng)格上的情有獨鐘。在《臨圣教序》冊頁的最后,還有后來的不少清代貴州籍及外來書畫名家如周之冕、黎培敬、孫清彥、莫庭芝、袁思韠等人給予陳法書法贊賞的評語。其中,時任貴州巡撫的黎培敬在其后跋語中贊“其筆力之遒勁,結(jié)構(gòu)之超逸,洵為近今書家所罕覯”;貴州書畫名家周之冕亦在跋語中贊其“道勁端嚴,逼真神似”。
陳法之弟陳徵,字秋潭,號雨泉。于乾隆元年(1736年)中舉,次年中進士,他只當(dāng)過知縣之類的小官。與其兄比,陳徵沒有如此多的著作傳世,僅有一本詩集《蠹余詩抄》流傳。其書法與陳法相比,卻是各有千秋。從流傳下來的墨跡看,他與陳法的風(fēng)格取向繼承上有所不同,另有追求。他并不是直接學(xué)習(xí)王羲之的書法,他流傳到現(xiàn)在的墨跡《臨云麾將軍碑冊》,是臨寫唐代書法家李邕的代表作《云麾將軍碑》。李邕的書法最初也是效法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后來創(chuàng)造了自家的路子,是那種給人以筆力遒勁舒放、險峭爽朗感覺的風(fēng)格。陳澂臨《云麾將軍碑》,比較到位地把握了李邕那種用筆豪爽、起落爭折、直多于曲的特點。他的這本書法冊子,亦有諸如周之冕、莫庭芝等人稱贊的跋語。
謝庭薰:“是春谷”中洗心塵
謝庭薰(1728-1799),字自南,號韶莊,別號捧日生,貴陽人。他早先讀書時曾向陳法等人學(xué)習(xí)。乾隆十八年(1753年)考上了舉人,第二年進京考進士,但是沒有考中。之后,先后在一些府、縣學(xué)當(dāng)教官,在地方學(xué)府從事教育活動之余,在纂修地方志方面頗有建樹。
清代諸多貴州書家中,謝庭薰是比較特殊的一位。他留存至今的”是春谷”摩崖可以稱得上是清代貴州鐫刻書法的巨制,至今仍保存完整。
他在青山絕壁間鑿洞引泉,將開鑿的山泉叫“洗心泉”,又在山中建了座亭子,取名曰“蘭谷亭”,對自己開辟的這片休閑之地,他冠以一個很有詩意的名字——“是春谷”。他晚年從很多古今文人的文集中,收羅吟詠泉流的名句匯刻于“是春谷”的山巖之上。他所抄錄的古詩,大多是那些享譽古今的文人作品,諸如白居易、韓愈、杜甫、朱熹、陸游、蘇軾等人,以及黔貴的飽學(xué)之士如陳法等人的詩篇。還有一些文句引自我國歷史上一些重要的著作。
這處精美的摩崖刻字更為可貴的是其書法藝術(shù)價值,是清代貴州僅有的巨壁的題刻書法。崖壁中間是一個洞穴,崖洞上方就刻著“是春谷”3字,赫然醒目,左側(cè)款書“捧日生題”,兩側(cè)還有一副別人題寫的對聯(lián)。其他的是萬余寸方小字,字跡洋洋灑灑布滿石壁,氣勢恢弘,鐫刻精妙。右側(cè)首先刻的是《洗心泉集序》,全文380余字,又有款:“乾隆五十八年(1793)桂月貴筑大地主人貴陽學(xué)自南氏捧日生撰?!逼溆嗟谋闶强淘?6首,共有670余行。這些刻字,是我們了解謝庭薰書法迄今可知的唯一的感性材料。
細賞石壁上的楷書,可以看出謝庭薰受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影響比較深。雖然他的楷書主要是在學(xué)習(xí)歐體,但是已經(jīng)有了自家的變化??催@些鐫刻的楷字,筆力勁挺,在平正中又露出奇佻,不失清雅的感覺。從謝庭薰的字中,同樣看到了在歐風(fēng)里兼容著二王的影子。
對于謝庭薰而言,“是春谷”是他隱逸生活的一個美妙之處,而對于生活在今天的我們而言,則是一處人文景觀,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
楊芳:驍勇豪爽儒雅風(fēng)
楊芳(1770-1846),字誠村。貴州松桃土家族人。他10歲入私塾,13歲應(yīng)童子試,16歲應(yīng)鄉(xiāng)試,因沖撞學(xué)使被逐出考場,憤怒之下,棄文從武,投筆從戎。后來因為驍勇善戰(zhàn),戰(zhàn)功累累,因此節(jié)節(jié)高升,任過兩廣督標(biāo)參將、廣西副將、寧陜鎮(zhèn)總兵、湖南、四川、廣西等省提督,道光八年(1828年)以赫赫軍功被封為果勇侯。(見民國《貴州通志·人物志》)
楊芳武將文風(fēng),驍勇而又儒雅。他的字中透著一種豪爽之氣,行筆率意,無拘無束,意氣縱橫,想找出其師法何家比較難,其學(xué)古功力應(yīng)該不是很深。
他的流傳墨跡,現(xiàn)存的有用行書寫的五言對聯(lián)“蒼巖云欲住,珥海月常流”、七言對聯(lián)“天墀禮樂三干字,海國鯤鵬九萬風(fēng)”、六言對聯(lián)“每思于物有濟,常愧為人所容”,還有八言對聯(lián)“甘露慶云于時為瑞,珠輝玉照蓋代之華”。從這些作品的書寫字體看,大致可推測楊芳偏愛行書,也可能最擅長寫行書。在上述的那幾副對聯(lián)中,八言聯(lián)不失為其中的精品,寫在一種叫灑金箋的紙上,楊芳在對聯(lián)上的落款處寫下:“夢湘七兄大人正書,誠村鄉(xiāng)愚弟楊芳?!薄皦粝妗毙胀?,名玥,“夢湘”是他的字,是與他同時的貴州著名書法家,曾在江蘇等地擔(dān)任過布政使等官職,王玥不但善書法,而且還是一位書畫收藏家。
除這些楊芳的流傳墨跡之外,在近年來開展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又有關(guān)于楊芳在山崖洞中題詩的新發(fā)現(xiàn)。楊芳題詩洞位于松桃縣蓼皋鎮(zhèn)松江東岸的一處懸崖絕壁上,題詩句分兩個板塊,均是用紅色寫成的楷書,每字約五六厘米見方,字書寫在巖石上。如果此處崖洞題詩能認定是楊芳所書,那么從了解他的書法意義上講,在我們能夠看到的行書風(fēng)格之外,又能對其楷書有一些感性的認識。
(作者系貴州省博物館副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