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杰,陳良苗,孫維文,黃 鵬(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浙江瑞安 325200)
2型糖尿?。═2DM)患者血脂異常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非糖尿病患者,這也是T2DM 患者心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增高的重要危險因素[1-2]。導致T2DM患者血脂異常的主要原因是胰島素不足、胰島素抵抗等[3],其血脂異常既包括脂蛋白數(shù)量和質(zhì)量的異常,又包括脂蛋白代謝的紊亂,其典型血脂譜表現(xiàn)為高甘油三酯(TG)、輕度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較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從上可以得出,T2DM 伴血脂異常以混合型高脂血癥常見,表現(xiàn)為高LDL-C、高TG。上述血脂異常共同構(gòu)成一組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4]。動脈粥樣硬化是全身動脈血管受累的病變,可以間接反映心腦血管病變的情況[5]?!吨袊?型糖尿病合并血脂異常防治專家共識》(2011 年)[3]針對混合型血脂異常,強調(diào)首先嚴格控制血糖,首要目標是降低LDL-C,可首選他汀類調(diào)脂藥;治療后如LDL-C已達標、TG仍≥2.3 mmol/L,改為貝特類或與他汀類合用;如TG>4.5 mmol/L,首選貝特類降低TG。那么,對于伴有TG 介于2.3~4.5 mmol/L 混合型血脂異常的T2DM 患者而言,給予降糖聯(lián)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能否使TG 順利降至2.3 mmol/L以下甚至降至正常,以減少住院期間復查血脂的次數(shù)?根據(jù)胰島素不足是T2DM 引起TG 升高的主要原因,對于混合型血脂異常的患者,在降糖治療方面是否應首選胰島素治療?查閱維普知識資源系統(tǒng)(1989-2014),未見有相關(guān)報道。有文獻報道使用降糖藥物或者他汀類藥物治療能使TG下降[6-7],但未提及是否降至正常。筆者對此進行研究,旨在為臨床對TG 介于2.3~4.5 mmol/L 混合型血脂異常的T2DM 患者在降糖方案選擇、出院時是否復查血脂水平等方面提供參考。
納入標準:(1)符合1999 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糖尿病診斷標準;(2)入院前患者自述已進行糖尿病2號飲食[日能量共計1 600千卡(1千卡=4 186 J),其中碳水化合物約占60%,脂肪約占30%,蛋白質(zhì)約占10%]1周以上;(3)年齡≥18周歲;(4)空腹血糖(FBG)≥6.1 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含量>7.0%,TG介于2.3~4.5 mmol/L;(5)住院期間因治療需要使用他汀類藥物。
排除標準:(1)既往有胰腺炎病史或家族中有成員曾患胰腺炎者;(2)既往服用過他汀類藥物者;(3)既往3 個月內(nèi)服用過貝特類藥物或者住院期間因治療需要使用過貝特類藥物者;(4)有精神疾患者。
選取2011 年6 月-2013 年1 月入住我院內(nèi)分泌科符合上述條件的T2DM 患者80 例,均為已經(jīng)在用藥物進行降糖治療。其中,男性22例,女性58例,平均年齡(59.8±12.6)歲,平均糖尿病病程(12.3±5.9)年,平均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為(23.8±5.7)kg/m2。本研究方案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所有入組的T2DM患者事先認真閱讀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80 例患者根據(jù)年齡、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情況以及預期壽命等,確定相應的降糖目標值,再根據(jù)相應目標值給予降糖(胰島素聯(lián)合口服降糖藥物或單獨使用口服降糖藥物)治療,同時給予他汀類藥物調(diào)脂治療,2周后復查血脂。采用氧化酶法檢測膽固醇(TC)、TG、LDL-C、HDL-C,檢測儀器為日立7600-020生化分析儀。所有患者均給予糖尿病2號飲食,飲食結(jié)構(gòu)與院外類似,可排除飲食因素對血脂的影響,并進行正確的糖尿病生活方式宣教。
采用SPSS 11.0 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治療前后平均TG、TC、LDL-C 水平比較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80例患者中,58例(占72.50%)患者給予胰島素聯(lián)合口服降糖藥物治療,22例(占27.50%)患者給予單用口服降糖藥物治療。
在58 例使用胰島素聯(lián)合口服降糖藥物治療的患者中,有37 例(占63.79%)的TG 水平降至正常值1.7 mmol/L 以下,有19 例(占32.76%)的TG 水平介于2.3~1.7 mmol/L,有2 例(占3.45%)的TG水平未降至2.3 mmol/L以下。
在22 例單用口服降糖藥物治療的患者中,有5 例(占22.73%)的TG 水平降至正常值1.7 mmol/L 以下,有13 例(占59.09%)的TG 水平介于2.3~1.7 mmol/L,有4 例(占18.18%)的TG水平未降至2.3 mmol/L以下。
有文獻報道,糖尿病患者經(jīng)不同降糖方案治療前后的TG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6]。從本研究看出,選擇胰島素聯(lián)合口服降糖藥物治療可以更好地降低TG水平,與單用口服降糖藥物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80例患者經(jīng)降糖治療后,血糖均達到相應目標值,符合本研究要求的血糖值。其中,35 例(占43.75%)患者經(jīng)過2 周治療后FBG 控制在4.4~6.1 mmol/L,餐后2 h 血糖(2 hPBG)控制在4.4~7.8 mmol/L。
80例患者中,50例(占62.50%)患者給予阿托伐他汀鈣片20 mg治療,5例(占6.25%)患者給予阿托伐他汀鈣片40 mg治療,18例(占22.50%)患者給予辛伐他汀片20 mg治療,7例(占8.75%)患者給予瑞舒伐他汀片10 mg治療。
80 例患者降糖達到相應目標值且聯(lián)合他汀類藥物治療2周后,平均TG、TC、LDL-C水平較治療前分別下降了50.28%、42.91%、44.37%,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其中,TG 平均值治療前為3.42 mmol/L,治療后為1.70 mmol/L;有74 例(占92.50%)患者治療后TG 水平降至2.3 mmol/L以下。在這74例患者中,有42例(占56.75%)TG水平降至正常值1.7 mmol/L以下。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mmol/L,,n=80)Tab 1 Comparison of serum lipid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mmol/L,,n=80)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mmol/L,,n=80)Tab 1 Comparison of serum lipid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mmol/L,,n=80)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Note:vs.before treatment,*P<0.01
血脂異常是心血管系統(tǒng)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8]。在T2DM患者中,TG升高和HDL-C降低是構(gòu)成心血管剩留風險的主要血脂異常表現(xiàn)[9]。高TG血癥是T2DM患者中最常見的血脂異常,主要原因為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作用不足,使脂蛋白脂酶活性下降,進而引起血液中TG水平升高。T2DM患者無論是以胰島素抵抗為主還是以胰島素分泌缺陷為主,均存在明顯的胰島素作用不足,因此對于T2DM患者而言,給予降糖治療、改善機體內(nèi)胰島素作用不足、增加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可以達到降低血液中TG 水平的目的。因此,不急于使用貝特類調(diào)脂藥物降TG,既可以減少藥品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同時可以節(jié)約醫(yī)療費用。Qaseem MD等[10]和陳國河等[11]指出,大多數(shù)口服降糖藥物對血脂水平有輕到中度的影響,可使TG下降,主要原因在于糖代謝的改善,進而引起脂代謝的改善,但TG 未降至正常水平。同時,有文獻報道,他汀類藥物同樣可以降低TG 水平,但降幅較弱[7]。本研究在降糖治療的同時聯(lián)合他汀類藥物進行降脂治療,觀察了對TG的影響程度。
由本研究可知,通過2 周的降糖聯(lián)合他汀類藥物治療,對于伴有TG 介于2.3~4.5 mmol/L 混合型血脂異常的T2DM 患者而言,可以很好地降低TG 水平至2.3 mmol/L 以下,甚至能夠降至正常值以下。因此,類似患者在出院時,不必特意復查血脂水平以明確TG是否降至正常,可以根據(jù)《中國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異常防治專家共識》(2011年)給予調(diào)脂藥物治療,初始干預4周后再監(jiān)測血脂水平,以明確TC以及LDL-C水平是否已達標。本研究還觀察到,在降糖方案選擇方面,80例患者中,不論是使用胰島素聯(lián)合口服降糖藥物治療還是單用口服降糖藥物治療,都能將TG 降至2.3 mmol/L 以下,但加用胰島素治療可以更多的將TG降至正常值以下,與單用口服降糖藥物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對于住院的伴有TG介于2.3~4.5 mmol/L混合型血脂異常的T2DM患者而言,使用胰島素治療不僅能保護胰島B細胞功能,還可以降低TG水平。而對于血糖的控制而言,從本研究可以看出,只要血糖控制水平達到其相應目標值,不用嚴格控制血糖至正常水平也能達到降低TG的目的。
綜上所述,伴有TG介于2.3~4.5 mmol/L混合型血脂異常的T2DM 患者,給予降糖聯(lián)合他汀類藥物治療,在控制血糖、TC、LDL-C達標的同時,可以很好地降低TG水平,患者出院時不用特意復查血脂水平,從而可以減少患者住院期間復查血脂水平的次數(shù)。但是,基于本研究樣本數(shù)量有限,對于降糖和他汀類藥物治療與TG下降水平的相關(guān)性還需大規(guī)模、前瞻性的研究證實。
[1]Mottillo BSC,F(xiàn)ilion KB,Genest J,et al.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cardiovascular risk.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Am Coll Cardiol,2010,56(14):1 113.
[2]Fox CS,Coady S,Sorlie PD,et al.Trends in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J].JAMA,2004,292(20):2 495.
[3]中華醫(yī)學會內(nèi)分泌學分會.中國2 型糖尿病合并血脂異常防治專家共識:2011 年[J].中華內(nèi)分泌代謝雜志,2102,28(9):700.
[4]楊文英.2型糖尿病伴血脂異常的診治進展[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6,26(16):1 233.
[5]Miyamoto M,Kotani K,Okada K,et al.The correlation of common carotid arterial diameter with atherosclerosis and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Acta Diabetol,2012,49(1):63.
[6]段本彥.對糖尿病患者采取不同降糖方案進行治療的療效分析[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12(7):230.
[7]李晚泉,方長庚,曾小茹,等.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非諾貝特治療合并甘油三酯升高的ACS 患者的療效觀察[J].新醫(yī)學,2014,45(5):308.
[8]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循證醫(yī)學評論專家組.甘油三酯增高的血脂異常防治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9):793.
[9]Fruchart JC,Sacks FM,Hermans MP,et al.The residual risk reduction initiative:a call to action to reduce residual vascular risk in dyslipidaemic patient[J].Diab Vasc Dis Res,2008,5(4):319.
[10]Qaseem MD,Humphrey LL,Sweet DE,et al.Oral pharmacologic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J].Ann Intern Med,2012,156(3):218.
[11]陳國河,陳慧芬,劉素玲,等.控制高甘油三酯對2型糖尿病人血管內(nèi)皮細胞功能及血糖的影響[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9,15(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