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肝瀉火方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肝火犯肺型)的臨床觀察
丁元華
(江蘇省泰州市中醫(yī)院 呼吸科, 江蘇 泰州, 225300)
關鍵詞:支氣管擴張咯血; 中藥治療; 清肝瀉火方
支氣管擴張指支氣管樹的異常擴張,是一種慢性支氣管化膿性疾病,主要病因是呼吸道感染和支氣管阻塞。在兒童或者青壯年時期罹患麻疹、百日咳后,發(fā)展為支氣管肺炎,使支氣管管壁破壞,形成管腔持久擴張和變形。臨床較為常見的主要癥狀是慢性咳嗽、咯膿痰和(或)反復的咯血。本病的發(fā)病率較高,西醫(yī)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主要用抗感染及止血藥物,副作用相對較多,尤其是止血藥物,而應用中藥治療則相對副作用小,并且對慢性咳嗽、發(fā)熱、咳痰等癥狀療效顯著[1]。作者在臨床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中,運用中醫(yī)藥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70例患者均為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本科門診和住院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5例和對照組35例。治療組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43~74歲,平均年齡57.2歲;病程4~20年,平均14.4年。對照組中男18例,女17例;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58.8歲;病程5~21年,平均15.1年。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2]。
1.2.1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內(nèi)科學》[3](第6版)有關支氣管擴張的診斷標準制訂:①慢性咳嗽、大量膿痰,反復咯血,肺部同一部位反復感染或僅表現(xiàn)為反復咯血;②肺部固定而持久的局限性粗濕性羅音,可有杵狀指(趾);③胸部X線片顯示患側(cè)下肺紋理局部增多及增粗現(xiàn)象,或有不規(guī)則環(huán)狀透亮陰影或卷發(fā)狀陰影和(或)胸部CT顯示支氣管管壁增厚的柱狀擴張或成串成簇的囊樣改變。
1.2.2中醫(yī)診斷標準:根據(jù)《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咯血的辨證標準,辨為肝火犯肺證。
1.2.3中醫(yī)癥狀分級量化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5]中的慢性支氣管炎癥狀分級量化表制訂,見表1。
表1 中醫(yī)癥狀分級量化標準
全部病例均符合中西醫(yī)診斷標準和中醫(yī)辨證分型標準[6]。排除標準:嚴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不能口服中藥湯劑者[7]。
基礎治療:全部患者均用注射用頭孢地嗪鈉(2 g,靜脈滴注,2次/d)聯(lián)合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 g,靜脈滴注,1次/d)。對照組應用西藥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1單位肌肉注射,每日1次。治療組口服自擬清肝瀉火方中藥湯劑。方藥組成:青黛10 g,海蛤殼30 g,桑白皮15 g,生梔子10 g,黃芩10 g,瓜蔞皮15 g,生石決明20 g,牡丹皮10 g,生大黃10 g;加減:若出血量大,可酌情選用收斂止血之功的白芨末3 g(沖服),血余炭10 g,火炭母10 g; 痰多咳嗽頻作加炙麻黃10 g, 浙貝母15 g化痰止咳。上方加水1 000 mL,煎取300 mL,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用。2組均以14 d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觀察療效[8]。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咳嗽和咯血療效評定標準制訂:顯效:咯血控制,咳嗽消失或基本消失,咳痰在20 mL以下,無發(fā)熱;有效:咯血明顯減少,咳嗽明顯減輕,咳痰量50 mL以下,不發(fā)熱;無效:咯血及咳嗽等癥狀無改善。
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2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1.43%,對照組為71.43%,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2組治療后癥狀積分明顯下降,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治療組癥狀積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治療組平均止血時間為(3.8±1.23) d,對照組平均為(6.7±1.76) d,治療組平均止血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患者臨床總療效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 分
與治療前比較,△P<0.05; 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支氣管擴張咯血可見痰中帶血甚至大咯血,與疾病嚴重程度可不一致,當出現(xiàn)大咯血時會造成窒息,危及生命,因此治療支氣管擴張除治療原發(fā)病外,應重視咯血治療[9]。
支氣管擴張咯血在祖國醫(yī)學屬于“咯血”、“咳血”范疇,肺為五臟之華蓋,亦為嬌臟,喜潤惡燥,不耐寒熱,外邪內(nèi)邪均可使其功能失調(diào),病位在肺,與肝腎有關,病因為外因和內(nèi)因兩個方面,外因多由于感受六淫之邪,邪氣犯胃,肺氣上逆,而致肺氣痹阻失宣,血行不暢,氣郁化火,損傷肺絡,從而形成支氣管擴張;肝主疏泄,喜條達,性急易怒,情志失調(diào),則致肝失疏泄,氣郁化火,上逆侮肺,木火刑金,肺失升降而咳,咳甚則陽絡受傷而出血,血隨痰濁經(jīng)氣道而出[10]。內(nèi)因多指肺體虧虛、飲食不當及七情內(nèi)傷,絡損血溢或氣不攝血則咳血。故本次臨床觀察選用自擬方劑清肝瀉火方,其以清肝瀉火,止血消瘀為主要治療原則,方中生石決明味咸性寒歸肝經(jīng),具有清肝瀉火,滋補肝陰的作用;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歸心肝胃經(jīng),具有涼血止血消瘀的功效。兩藥共為君藥,合用共奏清肝瀉火,涼血止血消瘀之功。臣以青黛、海蛤殼化痰濁;佐以黃芩、瓜蔞皮、生大黃清肺通腑瀉熱??v觀全方治療重在清肝,以頓挫氣火的逆亂,使肺得清肅,標本同治,直中病機。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為本次臨床觀察對照組所選藥物,其主要成份是從長白山白眉蝮蛇凍干蛇毒中提取分離得到的血凝酶,為臨床常用止血劑,通過“類凝血酶”作用,產(chǎn)生止血效應,其不良反應較少,臨床應用安全。
參考文獻
[1]寇焰, 吳之煌, 張曉霞. 清熱涼血止血方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30例臨床觀察[J]. 北京中醫(yī)藥, 2009, 28(11): 869.
[2]周攀. 中藥灌腸療法對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腎功能的影響[J].海峽藥學, 2012, 24(11): 196.
[3]葉任高, 陸再英. 內(nèi)科學[M].6版.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6: 35.
[4]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4: 3.
[5]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 北京: 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2002: 56.
[6]陳宏衛(wèi), 王守麗, 鄔本榮.阿魏酸鈉聯(lián)合貝那普利治療臨床糖尿病腎病療效觀察[J]. 臨床薈萃, 2004, 19(14): 794.
[7]姚俊榮.消白湯加減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38例[J].河南中醫(yī), 2013, 33(5): 10.
[8]寇焰, 張曉霞, 吳之煌, 等.清熱化痰湯聯(lián)合莫西沙星治療痰熱壅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臨床觀察[J].北京中醫(yī)藥, 2008, 27(9): 684.
[9]陳友香, 程仲敏.白岌膠漿合加減止嗽散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28例[J].湖北中醫(yī)雜志, 1995, 17(117): 14.
[10]洪廣祥, 王麗華.論支氣管擴張癥的中醫(yī)藥治療思路[J].中醫(yī)藥通報, 2006, 5(3): 10.
收稿日期:2015-05-16
中圖分類號:R 56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5)24-120-02
DOI:10.7619/jcmp.20152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