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潤如 劉鵬圖
(中山大學 網絡與信息技術中心,廣東廣州510275)
網絡教育資源是開展網絡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如何規(guī)劃、建設好網絡教育資源,成為各高校、學科教師和教育技術專家研究的重點課題。早在2001年,中山大學就進行了數字化校園建設,網絡教育資源是數字化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了十多年的努力,中山大學網絡教育資源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學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本研究試圖對中山大學網絡教育資源建設的理念、成果進行闡述,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同時對網絡教育資源建設的趨勢進行有意義的探討。
很多學者、專家對網絡教育資源的概念作了界定,雖然表述方法不盡相同,但核心內容基本上是一致的。普遍認為教育資源是指專門為教學目的而設計的或者被用于教育目的服務的、以數字化的形式在計算機網絡上進行傳輸的各種資源[1]。按資源的形態(tài)劃分,網絡教育資源包括網絡教育環(huán)境資源、網絡教育信息資源和網絡教育人才資源。在本研究中,網絡教育資源主要是指網絡教育環(huán)境資源和網絡教育信息資源。
在學校領導的關心和廣大學科教師、教育技術專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山大學網絡教育資源建設形成了自己特色的理念:
網絡教育資源作為是中山大學數字化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網絡教育資源建設不但要處理與數字化校園各個系統(tǒng)之間的結構關系,還要正確處理資源建設與各個學科之間的關系,建立網絡教育資源統(tǒng)一管理門戶系統(tǒng),真正從系統(tǒng)觀出發(fā),實現統(tǒng)籌協(xié)調發(fā)展,科學發(fā)展,網絡教育資源才能避免重復建設。
由于網絡教育資源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造成資源的不易管理和利用。為了更有效地促進各類網絡教育資源的建設,促進各類資源之間的數據共享,提高網絡教育資源檢索的效率與準確度,保證資源建設的質量,制訂網絡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guī)范是十分必要的。為此,中山大學根據教育部教育信息技術標準化委員會的學習元數據規(guī)范(CELTS-3)和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guī)范(CELTS-41.1),結合中山大學網絡教育資源建設的實際情況,制訂了《中山大學教育資源描述規(guī)范與技術要求》、《中山大學網絡課程技術規(guī)范要求》、《中山大學網絡課件技術規(guī)范》、《基于網上資源利用的教改試驗研究規(guī)范要求》和《立體化教材建設規(guī)范要求》。
資源共享是網絡教育的最大優(yōu)勢,網絡教育資源的標準化,為資源共享提供了技術保障。中山大學的教師、學生和校友可以用中山大學的網絡身份證(NetID)登陸中山大學網絡教育資源建設網站,訪問、點播、下載網絡教學資源。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中山大學網絡教育資源將逐步向社會開放,網絡教育資源公平的開放和共享,是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必經之路。
教育資源的建設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一個動態(tài)的建設過程。它和整個教育的發(fā)展是相輔相成的。隨著知識的更新和教育需求的不斷增加,教育信息資源的功能和內容應該不斷地完善和更新,以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
網絡教育資源的傳輸、儲存、管理和應用,必須依靠網絡教育平臺提供技術支撐。在網絡教育資源統(tǒng)一管理門戶系統(tǒng)的框架內,中山大學引進和開發(fā)了六大數字化學習平臺。這六大數字化平臺,構成中山大學數字化教學環(huán)境,實現了網絡教育資源的傳輸、儲存、管理,為中山大學的數字化教學提供了物質基礎和技術支撐。
中山大學數字化資源庫是一個由學校各學科的教學資源集合而成的公共網絡教學資源管理中心,其內容廣泛,資源的類型主要包括有:媒體素材(文本類素材、圖形/圖像類素材、音頻類素材、視頻類素材、動畫類素材)、教學課件(網絡版和單機版)、文獻資料(學術論文、研究報告、專著)、教學案例和試卷等。中山大學數字化資源庫的資源由學科老師根據教學需要建設、更新和管理,中山大學網絡與信息技術中心提供硬件和軟件的技術支持。
目前,中山大學數字化資源庫擁有文本類素材60489條,圖形/圖像類素材24551張,音頻類素材2626條,視頻類素材3892部,動畫類素材362部,教學課件235課時;文獻資料554個;教學案例188例;試題庫30個。
中山大學于2005年引進了BlackBoard數字化學習平臺,采用負載均衡架構技術,把該平臺分為本科、研究生系統(tǒng)和遠程教育系統(tǒng),分別用于在校本科、研究生校內跨校區(qū)的遠程教學和中山大學網絡教育學院的遠程教育。目前,BlackBoard數字化學習平臺校內本研系統(tǒng)上線網絡課程1347門,中山大學網絡教育學院遠程教育系統(tǒng)上線網絡課程468門。
中山大學名家大師薈萃,他們優(yōu)秀的品格和精湛的學術造詣熏陶著一代代莘莘學子,形成了良好的學術風氣。中山大學逸仙網絡大講堂是一個集校內外知名專家學者講座的視頻點播、實時直播平臺。目前開設的欄目有:中外優(yōu)秀文化講座、文理醫(yī)拓寬視野名師系列講座、博雅講座、名師名家講壇、醫(yī)學名家講座和院系講座等,內容十分豐富、精彩。目前,中山大學逸仙網絡大講堂有各類講座1090部,點播超過165000人次。
中山大學知識社區(qū)旨在為中山大學的師生提供一個個性化的交流和展示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以活動為中心,師生可以就共同關心的話題進行討論,可以將個人的想法、技能、觀點和經驗等通過這個平臺進行歸類、管理,建立個性化的個人空間,向人展示,與人分享。
2010年8月25日,中山大學正式登錄蘋果iTunes U。中山大學通過iTunes U平臺,為全球學習者提供免費的下載內容,包括教學講義,語言課程,學術講座和演講,校園新聞和學生活動等,用戶可以一次下載iTunes U的音頻和視頻作品,也可以訂閱整個課程,訂閱下載項目可以自動推送更新,從而獲得實時可用資源。目前中山大學上傳了教學視頻約260個課時。
2014年9月30日,中大夢課平臺正式上線,中山大學一批12門優(yōu)質課程已經立項,課程資源也在開發(fā)過程中。不久的將來,將與國防科技大學共建和共享優(yōu)質課程。
在學校領導、教務處、教研室等多個部門和廣大師生的支持下,中山大學的網絡教育資源建設取得階段性的成果,為學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作出積極的貢獻。但是,在資源建設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或有待改善的地方,總結如下:
隨著教育信息化進程的推進,在網絡教育平臺上運行的教育資源種類越來越多,內容也越來越豐富,給資源的搜索帶來一定的困難。雖然每個資源平臺都有自己的資源搜索功能,但對于廣大師生和校友、甚至將來面向廣大的社會大眾,這樣的資源搜索功能遠遠不能滿足要求。因此,基于中山大學數字化校園建設的五個統(tǒng)一的理念,建立一個網絡教育資源門戶網站,中山大學博學網(http://study.sysu.edu.cn)把多個平臺上的教育資源信息集中起來,提供方便快捷的檢索服務,這樣可以解決教師和學生資源搜索難的問題。網絡教育資源門戶網站沒有放置任何教育資源本體,主要是一個教育資源元數據描述的記錄數據庫加一個搜索引擎,把各類教育資源聯(lián)系到了一起,為教師、學生提供大量的教育資源信息服務。網絡教育資源門戶網站的建設,可以參考美國教育資源門戶網站(http://www.thegateway.org)的經驗[2]。
調查發(fā)現,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對參與網絡教育資源建設并不積極,或有參與,但不積極維護和更新資源。教育資源的建設不是一步到位,而是一個動態(tài)的建設過程。教師的積極性直接影響著網絡教育資源的質量和知識的更新。分析原因,主要是教師認為從事網絡教學和網絡教育資源建設所付出的精力和時間要比傳統(tǒng)教學的多。在國外,也有類似的研究,美國公立與贈地大學史隆全美在線學習委員會(APLU-Sloan National Commission on Online Learning)2009年發(fā)布的調研報告顯示,64%的教師認為從事網絡教學所付出的精力和時間比要比傳統(tǒng)教學的多;涉及網絡教學資源和網絡課程開發(fā)時,更有85%的教師認為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3]。為了調動教師參與網絡教育資源建設的積極性,要對癥下藥。對教師從事網絡教學和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的額外付出,應該建立穩(wěn)定的長期有效的補償和激勵機制。另外,要關注教師在從事網絡教學和網絡教學資源建設時的額外付出消耗在哪里,如何通過技術支持和更加周到服務盡量減少的他們的額外付出。只有通過提供技術支撐、優(yōu)質的服務,以及長期有效的補償和激勵機制,鼓勵更多的教師積極參與網絡教育資源建設,才能開發(fā)出高質量的網絡教育資源。中山大學為了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網絡教育資源的開發(fā),建立了相應的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2005年開始采用項目制的方式推進學校網絡教育資源建設,出臺了《中山大學網絡教育資源建設項目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先后投入約500萬元建設教育技術“博學工程”項目,大大提高了教師的積極性。
由于各種原因,網絡教育資源的質量會出現參差不齊的情況,或原本屬于優(yōu)質的資源,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不能滿足教學要求了。為了保證網絡教育資源的質量,在建設和管理過程中,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變這種情況。在資源的建設上,從內容到形式要作更進一步統(tǒng)籌規(guī)劃,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建設優(yōu)質的網絡教育資源,真正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在資源的管理上,要建立完善的網絡教育資源評價指標體系,定期對網絡教育資源進行評價與審核。只有嚴格按照網絡教育資源評價指標體系和審核標準對資源進行建設、修改和更新,網絡教育資源才能真正成為提高教育質量的優(yōu)質資源。為此中山大學出臺了《中山大學教育技術應用考核評估方案》,定期對網絡教育資源的應用情況進行檢討。
學習型社會是時代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產物,人們根據發(fā)展的需求,可以建設學習型家庭、學習型組織、學習型企業(yè)、學習型社區(qū)和學習型城市等,其中學習型組織和學習型社區(qū)是學習型社會主要類型。教育信息化為學習型社會提供物質基礎。高校不僅是知識的“加工廠”,人才的“集散地”,而且還是知識倉庫,高校的網絡教育資源除了在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繼續(xù)教育等學歷教育中發(fā)揮作用外,還將在學習型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高校網絡教育資源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職業(yè)培訓和行業(yè)辦學。今后,高校將會與勞動職能部門和相關行業(yè)聯(lián)手,發(fā)揮高校知識倉庫的優(yōu)勢,結合社會需求,共同開發(fā)更多適合職業(yè)培訓和行業(yè)辦學的非學歷網絡教育資源。
在網絡教育資源數量不斷增加和質量不斷提高的同時,網絡教育資源建設更應注重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資源服務體系,使用戶獲得更加完善的服務和深層次的、專業(yè)的技術支持。這些服務包括課程計劃、教學設計、資源查詢和技術答疑等。另外,網絡教育資源服務還可以面向團體用戶,如學院和科研機構等團體機構,提供完整的數據庫內容服務,也可面向個人,根據用戶需要,定制個性化資源服務。
談到網絡教育資源建設,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想到網絡課程、網絡課件、教學資源庫等“軟”的資源。其實網絡教育資源還應該包括網絡交流支撐平臺,目前我們通常使用的網絡交互手段有異步方式(如電子郵件)和同步方式(如QQ、視頻會議、虛擬課堂等)兩種。隨著網絡教學活動的增加,以上網絡交互手段已不能滿足教學要求。通過網絡,真正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面對面”的網絡交流,兼容桌面終端和移動終端的多用戶雙流(視音頻和多媒體數據)傳輸的同步網絡交流支撐平臺——媒體即時通訊平臺將是網絡教育資源建設的另一發(fā)展趨勢。
多媒體即時通訊平臺是一個基于視頻會議、多媒體數據傳輸和類似QQ、MSN等多種即時通信技術,融合Web 2.0建設思想,集IM、音頻、視頻、SMS、E-mail、Web LiveContact等各種通訊手段于一體綜合性應用平臺[4]。通過這個平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一對一交流,或者學習小組、班級之間的交流就像傳統(tǒng)課堂的面對面交流一樣完整、徹底,完全突破時空限制。
每一所大學都有它的學科優(yōu)勢和辦學特色,信息化理念及發(fā)展水平相近的大學將相互合作,取長補短,建立網絡教育資源建設聯(lián)盟,在聯(lián)盟協(xié)議的框架下,統(tǒng)籌協(xié)調,挖掘各自院校的學科優(yōu)勢,共同開發(fā)、管理和使用網絡教育資源,并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制正確處理資源的知識產權。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高校課程共享中心及上海西片19所高校簽訂MOOC共建共享合作協(xié)議,實現課程資源共享和學分互認;由深圳大學發(fā)起并成立、40多所高校加入的地方高校MOOC發(fā)展戰(zhàn)略聯(lián)盟已經運作[5],中山大學與國防科技大學共建和共享優(yōu)質課程。網絡教育資源建設聯(lián)盟化將是優(yōu)質資源的發(fā)展方向。
網絡教育資源在提高教學質量,挖掘優(yōu)質教育資源,發(fā)揮學習者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系統(tǒng)性、規(guī)范性、開放性和可擴展性的資源建設理念,使網絡教育資源的建設更加科學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網絡教育資源建設聯(lián)盟化是網絡教育資源的發(fā)展趨勢。
[1]劉清堂,王忠華,李書明.網絡教育資源設計與開發(f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4-7.
[2]The gateway to 21 st century skills[OL].
[3]Online learning as a strategic asset volume II: The paradox of faculty voices:views and experiences with online learning[OL].
[4]郭清順.視頻融入數字校園[J].中國教育網絡,2008, (11):13-14.
[5]趙海霞,謝舒瀟,劉永貴等.高等教育MOOC 的發(fā)展路徑、戰(zhàn)略影響及理性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14,(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