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市江寧區(qū)南師附中江寧分校(211102) 趙 鳳
數(shù)學問題一般是由文字與數(shù)量關系組成的,正確理解文字信息以及理清信息中的數(shù)量關系是幫助學生盡快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有效突破口。但是,在小學低中年段,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弱,直接影響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效果。因此,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逐步教會學生正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策略,以達到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那么,如何促進低年級學生解決問題中理解能力的發(fā)展呢?下面筆者主要就此談談自己的教學策略與體會。
“敲”即“推敲”,具體來說,就是要求學生在讀題的過程中仔細推敲每個字、每個詞、每句話的意思,以達到準確理解題意的目的。理解語言文字是解決各種問題的紐帶,因此,教師要像上語文課一樣,著力于學生數(shù)學理解能力的提升,進而達到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目的。
例如:“明明今年13歲,比麗麗大3歲,問麗麗今年幾歲?”對于小學生來說,此類問題是最容易使他們感到迷惑的問題,因為許多學生分不清楚到底是明明大還是麗麗大。要想促進學生對題意的正確理解,教師就要引導學生仔細推敲,然后抓住關鍵句子“比麗麗大3歲”,讓學生聯(lián)系題目前后句子的意思把這句話補充完整,使之逐漸明朗化。這樣一來,原有句子就變成了“明明比麗麗大3歲”,也就是“13歲比麗麗大3歲”。這樣一來,層層遞進,學生很快就可以得出“13—3”就是麗麗的歲數(shù),此時,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由此可以看出,在低年級解決問題教學過程中,對于“多多少,少多少”或者“倍數(shù)”等學生比較難以理解的數(shù)學語言,教師要引領學生仔細推敲,根據(jù)需要逐漸把句子補充完整或者轉(zhuǎn)化為學生容易理解的詞語或者句子,以促進學生理解。
“述”即“口述”。具體到解決問題當中,主要就是指學生在讀完題目以后能夠脫離課本用自己的話把主要內(nèi)容口述出來。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題目要求的印象,并使題目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鮮明的表象。在口述的過程中,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概括能力,也有助于學生審題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升。
例如:“有24個小朋友去公園玩,他們先玩劃船游戲,每個船上可以坐6人,他們需要租幾條船?接下來他們又玩了碰碰車,每個碰碰車上可坐3人,請問他們需要購買幾張碰碰車的票?”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初看這道題,內(nèi)容多,問題多,會產(chǎn)生一種無從下手的感覺。此時,為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讀題的基礎上,整理出有價值的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在教師的啟發(fā)與鼓勵下,學生抓住了習題中的關鍵詞語句子:有多少個學生?他們?nèi)ジ墒裁???jīng)過怎樣?要求的問題是什么?等進行口述。這樣一來,學生既抓住了理解問題的要點,又提升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助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促進了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
從上述課例可以看出,當學生通過閱讀、整理、綜合,把習題中的語言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語言并通過口述表達出來時,不僅加深了學生對題目要求的印象,而且會使題目中的要求更加明朗化,解決起問題來更顯得胸有成竹。
“擬”即“模擬”。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于一些比較復雜或者學生不好理解的問題,教師可以采取模擬情節(jié)、情境再現(xiàn)的方式或者列表、畫圖的方式幫助學生解決。在這樣具體形象的情境中,學生定會思維如泉涌,并在具體運用的過程中理解題意的具體要求。這樣教學,既提升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又達到了解決問題的目的。
例如:“家里有一些5角、1元、2元、5元的紙幣,上學交書本費需要10元,請問有幾種拿法?”(最少寫出5種)這個問題對低年級學生來說,一下子寫出5種方案還是具有一定難度的。為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現(xiàn)場模擬,在這直觀的場景中,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怎樣選擇可以湊足10元錢,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果。
由此可見,在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中,當學生的思維與需要解決的數(shù)學問題之間產(chǎn)生一定距離,學生很難直接找到解題思路時,教師就可以采用模擬情境,有效促進學生對題意的理解,進而幫助學生盡快解決數(shù)學問題。
總之,在低年級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解決數(shù)學問題是學生經(jīng)常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要想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就要著力于對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除了常見的認真讀題的方式以外,教師還要在“敲,述,擬”上下工夫,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達到盡快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