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瀟瀟 張夢雅(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
電視文化對漢字認同的影響
胡瀟瀟 張夢雅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
摘 要: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精華,也是傳承中華文明的載體之一。隨著傳播技術的發(fā)展,電視和網絡媒介改變了受眾的閱讀習慣和思考方式,降低了很大一部分受眾正確使用、書寫漢語的能力。電視媒介作為大眾傳播媒介承擔著一定社會責任,以手寫漢字為主要內容的幾檔電視節(jié)目重新喚起了人們對漢字的重視。發(fā)揮電視文化對漢字認同的積極作用,傳承中華文明,是個體和社會共同的責任。
關鍵詞:電視文化;文化認同;文字認同;技術決定論
1.1電視媒介改變受眾的閱讀習慣和思維方式
媒介對受眾閱讀習慣甚至思維方式有著重要的影響。以電視媒介為代表的大眾媒介主要通過聲畫手段進行傳播,讀圖代替了閱讀文字,感官訴求代替了靠頭腦想象形成的畫面感。娛樂化、瑣碎化、低俗化的電視節(jié)目內容讓一部分受眾喪失了思辨的能力甚至是試圖思考的動力。人們從電視上接收信息,也常常不加甄別。觀看電視的時間壓縮了閱讀書籍的時間,對畫面的訴求克制了對漢字的認知,閱讀習慣與思維方式的改變對傳承漢字文化、增加對漢字的認同感有一定的消極作用。
1.2電視傳播中文字的作用
電視傳播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視聽合一,畫面和聲音是其傳播信息的主要手段。由于電視節(jié)目是按照時間順序播出,觀眾的選擇性較差,直觀的電視畫面不僅轉瞬即逝,而且又會有多義性,不利于受眾的理解,這些情況下,需要文字的輔助說明。
總體來說,文字在電視傳播中并不占主要方面,一般起著輔助理解的作用,電視中的文字主要用來解釋和補充信息。還有一些時間人們打開電視,而伴隨性地做著其他事情,只是“聽”電視的內容,這種情況下,更是看不到文字。這也使熱愛觀看電視的人有更少機會在此過程中接觸漢字。
另一方面,電視文化對漢字認同也起著積極促進的作用。例如河南衛(wèi)視的《漢字英雄》《成語英雄》、中央電視臺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綜藝節(jié)目,讓人們重拾了對漢字的熱愛與認同,全國民眾掀起一股手寫漢字的熱情,也引發(fā)了學界對漢字文明傳承的重視。
2.1大眾傳播的正面功能
大眾傳播在社會中的正面功能主要有傳播信息、引導輿論、教育大眾、提供娛樂四項。電視傳播作為大眾傳播的一種,在一定程度上,對漢字的認同起著正面的促進作用。大眾傳媒試圖引導人民規(guī)范使用漢語和漢字,隨著受眾文化水平的提升,《漢字英雄》等以娛樂性結合教育性的節(jié)目在收視率和口碑上都獲得了很好的反饋。這些節(jié)目更好地適應了目前的電視文化環(huán)境,擴大了真人秀和競賽節(jié)目的內容范圍,增加了對漢字的關注,引發(fā)了對漢字文化保護的思考,增加了對漢字文化認同感。
2.2電視媒介的議程設置
媒介會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通過對一些事件進行有選擇且程度不同的報道,可以有效左右人們關注和議論事件的先后次序和重要程度。電視媒介有其獨特的議程設置機制,能有方向性且重點突出地引導受眾的關注導向。人們對手寫漢字和漢字文化這些話題本身就有感觸,大眾媒介再針對這些設置議題,可以引起受眾的共鳴,互相討論,大眾傳播、人際傳播與群體傳播相互交織,加大了傳播范圍,增強了傳播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對漢字的認同感,從而增強了有關文化保護和文化傳承的民族凝聚力。
漢字是我國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我們日常交流的重要載體。漢字的重要性無需贅言,重拾手寫漢字的能力也是我們保護文化的一種方式。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人民才能增強對漢字的認同感,提高民族凝聚力。
電視媒介是我國目前影響范圍最廣的傳統(tǒng)媒體,由于其專業(yè)規(guī)范的把關機制,可以給受眾帶來更規(guī)范的漢語文化氛圍。盡管電視以聲畫傳播為主,文字只起到輔助的作用,但是,無論是電視臺播音的規(guī)范普通話的語音,還是電視上規(guī)范的文字書寫,或是以漢字為節(jié)目內容的紀錄片或綜藝節(jié)目,都給受眾加強對漢字的感性理性認識、增強文化認同感起到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而受眾出于接受信息、提高自我修養(yǎng)、增加社會互動提高社會地位等動機,會跟隨電視對于漢字解讀的議程,以自己的方式對電視節(jié)目傳播的信息進行“解碼”,從單純地觀看電視到對漢字認同的情緒,到與熟人、與網友進行人際傳播、群體傳播來交流感想,或通過一些方式對電視媒介進行反饋,這個信息傳播的過程有可能在個人周圍甚至在整個社會形成一個輿論場,使全民進入到一個重視漢字、重視漢字書寫的時代。文字認同是構建文化心理的基礎,通過電視文化的傳播,增加民眾對漢字的認同和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不僅使個人在心理上有一份慰藉,也促進了全社會共同傳承中華文明、保護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