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斌
(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 中文系,湖北 十堰 442000)
《蘭亭集序》與瑯邪王氏
高武斌
(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 中文系,湖北 十堰 442000)
魏晉第一大族瑯邪王氏除了在經(jīng)濟、政治上擁有特權(quán)外,還通過主導(dǎo)文化來發(fā)揮其影響力。東晉時期,瑯邪王氏經(jīng)常參與或組織的上巳文人雅會,在士族中具有廣泛的影響力。這是王羲之組織蘭亭集會的家族文化背景?!短m亭集序》由樂而悲的感傷基調(diào),既與魏晉文人雅會的傳統(tǒng)主題有關(guān),也與瑯邪王氏家族的衰落和王羲之坎坷的仕途經(jīng)歷有關(guān)。
蘭亭集序;瑯邪王氏;王羲之;文人雅會
蘭亭集會是魏晉時期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文人雅會。王羲之舉辦蘭亭集會,與瑯邪王氏的家族文化傳統(tǒng)密不可分;而《蘭亭集序》對喜極而悲,生死無常的感慨,除了源自魏晉文人雅會固有的主題外,還與瑯邪王氏家族的變遷及王羲之本人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
在魏晉時期的各種士人群體文化活動中,瑯邪王氏幾乎都是最為重要的參與者或主導(dǎo)者。自正始時期王戎參與竹林之游開始,瑯邪王氏的身影,就在各種大大小小的文人雅會中頻頻出現(xiàn)。如果說,魏晉交替時期以王戎為代表的瑯邪王氏在文人雅會中尚屬于參與角色的話,那么,到西晉時期,伴隨著瑯邪王氏在政治上的崛起,其家族成員在文人雅會中的地位,便隨之發(fā)生了變化。
在西晉著名的金谷集會中,瑯邪王氏便扮演著關(guān)鍵角色。從《金谷詩序》可知,石崇舉辦金谷集會的原因,主要是要為王詡舉行一次餞行活動。換言之,此次文人雅會是圍繞著王詡進行的,他是此次活動的核心人物。那么,王詡是什么人呢?《世說新語·容止》注引石崇《金谷詩序》:“王詡,字季胤,瑯邪人也?!庇忠锻跏献V》:“詡,夷甫弟也,仕至修武令?!盵1](P721)除了身為征西大將軍外,王詡還是王衍之弟,而王衍則是當時政壇的當軸人物。通過金谷集會,可以明白兩點:第一,瑯邪王氏在政治上的影響力,是人數(shù)眾多的金谷集會得以舉行的先決條件;第二,金谷集會又因其龐大的規(guī)模,提高了瑯邪王氏在士族中的影響力。這一點,在日后王羲之將蘭亭集會與金谷集會相比較時,表現(xiàn)得很明白?!稌x書·王羲之傳》云:“或以潘岳《金谷詩序》方其文,羲之比于石崇,聞而甚喜?!盵2](P2099)王羲之處處拿蘭亭集會與金谷集會相比較,除了以集會的規(guī)模自豪外,更深層原因,恐怕還在于王羲之對家族勢力在士族中影響力的追憶。
《世說新語·言語》第23條載:“諸名士共至洛水戲,還,樂令問王夷甫:‘今日戲,樂乎?’王曰:‘裴仆射善談名理,混混有雅致;張茂先論《史》、《漢》,靡靡可聽;我與王安豐說延陵、子房,亦超超玄著?!盵1](P100)這里記載了西晉時期瑯邪王氏的代表人物王衍、王戎于三月三日上巳節(jié),與諸名士在洛水邊清談玄理的故事。又《世說新語·企羨篇》第二條載:“王丞相過江,自說昔在洛水邊,數(shù)與裴成公、阮千里諸賢共談道。羊曼曰:‘人久以此許卿,何須復(fù)爾?’王曰:‘亦不言我須此,但欲爾時不可得耳!’”[1](P742)《世說新語·輕詆》第六條載:“王丞相輕蔡公,曰:‘我與安期、千里共游洛水邊,何處聞有蔡充兒!’”[1](P973)從王導(dǎo)對參與洛水之游的追憶及自豪之情來看,參與以清談玄理為內(nèi)容的文人集會,已成為瑯邪王氏借以展示其文化修養(yǎng),顯示其門第高貴的重要途徑。王導(dǎo)從弟、王羲之叔父王廙《洛都賦》云:“若乃暮春嘉禊,三巳之辰。貴賤同游,方驥齊輪。麗服靚妝,祓乎洛濱。流芳塞路,炫日映云?!盵3](P186)又,王廙《春可樂》云:“上禊兮三巳,臨川兮蕩飲,回波兮曲沼,夾岸兮道渠?!盵3](P856)王廙對上巳文人雅會的反復(fù)提及,透露出瑯邪王氏與上巳文人雅會之間的密切關(guān)系。
到東晉時,曾與瑯邪王氏于上巳時節(jié)同在洛水邊談玄論道的河東裴氏、陳留阮氏等玄學世家走向衰落,與此同時,瑯邪王氏卻開始一支獨大。由此,瑯邪王氏在上巳文人雅會中的地位開始突出。從王導(dǎo)對上巳文人雅會的津津樂道,及王廙在文學作品中對上巳文人雅會盛況的描述中,均可以看出,到東晉時,上巳文人雅會已成為瑯邪王氏借以展示其家族文化影響力的一面旗幟?,樞巴跏显谏纤任娜搜艜兴宫F(xiàn)出的無與倫比的文化影響力,又反作用于其政治權(quán)力?!稌x書·王導(dǎo)傳》載:“徙鎮(zhèn)建康,吳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導(dǎo)患之?!瓡律纤龋塾H觀禊,乘肩輿,具威儀,敦、導(dǎo)及諸名勝皆騎從。吳人紀瞻、顧榮,皆江南之望,竊覘之,見其如此,咸驚懼,乃相率拜于道左?!盵2]((P1745)司馬睿初鎮(zhèn)建康時,吳人并沒有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而王導(dǎo)則借上巳文人雅會擴大其影響力,強化鞏固了司馬睿在江南的統(tǒng)治。這也成為瑯邪王氏領(lǐng)導(dǎo)文人雅會,掌握文化權(quán)威最濃抹重彩的一筆。與此相應(yīng),在東晉王導(dǎo)時期,隨著瑯邪王氏走向權(quán)力頂峰,其在士人群體中的影響力也達到巔峰。
總而言之,西晉時期,上巳文人雅會還只是瑯邪王氏與各大士族共同展示其家族文化的舞臺,但到東晉時,隨著瑯邪王氏的坐大,其在上巳文人雅會中的地位也變得獨一無二。王羲之舉辦蘭亭集會,正是對瑯邪王氏這一文化傳統(tǒng)的沿承。明白了這一點,也就明白了王羲之舉辦蘭亭集會的家族背景及其必然性。
自東漢以來,憂生之嘆便成為文人作品中最常見的主題之一,而魏晉文人雅會與詩文創(chuàng)作等文化活動之間,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因而憂生之嘆也成為魏晉文人雅會及由文人雅會衍生出的詩文最常見的主題之一。
三國時期,曹丕在《與吳質(zhì)書》中述及鄴下文人雅會時寫道:“昔日游處,行則連輿,止則接席,何曾須臾相失。每至觴酌流行,絲竹并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謂百年已分,可長共相保。何圖數(shù)年之間,零落略盡,言之傷心!”[4](P1896)到西晉時,石崇在《金谷詩序》中所表達的情感基調(diào),也與此相同。他們所流露出的,都是文人普遍具有的對生命不永的憂患意識;而這種意識,多來自于文人對富貴難以永恒,豪華容易凋零的感傷與恐懼。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亦前半部分寫山水之美及聚會的歡樂之情,后半部分則抒發(fā)好景易逝,生死無常的感慨?!短m亭集序》中的這種感情基調(diào),與以往文人雅會的傳統(tǒng)主題是一致的。這是《蘭亭集序》憂生之嘆產(chǎn)生的歷史原因。然而,傳統(tǒng)主題并非《蘭亭集序》感傷基調(diào)的惟一解釋?!短m亭集序》中濃濃的感傷情調(diào),還來自于王羲之對瑯邪王氏由盛而衰的慨嘆,及其本人處境的感受。這一現(xiàn)實狀況,才是《蘭亭集序》感傷情調(diào)的深層原因。
蘭亭集會組織于永和九年(353年)。永和年間,東晉政局相對安定,但在其表面的平靜下,復(fù)雜的政治博弈依然在暗流涌動。這場政治博弈的主角,分別是簡文帝司馬昱、殷浩與新興門閥勢力代表人物桓溫。王羲之作為瑯邪王氏的當軸人物,也被深深地卷入了其中?!稌x書·王羲之傳》載:“時殷浩與桓溫不協(xié),羲之以國家之安在于內(nèi)外和,因以與浩書以戒之……言甚切至?!盵2](P2094)又,《晉書·殷浩傳》載:“時桓溫既滅蜀,威勢轉(zhuǎn)振,朝廷憚之。簡文以浩有盛名,朝野推伏,故引為心膂,以抗于溫,于是與溫頗相疑貳。會遭父尤,去職,時以蔡謨攝揚州,以俟浩。服闋,征為尚書仆射,不拜。復(fù)為建武將軍、揚州刺史,遂參綜朝權(quán)。潁川荀羨少有令聞,浩擢為義興、吳郡,以為羽翼。王羲之密說浩、羨,令與桓溫和同,不宜內(nèi)構(gòu)嫌隙,浩不從?!盵2](P2045)由此可知,在簡文帝司馬昱、殷浩與桓溫的政爭中,王羲之是同情支持桓溫的,而這最終導(dǎo)致了王羲之仕途的失意及其家族的被動。
在瑯邪王氏與各新興門閥勢力的爭斗中,王羲之面臨的突出現(xiàn)實問題,是與新出門戶太原王氏的斗爭;而王羲之與王述之間的爭斗,正是朝廷中桓溫與司馬昱、殷浩斗爭的延伸。《晉書·王羲之傳》載:“時驃騎將軍王述少有名譽,與羲之齊名,而羲之甚輕之,由是情好不協(xié)?!笆雒娠@授,羲之恥為之下,遣使詣朝廷,求分會稽為越州。行人失辭,大為時賢所笑。既而內(nèi)懷愧嘆,謂其諸子曰:‘吾不減懷祖,而位遇懸邈,當由汝等不及坦之故邪!’述后檢察會稽郡,辯其刑政,主者疲于簡對。羲之深恥之,遂稱病去郡?!盵2](P2100)王述在與王羲之的斗爭中能大獲全勝,其深層的原因,乃在于其在司馬昱與桓溫的政治博弈中所處的立場。作為司馬昱對抗桓溫的一顆重要棋子,與王羲之相反,王述幾乎處處站在桓溫的對立面?!稌x書·王述傳》載:“初,桓溫平洛陽,議欲遷都,朝廷憂懼,將遣侍中止之。述曰:‘溫欲以虛聲威朝廷,非事實也。但從之,自無所至?!鹿恍小S肿h欲移洛陽鐘虡,述曰:‘永嘉不競,暫都江左。方當蕩平區(qū)宇,旋軫舊京。若其不耳,宜改遷園陵,不應(yīng)先事鐘虡?!瘻鼐篃o以奪之。”[2](P1964)桓溫為拉攏王述,還曾為兒子求婚于王述之子王坦之,欲娶其女,也被王述果斷拒絕。王羲之在與王述的爭斗中落了下風,以至于歸咎其子,從中不難體會到,其由于家族政治勢力衰落而引發(fā)的深深失落感與無力感。王羲之于永和十一年辭去會稽郡職務(wù),此時,距蘭亭集會僅相隔兩年。由此,我們不難理解《蘭亭集序》傷感失落情緒的現(xiàn)實來源。王羲之組織蘭亭集會時的窘境,與石崇組織金谷集會時的境況頗為相似。石崇舉辦金谷集會的原因,除了為王詡餞行外,另一個則是《金谷詩序》所提到的“從太仆卿出為使持節(jié)監(jiān)青、徐諸軍事,征虜將軍”。對此,《晉書·石崇傳》也有相同記載:“(崇)出為征虜將軍,假節(jié)、監(jiān)徐州諸軍事,鎮(zhèn)下邳。崇有別館在河陽之金谷,一名梓澤。送者傾都,帳飲于此焉?!盵2](P1006)由此可知,石崇寫作《金谷詩序》時,正是其被貶謫出京,仕途受挫,心情愁悶失落之時。需要指出的是,石崇被貶之后,其失落悲傷的情緒,在其《贈棗腆詩》與《答曹嘉詩》等此一時期的其他作品中,亦均有流露。
王羲之是王導(dǎo)之后瑯邪王氏的代表人物。其一生主要處于瑯邪王氏由盛而衰的轉(zhuǎn)折時期。王羲之雖出身高貴,但卻仕途坎坷?!稌x書·王羲之傳》云:“父曠,淮南太守。元帝之過江也,曠首創(chuàng)其議?!盵2](P2093)王羲之父親王曠曾倡議晉室渡江,于江左稱制,建立東晉王朝,是東晉建朝的功臣。由于不俗的名士風范,王羲之早年即享有盛名?!稌x書·王羲之傳》云:“深為從伯敦、導(dǎo)所器重。時陳留阮裕有重名,為敦主簿。敦嘗謂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當不減阮主簿。’裕亦目羲之與王承、王悅為王氏三少。時太尉郗鑒使門生求女婿于導(dǎo),導(dǎo)令就東廂遍觀子弟。門生歸,謂鑒曰:‘王氏諸少并佳,然聞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鑒曰:‘正此佳婿邪!’訪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2](P2093)少年時期的王羲之,便被時人及瑯邪王氏給予厚望。然而,當王羲之初入仕途之后,瑯邪王氏便由因皇帝猜忌而引發(fā)的王敦叛亂開始從鼎盛走向衰落;與此同時,伴隨著其他士族的崛起,瑯邪王氏在朝廷中的政治勢力開始萎縮。王羲之的政治命運和瑯邪王氏家族勢力的興衰密切關(guān)聯(lián)。王羲之入仕不久,便擔任江州刺史一職,但時間很短。江州刺史這一職位起點很高。田余慶在《東晉門閥政治》中,對庾、王江州之爭有過詳細的論述。庾、王圍繞江州的爭奪激烈而又微妙。在這場爭斗中,瑯邪王氏并不占上風,因而王羲之不得不辭去這一職務(wù),選擇歸隱。
作為王導(dǎo)之后王氏家族給予厚望的人物,王羲之目睹了其家族在東晉初年的走向鼎盛,也經(jīng)歷了王導(dǎo)執(zhí)政后期,因其族叔王敦叛亂而導(dǎo)致的家族危機,并親歷了其家族與穎川庾氏、譙郡桓氏、太原王氏這些新興勢力展開的激烈而微妙的爭斗,故而他對于盛衰之變,有著極為深刻的感受,而這正是《蘭亭集序》由樂而悲的感傷基調(diào)的現(xiàn)實來源。
[1]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M].北京:中華書局,2009.
[2]房玄齡,褚遂良,等.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3]嚴可均.全晉文[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9.
[4]蕭統(tǒng).文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 韓璽吾 E-mail:shekeban@163.com
OrchidPavilionand LangYa Wang’s
GaoWubin
(Department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YunyangTeachersCollege,Shiyan442000)
The first big clan LangYa Wang’s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not only owns privileges in the economy and politics,but also exerts its influence by the dominant culture.In Wei and Jin dynasties,LangYa Wang’s often involves in or organized refined scholars who have wide influence in the intelligentsia.This is the culture background of Wang Xizhi who organizes Orchid Pavilion assembly.The sentimental tone from happiness to sadness inOrchidPavilion is associated with traditional theme of LangYa Wang’s as well as rough official career experience of Wang Xizhi.
Orchid Pavilion;LangYa Wang;s;Wang Xizhi;refined scholars assembly
2015-04-11
高武斌(1979-),男,山西河津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古代文學研究。
I206.2
A
1673-1395 (2015)06-0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