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豐澤幼兒園 李莊園
幼兒自主游戲的理解與實踐
——基于《指南》背景下的自主游戲案例分析
泉州市豐澤幼兒園 李莊園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頒布實施以來,自主性和游戲性成了《指南》中幼兒學習方式、學習經驗的關鍵詞?!吨改稀诽岢?“幼兒的學習是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痹诖嘶A上,自主游戲成了幼兒園游戲的新形式。相對于傳統(tǒng)游戲,自主游戲更突出自由、自發(fā)和自主,體現在游戲的形式不限、內容不限、材料不限。
“我的游戲我做主。”一年來,我園大膽嘗試,開設自主游戲,給予幼兒自主游戲時間,鼓勵幼兒自由選擇玩什么、和誰玩、怎么玩。在沒有壓力的環(huán)境中,幼兒獨立構思游戲玩法、收集游戲材料、豐富游戲情節(jié),體驗游戲的快樂。在嘗試自主游戲初期,我們是忐忑的,因為無法預知幼兒的游戲內容,無法預想游戲進程可能會發(fā)生的情況,無法獲知游戲結果是否成功。在這些顧慮中,我們抱著初學者的身份,開始走上自主游戲改革之路。經過一年的嘗試,我們發(fā)現只要真正給予幼兒自主性、獨立性,幼兒就會反饋給我們太多的驚喜和快樂。
(一)主題產生與組織形式的自主性
1.自主提議,集體游戲
自主游戲的動機來源于幼兒本身的興趣,因此自主提議是游戲主題產生的最基本的方法。自主提議對幼兒來說首先應該是一個解放思想的過程。如第一次自主游戲時,幼兒的思維受限于區(qū)角游戲和創(chuàng)造性游戲,教師用提問的方式進行引導與拓展:“除了區(qū)角你還想玩什么?想去教室外面玩嗎?可以在戶外玩什么?”經過進一步的挖掘,終于有人提出了大伙“朝思暮想”的滑滑梯游戲。從幼兒的反應來看,很多人想玩滑滑梯,卻只有個別幼兒提出。可見,在自主游戲的初期,要重視并鼓勵幼兒的真實想法,并給予充分的肯定,這是開展自主游戲的基礎所在。
2.暢所欲言,分組游戲
皮亞杰的“游戲是一種同化行為”的觀點指出,游戲水平與發(fā)展水平同步,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幼兒有不同的游戲行為。由于發(fā)展的個體差異,幼兒對自主游戲主題的選擇不盡相同,且很容易受游戲材料、生活經驗、季節(jié)天氣甚至心情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如夏末秋初,有的幼兒提議到后操場上撿樹葉,用樹葉做成了書簽、貼畫;當一個幼兒新買了陀螺玩具,多個幼兒也帶來了各式陀螺,并舉行“陀螺大賽”;有個幼兒參加了姑姑的婚禮后提議女孩子們一起來扮新娘;甚至是有一天吃西瓜時幼兒的一句“西瓜籽吃到肚子里會長西瓜”讓大家產生了“在自然角種西瓜”的想法……因此,當幼兒暢所欲言、自主意識越來越強后,少數服從多數的集體游戲已不能滿足他們的游戲需求。在此背景下,我們開始根據不同的游戲主題來劃分場地,讓各組“劃地為界”地分組開展游戲,以充分尊重幼兒的自主意愿。
(二)材料選擇與使用的自主
1.從自帶材料到以物代物
游戲材料的選擇多種多樣。若幼兒自帶陀螺、足球等玩具,則游戲主題會偏向是材料指向型,與幼兒自帶的材料息息相關,如陀螺大賽、點球大戰(zhàn)等。幼兒自帶玩具的同時,也應開放班級的所有玩具、器械。材料的豐富是相對的,幼兒在游戲中也出現了各種以物代物的創(chuàng)造性使用。
馨馨在化裝舞會中充當化妝師的角色,她先從角色游戲的理發(fā)店搬來了一筐美發(fā)用品,然后從區(qū)角中拿了一筐彩色拼圖,又拿了百寶箱中的兩把“鑰匙”。準備好后,她高興地開始招呼大家:“可以來化妝啦!”彤彤來了,馨馨為她別了發(fā)卡做好發(fā)型,接著用牙刷在彤彤的睫毛上刷了刷,用小夾板在睫毛上夾了夾,然后細心地低下頭問彤彤:“你要紅色還是綠色的眼影?”“紅色的吧?!庇谑擒败坝眉t色的鑰匙為她畫上了眼影,最后又用紅色的拼圖畫了腮紅。“妝化好啦!”看著鏡子里的模樣,彤彤很高興,馨馨也繞到前面欣賞自己的“作品”,顯得十分滿意。
幼兒在游戲中會因缺乏相應的材料而使用替代物,案例中馨馨為了“化妝”這一目的,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了多種形象的替代材料。游戲中這種對物體使用的轉換替代特征,也是幼兒思維靈活性和發(fā)散性的練習。
2.同一材料,創(chuàng)意主題
研究表明,游戲材料和幼兒發(fā)展之間存在一種雙向關系,即材料會影響幼兒的行為方式,而幼兒也會根據自己的需要決定對材料的操作方式。面對相同的游戲材料,不同的幼兒萌生的玩法各不相同。
近期班級搜集了一些大可樂瓶。每天入園時,帶來新瓶子的幼兒可以為瓶子裝水,選擇自己喜歡的顏料涂色,再吃力地抱著滿滿的水瓶出來放在走廊里。這個過程對他們來說是一種享受,瓶子本身對幼兒來說也是一種很好的低結構材料。在這星期瓶子主題的自主游戲中,YOYO帶領的結構組用瓶子組合了漂亮的花壇;小銘在陽臺上用球滾瓶子玩保齡球;喜歡做實驗的梓楷帶著韜語弟弟在科學屋用大瓶子當成高高的橋墩,搭了一座最高的“大橋”;小昀平時就喜歡趴在地板上,這次可算找著機會了,趴在地毯上使勁地和嘉嘉滾瓶子,整個場地充滿了他們樂不可支的笑聲。
作為開放性的低結構化材料,瓶子本身很簡單,其自身的多種功能特點就極具游戲價值,適宜幼兒進行多層次的探索和多種表現。在案例中,幼兒通過裝水、涂顏料進行對水的特性的感知和顏色變化探索,是一種自主科學實驗操作的過程;擰開擰緊瓶蓋、來回搬動瓶子鍛煉了幼兒的小肌肉群和手臂肌肉;甚至在游戲后整理瓶子時也體現了數學的排序與規(guī)律練習。這些教育契機融入游戲的準備和過程當中,開放式的材料投入自然而然地誘導著幼兒的行為。
(三)基于性別差異的游戲自主
男女生的思維模式和興趣點的差異性也在自主游戲中得到體現。不難發(fā)現,自主游戲中男孩子偏愛奔跑、跳躍等戶外體育運動,而女孩子則對裝扮類游戲百玩不厭。
1.愛運動的男孩子
一次自主游戲中,男孩子由起先的各自跳繩演變?yōu)榭缋K挑戰(zhàn)。這個游戲的靈感來源于麥克休息時跨過了兩個小朋友的繩子,于是周圍的小伙伴們紛紛效仿,難度不斷升級,“跨繩挑戰(zhàn)”由此產生?;顒又兴麄冇龅搅恕罢l來拉繩子”的問題,最終他們依據早操的排隊方式,在霖霖的建議下采用“黑白配”達成了分三隊輪流拉繩子的共識,自得其樂地完成了游戲。運動能力強、個兒高腿長的幼兒,面對繩子勇敢地一躍而過;有些幼兒運動能力較一般,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的熱情,一同參與是他們游戲的樂趣。
自主游戲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這次游戲中,男孩子們并不滿足于當前的游戲水平,他們通過估計自己的能力來調整游戲行為,從而進行更有挑戰(zhàn)性的游戲活動。這體現了維果斯基“游戲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由幼兒自己創(chuàng)造”的觀點。此外,面對“無人拉繩子”的問題,為了繼續(xù)游戲,幼兒自己想方設法,在口頭爭執(zhí)中協(xié)商,認同并采用同伴提出的辦法,遵守共同制訂的輪流次序,最終一起體驗游戲的快樂??梢?自主游戲給予幼兒更多的機會去運用各種策略解決問題,幫助幼兒增長智慧。
2.愛打扮的女孩子
裝扮游戲是女孩子們的最愛。這一次她們選擇裝扮成新娘子。
剛參加完姑姑婚禮的小錦想要玩“扮新娘”,這一提議得到了女孩子們的支持。晨晨當天穿了一件白紗裙,理所當然地被推選為新娘?;瘖y師還是“有經驗”的馨馨,一如既往的“專業(yè)”。打扮過程中,小錦執(zhí)意要選一件黑色的衣服,一問原來是她很喜歡婚禮上穿黑西裝的司儀帥哥,所以她也穿黑衣服來當司儀。打扮好后,臨時請了果果當新郎,伴娘、花束、戒指、司儀,一應俱全,一場別開生面的婚禮就這樣舉行了。女孩子們對美的向往、對當新娘的向往,在這次的婚禮中都得到了體現。
女孩子的生活經驗和性格特點決定了她們更偏愛裝扮表演類游戲。在裝扮過程中,幼兒能夠自由表達意愿,發(fā)揮想象力,表演和創(chuàng)編情節(jié),再造性想象得到發(fā)揮。游戲的情節(jié)反映了她們對生活常規(guī)、人際關系的認識和理解,對情感的表達也得到實現。
(一)從“過渡干預”走向“收放有度”
自主游戲中教師對幼兒不是“過度干預”,也非“絕對放手”,那么要如何做到“收放有度”呢?作為幼兒的高級玩伴,教師應做到“觀察和分析在先,介入和指導在后”。如專家所言:游戲當中成人的作用就在于能夠用教育的眼光來觀照幼兒的游戲行為,在最適宜的時候推進幼兒的發(fā)展。所以當游戲遭遇安全隱患或遇到幼兒無法自行解決的困難時,教師是游戲的支持者和援助者;當幼兒不需要教師介入時,教師是游戲的觀察者,正所謂“游戲中的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
在自主游戲“喜羊羊和灰太狼”中,有一度我覺得游戲處于無序狀態(tài)——場地安排無序,羊村狼堡胡亂搭建;角色定位無序,狼和羊都不戴頭飾,是敵是友分不清;人員安排無序,喜羊羊居然在狼堡里作客。于是我?guī)еT多的疑問一次次打斷游戲中的幼兒,他們非常耐心地給了我合理解釋,比如喜羊羊是作為臥底被派到狼堡的。游戲結束后,幼兒根據我拍攝的照片將故事情節(jié)一一道來,合理的情節(jié)編排讓我反思自己的過度擔憂,開始學會在游戲中學會做一名真正的觀察者。
(二)從“茫然無所適從”走向“細致觀察分析”
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幼兒對自主游戲的開展越來越熟練,教師對自己的角色定位也愈發(fā)清晰。《指南》指出,游戲是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重要方式。我們發(fā)現,在自主游戲中幼兒能夠自發(fā)地學習。因此教師應當以《指南》為依據,通過對游戲材料的投放來支持幼兒的游戲活動,通過觀察、分析幼兒游戲行為,指導幼兒的學習和發(fā)展。
在主題活動“橋”中,我們開展了一系列建構、歌唱、繪畫、科學實驗等有關橋的活動,這周的自主游戲大家提議搭大橋。不同于建構游戲中的模型橋,這次大家想要建的是真的可以走的“大橋”。大橋需要大材料,戶外器械成了首選。小振首先提出了用平衡木、方形拼塊搭橋,吸引了一些想到戶外活動的伙伴;小熠選擇了小黃椅子搭橋;看到椅子能踩,麥克大膽地提出用大桌子當橋,這座“桌橋”特別吸引人,因為“踩在桌子上”對幼兒來說是很讓人興奮的一件事情;還有可可堅持搭一座“積木板橋”,她細心地把木塊碼齊,自稱搭的是安平橋。橋搭好后,伴隨著《小熊過橋》的音樂,大家搖搖擺擺地過橋,游戲興致高漲。
開放式選材讓幼兒的創(chuàng)意更加多彩。戶外器械搭橋是幼兒最經常接觸到的橋,每天鍛煉時他們都會有各種器械橋組合;麥克的能力較強,在班上充當著小班長的角色,他受到“椅子橋”的啟發(fā),馬上進一步提出“桌橋”。這座“桌橋”更像是讓大家“踩在規(guī)則上”走一遭,有一種顛覆規(guī)則的快樂感。堅持用木板搭橋的可可一向很有自己的主見,雖然她也高興地到“桌橋”走了一圈,但是走完后她還是回到了自己的工地,繼續(xù)搭建自己的“積木橋”。通過游戲中的觀察發(fā)現,這些材料的選擇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幼兒的性格特征。
(一)幼兒的收獲
自主游戲當中,幼兒收獲的學習效應不像識字背詩這樣具體的知識技能。但是在游戲時,幼兒收獲的往往是社會、語言、認知、動作發(fā)展等多領域的綜合發(fā)展,特別是像同伴交往、組織協(xié)調等這些不可能通過上課來教給幼兒社會性發(fā)展,都能在自主游戲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有效建立。幼兒在自主游戲中收獲了如練習跑、跳、投擲等各種動作技能;學會溝通、協(xié)商,分工合作;懂得以物代物,裝扮自己或為別人裝扮;嘗試獨立思考,創(chuàng)編簡單情節(jié);享受自由,獲得快樂等。
游戲中幼兒的收獲遠不止于此,潛移默化的滲透讓幼兒在小步遞進中獲得能力提升和智慧增長,在他們日后的成長過程中發(fā)揮作用。
(二)教師的收獲
教師在幼兒自主游戲過程中,克服觀察中的浮躁,傾聽幼兒的說法,做一個合格的支持者。看到幼兒隨著情節(jié)發(fā)展自然而然地探討發(fā)生在游戲中的問題,有理有據地闡述觀點,設身處地地換位思考,教師有理由相信,這樣的游戲會幫助幼兒初步理解社會規(guī)則,為他們今后的成長奠定基礎。
在貫徹實施《指南》過程中,自主游戲僅僅代表一個起點,它的意義在于幫助教師解放思想,將“自主”的理念融入區(qū)角游戲、創(chuàng)造性游戲。游戲化將教育目標變得隱蔽,能夠幫助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集中教育方式,給予幼兒更自由的選擇,最終在一日生活中把《指南》“開放”與“自主”的精神融會貫通,將幼兒教育與游戲融為一體,做到真正的“玩中學、學中玩”。
(責任編輯:吳梅香 林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