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密爾的“幸福”及其困境
——以《功利主義》為例

2015-02-13 05:17
關鍵詞:密爾欲求功利主義

龍 倩

(中國人民大學 哲學院, 北京 100872)

【哲學】

論密爾的“幸?!奔捌淅Ь?br/>——以《功利主義》為例

龍 倩

(中國人民大學 哲學院, 北京 100872)

密爾通過引入“幸福”概念對邊沁的學說進行了修正,并較為充分地證明了幸福的唯一欲求性,同時回應了對幸福的不可實現性及不重要性的兩類指責。但其幸福理論內部存在著許多沖突與矛盾,如:“幸?!备拍畹姆夯?;個人幸福與公共幸福的不可對接性及功利主義立場的不徹底性。

幸福;密爾;快樂;最大幸福原則

J.S密爾是英國著名哲學家和經濟學家,更是邊沁后功利主義的最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功利主義創(chuàng)始人邊沁認為人始終被置于苦與樂兩大主宰之下,所以人的行為的主要目的在于趨樂避害,應追求最大程度的幸福和快樂。并且,他從快樂的量上來界定功利,引入了“幸福的計算”這一程序,提出應主要從快樂的強度與持續(xù)時長來進行運算。由于認識到邊沁這一思想可能導致的忽視精神的快樂的問題,密爾在繼承邊沁思想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基于不同質的快樂的“幸福”這一概念來進行修正,并歸納總結了功利主義的“最大幸福原理”。但密爾的對幸福的證明及其對指責的回應中也存在著許多沖突與矛盾,如:中心概念“幸福”的泛化;個人幸福與公共幸福的不可對接性及功利主義立場的不徹底性。而“幸?!备拍畹哪:允菍е滤衅渌麤_突與矛盾的根源所在,也使得密爾的幸福論在當代招致了諸多批評和責難。

一、密爾對幸福的證明

邊沁的功利主義以經驗主義為其哲學基礎,基于人的趨樂避害的自然人性事實假設,提出快樂是每個人所共同欲求的目的,而痛苦則是人所共同厭惡的對象。由此,便可推出快樂是唯一具有內在價值的事物。而密爾既然引入“幸?!边@一概念來補救邊沁“快樂”所帶來的局限,就同樣必須對“幸?!弊鳛槿宋ㄒ挥蟮哪康倪M行論證與解釋,且必須要把“快樂”的含義涵蓋其中,否則其功利主義的立場便無法堅持。因此,密爾所面臨的挑戰(zhàn)事實上可以具體分為三個:其一,幸福必須是包含快樂而不是包含痛苦的東西,否則功利主義的根基便無法建立;其二,幸福必須是人真正欲求的目的,否則功利主義“最大幸福原則”的道德標準便淪為口號;其三,即使幸福是人們真正欲求的,若它并不是人們唯一欲求的,而只是人們欲求的多個目的之一,功利主義的道德標準便不具有任何約束力,整個理論體系就會建立在偏頗之上。

1.證明幸福的快樂內涵

在回答幸福的含義時,密爾明確地指出:“所謂幸福,是指快樂和免除痛苦;所謂不幸,是指痛苦和喪失快樂”[1]7。而把“最大幸福原理”作為道德信條的功利主義總是主張行為的對錯要依據它們增加幸福或造成不幸的傾向,并與這一傾向成正比。這一定義在一定程度上把快樂與幸福等同起來,或者可以說,密爾是以“快樂”去解釋“幸福”的。因此,幸福的基本含義在密爾這里并沒有偏離邊沁所設立的軌道,密爾的功利主義立場得以堅持。而對于以“快樂”釋“幸福”的合理性,密爾也給出了說明。他認為,“唯有快樂和免除痛苦是值得欲求的目的,所有值得欲求的東西(它們在功利主義理論中與在其他任何理論中一樣為數眾多)之所以值得欲求,或者是因為內在于它們之中的快樂,或者是因為它們是增進快樂避免痛苦的手段?!盵1]7密爾對快樂的此番描述所依據的便是人生理論(theory of life),這也從一方面表明了其堅定的經驗主義哲學立場。

然后,與邊沁不同的是,密爾對快樂作了質的區(qū)分,并且認為精神的快樂優(yōu)于肉體的快樂,而這種優(yōu)劣之分的評價標準則是一個體驗過兩種快樂的有經驗者在排除任何偏見時所作出的評價與判斷。相應地,由于密爾以“快樂”釋“幸?!?,快樂有了高低之分、有了精神與肉體之別,他的“幸福”的含義也就不單單只體現在邊沁所說的快樂的量上。與快樂相對,幸福也有了多重的含義。而由于高級存在物更偏向于精神性的快樂,這種快樂又往往是很難滿足的。對此,密爾首先區(qū)分了“幸?!迸c“滿足”之間的不同。

然而,正是在區(qū)別這二者時,密爾最先暴露出了他對待幸福的不確定性或模糊態(tài)度。在談到高級存在物與低級存在物的不同滿足程度時,密爾曾嚴厲聲稱幸福絕不等同于滿足。高級存在物既然由于各種官能的發(fā)展與偏好而使得自己難以滿足或得到滿足的機會少,但他們知道世界就是這樣,是無法得到滿足的。而這種無法得到滿足的“不完美”也能夠給他們帶來某種善,因此他們決不會去羨慕或“嫉妒那根本意識不到這種不完美的存在物,因為后者根本感覺不到那種不完美所規(guī)定的善”,[1]10并且說出了那句簡短而炙口的名言:“做一個不滿足的人勝于做一只滿足的豬,做不滿足的蘇格拉底勝于做一個滿足的傻瓜。”[1]10在這里,他明確地把幸福與滿足隔離開,認為滿足并不是幸福的構成部分或達到幸福的手段。同時,密爾引入了“尊嚴感”這一概念來進一步說明幸福的內在本質體現在質上而非量上。而其后密爾在闡述“適度的幸?!睍r,卻又認為寧靜與興奮是兩個令人達到滿足的生活的重要因素,而這種令人滿足的生活便是“適度的幸?!薄6?,“歷史上許許多多的人已經證明,這種更少的幸福也能使他們滿足”[1]14。而這更少的幸福即“適度的幸?!?。因此,密爾在這里對幸福與滿足的關系進行了雙向界定:他不僅把滿足作為幸福構成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更是反過來認為幸福也一定會給人帶來滿足。事實上,正是因為密爾對于這兩者關系的模糊與不確定性,才導致他在前門把滿足趕出幸福的大門,但卻從后門偷偷地把滿足請了回來。

2.證明幸福的可欲性及唯一性

如何說服人們相信幸福是值得欲求的呢?密爾進一步指出,就像人們只有切實看到、聽到一個東西時才能證明這個東西可以被看到、被聽到一樣,“要證明任何東西值得欲求,唯一可能的證據是人們實際上欲求它”[1]15。因此,他所提出的功利主義學說也是如此。若人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沒有將幸福公認為一個目的,那么也就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證明功利主義這一道德標準的最終約束力。對此,密爾斬釘截鐵地說道:“然而這卻是一個事實,因此我們就不僅有了合適的證據,而且有了可能需要的一切證據來證明,幸福是一種善,即每個人的幸福對他本人來說都是一種善,因而公眾幸福就是對所有的人的集體而言的善?!盵1]35

但密爾自己也認識到,僅僅憑上述理由,幸福沒有辦法證明自己是唯一的道德標準,而要證明幸福的唯一性,則必須證明人們不僅欲求幸福,而且從不欲求其他任何東西。對此,密爾采用了一種極為有效的方式,即把現實生活中能夠給人帶來快樂的各種東西,或者說,人們實際追求的各種東西全部納入到幸福中去?!靶腋5某煞质址倍?,每一種成分都是本身值得欲求的,而不僅僅是因為它能增加幸福的總量所以值得欲求?!盵1]37因此,幸福的成分不僅僅是手段,也成為了目的的一部分。對于原本是手段卻成為目的的這類東西,如美德,密爾還進行了進一步說明。他認為這一類東西“如果本來不是達到其他事物的手段,就不會受到人的關注,但與它要達到目的關聯在一起之后,結果本身也成了被欲求的對象,而且被欲求的程度還極其強烈”[1]38,并且“這種手段之被人欲求,就像大家熱愛音樂或欲求健康一樣,與欲求幸福并無不同”[1]38。同時,密爾還用金錢的事例來進行論證。認為金錢作為一種手段可以幫助人們獲得幸福,而人們在追求金錢的過程中逐漸愛上了金錢本身。如此一來,就保證了幸福是值得欲求的這一基礎。因為不管人們實際追求任何事物,都可以籠統(tǒng)地概括為在追求幸福。同樣地,由于幸福作為一個上位概念涵蓋了人們實際所追求的、所真正欲望的各種具體事物,所以即使人們實際上追求的是多元的甚至是并列的目的,也不能動搖功利主義的道德標準。因為永遠有一個“幸?!钡母拍顏戆堰@些多元的、并列的目的集合起來。密爾以這種方式保證了功利主義標準的最高約束力地位,但也給功利主義帶來了致命的一擊。

二、“幸?!彼媾R的指責及其密爾的回應

通過以快樂為基礎來解釋幸福,并通過幸福的事實上可欲性推出其價值上的可欲性,同時又使幸福的概念擴大保證了幸福的唯一可欲求性,密爾較為成功地既堅持了功利主義的立場,又對邊沁的快樂學說進行了修正。然而,對于密爾提出的幸福理論,處于其同時代的思想家們也提出了兩類不同的指責:第一類指責是從幸福的不可實現性來進行反對。第二類指責則是從幸福的不重要性來進行反對,并且認為追求幸福往往是獲得美德的障礙。

針對第一種指責,密爾十分自信地聲稱,即使幸福是不可能實現的,功利主義仍然是可辯護的。因為功利除了包含著對幸福的追求之外還包含著防止與緩和不幸,之后密爾進行了嚴肅的辯護。密爾認為幸福的實現與否并不只是一種說辭而已,而是取決于人們對幸福的理解。“假如幸福意指一種持續(xù)不斷的興高采烈,那這種幸福顯然是不可能的?!盵1]13因為這種高度的快樂狀態(tài)具有偶發(fā)性且持續(xù)時間短而不穩(wěn)定,人們若要實現這樣一種幸福,無異于守株待兔。事實上,真正的幸福是一種“適度的幸?!?。這樣的幸?!安⒉皇侵敢环N狂歡的生活;而是指生活中痛苦少而短暫,快樂多而變動不居,積極主動的東西遠遠超過消極被動的東西,并且整個生活的基礎在于,期望于生活的不多于生活中能得到的。”[1]13

而對于這種“適度的幸?!辈荒軐崿F的原因,密爾也從主觀內在原因與客觀外在原因的角度進行了一一分析。就個人的主觀內在原因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因素:第一,寧靜與興奮是兩個很重要的因素。一個真正幸福的人是需要這兩者的和諧共存的,寧靜之后的興奮與興奮之后的寧靜都是令人愉快并值得欲求的。對此,那些極度懶惰與極端興奮的人往往很難獲得一種令人滿足的生活,也因此很難獲得這即使更少的幸福。第二,自私。那些僅僅關注自己,既無公眾感情又無私人感情的人,生活中令其興奮的事情很少,因此常常對生活感到不滿。第三,缺乏心靈的陶冶。心靈的陶冶并不是指嚴格而正式的哲學訓練,只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學習過如何把握人生的心靈。凡受過陶冶的心靈,會對周圍許許多多的事情都具有極大的興趣,如對藝術、詩歌和歷史等等的興趣。而心靈陶冶的缺乏,直接導致了興趣的缺乏或減少。就客觀的外在原因來說,主要是指各種真正的生活災難,指那些能導致巨大的肉體痛苦和精神痛苦的狀況,“如貧窮、疾病以及所愛對象的冷酷無情、卑鄙無恥和過早夭折等等”[1]15。而其中阻礙人們獲得幸福的最關鍵的在于那些人們難以完全幸免的災難。

而密爾認為,針對不同的阻礙因素有不同的解決方式,就主觀原因而言,社會可以通過教育或輿論的傳播來培養(yǎng)人們高尚的情趣、陶冶人們的心靈,通過社會制度的安排使個人利益盡可能地與社會利益相一致。就客觀原因而言,“導致人類苦難的所有大根源,都能在很大程度上通過人類的關心和努力得以消除,其中的許多根源則幾乎是完全可以消除的”[1]15。當然,這些根源的消除并不是朝夕間就可以解決的,而是一個相對痛苦而漫長的過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至此,密爾通過發(fā)掘出阻礙人類獲得幸福的兩種不同因素,并對之一一進行了排除,以此來保證這樣一種“適度的幸?!钡膶崿F。總之,通過對幸福重新進行界定,并排除阻礙幸福獲得的因素,密爾很好地回應了對手對他的第一類指責。

而對于第二類指責,密爾認為,人們沒有幸福也能生活的事實無法推出幸福是不重要的這一價值評價。人們可以沒有幸福,但并非不追求幸福。而即使高尚如那些英雄和烈士們,他們倡導的是自我犧牲,且是有意地去過沒有幸福的日子,也并不能說明幸福是不重要的或他們并不欲求幸福。恰恰相反,他們不僅有幸福的概念,且實實在在地欲求著幸福。他們“常常為了某種在他們看來比自己的個人幸福更有價值的東西,而不得不有意地去過沒有幸福的日子。但是,這種比自己的個人幸福更有價值的東西,難道不就是別人的幸?;蛐腋5囊恍┍匾獥l件嗎?”[1]16在密爾看來,這些英雄與烈士犧牲自己的幸福就是為了增加他人或公眾的幸福,他們最終追求的還是幸福而非其他,只是受益的對象有所改變而已。而對于幸福是阻礙美德獲得的因素的回應,密爾同樣是采取納美德入幸福的方式進行,認為人們之所以欲求美德,正是因為美德的獲得給人們帶來了快樂,美德的缺失給人帶來痛苦。反之,人們便不會欲求美德。但對美德的追求與人們對金錢、權力、名利的追求又存在著很大的不同,追求后者往往并且在事實上會給社會成員帶來損害,而“沒有任何事情能夠像培養(yǎng)對美德的無私熱愛那樣,為其他社會成員帶來如此大的福利了”[1]38。由于美德所帶來的良性后果,密爾不僅不排斥美德,反而認為人們同時也應該為了美德本身而去欲求美德。

三、幸福的內在困境

在處理了美德與幸福的關系,證明幸福的可欲之后,密爾認為現在可以證據十足地下一個肯定的結論:“真正說來人們欲求的唯有幸福。人們無論欲求什么東西,如果不是把它當作達到自身之外的某個目的、從而最終達到幸福的手段,那么就是把它自身當作了幸福的一部分”[1]38-39。然而,從密爾的整個推導過程來看,這一結論是十分自然的,但確也包含著以下矛盾:

1.“幸?!备拍畹姆夯?/p>

通過把幸福這一終極性的概念解析成許多具體的事物,變成一個個具象化的東西,密爾給出了幸福的完整內涵,即幸福是對具體欲求的追求和實現,它不僅在于對金錢名利的追求,也在于追求崇高德性、追求健康及追求個性等各種因素。毫無疑問,這使得幸福的概念擴大化了。雖然幸福的所有這些要素都圍繞著一個中軸——最原始的欲望運轉,但密爾筆下的幸福遠遠不止這些。這種幸福已經不是幸福了,它就是生命,是任何一個活著的人為了完善自己的生命所可能會經歷,所可能會追求的一切。這類似于《孝經》中對“孝”的處理,雖然無限擴大了孝的內涵與范圍,且也進行了移孝變忠的轉變,表面上看起來是對孝的無限重視,本質上卻降低了孝的地位。同樣地,密爾在這里通過把一個人生活中所經歷的一切(包括美好的事情與不美好的事情等等)納入到幸福的內涵,看起來是強調并抬高了幸福的重要性與地位,但本質上是把幸福降低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把人們所追求的終極目的——幸福,變成了隨處可見的東西。如麥金泰爾所言,“幸福”概念的全方位擴展,使得它們對于評價和道德來說成了無用之物,從而導致“‘追求幸?!@一訓諭,當幸福被賦予邊沁和密爾所給出的寬泛而無區(qū)別的意義時,就僅僅是‘努力實現你的人欲愿’這一訓諭。但至于如何對待相互匹敵的欲求目標,如何對待可供選擇的和相互匹敵的欲望,這個訓諭則是沉默和空疏的。而且對于我致力達到的幸福到底是我自己的呢,還是最大多數人的這一問題上什么也沒有說。”[2]307

嚴格地說,“幸福”在這里僅僅只是一個詞語,相當于人們所欲求的任何東西。但籠統(tǒng)來看,幸福又成了每一個具體欲望所獲得的快樂或滿足,如對美德的幸福、金錢的幸福、權力的幸福等等。但這種具體的、可作不同角度解讀的幸福并非是每個人都欲求的。因此,正是“幸?!边@一概念的模糊性或泛化使得密爾無法自圓其說?!靶腋!笔呛嘣?,“最大”雖然是一個特指,但由于其修飾的定語是“幸?!?,故而“最大幸?!钡膶嶋H含義是不明的。由于幸福本身是多層次的整體系統(tǒng),那么“最大幸?!笨赡苁亲畲蟮臋嗔?、可能是最多的金錢甚至是最崇高的美德等等。這樣一來,當密爾舉旗高呼要堅持功利主義的道德標準時,這一標準由于沒有給人們規(guī)定特定的規(guī)范而往往流于虛幻,在實踐上也是走不通的。

2.個人幸福與公共幸福的不可對接性

密爾認識到,要讓功利主義為人們所接受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并不是對快樂的質與量的劃分,而更多地是在于功利主義所關注的對象。因此,他大聲疾呼道:“功利主義的行為標準并不是行為者本人的最大幸福,而是全體相關人員的最大幸?!?,[1]12并且個人應該公正客觀地將自己的幸福視為與他人的幸福一樣,而公共幸福與個人幸福發(fā)生矛盾時,密爾強調人們應該做出適當的自我犧牲。這種能夠增加最大多數人的幸福的自我犧牲在功利主義看來是唯一值得贊揚的犧牲行為。同時,為了更好地實現最大幸福原則,密爾還提出了兩條途徑:一是法律與社會的安排要盡可能地使個人的幸福與公共的幸福相和諧一致;二是通過教育與輿論在人們心中塑造出個人幸福與公共幸福是牢不可破的整體這一信念。

然而,盡管密爾通過各方的解說與實踐的安排來保證個人幸福向公共幸福過渡的無阻性,但仍然無法解決的邏輯難題是:如何從趨樂避害的個人主義推出犧牲個人幸福的利他主義?事實上,羅爾斯對功利主義的批評更能說明這一點,即功利主義的最大優(yōu)點也是最大的缺點便是把應用于個體身上的合理選擇原則擴大到整個社會上。對于個人而言,人們可以依據自己的理性對自己所追求的幸福的各個部分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甚至會為了自己的長遠利益而犧牲暫時的利益與享受。但對社會而言,作為公共幸福的代表,社會在為了社會整體的長遠利益而犧牲掉某些個人的利益上不具有任何合法性或正當性。個體與個體間具有不可通約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幸福觀或幸福規(guī)劃。一旦把應用于個人的原則運用到社會上,所導致的只能是對個人權益的侵犯,而這與功利主義所立足的個人主義基礎及趨樂避害的自然人性論是相違背的。

3.功利主義立場的不徹底性

功利主義認為,行為對錯正當與否的評判標準在于它所產生的結果是否促進了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也因此功利主義在倫理學史上總是作為結果論的代表出現。然而,“如果在決定正當性時,其他東西也是重要的,那么功利主義的基礎將遭到破壞”[3]304。事實上,按照功利主義的這一道德標準,可以假設存在這樣兩種社會:在第一種社會中,大多數的人們希望能夠通過改善公共設施,如修路、建校、建醫(yī)院等,并認為如此便能讓他們過得更幸福。功利主義原則在這一社會的應用不僅是合理的,更是有益的。事實上,縱觀功利主義學說的影響,它的確在實踐中起到了促進了社會福利的提高的作用,并因此在政府決策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在第二種社會中,整個社會的人以某種病態(tài)的虐待為樂,并且只有虐待兩個特定的人才能得到最大的快樂。那么,遵照“最大幸福原則”,人們可以且應該拷打或虐待這兩個人。但這從根本上違背了人所具有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利,并且這絕非密爾思想的本意。密爾希求的是能夠給社會帶來真正的幸福的功利原則。

然而,為什么密爾要求得到的會是一種良性的公共幸福,是一種合理的最大幸福?良性且合理的最大幸福僅僅是可供選擇的項目之一,因為若嚴格按照密爾的功利主義推導程序,任何人都沒有辦法排除掉多數人對少數人的非正義的結果。但密爾根本沒有考慮到非正義的結果,這只能從側面說明他在界定最大幸福時,偷偷地引入了其他的原則。而這一暗自引入的原則與功利主義又是什么關系?二者孰為優(yōu)先?所有這些都證明了密爾并不是一個徹底的功利主義者,或已經開始遠離功利主義了。

[1] 約翰·穆勒.功利主義[M].徐大建,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 麥金泰爾.倫理學簡史[M].龔群,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3] 詹姆斯·雷切爾斯,等.道德的理由[M].楊宗元,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 馮自變】

On Mill’s “Happiness” and Its Inconsistence—— Taking “Utilitarianism” as an Example

LONG Qian

(Facultyofphilosophy,Renm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2,China)

Mill amends Bentham’s theory 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happiness” and fairly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s that the happiness is the only thing that people desired. Meanwhile, Mill also responses the criticism that the happiness is not important and unprocurable. But there exists many aspects of inconsistence in Mill’s theory of “happiness”, such as the generalization of the concept of “happiness”, the incongruity between personal happiness and public happiness and the non-thoroughness in the position of utilitarianism.

happiness; Mill; happy; principle of maximum happiness

2014-11-06

龍 倩(1990-),女,湖南永州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在讀博士。

1672-2035(2015)02-0023-05

B08

A

猜你喜歡
密爾欲求功利主義
中西方功利主義思想異同探析
同情地看待密爾對功利原則的證明
同情地看待密爾對功利原則的證明
清華與古厚
清華與古厚
清華與古厚
不能將功利主義標簽化
詹姆斯?密爾“政府觀”的功利主義思想評析
自由·幸?!そ逃好軤柟髁x思想的三要素
淺析西方現代功利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