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評章
與君安只是認識,完全談不上交往,所以只能應囑談點印象。君安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氣質(zhì)的干凈、安靜,有古典的清雅、文氣,像一幅江南寫意水墨,像一杯清澈、韻味悠長的龍井。她把一切光華都斂起來、藏起來,不像有的人要不斷弄出動靜吸引社會,占據(jù)舞臺中央,讓所有聚光燈都打在他身上。君安的不張揚、不聲不響是天性使然,炒作包裝大概只會使她抵觸甚至畏懼。然而她也如德化瓷觀音一樣,沒有煙火氣,卻又是無論何時何地,放在哪里都是合適的、協(xié)調(diào)的,沒有鋒芒、沒有沖突,散發(fā)著寧靜、溫和的氣息,不動聲色地滲透、潤和四周,形成氛圍,也又因此反而讓人過目不忘,乃至形成記憶、回憶。君安與人交往也是淡淡的,給彼此留下自由的距離,不近不貼,你可以說她矜持,但更好的解釋是對人的尊重,對自由的尊重,對個性的尊重。“君子之交淡如水”,她天生如此。對生命自由的理解和堅持,使她有了那份迷人的獨立、干凈。在人脈社會的當代中國,君安的姿態(tài),本身就是一種藝術、一種文化、一種美,一種人性和生命的需要,讓人清爽,讓人安靜,讓人感動。說她像顆明礬也是可以的,可以澄清周圍的環(huán)境和人際關系。
作為尹桂芳先生的關門弟子,君安得到大師的幾年親炙。她的剛不在性格,而在無欲無求,在不設防有底線,還有自然、大方、淡然和獨立,應該也是大師生命風格、情調(diào)的烙印,或是她生命本質(zhì)、本性與大師的呼應。她安安靜靜甚至是心安理得地躲進尹派里邊。有的人總是繼承為了創(chuàng)新,希望自己獨樹一幟、別開生面,即使不能開宗立派,也一定要打上自己鮮明強烈的個性烙印。這當然也很好。君安似乎沒有這樣的欲望,她心甘情愿地讓尹派在自己身上歌唱,替自己發(fā)聲,她通過放棄自己來獲得自己,努力使自己更尹派,更純凈,更精粹,她相信尹派難以磨滅的藝術魅力,相信尹派的經(jīng)典和不朽,她是有信仰有信念的堅守。她渴望讓尹派一次次把自己帶到藝術和生命理想的遠方,帶到僅靠自己的才華和力量無法達到的地方,或者說僅靠自己的能力無法把內(nèi)在潛能解放出來、燃燒起來,只有走進尹派,才能把自己內(nèi)在性完美地呈現(xiàn)、顯形出來,才能召喚出自身本質(zhì)的潛在部分,尋找到自己內(nèi)心深藏的生命形象,只有用聲音、用尹派,才能把人物形象用內(nèi)心形象表達出來。當然,她的才華和追求也豐富了尹派,成了尹派的當代完美呈現(xiàn)。
表演上她也給人自然舒坦的印象,不追求強烈震撼、死去活來的抓人和強迫的戲劇效果,追摹的是生命情調(diào)、情感境界、人生況味。她塑造人物、入戲并不快,演出來也淡淡的自然,其實她心里是絲絲縷縷地用心用力的,她不勉強、強迫別人,也不勉強、強迫自己,人物故事一定要在自己心里化開,一定要能自如流轉(zhuǎn),她才能表現(xiàn)出來。她的表演不生硬不過激,一切都要經(jīng)過尹派的立場和選擇,磨掉了痕跡,化除了火氣,起承轉(zhuǎn)合、抑揚頓挫,安安靜靜往心里走,也需要安安靜靜地看,追求的不是震撼力,而是滲透力、感染力,如江南細雨,潤物無聲,又有花雕醇和的內(nèi)在渾厚和力道。她天生優(yōu)雅的形體和身段、聲音高處圓潤尤其低回的醇厚、豐富細致,曲盡尹派的韻味,她的戲和人一樣,看后讓人有許多的記憶和回味。
《柳永》總的說是一個很難演的戲,而且不太越劇不太尹派,又有極高的文學藝術乃至古典文化的品格、品位。柳永天生是時代的通俗歌手,他用離愁別緒抓住下層人們漂泊、不遇的時代主題、時代情緒,他的詞精美深雅、文采斑斕,而沒文化的人也一聽即懂,“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不必像白居易那樣,為了通俗易懂念給老嫗兒童聽,不斷修改。他是歌女們生命、情感的代言人,他的詞歌女們能用生命來歌唱。老百姓也是用他們的人生遭際來傾聽、和鳴。他的詞舒緩、撫慰了何止一代人生活經(jīng)歷和精神生命的悲傷和痛苦。他的詞是真正可以唱的歌詞而不是文人的詩詞,他創(chuàng)造的慢調(diào)把情感的抒發(fā)層次分明地完整表達出來,讓所有的人都聽得懂、唱得順。這種文學與音樂的完美的時代表達,雖然我們的時代無法共鳴,但文學的精采和感情,仍然超越時代而成為民族永遠的財富。即使這樣,當時的柳永也不能靠寫詞制曲過日子,即使他認識了自己天才的超時代意義,也得通過科考謀生續(xù)命。盡管宋代是封建社會對文人最寬容的時代,也仍然容不下一個柳永。
君安艱難地、慢慢地又是堅定地走進人物??此摹读馈罚昂蟛顒e是很大的。她幾乎每一次都在提高,表演越來越圓潤、深沉,用聲音、身段來尋找人物、特征和劇本的風格。第一場一聲“柳七來了也”,在歌女們一片姹紫嫣紅開遍中,依然讓人有驀然天地一開的感覺,把一代才子的得意與滿足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用尹派用聲音為人物定了調(diào)、塑了形。第二場柳永興奮、自負、焦急,以致見了皇帝有點反應遲鈍,到被當頭一棒把心打碎,還暈乎乎神智沒有全部清醒過來,雖一時心生反抗又即轉(zhuǎn)為悲傷,又笑又哭。君安把柳永的可憐和不幸清晰而有層次地表達出來。第三場表現(xiàn)柳永的孤獨悽惶,他慰勸蟲娘其實是鼓勵自己,君安的表演尤其《雨霖鈴》的身段,動作豐富又不鬧不過,恰到好處地把身段變成了詩意的悲傷敘述。第四場寫柳永的自卑,到寫《望海潮》時,卻又才華噴發(fā)、神采飛揚、面目煥然,隨后轉(zhuǎn)到“殘山剩水不可逐”的羞辱和崩潰,又讓人揪心斷腸。才子的粗心、自取其辱,命運的再度嘲弄,老天遣他為時代為士民歌唱,又遺棄他羞辱他毀滅他,人物乃至人生的悲喜劇,君安演得讓人傷心而且感慨。第五場柳永遍體鱗傷、幾乎粉身碎骨,他無家可歸無枝可依,科考不再是他生命的寄望和夢想,即使義無再辱,他也只能再到京城。他的意氣已被全部摧折,心中唯蟲娘一念維系。明知蟲娘的悲慘屈辱生涯,他還是無法忍受蟲娘對客人的應承,內(nèi)心的絕望變成怨毒和哀嘆。這場戲的難度和隱晦,在君安的表演下仍然清晰有力。第六場君安轉(zhuǎn)作老生,柳永一生總結(jié):“自家與自家過不去,讀書人與填詞人相交纏”,悲痛沉痛自不必說,幾次敘轉(zhuǎn),他竟然淡然陌然起來,像評說別人一樣。不呼天搶地而悲愴卻更加深入我們心靈。這場戲她的聲音之美、特色之鮮明、情感之豐富,表達之細致、曲折、準確,全部被唱出來。到最后仍然回到“曉風殘月楊柳岸”,詩人的自悲自責,雖然轉(zhuǎn)作舒緩平和,卻反讓我們心靈如被一槍擊中的猝痛。似乎不止是宋代失去他,歷史失去他,而且也是我們失去了他,大家都有責任,這是歷史的責任、文化的責任、民族的責任。誰能說再出一個不入主流的柳永,我們就能容得了他?君安把這種歷史傷痛傳達給我們,留在我們的記憶之中。我甚至覺得這一場唱,她超越了人物、超越了自己,變成對人生況味、對人類情感的歌唱和詠嘆。也許這也是尹派力求的高處吧。正如桑塔耶那說的,從審美的第一項(具體的故事、人物),進入審美的第二項(喚起人們更深遠的思想、情感經(jīng)驗)。君安從尹派到柳永,又仍然從柳永到尹派,這是柳永的歌唱,是君安和尹派的歌唱,也是尹派的生命情調(diào)的歌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