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珂
河南大學民生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3
自古以來,家庭就被認為是一個社會單元,是人類歷史上許多類型的社會的一個重要部分。到了本世紀,在國際法中的家庭地位已經(jīng)發(fā)生根本的變化。近幾十年,制訂了關于家庭權和婚姻權的專門公約。
然而,早在18世紀,在一些條約中就可以找到這樣一些國際規(guī)定:根據(jù)這個規(guī)定,一家之主有權就他的妻子和未成年孩子的事務作出決定。后來妻子自動擁有和她丈夫一樣的公民地位,成為這個國家的公民。自18世紀以來,在國際法中也有防止戰(zhàn)爭期間和戰(zhàn)后家庭破裂的規(guī)定。19世紀,在有關貿(mào)易和外交的國際協(xié)議中,就有關于外國人的婚姻權利的規(guī)定,并已成為不足為奇的事。[1]
20世紀,隨著國際人權法的發(fā)展以及婦女地位的提高,一系列國際文書中都有家庭與婚姻權的規(guī)定,例如《世界人權宣言》、《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jīng)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兒童權利公約》等。一些區(qū)域性文書也對家庭與婚姻權的做了規(guī)定,例如《美洲人權公約》第17條第2 款規(guī)定:適齡男女如果符合國內(nèi)法所要求的條件,他們就享有婚嫁權。
1.家庭是天然的和基本的社會單位
雖然國際條約中高度重視家庭,并稱之為社會組織的基本單位,但“家庭”在國際法上是一個仍然處于發(fā)展中的概念,國際法上沒有哪個條約專門對家庭作出定義。
人權事務委員會注意到,在國與國之間,甚至在一國的不同區(qū)域之間,家庭的概念在某些方面不盡相同,因此不可能給這個概念下一個標準定義。但是,委員會強調(diào),如果一群人根據(jù)一國的立法和慣例被視為一個家庭,必須給予這個家庭第23條所述的保護。所以,締約國應就其社會和法律體系中對家庭的概念和范圍的解釋和定義提出報告。各締約國應根據(jù)各自不同的文化對“家庭”進行廣義解釋。除了血緣關系以及確立關系的合法形式(婚姻、收養(yǎng))外,還有一些標準對家庭的存在也是至關重要的。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一起生活、經(jīng)濟聯(lián)系或其他形式的密切和固定關系。
2.家庭應受到國家和社會的保護
《公約》第23條第1 款規(guī)定:“家庭應受到國家和社會的保護”,這表明家庭有被保護的權利。這個規(guī)定的目的是“保護作為整個社會秩序的基礎的家庭免遭瓦解”,因為家庭是社會的天然的和基本的單元,為了社會的利益,“它必須受到國家和社會的保護”。締約國需采取立法、行政或其他措施為家庭提供真正的保護,還應提供詳盡資料證明已采取有效的措施。
1.組建家庭權
《公約》第23條第2 款;“已達結婚年齡的男女締婚和成立家庭的權利應被承認”。聯(lián)合國大會采納締約國的建議將允許結婚的最低年齡定為15 歲,并要求國家必須制定專門的婚姻法。由于每個締約國的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的不同決定了其國民成熟年齡的不同,人權事務委員會一致同意應由締約國決定該國具體的締婚年齡,這個年齡根據(jù)本國的實際情況而定,不能過低,否則會達不到《公約》的目的,不能過高,否則會侵犯公民的締婚權。
2.婚姻自由
《公約》第23條第3 款規(guī)定:“只有經(jīng)男女雙方的自由的和完全的同意,才能締婚”?;橐鲎杂删哂懈叨鹊膫€人特征,排除了所有不論是國家還是其他主體所實施的強迫,并且不允許有任何例外。“自由的和完全的同意”強調(diào)結婚不能附加任何條件,男女雙方自愿、不能是單方意愿;必須是男女本人自愿、而不必經(jīng)父母或第三人的同意;男女雙方要完全自愿、而不是勉強同意。這一規(guī)定還要求當事人必須具有結婚的行為能力,凡是未達到法定婚齡的人、喪失行為能力的人所作出的同意結婚的意思表示,均屬無效。
3.男女平等及對兒童的特殊保護
《公約》第23條第4 款要求“締約各國應采取適當步驟以保證締婚雙方在締婚、結婚期間和解除婚約時的權利和責任平等”。首先,配偶雙方在締婚方面應當享有平等權利。人權事務委員會特別指出,在因締婚而獲得或失去國籍時不應出現(xiàn)基于性別的歧視。同樣,應當保障結婚男女雙方保留使用原姓氏或以平等地位參與選擇一個新的姓氏的權利。第二,在婚姻期間,雙方在權利和義務上的平等。這一平等適用于婚姻關系涉及的所有事項,如住宅的選擇、家務的處理、子女的教育和資產(chǎn)的管理。最后,無論是由于配偶一方死亡,離婚,無效婚姻所引起的婚姻解除,配偶雙方在解除婚姻時享有平等的權利。
此外,在解除婚約的情況下,應為兒童規(guī)定必要的保護方法。締約國應提交有關婚約解除或夫妻分居時對子女提供必要保護的法律規(guī)定。
[1][瑞典]格德門德爾·阿爾弗雷德松,[挪威]阿斯布佐恩·艾德編.<世界人權宣言>:努力實現(xiàn)的共同標準[M].中國人權研究會組織翻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6:3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