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峰
山東政法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初談“刑法哲學”,就對此詞產(chǎn)生了困惑,究竟何為刑法哲學?是哲學的分支?抑或是刑法學與哲學的邊緣學科。兩者都不是,刑法哲學是將哲學方法引入到刑法學的研究中,即將哲學與刑法理論相融合,架構(gòu)起一套嚴謹?shù)摹⒖茖W的、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刑法理論體系,從而使得刑法學更具哲理性。然而學科種類繁多,為何獨獨將哲學融入刑法學的研究?哲學是各門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jié),是研究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科,對具體科學研究具有科學的指導作用,將哲學融入到刑法的學習中,利于刑法自身的發(fā)展完善。并且刑法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也與理性密切相關。從自然法意義上探討刑法的本原,不僅成為一種可能,也成為一種必要。那么哲學又是如何融入到刑法學中的?是將刑法學與哲學堆砌疊加泛泛而談嗎,《刑法哲學》一書閱罷,我似乎知道了。
本書作者陳興良教授主張思辨的方法是刑法哲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以思辨的方式完成從注釋刑法學到理論刑法學的轉(zhuǎn)變是當時刑法哲學研究的基本任務。作者用哲學辯證統(tǒng)一的觀點審視刑法的基本問題,通過闡述已然之罪、未然之罪、主觀惡性、客觀危害、再犯可能、初犯可能等15 個范疇及相互之間的辯證關系,架構(gòu)了刑法哲學范疇體系,也就是本書的邏輯體系。指出犯罪是已然犯罪與未然犯罪的統(tǒng)一,已然犯罪是主觀惡性和客觀危害性的統(tǒng)一,未然犯罪是再犯可能性與初犯可能性的統(tǒng)一。刑罰是報應之刑與預防之刑的統(tǒng)一,報應之刑包括道義報應和法律報應,而預防之刑則是個別預防與一般預防的統(tǒng)一。
此外,作者在對意志自由論和客觀主義論進行辯證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張。指出意志自由論是唯心主義的,而馬克思主義哲學提出,物質(zhì)決定意識,人不能不受自己所存在的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意志自由論有其不合理之處。而既然意志自由論不合理,是否客觀主義就是正確的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客觀主義存在著片面性的弊端,因為刑罰的輕重,不但受犯罪行為客觀危害大小的影響,而且也受行為人主觀方面情況的影響,所以對犯罪人判處刑罰,應堅持客觀危害性與主觀惡性的統(tǒng)一。
言談至此,不免產(chǎn)生另一疑惑:將哲學融入到刑法學的研究中,又推動了哪些刑法理論的創(chuàng)新?
本書作者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否定了古典學派的行為中心論,實證學派提出的行為者中心論,乃至我國的社會危害性中心論,提出了罪刑關系中心論的主張。作者認為社會危害性是一元化社會模式下犯罪本質(zhì)觀的體現(xiàn),充分體現(xiàn)了統(tǒng)治階級的集權(quán)主義思想。而當前在市民社會與政治國家二元化社會模式背景之下,傳統(tǒng)的理論顯然無法再適用于這種二元對立的社會結(jié)構(gòu)中,以此,為了更好的保障人權(quán),作者提出的罪刑關系中心論。作者認為刑法學是關于罪刑關系辯證運動一般規(guī)律的科學,因此罪刑關系辯證運動的一般規(guī)律應該成為刑法學的研究對象。
犯罪與刑罰辯證關系的核心命題是已然犯罪與刑罰之間決定與被決定的關系以及刑罰與未然犯罪之間遏制與被遏制的關系,它們分別產(chǎn)生于社會報應觀念和社會功利觀念。文章闡明了罪與刑兩個命題的對立同一關系,論證了兩者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從探求人類追求對等性的本能出發(fā),闡發(fā)罪刑均衡原則得以產(chǎn)生及其最初以報應刑為其表現(xiàn)形式的依據(jù),明確提出罪刑均衡原則之于報應刑論的公正價值;從揭發(fā)預防刑論者對罪刑均衡原則的理解出發(fā),闡發(fā)罪刑均衡原則之于預防刑論的功利價值。指出罪刑關系要想達到均衡只能在罪刑關系二元論的理論中架構(gòu)。
論述至此,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在刑法理論的架構(gòu)過程中,還應確立正確的哲學基礎,雖說此話過于簡單,但是并不是簡單就意味著沒有作用。反觀資本主義社會,若以國家利益高于一切作為刑法理論的哲學基礎,則會把刑法理論引向軍國主義的歧途,其反動性不言而喻。因此,只有確立正確的哲學基礎,才能架構(gòu)科學的刑法。此外,對我國刑法學的發(fā)展而言,要想建立科學的刑法學,還應在刑法理論的構(gòu)建中,將哲學點滴方法論融入到刑法中,因為回顧歷史千百年來,人們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過分倚重刑法的習慣,外加我國學者對刑法哲學的研究較西方起步晚,因此,要想現(xiàn)代的刑法觀由原始、野蠻向公正、謙抑、人道轉(zhuǎn)變,急需從一個理性的視角重新審視刑法,進而促進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完善。
[1]黃明儒.解讀自然法意義上的刑法哲學——兼評陳興良著<刑法的人性基礎>[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9).
[2]陳興良.刑法哲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
[3]曲新久.刑法哲學的學術意義——評陳興良教授從<刑法哲學>到<本體刑法學>[J].政法論壇(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2(20).
[4]趙秉志,魏昌東.當代中國刑法哲學研究述評[J].中國法學,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