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宗言
中共蘭州市委黨校法學教研部,甘肅 蘭州730000
滿族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奪取國家政權(quán)的少數(shù)民族,清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收繼婚是滿族人代代相承風俗習慣,但在皇太極時已明令禁止收繼婚,此后清朝歷朝法律均明令禁止這種婚姻形式,但收繼婚在清朝還有所殘留。
皇太極登基之初確立了禁止收繼婚的法令:“自今以后,凡人不許娶庶母及族中伯母、嬸母、嫂子、媳婦。凡女人若喪夫,欲守其家資、子女者,由本人宜恩養(yǎng);若欲改嫁者,本家無人看管,任族中兄弟聘與異姓之人。若不遵法,族中相娶者,與奸淫之事一例問罪?!雹僭u論收繼的行為與禽獸無異,說明清初的中央政權(quán)和之前歷代統(tǒng)治者一樣,用儒家思想的倫理綱常來約束百姓的婚姻行為。
《大清律例》規(guī)定:“若收父祖妾及伯叔母者(不問被出改嫁),各斬。若兄亡收嫂、弟亡收弟婦者(不問被出改嫁俱坐),各絞。妾(父祖妾不與)各減(妻)二等(被出改嫁者遞減之,若原系妻而娶為妾,當從妻論,原系妾而娶為妻,仍從妾減科)。凡收伯叔兄弟妾者,即照奸伯叔兄弟妾律,減妻一等,杖一百,流三千里?!雹趶男谭ǖ膰绤柍潭瓤梢钥闯?,清朝對收繼婚的限制超過之前任何一個朝代,不僅婚姻的雙方當事人有罪,主婚人、媒人也不能免于刑事處罰。統(tǒng)治者在《大清律例》對收繼婚禁止的基礎(chǔ)上,還頒布了一系列法令加大懲罰力度,甚至連知情媒婆的知情不報也要受到刑罰。
清代有記載的收繼婚案例不計其數(shù),即便收繼婚被規(guī)定為“與奸淫之事一例問罪”,但在滿清貴族中收繼婚的事例仍有很多,孝莊皇后下嫁多爾袞,順治納亡弟博穆博果爾福晉董鄂妃為妻的事例都為世人耳熟能詳。
曲阜孔府清朝的檔案中,記載了一名叫孔毓書的孔姓族人向宗主衍圣公控告小叔子孔興柱收娶其亡兄之妻張氏的案件。連孔子后人曲阜孔府中都有收繼婚的存在,當時在民間收繼婚的流行程度可見一斑?!睹鼾S小識》中記載了一個奇特的案例,云南維西一家有四字子,皆已婚配。長子過世,后來四子的妻子也去世了,家人想讓四子接續(xù)長嫂,恐年齡懸殊,經(jīng)商議后由次子接續(xù)長嫂,三子婚配二嫂,四子婚配三嫂。對于這樣嚴重違背法律和倫理的案件,吏胥竟然為當事人陳情,認為這樣的事兒符合當?shù)仫L俗習慣,應(yīng)當判決應(yīng)允。
清代民間不僅已婚喪偶女子的收繼婚盛行,未婚女子也難逃被收繼的命運。雍正十一年江西人劉長林聘同縣胡惟賢女兒為其三子之妻,尚未過門,三子過世,劉家欲將其該聘給四子,胡家不同意,將女兒改嫁。劉家人憤怒至極,帶親友搶親,引發(fā)命案。③民間各種形態(tài)的收繼婚現(xiàn)象十分普遍,史料中的記載不勝枚舉。
女真人有收繼婚的風俗,滿族為女真人的后裔,亦有收繼婚俗。從滿族人入關(guān)之前到清末,收繼婚的案例仍比比皆是。在皇太極頒布嚴禁收繼婚的禁令之后,在滿清皇族中仍然有收繼行為發(fā)生,上行下效,民間自然不會嚴格以此禁令指導婚姻生活。法律條文雖然嚴厲,但官方在處理收繼婚案件時并不嚴格,除非侵害了被害人人身安全,其他情況下官府則息事寧人,由當事人自行化解矛盾。在民間收繼婚流行甚廣數(shù)量可觀,一律嚴懲則會誅罰過多,法不責眾,所以法律條文反而形同虛設(shè)。
清代人口增加速度增長,呈現(xiàn)出人滿為患的社會趨勢,“乾隆六年我國人口第一次突破一億大關(guān),達一億四千三百四十一萬,至乾隆末年已達到三億一千三百二十八萬之巨,六十年間,人口增長一倍余。”④人口過剩導致土地不足、糧食緊缺,在生存需求尚不能滿足的情況下,底層百姓對待婚姻的態(tài)度不再拘囿于倫理道德的限制。收繼婚為夫家節(jié)省了聘禮的支出,在經(jīng)濟拮據(jù)的情況下,無疑是最適宜的婚姻形式。
清代中國境內(nèi)有蒙古族、藏族、回族、維吾爾族等眾多少數(shù)民族,這些少數(shù)民族中大都實行過收繼婚制度,其中蒙古族自元朝滅亡退居草原之后,收繼婚俗重新盛行起來。為了處理好民族關(guān)系,維護民族團結(jié)和社會穩(wěn)定,統(tǒng)治者自然不能對實行收繼的少數(shù)民族人民予以嚴懲,所以在滿清統(tǒng)治期間,少數(shù)民族中的收繼婚一直禁而不絕,對漢族人的婚姻觀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
[ 注 釋 ]
①清太宗實錄稿本[Z].遼寧大學歷史系1978年印行,第6頁.
②田濤,鄭秦點校.<大清律例·戶律>卷十[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209.
③檔案<乾隆刑科題本·婚姻奸情類>131號,乾隆元年五月十七日允禮題.
④周源和.清代人口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1982(2).
[1]大清律例[M].田濤,鄭秦點校.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2]清太宗實錄稿本[Z].遼寧大學歷史系,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