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該
【摘 ? 要】 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 了解學生原有知識與經(jīng)驗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教師只有在充分了解學生原有知識與經(jīng)驗情況下,才能根據(jù)教材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從而使教學的有效性、高效性成為可能。
【關鍵詞】 知識 ? 經(jīng)驗 ? 前提條件 ? 教學目標 ? 教學活動
1. 了解學生原有知識與經(jīng)驗的重要性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段經(jīng)典的論述:“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句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知道學生已經(jīng)了知道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jù)此進行教學。”這段話道出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這一教學理念。由此可見,探明學習者"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即了解學生原有知識與經(jīng)驗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
2. 教學活動中應當注意的方面
依據(jù)奧蘇伯爾這一論述,筆者覺得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及開展教學活動時必須注意以下事實:
教材編寫者在教師教學用書(教參書)中所列出的教學目標是按照教材編寫順序和進度,在學生完全掌握了前面教學內(nèi)容的前提條件下,確定出來的,而在教學實際中,不同學生在學習相同內(nèi)容時,其掌握學習內(nèi)容的程度是因人而異的,所以教師在確定自己所教學生的教學目標時,就不能完全照搬教師教學用書的教學目標,而是應該依據(jù)自己學生原有知識與經(jīng)驗,確實教學目標,這樣的教學設計,教學活動才能產(chǎn)生最理想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師教學用書中所列出的教學目標,學生已經(jīng)掌握,再進行教學,那就是浪費時間。
以滬教版深圳初中英語新教材七年級上冊Module 1《Unit 1 Making friends》 為例, Reading 部分 :Annas blog 的教學目標是:A.語言知識目標:(1)認讀和理解單詞:age, country, dream, elder, engineer, everyone, friendly, German, Germany, hobby, mountain, world以及短語all over, close to, go to school, (be) good at, make friends with等;認識單詞 blog, grammar, sound, complete等;了解cousin,younger 等拓展詞匯。(2)掌握句式:My hobby is ______. 和 My bobbies are _______ and _______. B.語言技能目標:(1)了解網(wǎng)絡交流平臺博客(blog)的相關內(nèi)容;(2) 使用句式:My hobby is _______. 和 My bobbies are _______ and _______.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3)根據(jù)博客中提供的事實信息,使用第三人稱單數(shù)的句式,介紹博主Anna。C.情感態(tài)度目標:學會自我介紹的方式,廣交良友。
其實在以上語言知識目標中出現(xiàn)的部分單詞以在深圳深港版小學在教材中學生們學習過,如:hobby, country 兩個單詞已在小學課本Book 9 《Unit 8 Good friends 》學習過,小學課本Book 9 《Unit 4 Revision》 Culture Club 1: Where do people live?學過German, Germany, sound;Book 10 ?culture Club 1 Changes around the world 學過World War II, East Germany;Book 12 《Unit 7 Good memories 》 出現(xiàn) World Cup 這一名詞;Book 3《Unit 8 My family》 學習過 cousin 這一單詞,Book 3《Unit 1 My age》學習過age這一單詞和(be) good at 這一短語。
從以上知識目標中可以看出,教材編制者對深圳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了解不足,如果授課教師按照此目標開展教學,就會造成時間和精力的浪費,使學習者在已掌握的內(nèi)容上做無效的勞動。
相反,如果除教師教學用書中所列出的教學目標外,本課或本單元還學生以前學習過,但沒掌握好的內(nèi)容,那么這些內(nèi)容也應該是本課或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那么如何了解學生原有知識與經(jīng)驗?筆者覺得可以通過摸底調(diào)研、個別訪談、過程展示等手段,“先學后教”預習環(huán)節(jié)的學案設計,了解學生是否具備學習新知識的知識儲備、思維經(jīng)驗和實踐經(jīng)歷,預測學習中可能遇到的障礙和困惑,從而有效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3. 總結
筆者認為,了解學生原有知識與經(jīng)驗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切實感受到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應注重學情分析,了解學生原有知識與經(jīng)驗,既是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更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教師只有在充分了解學生原有知識與經(jīng)驗情況下,才能根據(jù)教材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從而使教學的有效性、高效性成為可能。
[1] 深圳市基礎教育英語編寫組, 朗文香港教育. 小學英語[M]. 廣東: 廣東教育出版社, 2007.
[2] 張春柏, 舒運祥. 英語(七年級上冊)[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2.
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