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東城區(qū)教師研修中心 北京市東城區(qū)教育研修學院
為認真落實十八大精神,促進教育綜合改革,東城區(qū)積極推動“研修合作辦學”項目,通過合作辦學,打造一支思想作風端正、教育理念先進、教學水平高超的教師隊伍,提升學校教學質(zhì)量,增強學校發(fā)展軟實力,辦人民滿意的學校。
東城區(qū)建立了區(qū)教師研修中心與北京市第五十四中學、區(qū)教育研修學院與北京市第五十中學分校兩個研修合作辦學項目。研修員直接到一線教師崗位教課,在為學校提供專業(yè)指導的同時,深入了解學校教學水平與學生學習需要,進一步增加培訓與指導的針對性,真正提高學校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教學質(zhì)量。
研修部門與學校聯(lián)合成立合作辦學領導小組和學科工作小組,以“派進一個人,建好一個組,打造一個基地;上好一班課,做好一個課題,開發(fā)一批精品選修課”為總體目標,實施三大步驟:名師下校帶班,開展影子教學,師徒結對,全程指導,培養(yǎng)典型教師;中教研全員下校,加強聽課視導,深入校本研修,開設專題課程,搭建交流展示平臺;科研、德育、干訓全面跟進,深化科研導向、班主任培訓、干部培訓。開展五個方面的合作:研修員包班上課;開設選修、專題課;新任班主任培訓;教育科研帶隊伍;加強教育教學督導。
四個單位對相關工作進行了全面溝通,落實細節(jié),做足準備。開學以來,“合作辦學”項目進展順利,各項工作有條不紊。
親身實踐 ? ?思教促研
研修部門的11位教師走進課堂,承擔一個或兩個班的教學任務,實踐演練,以身示范,展示教學過程。研修員不僅兼任學科備課組長,還與學校教師結成師徒,指導和引領教師成長。研修員幾乎不是在上課,就是在聽徒弟上課。研修員的每節(jié)課都有幾位至十幾位學校教師聽課,促使研修員將每節(jié)課都講得實用,講得精彩。聽完徒弟課后,研修員會針對上課的具體情況給予指導和反饋,包括備課思路、教學進度安排、教學重難點分析、教學設計框架、教學活動指導與設計、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秩序、如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如何從作業(yè)中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的問題等。課堂上,研修員不僅注重教學實施,也重視學法指導,同時將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雙師課堂等方法帶入課堂進行實踐。
創(chuàng)造機會 ? ?培養(yǎng)苗子
研修部門盡最大努力為一線教師創(chuàng)造展示、學習的機會,為有潛力的教師搭建發(fā)展的平臺。研修部門將多個學科的教研活動安排在實驗校,將展示的機會留給實驗校教師。研修部門的研修員都在實驗學校帶一個甚至多個徒弟,從教學、科研等方面加強青年教師培養(yǎng),促進實驗學校的教師隊伍建設。
開設選修 ? ?拓寬視野
研修員積極為兩所學校提供豐富的學習輔導。研修員為非畢業(yè)年級開設選修課,拓寬學生視野,在初、高三年級結合教學進度開設專題課,提高畢業(yè)年級的復習質(zhì)量。各類選修課與專題課的開設,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資源,拓展了學習渠道,也讓研修員與學校有了全面接觸,加深了對學校的了解,推動了“合作辦學”項目的實施。
加強視導 ? ?過程監(jiān)控
在全面參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研修部門也加強了對實驗學校的學科督導。研修部門每學期安排兩次專題督導,共四個聽課周,全體研修員都參加。通過督導診斷教學問題,解決教學困惑,推廣先進典型,促進質(zhì)量提升。除了集中下校督導,每個學科室也與實驗學校教研組結成幫扶對子,每個月都會安排聽推門課、評課、參與學科備課與研討等活動,督促教師做好學期整體教學設計并切實執(zhí)行,從而達到教師基本功和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
校本研修 ? ?實踐反思
各學科室研修員根據(jù)教學視導情況,就教學過程中反映出的優(yōu)勢與問題進行反饋。除了和教師個別交流外,還采取校本研修的形式,結合聽課和教師的教學困惑進行有針對性的集中反饋研討和交流,并根據(jù)教師需求設計講座,入校指導。這種個別交流和校本研修相結合的形式,有利于教研組整體建設,教學建議指向性更強。
科研引領 ? 提升內(nèi)涵
研修部門與學校教科研室配合,借助專業(yè)力量,整合現(xiàn)有的科研課題資源,以國家級課題《基礎教育教師科研能力培養(yǎng)研究》、市級重點規(guī)劃課題《研究性學習實施中教師指導策略研究》等一批由研修員牽頭的課題為抓手,指導教師深度參與,實驗校教師與課題組負責人結對子,共同進行課題研究。德育心理部也深入學校,通過校本培訓、班會公開課、建設學校心理校本課程、參與區(qū)級課題研究等方式,全面提升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專業(yè)素養(yǎng)。研修人員與青年班主任師徒結對,針對班主任工作做“一對一”輔導;與學校德育副校長、德育主任座談,探討學校德育工作模式,提煉德育工作亮點。
內(nèi)部交流 ? ?促進發(fā)展
與實驗學校合作辦學,在給實驗學校帶來深刻變化的同時,對于參與的研修員也是極大的挑戰(zhàn)。脫離課堂教學多年是否能適應?先進的教育理念是否能契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這些問題都值得研修員認真思考。為此,研修員做了大量深入的準備工作:課前,進行教學設計,了解學生情況,與實驗學校教師溝通;課后,與青年教師交流教學,針對問題提出教學實施建議,主動批改學生作業(yè),及時了解學生情況。
研修部門就合作辦學開展了內(nèi)部交流,由包班上課的研修員介紹教學心得,每個研修員都是痛并快樂著。他們克服了自身工作繁忙的困難,積極參與到實驗校的教育教學中,深入教學一線,了解教師和學生現(xiàn)狀,促進了實驗校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提升了學校教學質(zhì)量。同時,親身參與教學所獲得的材料對科研工作也有很大的幫助,極大地促進了研修員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通過交流,研修員認識到,只有深入教學一線,才能真正了解課堂教學現(xiàn)狀,教研活動才能真正具有實效性和針對性,才能真正提高指導一線教學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