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奇 何永國
內容摘要:作為教學,教和學都是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任何課堂教學都是在教師主導下的教學,取消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霸權地位不等于取消教師的主體地位。有效的語文教學必然是教師和學生主體作用充分發(fā)揮的教育,缺少任何一方面的主體,教學都是不完整的教育。教學也不會真正有效果。
關鍵詞:有效教學 評價 主體作用 發(fā)揮
當前,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或者高效課堂的建構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主要方面。對于語文教學,許多教師認為語文教學是一項慢功夫,語文教學不可能高效。事實果真如此嗎?
就語文課堂教學來說,語文教學的有效或者高效究竟是什么?是我們教師教學過程的高效還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有效?抑或是通過我們的教學在學生課堂生成的有效或者是高效。我想,任何教學課堂生成都要從學生這個角度來審視。課堂教學的高效或者有效是指學生在課堂生成中的有效或者高效來說的。也就是說通過我們的教學,讓學生學會學習,這是教學本質。一堂課是不是好課,是不是有效或者高效,關鍵是通過看我們的課堂教學讓學生獲得了哪些方法上的啟示,掌握了那些學習上的要領。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了哪些鍛煉。對語文教學來說,思考力的鍛煉和培養(yǎng)都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的。語文教學的有效或者高效就體現(xiàn)在這個方面。而思考力的培養(yǎng)主要通過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來實現(xiàn)。許多時候,我們的語文教學根本就沒有把學生放在主要的地位上,我們語文教學中始終沒有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霸權仍然主導著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作為實踐性很強的語文教學來說,能不能讓學生來進行自主的閱讀學習,能不能讓學生深入文本之中,體驗和感悟文本,是檢驗我們的語文教學是否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一道分水嶺。在這個方面,我們可以和游泳相比。作為游泳教練他的任務不是直接去游泳,當然,示范是必要的,但是在示范了之后,更多的還是要讓學生去自主地練習。語文教學就語文教師帶領著學生一起在文本之中暢游。
好課首先是學生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xiàn)的課堂。一堂課的好壞決不是看老師講得多精彩,老師的講授的確很重要,但是,老師傳授的僅僅是一些方法策略,對文本的一些基本示范,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要領,然后自己去實踐、去領會。所以,那些看起來熱鬧的課堂不一定是好課;那些花里胡哨的課堂不一定是好課。好課可能會是沉默的,氣氛可能是凝重的。好的語文課堂教學一定是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在閱讀之中,不斷地體驗文本、玩味文本。是自身獲得切身地感受和認識的課堂教學。好課一定是學生的思維處于張力狀態(tài),使他們的思維得到很好地鍛煉地課堂家教學。
因此,語文需要表達,但是這種表達是在學生經過一定時間的閱讀,經過自己的凝思,產生了一定的認識,有了一定的感受之后,有一種不吐不快的感覺。好課不是教師的表演,不是幾個好學生的表演,不是熱熱鬧鬧,紅紅火火。好課一定會給大多數(shù)學生思考的時間,讓大多數(shù)學生都投入到文本之中,在不斷的思考文本,不斷地與文本進行對話與交流。
過去,我們在評價課堂教學時候,總是將課堂氣氛的活躍作為重要的標準。學生是否在課堂教學中被調動起來,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是否積極回答問題,積極地舉手。如果那堂課上學生表現(xiàn)很積極,有亮點展現(xiàn),那么我們就說是好課。為此,我們許多公開課也正是抓住了評委的這種心思,不惜在課前做許多手腳。課堂氣氛是活躍了,但是對學生來說。實際的意義并不大。同時,課堂中的熱鬧場景,并不表示學生真正進入到我們的教學中來了。如果學生的思維沒有動起來,學生沒有進入文本之中,感悟到文本內在的東西,那么我們的課堂無論多么地熱鬧,也不能說是好課。也就是說,好課的標準,我想最主要的還是學生的思維是否被調動起來,學生是否在課堂教學過程之中他們是否處于張力狀態(tài)。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要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主要的還是要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力。好課的標準絕不是熱鬧,絕不表現(xiàn)于課堂氣氛中,而是表現(xiàn)在學生的思維中。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課堂教學使用了各種方法,通過各種手段,力爭要將知識展示出來,讓學生接受。特別是近年來信息技術的引入,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許多教師換上了技術依賴癥,沒有多媒體似乎就上不出一堂課。
作為語文教學來說,學生與文本的接觸,學生對文本的深入思考才是至關重要的。無論是語感的形成還是學生語言能力的形成,都離不開學生大量的閱讀,在閱讀中感悟語言、體驗語言、想象語言,將那些抽象的語言符號化作一些生動的鮮活的生活圖景,讓他們產生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狀態(tài),讓他們在閱讀中獲得審美感受和體驗,這才是好課。這些都不是教師的講解所能代替的。教師的講解只是一個誘導因素,真正的閱讀還要靠學生的閱讀,真正的能力還是從學生的閱讀中來。
審視當前的語文教學,我們的教學只是在花樣上翻新出奇,一會兒合作學習,一會兒生本教育,一會兒又是學案學習,什么流行就學習什么,什么時髦就學習什么,似乎不這樣就趕不上時代,就是落后。課堂教學成了師生表演舞臺,學生不與文本深入地接觸,沒有深入的研讀文本,學生只是在那兒展示課外搜集的資料,發(fā)表一些浮光掠影的閱讀感受。整個語文課堂要求發(fā)言的多了,思考的少了;要求表現(xiàn)的多了,但深入閱讀的少了;課外的多了,文本的少了;學生的多了,教師的少了;教師對學生的遷就多了,但對學生的指正啟發(fā)少了。熱鬧的背后缺少的是對文本的深層次的思考與探究。
當然,凸顯學生主體不等于喪失教師的主體地位,作為教學,教和學都是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教師主體地位的喪失,等于是教學的喪失。任何課堂教學都是在教師主導下的教學,取消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霸權地位不等于取消教師的主體地位。教師沒有主體,教學就失去了教學的真正含義。教學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因此,有效的語文教學必然是教師和學生主體作用充分發(fā)揮的教育,缺少任何一方面的主體,教學都是不完整的教育。教學也不會真正有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