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這樣的活動還是少一點為好

2015-01-31 22:40:48崔國明
中小學教師培訓 2015年10期
關(guān)鍵詞:應景阿房宮賦樂器

崔國明

(昆山震川高級中學,江蘇 昆山 215300)

如今的課堂似乎十分強調(diào)學生的活動,教師在組織教學時也很在意教學過程中學生活動的安排——“要讓學生動起來”。

“要讓學生動起來”,這當然絕對不是什么壞事。因為學習畢竟是自己的事情,只有學生自己“動”起來,自己主動去獲取知識,才有可能取得最佳的效果。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這一早已深入人心、也早已流行于課堂的理念的召喚下,如今的課堂與以往的教學相比,即便是從表象上看,也確實熱鬧了許多,活潑了許多。但并非只要學生一動起來,就一定會取得明顯的效果,這其中還是頗有講究的。

有一次聽課,市級評優(yōu)課賽前的“預演”,柳永的名作《雨霖鈴》。課堂教學的最后五分鐘,執(zhí)教教師安排學生來“活動”——先分組討論,再選代表回答——“這首詞中,你最喜歡哪一句,說出理由”。課后,幾位聽課的教師不約而同地都感覺到,結(jié)課時的“分組討論”這一環(huán)節(jié)似非必要,也并沒有體現(xiàn)出太多的實際價值,反而使課堂顯得有點亂。我也有如此感受,而且我還覺得,既然是“你最喜歡”,似乎應該“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才合乎情理,又如何能“分組討論”呢?當然,氣氛是活躍的,教師的出發(fā)點也是無可非議的。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語文課堂教學似乎流行起“學生大家談”來了。事實上,在如今的語文課堂上,圍繞“談談你最喜歡的一句”、“談談你感觸最深的一點”、“談談你覺得寫得最好的一處”、“談談你的體會和收獲”等具有“普適性”的討論題而開展的所謂學生活動,比比皆是,幾乎泛濫成災。這些所謂的“討論題”唾手可得,幾乎篇篇適用,而且想用就可用,根本就不需要教師去選擇,去設計,但大都因不可預見且準備不足,教師往往對學生的理解要么不置可否,要么一味贊賞,而實質(zhì)上卻等于是不了了之,無疾而終。

這樣的活動,我們只能說,走了一個過場。

看到過一個課例,關(guān)于李商隱的《錦瑟》一詩的教學。在課堂教學的收尾部分,執(zhí)教教師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來讓學生去思考、討論:

師:李商隱去世是在公元858年,距離我們今天已經(jīng)一千多年了。而“瑟”這種樂器我們今天也很少能聽到它的聲音了,那么,如果讓同學們?yōu)椤跺\瑟》這首詩配上樂器來演奏的話,同學們選什么?

生:我覺得用笛簫。因為這種樂器能訴說出悲傷之意。

生:我覺得弦樂比較好。因為詩人有一種憂郁氣質(zhì),就像普希金,也是憂郁氣質(zhì)的人。所以需要那種很悠長又很低沉的聲音來寄托那種感情。

……

師:老師希望大家在腦海當中響起你認為最合適的那種樂器的聲音,來一起背誦這首詩。

(學生集體背誦全詩。下課。)

試圖通過樂器來溝通詩歌的感情,然后帶著這樣的情感誦讀全詩,這設想就有點與眾不同,體現(xiàn)了執(zhí)教教師的教學智慧和獨到眼光。我很贊賞教師設計這個問題的初衷,但從“課堂實錄”來看,問題就在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選什么樂器”似乎成了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學生的回答各持己見,教師也莫衷一是,而對此,教師沒有、可能也無法明確到底該“選什么”樂器。那么,教師最后“希望大家在腦海中響起你認為最合適的那種樂器的聲音”就顯得非常飄忽,無法落實,如果每個學生真的都按照自己理解的“最合適的那種樂器”所傳達的感情基調(diào)來誦讀全詩,其結(jié)果可想而知。退一步來說,即使教師明確了應該選哪種樂器,那又能怎樣?即便拿“那種樂器”來當堂演奏一番(當然還有選什么曲子才能表達詩歌的情感,樂曲能否真的能夠傳達詩歌的情感等諸多的問題),對于整個這首詩的教學又能產(chǎn)生什么實質(zhì)性的影響呢?我總覺得寥寥無幾。所以,這樣的設計,貌似新穎,實則沒什么太大的用處,僅僅是給課堂的活動貼上了一個“看上去蠻好”的標簽。

所以,“要讓學生動起來”,還只是一種理念,一種想法;而“能讓學生動起來”,這才是由理念向行動的轉(zhuǎn)化。“能”,意味著有內(nèi)容、有辦法,不盲目、不應景;“能”,更多的是從活動的意義和價值上來考量。語文課堂教學中有些學生活動,其實是只要你有“要讓學生動起來”的愿望,就一定“能讓學生動起來”的,比如朗讀。但是如果不問時機,不講方式,不看效果,那么這樣的“動”毫無意義,多半可能就是應景和造勢了。

不久前聽了一節(jié)高一語文公開課,教學內(nèi)容是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節(jié)選自《巴黎圣母院》中的《一滴眼淚換一滴水》。一節(jié)課45分鐘,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但學生朗讀的機會卻僅有一次,內(nèi)容是伽西莫多受刑后三次叫喊著“給水喝”的三個片段,而且采用的方式是“全班總動員,男女齊上陣”式的集體朗讀。教師希望學生能夠借助于讀出伽西莫多語氣和語調(diào)的變化,理解并體會伽西莫多當時的內(nèi)心世界。應該說,教師對朗讀內(nèi)容的選擇沒有問題,但遺憾的是,教師在朗讀方式的選擇上錯位了。我覺得集體朗讀這三個片段,盡管很有聲勢,但很難達成教師安排這一活動的目的。如果換一種方式,由幾個學生分別去朗讀這三個片段,其他的同學可能只需要靜靜地聽、細細地品,再通過教師的點撥,讓學生去比較鑒賞,效果可能要好得多。

同樣是說朗讀。在一次初、高中語文銜接教學活動中,初、高中語文教師相互交叉隨堂聽課,不通知學校,也不指定執(zhí)教教師,連續(xù)一周?;顒咏Y(jié)束后,一位全程參與了這次活動的非語文教師的行政人員在和我交流時說,他是“外行”,不懂語文教學,但他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有一位初中教師在教學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時,貫穿整個課堂的就是一個字“讀”——感知課文是“讀”,把握節(jié)奏是“讀”,理解意象是“讀”,體會情感是“讀”,嘗試背誦當然還是“讀”……

我很吃驚,吃驚于一個非語文專業(yè)的教師也知道朗讀這一傳統(tǒng)的教學活動對于語文的重要;我也很受啟發(fā),受啟發(fā)于這位教師對于朗讀這一教學安排的時機選擇。

所以,“能讓學生動起來”之余,還要“真讓學生動起來”,因為這才是效果的體現(xiàn),也是我們追求的終極目標?!皠印庇蠳種方式,手“動”,口“動”,思維“動”,……而如若手動而心不動,口動而心不動,抑或“動”的方向出現(xiàn)了偏差,等等,這都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動”。一句話,沒有具體的內(nèi)容,沒有明確的方向,沒有思維的參與,課堂上“動”得再多也是枉然。

還是會常常想起黃厚江老師的《阿房宮賦》一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極見功力、亮點閃耀的活動安排:

同學們,我讀《阿房宮賦》,反復讀反復讀,越讀越短,讀到最后呢,這篇文章只剩下幾個句子,我大膽地把它縮成這樣一段話:

阿房之宮,其形可謂()矣,其制可謂()矣,宮中之女可謂()矣,宮中之寶可謂()矣,其費可謂()矣,其奢可謂()矣。其亡亦可謂()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可()矣!

這就是黃老師讀《阿房宮賦》讀到最后剩下的幾個句子——后來只剩下幾個字——我們后面再說。

現(xiàn)在請同學們根據(jù)你對課文的了解,想一想在這些括號里填上什么樣的詞比較合適,看看你們的想法和我是不是一致。

從“阿房之宮,其形可謂雄矣,其制可謂大矣,宮中之女可謂眾矣,宮中之寶可謂多矣,其費可謂靡矣,其奢可謂極矣。其亡亦可謂速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可悲矣!”直到區(qū)區(qū)“奢必亡”三個字,在學生的理解和黃老師的點撥之下,洋洋灑灑六百多言、氣勢恢宏的《阿房宮賦》竟被濃縮至斯,這實在讓人驚嘆,這也無愧于課堂的一大亮點。用填空的方法濃縮文本的內(nèi)容,以教學的機智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借獨到的眼光開發(fā)課程的資源,所有這些,無不彰顯于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這無疑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啟示。

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并非所有的活動安排都如此的巧妙,匠心獨運,我們見得更多的可能還是隨性和應景。這里不妨借用報刊所載的一個現(xiàn)成的課例,是關(guān)于李密《陳情表》一文的教學活動的安排,授課教師采用的也是當今語文課上最流行的活動樣式——討論:

李密在《陳情表》中,在陳述了自己陷于“為祖母盡孝還是為皇帝盡忠”的兩難境地后,懇請皇帝允許他“先盡孝再盡忠”。請認真思考,“忠孝”對于今天的人們有什么啟示。

看到這樣的交給學生討論的問題,我很驚訝,因為我實在搞不清楚教師到底想讓學生干什么。單就“忠孝”而言,似乎就已經(jīng)跨過了“語文”的邊界,更何況還要談對“今天的人們”的啟示。我不知道最終會不會討論出生命子丑寅卯的結(jié)果來,反正我是不清楚的。但我又想,即便真的能夠討論出些什么結(jié)果來,那又能怎樣?我們究竟是希望學生先“盡忠”還是先“盡孝”呢?但至少有一點我還是清楚的,那就是:這樣的活動,這樣的討論,貌似拓展了開去,而實則是置“語文”于不顧,缺少了語文應有的特質(zhì),沒有遵循“基于語文而歸于語文”的拓展原則,其結(jié)果只能是“斷了線的風箏”,滑向“非語文”那邊去了。

這樣的活動,設計不當,指向錯位,效果不明,是典型的“應景”,意義實在不大,不去討論又有何妨?

由此看來,語文課上的活動,需要求“真”,需要打“假”。如今語文課堂上的活動確有泛濫之勢,似乎一節(jié)課的途中或者結(jié)尾不安排幾個學生活動的環(huán)節(jié),這就顯得不夠時尚,就不像語文課了;而且有些活動實在只能算是“應景”,更多的可能是為了“活動”而安排“活動”,并非出于教或者學之必要。如果既非必要,又無實效,不問時機,不選內(nèi)容,那么我想,這樣的活動還是少一點為好,沒有必要刻意安排,因為課堂教學本身就是一種活動,無論是動手還是動口,也無論是討論交流還是靜心聆聽。

“要讓學生動起來”,這只是理念;“能讓學生動起來”,這已是行動;而“真讓學生動起來”,這才是實效?!?/p>

猜你喜歡
應景阿房宮賦樂器
學樂器
高中生用rap背《阿房宮賦》
高中生用說唱形式背《阿房宮賦》
科教新報(2020年46期)2020-12-15 10:55:32
樂器
小太陽畫報(2019年5期)2019-06-25 10:56:04
淺析賦、比手法在議論文寫作中的運用
《阿房宮賦》修辭藝術(shù)舉要
萬圣節(jié)點心泡
應景元素在首飾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39
應景
廉政瞭望(2013年9期)2013-04-29 00:44:03
奇妙樂器
琴童(2009年7期)2009-07-20 10:06:42
枝江市| 托里县| 上杭县| 常宁市| 洞口县| 阜新市| 壤塘县| 绥棱县| 那曲县| 台州市| 天津市| 黄山市| 巫溪县| 治多县| 兴城市| 黄浦区| 衡阳市| 九龙坡区| 彩票| 佛学| 双辽市| 康平县| 正镶白旗| 新民市| 汉沽区| 永登县| 临洮县| 万盛区| 突泉县| 旬邑县| 潜山县| 桑日县| 涡阳县| 汉源县| 苍南县| 姚安县| 元江| 凤阳县| 灌南县| 徐汇区| 沙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