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然
(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浙江杭州310027)
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中的民主蘊涵與影響
石然
(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浙江杭州310027)
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民主因素,其中重要表現,一是“主體-自我意識”,這是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中的民主前提因素;二是“民本-民主主義”,這是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中的民主基礎因素;三是“選拔-推舉執(zhí)政”、“決策-參與議政”、“限制-權力制約”等,這是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中的民主表現因素。這些民主因素的蘊含,有其重要的中國傳統(tǒng)特點,并且對中國政治發(fā)展產生深刻影響,同時說明了中國的政治民主并非簡單地說是西方的“舶來品”。
政治民主;中國傳統(tǒng);內在影響
學術界有一種說法,認為“民主”是古希臘以來西方文明特有的產物,有幾千年君主專制的中國不具有民主思想,近代以來中國知識分子的民主觀不過是西方的“舶來品”。事實并非如此,任何人類文明“都是順著同一個懸崖從底層的起點向高處同一個目標攀登”①。民主,作為主體人的自我肯定,是人類社會一切文明的共同追求,雖然不同民族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對民主的理解呈現出不同特性。在中國古代浩瀚的文化典籍中,同樣包含著豐富的民主因素,體現出具有中國傳統(tǒng)特色的民主觀。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中蘊含的民主因素,無疑深深地影響著中國政治發(fā)展的歷史走向。
民主的前提是自我意識的覺醒。馬克思指出:“民主制從人出發(fā),把國家變成客體化的人”,②“人權表現為自然權利,因為有自我意識的活動集中于政治行為。”③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中關于自我修養(yǎng)的闡釋、對人欲的肯定、自我意識的倡揚以及對人的主體平等性認識等,無不體現個人自我意識覺醒這一民主前提因素。
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對主體意識的肯定,首先體現在關于自我修養(yǎng)的闡釋上??鬃诱f:“仁者安仁,知者利仁。”④孟子強調,“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⑤,“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雹蘩献又赋觯爸苏咧?,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忘者壽?!雹哌@一切最終實現的正是“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⑧的主體理想人格。
其次體現在人欲的肯定和自我意識的覺醒上。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提出“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雹釚|漢時期的《潛夫論》進一步提出“民有性、有情、有化、有俗。情性者,心也,本也;化俗者,行也,末也”⑩。明清時期,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增長,中國啟蒙思想家自我意識覺醒更為明顯,公開論述人的私欲。李贄認為,“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見”,“就此百姓日用處提撕一番。如好貨,如好色,如勤學,如進取,如多積金寶,如多買田宅為子孫謀?!秉S宗羲提出,“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蓖醴蛑岢?,“天理即在人欲之中;無人欲,則天理亦無從發(fā)現?!饼徸哉湓凇墩撍健芬晃闹懈菍嵶C了“先私后公”、“先公后私”、“公私并舉”和“公私互舉”。這一切無不體現人欲肯定和自我意識覺醒思想的蘊含。
再次體現在對主體人的平等性認識上。孟子指出,“人皆可以為堯、舜”。荀子說,“涂人可以為禹”。特別還有墨子著名的“兼相愛,交相利”思想。后來的柳宗元把“兼愛”稱為“博愛”,指出“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而無待于外之謂德”?,F代民主經典作家科恩認為博愛的兄弟關系“是社會的理想的表現,因而也是民主的前提”。李翱認為,“人之所以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皆情之所為也。情既昏,性斯匿矣”,“百姓之性與圣人之性弗差也”。柳宗元提出,“上果賢乎?下果不肖乎?則生人之理亂,未可知也。”黃宗羲認為,“貴不在朝廷,賤不在草莽”。陳勝吳廣起義公然掀起“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吶喊。方臘起義時也提出“法分貴賤貧富,非善法也。我行法,當等貴賤、均貧富”。在以后的農民起義中,“等貴賤”有了進一步發(fā)展。馬克思指出:“平等是人在實踐領域中對他自身的意識,也就是說,人意識到別人是同自己平等的人,人把別人當做同自己平等的人來對待”,“它表示人同人的社會關系或人的關系”。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中的平等蘊含集中體現出:任何社會層次的人本性一致;每個人都可以實現自我甚至成為統(tǒng)治者;人與人之間關系及社會地位貴賤平等。多以“平等聯合”的形式反對壓迫,是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的一大特色。
自我修養(yǎng)、自我意識和主體人的平等性是依次深入的三個層次。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對自我修養(yǎng)的闡釋,具備了民主政治所必須的美德因素。自我修養(yǎng)雖然不能代替自我意識本身,但內在包含了主體意識的修煉和升華。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對人欲的肯定和自我意識的覺醒,弘揚了人的主體性,開啟了民主的思想啟蒙。而主體人的平等性,反映了每個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的應然認識,蘊含了民主政治所依賴的社會基礎。這一切都成了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蘊含的民主前提因素。
民主即實現人民的統(tǒng)治,因此民主的核心理念就是“人民主權”,即“人民的自我規(guī)定”,“當全體人民掌握最高權力時便是民主政體?!边@樣一種關于人民與國家權力之間的關系的探討,事實上發(fā)起于啟蒙者對君民關系的思考,即“君權民授”,“執(zhí)行人如果不由人民任命,那就不是人民意志的執(zhí)行人”。在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中,大量關于君民關系的探討,體現出“以民為本”、“君民同一”、“民貴君輕”和“君權民授”等四個層次。這四個層次邏輯上依次遞進,體現出中華民族擁有自己的民主文化土壤。
首先,“以民為本”。這四個層次中,“以民為本”占主體地位。畢竟在封建社會中,“整體,即人民,從屬于他們的一種存在方式?!边@種思想,由“牧民之道”進步為“民為根本”?!暗狼С酥畤词露?,節(jié)用而愛人,使以民時”;“聞之于政也,民無不為本也”,“民無不為功也”“國以民為興環(huán)”“民者,萬事之本”。民本主義作為儒家思想的核心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盡管與“民主主義”有根本差別,但畢竟相當程度上已經是對政治發(fā)展力量的察覺?!耙庾R形態(tài)有時也能使科學思想活躍起來。”“以民為本”以其概念的靈活性,在歷史上彰顯了很大發(fā)展空間。近代以來的先進分子無不引用并繼承民本思想發(fā)展出中國風格的民主主義觀。
其次,“君民同一”?!耙悦駷楸尽彼枷朐诠糯袊倪M一步發(fā)展就是“君民同一”,即認為國家的興亡與民心民意同一共生。比如“自古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為心”,“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碧貏e是《晏子春秋》里提出“先民而后身”?!豆茏印穭t更進一步,“政之所行,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焙翢o疑問,“順民”一詞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國家權力之于人民的從屬性。
再次,“民貴君輕”。如果說“順民”體現了國家權力之于人民的從屬性,那么“民貴君輕”更是“為民做主”的回應。《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丘民而為天子”;荀子提出:“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薄蛾套哟呵铩氛J為“君得罪于民,誰將治之?敢問,桀、紂,君誅乎,民誅乎?”《貞觀政要》明確指明“天子者,有道則人推而為主,無道則人棄而不用,誠可畏也。”其中,“人推而為主”的提法,已經迫近“君權民授”。
最后,“君權民授”。這是中國傳統(tǒng)民本主義的歸宿??傮w上講,明清之交以前難有“君權民授”思想,但是也并不是沒有偶然“亮點”。《禮記·禮運》中就提出“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睹献印氛J為“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明確出現了“民受”二字?!秴问洗呵铩分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陰陽之和,不長一類;甘露時雨,不私一物;萬民之主,不阿一人?!边@其中已經暗含著“君權民授”的思想。兩晉時期,商品經濟發(fā)展的社會基礎上,“君權民授”的初現端倪。鮑敬言認為“天生丞民而樹之君”,在他看來,國家不過是“強者”統(tǒng)治的工具,由此提出了“無君論”。當然,元代之前這些思考還有大量天真成分。到了元代,鄧牧更是指出,“天生民而立之君,非為君也,奈何以四海之廣,足一夫之用邪!”,“彼所謂君者,非有四目兩喙、鱗頭而羽臂也,狀猊咸與人同,則夫人固可為也。今奪人之所好,聚人之所爭,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欲長治久安,得乎?”“始生之者,天也;養(yǎng)成之者,人也。能養(yǎng)天之所生而勿攖之謂天子。天子之動也,以全天為故者也。此官之所自立也”;這些思想呈現出主權在民之雛形。明清之際,隨著資本主義萌芽,新的階層在以往思想基礎上萌發(fā)出新的社會意識?!熬龣嗝袷凇币呀洺蔀樾轮R分子的理性思考。唐甄《潛書》中強烈批判君主專制,認為“自秦以來,古代帝王皆賊也”。顧炎武認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獨治也”,并明確指出“以天下之權寄天下之人,而權乃歸天子?!碧貏e是黃宗羲進行了大量論述:“天下為主,君為客”;最后,他由此得出“向使無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鳴呼,豈設君之道固如是乎!”,“豈天地之大,于兆人萬姓之中,獨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秉S宗羲理性地論述了君主的起源、本質,揭示了國家權力的未來命運,成為近代中國民主主義的鼻祖。
“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有它的許多珍貴的品質,許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東西?!钡拇_如此,民本主義雖然在實質上有別于民主主義,但畢竟相當程度覺察到人類歷史進步規(guī)律和國家政治發(fā)展規(guī)律,客觀上為人的自由發(fā)展和政治解放起著進步作用。在中國商品經濟發(fā)展基礎上,中國社會結構不斷調整,傳統(tǒng)民本主義不斷突破原有內涵,從而內在導向“人民主權”。明清之際個別知識分子開啟了“民本主義”到“民主主義”轉變的先河。到了近代,先進的中國人也正是以民本主義為邏輯起點,在黃宗羲的基礎上完成了“民本主義”到“民主主義”的質變。當然,由于中國古代社會的亞細亞特點,這一質變的完成過程是相當遲滯和艱難的。
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中,不僅有個人自我意識覺醒的民主前提因素,有“民本-民主主義”的文化土壤,而且在多個層次上有民主基本因素的展現。
首先,“選拔-推舉執(zhí)政”。通過民主選舉產生權力執(zhí)行者是民主的首要標志。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中也包含著其中元素。如前所述,傳統(tǒng)“民本-民主主義”觀已經一般地規(guī)定了權力由民產生。此外,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中還有一些關于選拔權力執(zhí)行者的具體闡述。一是自上而下的公平選拔。孟子指出,“人皆可以為堯、舜”,而“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边@意味著要從社會各階層各領域中選拔國家管理者。依照儒家這一指導思想,中國古代建立了以科舉制為代表的比較公正的選拔制度。二是自下而上的選擇君主?!蛾套哟呵铩防锾岢霾粌H君選擇臣,而且臣還可以選君?!肮示邠癯级怪?,臣雖賤,亦得擇君而事之?!薄抖Y記·禮運》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墨子更是提出,國家管理者的選舉要打破社會等級差別。在他看來,“人無幼長貴賤,皆天之臣也?!币虼?,“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夫尚賢者,政之本也”。不僅如此,他甚至提出“生于無政長,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边@里已經明確提出天子也要由天下賢能選舉產生。
其次,“決策-參與議政”。民主決策是民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實現民主決策就必須具有包容的政治參與,即“必須有一個自由的氛圍,在這種范圍中各種觀點能夠無所畏懼或不受限制地自由表達和討論?!惫糯髡蔚闹袊挝幕傮w上達不到民主議政的理念,但不乏“參與議政”的民主因子?!豆茏印肪吞岢觥拔阍徊煌?,遠者不聽;毋曰不同鄉(xiāng),遠者不行”,“言室滿室,言堂滿堂”?!蛾套哟呵铩芬仓赋觥把远娪茫K身無難,臣奚死焉?謀而見從,終身不出,臣奚送焉?若言不用,有難而死之,是妄死也”,“子不遮乎親,臣不遮乎君。君同則來,異則去。故君雖尊,以白為黑,臣不能聽;父雖親,以黑為白,子不能從”?!秴问洗呵铩飞踔翉牧鶄€方面討論了包容議政:“古者圣王之制,史在前書過失,工誦箴諫,瞽誦詩諫,公卿比諫,士傳言諫,庶人謗于道,商旅議于市,然后君得聞其過失也。聞其過失而改之,見義而從之,所以永有天下也”,可見它已經認識到政治參與的廣度深度的重要意義。《貞觀政要》認為,“君之所以名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薄笆枪嗜司媛牸{天下,則貴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宋朝時期,士大夫與君主共治天下的精神傳統(tǒng)開始呈現。明清之際,黃宗羲提出的“公其是非于學?!彼枷?,很大程度上具有了民主議政之內涵,就是朝廷重大決策必須交給“學校”討論,其成員包括士人甚至大量平民,以“公論”裁定最終行為。
再次,“限制-權力制約”。有限權力制約權力是民主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主要有三種權力制約思想:一般認為,中國古代權力制約是通過道德維持的,事實上不僅如此,還有以法律制度制約權力的思想;一定程度上還涉及到以權力制約權力的思想。
以制度制約權力的思想早在《管子》就已經詳盡闡釋了?!豆茏印氛J為,國家權力必須加以限制,“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國雖小必安;取于民無度,用之不止,國雖大必?!?,“君有三欲于民,三欲不節(jié),則上位危。三欲者何也?一曰求,二曰禁,三曰令。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求多者,其得寡;禁多者,其止寡;令多者,其行寡。求而不得,則威日損;禁而不止,則刑罰侮;令而不行,則下凌上?!睂Υ耍岢龅姆桨甘恰胺ㄖ撇蛔h”、“明陳其制”,指出“不法法,則事毋常;法不法,則令不行。令而不行,則令不法也;法而不行,則修令者不審也;審而不行,則賞罰輕也;重而不行,則賞罰不信也;信而不行,則不以身先之也。故曰:禁勝于身,則令行于民矣?!辈粌H如此,他還詳盡闡釋了十八條君王禁律,涉及治國、修身、受祿、修行、治事、舉人、職事、議言、遠交、濟人等各方面。這些禁律在以后歷朝歷代長期繼承。后來的啟蒙思想家黃宗羲又一次提出通過“立制”制約權力。伏爾泰對此不由自主地贊美:“如果說曾經有過一個國家,在那里人們的生命、名譽和財產受到法律保護,那就是中華帝國。執(zhí)行法律的機構越多,行政系統(tǒng)就越不能專斷?!?/p>
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中還包含以權力制約權力的思想。夏商周時期,君主和貴族元老組成“議事會”,與國家最高權力相互制約。在皇帝制度確立的同時,輔之以宰相制度,采用“封還詔書”和“不肯平署”等方式制約最高權力?!八^和者,君甘則臣酸,君淡則臣咸”,“君正臣從謂之順,君僻臣從謂之逆”。唐甄在《潛書》中猛烈批評君主專制,要求重視宰相對君權的制約作用。顧炎武在《日知錄》中列舉了“士師不從君主三令”和唐朝可以封還駁正皇帝詔令的封駁制度,以反對君主獨裁專制。黃宗羲同時提出以“宰相設政事堂,使新進士主之,或用待詔者”來制約天子權力。伏爾泰對此也有評價:“在這種行政制度下,皇帝要實行專斷是不可能的。一般法令出自皇帝,但是,由于有那樣的政府機構,皇帝不向精通法律的、選出來的有識之士咨詢是什么也做不成的?!?/p>
總之,自上而下的選拔和自下而上的推舉兼而有之;“決策-參與議政”聯動結合;道德制約、制度制約、權力制約三維一體,這些都可以看到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中民主因素的體現。當然,這些因素有嚴重的歷史局限,不能過分抬高。比如,權力產生上,雖然選拔和推舉兼而有之,但所謂“推舉”只能停留在理想層面;權力運行上,議政的廣度深度大多取決于權威的釋放;權力監(jiān)督上,這樣一些約束對于一意孤行的天子也難以奏效。但是,“觀念、范疇......是歷史的、暫時的產物”,民主在任何歷史階段都有其不同蘊含,我們不能用今天的眼光苛求古人。
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中具備了民主發(fā)展所需的前提因素、核心因素和基本因素。這些因素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對人類政治發(fā)展規(guī)律思索的結晶。這說明,同其他民族一樣,中華民族同樣是追求自由、民主、進步的民族。中國傳統(tǒng)民主文化有鮮明的自身特色,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中國傳統(tǒng)民主文化有鮮明的特色:一是“天下為公”。中國古代思想家既強調個體意識,又強調個人心系天下之社會責任;并且不認為最終裁定者是君主,而是“天意”。而“天意”一般就指整體概念的“黎民百姓”。這就樸素地從個人與社會之辯證關系的角度認識了人的本質,解釋了人類社會發(fā)展動力。正是這樣的特點,中國傳統(tǒng)民主文化還帶有某些社會主義色彩。當然這種特色亦有缺憾,即“黎民”“庶民”“百姓”同西方社會的“公民”畢竟存在一定差距。二是“權威秩序”。傳統(tǒng)政治文化在講民主因素的同時大都以秩序加以限定,而秩序的維持往往寄希望于強大權威。三是“多元爭鳴”。諸子百家都提出了帶有民主色彩的思想認識,形成了繽紛多彩的爭鳴局面。這樣復雜多樣的文化碰撞在西方是少有的。但缺點是過于零散而未形成徹底地邏輯體系。四是“聯合協(xié)商”。“天下為公”背景下,中國傳統(tǒng)反專制方式都是以“平等聯合”形式呈現。相比于選舉競爭,通常情況下更多強調“兼聽則明”的協(xié)商討論。所有這些特色都是在亞細亞社會結構特點基礎上形成的。這些特色民主文化的感染下,中國形成了比西方中世紀更繁榮的社會狀態(tài)。也正是這樣的特色,反映出亞細亞封建社會末期社會發(fā)展的遲滯。
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孕育著現代性民主政治因素,進一步影響著中國民主政治的進程。首先,中國近代民主主義思想與古代民主蘊含一脈相承??涤袨樵凇睹献游ⅰ分幸悦裰髦髁x闡釋《孟子》經典,梁啟超在《讀孟子界說》宣揚自由民主精神,譚嗣同在《仁學》中認為儒學仁愛之本質是民主主義的鼻祖。梁啟超在評價黃宗羲《明夷訪談錄》中指出,“梁啟超、譚嗣同輩倡民權共和之說,則將其書節(jié)鈔,印數萬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驟變,極其有力焉?!眹缽吞岢龅摹扒匾詠頌橹^大盜竊國者耳”與唐甄的思想相契合。其次,中國傳統(tǒng)民主因素的影響深刻烙印在現當代中國民主實踐中。中國傳統(tǒng)民主因素的社會主義色彩使得中國近現代民主主義者都有接受社會主義的內在傾向;中國近現代民主實踐也無不是在權威強有力的領導下推進的;在一元意識形態(tài)指導下的民主化進程中也經常呈現百花齊放的討論局面。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中的選拔與推舉的上下聯動、各階層廣泛的政治參與協(xié)商,以及制度制約權力等思想都可以從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中找到源頭。中國共產黨繼承了傳統(tǒng)的民主政治,實行“一黨執(zhí)政”,建立了選賢任能的干部制度,進一步發(fā)展為新型的民主集中制,其中特別強調“民意”和“民心”,進而由“群眾路線”走向“人民民主”??梢哉f,理解中國傳統(tǒng)民主因素發(fā)展邏輯,就不難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形成的獨立自主性;理解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民主因素的自身特色,也就不難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自身特色。其中蘊含的正是中國傳統(tǒng)政治民主思想的深刻影響。
挖掘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的民主蘊含,對于今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具有深刻啟示。首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形成并非“無中生有”。“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睔v史思想家的思想材料“是從以前各代人的思維中獨立形成的,并且在這些世代相繼的人們的頭腦中經過自己的獨立的發(fā)展道路”。事實證明,當代中國民主的形成線索不能簡單地從西方尋找,我們的先人同樣具有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tǒng)?,F代政治文化不能“歷史虛無主義”地簡單否定過去傳統(tǒng),而應順應歷史趨勢,讓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因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fā)芽滋長。其次,中國政治發(fā)展要走自身特色的民主道路。民主是一切人類文明的共同追求,但不同民族的民主內涵各具特色,中華民族同樣具有自身特色的民主觀。中國傳統(tǒng)民主因素以其文化基因和邏輯線索長期印記在中華民族的成長進步中。正如有學者指出的,民主在中國應該是“一棵既能植根于中國土壤,又能兼容民主的基因、有中國風骨的民主大樹”。當代中國政治發(fā)展道路不能簡單照搬西方政治模式,要在吸取民主基本內核基礎上,避免西方民主病,走出自身特色的民主道路。再次,民主的發(fā)展程度取決于現實社會生產方式。作為后發(fā)展現代化國家,中國的民主依然需要在權威推動下有步驟有秩序地增量推進。當代中國仍然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轉型時期?!敖粨Q價值的交換是一切平等和自由的生產的、現實的基礎”。中國民主發(fā)展最終取決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成熟。
[注釋]
①湯因比:《歷史研究》上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10年版,第242頁。
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版,第40頁。
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版,第188頁。
④⑨《論語·里仁第四》。
⑤《孟子·盡心上》。
⑥《孟子·公孫丑上》。
⑦《老子》第三十三章。
⑧《大學》。
⑩《潛夫論·德化》。
責任編輯:梁一群
D082
A
1008-4479(2015)03-0087-07
2015-02-13
石然(1987-),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