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黨史研究》《黨的文獻》《當代中國史研究》《黨史研究與教學》 發(fā)表的文章不含在內)
?
中共黨史研究篇目索引
(《中共黨史研究》《黨的文獻》《當代中國史研究》《黨史研究與教學》 發(fā)表的文章不含在內)
總 論
國史與黨史關系研究的回顧與前瞻(曹守亮)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5.9
對新中國外交的不同形態(tài)、影響因素與未來轉型 (胡宗山)
江漢論壇2015.10
共產黨執(zhí)政以來中國私營經濟政策的演變及其機制
——基于分配沖突的視角(羅忠勇)
社會主義研究2015.5
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演進與現(xiàn)實演繹
——一種社會運行學的分析(李守可)
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5.10
歷史制度主義視角下中國地級市的變遷(杜英歌)
南京社會科學2015.10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青年——學界——勞工:《新青年》社群訴求的轉換 (何卓恩 張家豪)
武漢大學學報2015.5
建構理性:“五四”啟蒙走向革命的內在推手
——新文化運動如何影響中國革命(彭景濤)
天府新論2015.5
美育與建國——新文化運動的美育迷思(閆 恒)
天府新論2015.5
新文化運動的主調及所謂被“壓倒”問題
——新文化運動百年反思(上)(下)(秦 暉)
探索與爭鳴2015.9、10
斷裂中的延續(xù):新文化時期新舊文明轉變中的階級
觀念(張文濤)
天府新論2015.5
平等:新文化運動時期不同社會主義思潮的共同追求與相互競爭(薛子燕)
武漢大學學報2015.5 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與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秦位強)
求索2015.10 融入與重塑:1920年代的中國共產黨與民族主義思潮 (宋 進 楊 旭)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15.5 京漢鐵路工人參與“二七”大罷工原因新論 (張自儉)
湖北大學學報2015.5 “記錄歷史”與“創(chuàng)造歷史”
——論斯諾《西行漫記》的歷史詩學(李 楊)
天津社會科學2015.5
抗戰(zhàn)時期陜甘寧邊區(qū)的通貨膨脹及成因(萬立明)
江蘇社會科學2015.5
實踐中的轉變:抗日根據地減租減息運動中的減息
政策研究(徐建國)
安徽史學2015.5
抗戰(zhàn)期間中共大后方政策制定依據與歷史演變 (洪富忠等)
廣西社會科學2015.10 抗戰(zhàn)中后期中國共產黨對外經濟交往論析(李風華)
中州學刊2015.9
紀念活動與中共抗戰(zhàn)動員(陳金龍)
廣東社會科學2015.5
中共抗戰(zhàn)史研究與日方資料的運用(劉 峰)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15.5
近年來日本學界對抗戰(zhàn)時期中共黨史的研究 (丸田孝志)
史學月刊2015.9 抗戰(zhàn)勝利后受降與接收日占區(qū)問題再探
——新政治史視角的考察(周 峰)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15.5
從“婚姻自由”到“婚姻自主”:20世紀40年代陜甘寧邊區(qū)婚姻的重塑(叢小平)
開放時代2015.5 延安兩大文人集團“文抗”與“魯藝”的觀念分歧 (程鴻彬)
東岳論叢2015.10 從文藝腔到工農兵語言
——延安文藝座談會前后語言風格轉型再討論 (盧燕娟)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15.5 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對公債發(fā)行的新探索 (萬立明)
蘭州學刊2015.9 國際視野下的國共關系:從延安觀察組到政治協(xié)商會議
——以《美國對外關系文件集》(FRUS)為基礎的
考察(周昌文 潘 洵)
西南大學學報2015.5
土改時期的“左”傾現(xiàn)象何以發(fā)生(廉如鑒)
開放時代2015.5
土地改革中“群眾路線”的實踐與調適
——以華北根據地為中心(王先明 孫啟正)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5.5
渡江戰(zhàn)役中的無為縣船工動員研究(楊國山 張海林)
安徽史學2015.5
試述黨在大連“特殊解放區(qū)”時期(1945—1949)的艱難探索(王元新等)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5.5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反對“山頭主義”的歷史
考察(李方祥)
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5.5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制法·執(zhí)法·違法:1950年代初川西減租退押中的
社會動員(何志明 鄭 超)
史林2015.5
建國初期農業(yè)制度變遷:路徑、特征與績效
——基于埃西姆格魯制度變遷理論的視角 (閻煥利)
蘭州學刊2015.9 建國初期選拔高中畢業(yè)生留學工作的歷史考察 (唐 靜 李 鵬)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15.5 1951年英國對新中國聯(lián)合國代表權立場轉變的原因
(張爾葭)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15.5
中央駐藏代表張經武1953年10月21日電報探析
——兼論中國處理邊界問題的“暫維現(xiàn)狀”政策
及其影響(戴超武)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15.5
余糧從何而來:江津縣糧食統(tǒng)購的數據建構 (1953—1954)(鄭彬彬 曹樹基)
學術界2015.10 工商業(yè)秩序與階級改造:對“五反”運動的考察
——以河北省為研究中心(李春峰)
毛澤東思想研究2015.5
國家效用函數調整、公有產權擴張與農貸職能拓展
——社會主義改造時期農貸制度演變的經濟史考察 (楊乙丹)
蘭州學刊2015.9 1956—1957年農村“少數人鬧事”研究
——以群體性事件為視角(孫澤學)
史林2015.5
國家整合與經濟重塑:統(tǒng)購統(tǒng)銷與鄉(xiāng)村社會發(fā)展之
嬗變(1953—1958)(吳建征 朱漢國)
河北學刊2015.5
“大躍進”饑荒中糧食的供給、分配與消費
(喻崇武 張 磊)
北京社會科學2015.9
20世紀50年代蘇聯(lián)歷史教學理論和方法在中國的
傳播(洪認清)
史學史研究2015.3
十年建設時期我國科學技術發(fā)展原因探析
——從科技發(fā)展模式和知識分子精神關懷角度展開
的分析(李志英)
晉陽學刊2015.5
生活深處的革命——“文革”時期城鄉(xiāng)生活初探 (滿 永)
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15.3 20世紀70年代浠水縣超支現(xiàn)象的歷史考察與思考 (岳仁崇)
江漢論壇2015.10 新中國環(huán)保事業(yè)的起步:1970年代初官廳水庫污染治理的歷史考察(段 蕾)
河北學刊2015.5 從國際合作視角審視美國對華緩和的動因
——以反劫機國際合作為例(1969—1971) (張 靜)
美國研究2015.5 中國三線建設研究回顧與反思
山西師大學報2015.5
改革開放新時期表達與實踐:改革開放后的中國法治建設進程
——《人民日報》相關社論(1978—2014)的
法社會學解讀(李春勇)
長白學刊2015.5
我國八二憲法序言中歷史敘事的法理與功能 (葛先園)
海南大學學報2015.5 “南方談話”前后我國主流媒體的意識形態(tài)話語分析
及其啟示
——以《人民日報》為研究對象(劉 鋒)
毛澤東思想研究2015.5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思潮研究現(xiàn)狀述評
——基于30多年來有關期刊文獻關鍵詞的計量分析 (李亞員)
江漢論壇2015.9 鄧小平時代中國的海洋戰(zhàn)略(彭克慧)
江漢論壇2015.10
人物研究陳獨秀“非孔批儒”說之檢討(李 燕)
安徽史學2015.5
史學與中國現(xiàn)代性
——以李大釗的史學思想為例(張汝倫)
學術月刊2015.9
毛澤東與歷史主義研究方法(左玉河)
晉陽學刊2015.5
誤解與真義:毛澤東“不能靠法律治多數人”講話
辨析(王小龍)
毛澤東思想研究2015.5
毛澤東為什么把洪秀全作為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代表 (李 亮)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15.5 毛澤東文化革命理論的內在理路(周建偉)
毛澤東研究2015.5
毛澤東的“抗戰(zhàn)公式”及其在戰(zhàn)時的運用(楊 東)
馬克思主義研究2015.9
略論鄧小平與中國政治的進步(俞可平)
鄧小平研究2015.1
胡耀邦在撥亂反正中的歷史貢獻(李正華)
毛澤東研究2015.5
翦伯贊的臺灣“番族”考
——兼論20世紀三四十年代馬克思主義史學中的
民族學研究(賈 益)
蘭州學刊2015.9
·附 錄·
本 刊 二○一五 年 總 目 錄
(括號內數字,前為期次,后為頁碼)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研叢書》
總序
李忠杰(1.5)
以習近平同志關于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論述
為指導 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的黨史期刊工作
高永中(2.5)
黨的十八大與“四個全面”提出和形成的歷史
過程
曲青山(3.5)
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歷史原因和偉大意義
——訪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
本刊記者 汪文慶(4.5)
“四個全面”與矛盾法則
曲青山(5.5)
“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與黨的建設
曲青山(6.5)
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核心理念和根本主題
韓慶祥(6.9)
戰(zhàn)爭與和平的歷史辯證法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 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系列 活動重要講話
曲青山(9.5)
讓和平的陽光永遠普照大地
——學習習近平同志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 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 的重要講話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理論研究中心(9.8)
“堅持用唯物史觀來認識和記述歷史”
——訪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本刊
記者
汪文慶(10.5)
在紀念胡耀邦同志誕辰一百周年座談會上的
講話
習近平(11.5)
對“十三五”時期歷史定位的幾點思考
陳江生(12.5)
我國扶貧形勢的結構性變化與治理體系創(chuàng)新
陸漢文(12.12)
·紀念中共七大召開70周年·
試論黨的七大對從嚴從實優(yōu)良作風的弘揚
歐陽淞(6.11)
歷史轉折關頭的責任擔當和戰(zhàn)略思維
——談中共七大的歷史意義和啟示
楊勝群(6.16)
七大黨章對中國革命和黨的建設的創(chuàng)造性貢獻
李君如(6.19)
·紀念陳云同志誕辰110周年·
陳云指導文選編輯工作二三事
王夢奎(6.24)
回顧和學習陳云同志黨的干部工作的思想
朱佳木(6.30)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
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
中國共產黨與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
石仲泉(7.5)
抗戰(zhàn)期間國共合作中的聯(lián)合與斗爭(一)
金沖及(7.18)
指導抗戰(zhàn)的不朽篇章
——重溫《論持久戰(zhàn)》
唐雙寧(7.25)
抗日戰(zhàn)爭中期西方民間人士與中共對外信息傳播
呂彤鄰(7.28)
論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曲青山(8.5)
抗戰(zhàn)期間國共合作中的聯(lián)合與斗爭(二)
金沖及(8.11)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歷史的宏觀反思
張海鵬(8.26)
歷史認識的交鋒與相互理解
——關于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及研究報告
步 平(8.36)
毛澤東對抗日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領導
陳 晉(9.12)
中華民族團結抗戰(zhàn)的偉大勝利
李忠杰(9.20)
抗戰(zhàn)期間國共合作中的聯(lián)合與斗爭(三)
金沖及(9.29)
論習仲勛對抗日戰(zhàn)爭的重要貢獻
袁武振 梁月蘭(9.48)
抗戰(zhàn)時期中共對東北的經略
李樹泉(9.56)
·理論與方法·
關于中國當代改革開放史研究若干問題的思考
蕭冬連(1.76)
“中共記憶史”研究的提出及構想
郭 輝 羅?;?4.73)
·專題研究·
對遵義會議的歷史考察
金沖及(1.13)
紅軍長征在貴州及其歷史地位與文化價值
歐陽淞(1.30)
中共四大歷史意義探析
李 穎(1.35)
抗日軍餉與國共關系(1937—1941)
孫艷玲(1.47)
中國對印度占領“麥克馬洪線”以南地區(qū)的
反應及其意義(1951—1954)(續(xù))
戴超武(1.62)
農村社教運動的體制困境
——研究農村社教運動的一個角度
鄭 謙(2.15)
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五七年有限開放自由市場
政策述論
夏 林 董國強(2.27)
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三年中共自由市場政策
研究
馮筱才(2.38)
試析中國紅十字會在海峽兩岸關系發(fā)展中的作用 (1979—1991)
徐國普(2.54)
傳統(tǒng)、革命與性別視域下的華北婦救會
王 微(2.61)
個人與家戶:抗日根據地稅制的二元結構分析
趙元成 胡榮明(2.75)
考證與分析:毛澤東晚年的“兩件事”談話
韓 鋼(3.14)
微觀史料的政治學解讀:普選中的上海底層社會
——以仁德紗廠為例(1953—1954)
張濟順(3.22)
冷戰(zhàn)背景下美國情報機構對“文化大革命”
初期中國的分析和評估(1966—1969)
賀艷青(3.33)
“黨八股”一詞的時代語境及意涵源流辨析
李 林(3.45)
抗戰(zhàn)時期根據地民主政治的構建與當代中國
民主的起源
董 佳(3.53)
試論《觀察》話語體系中的“中共”
吳漢全(3.66)
獎勵機制的轉型與延安文藝體制的確立
郭國昌(4.16)
“新興社會科學”的興起與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
話語體系的構建
閻書欽(4.28)
灌輸還是互動:中共初創(chuàng)時期革命理論轉變的
再認識
周家彬(4.39)
中國工人“赴蒙援建”問題的歷史考察 (1949—1973)
谷繼坤(4.49)
中美建交初期兩國軍事與安全合作的初步發(fā)展
劉 磊 馬曉云(4.63)
旅莫支部歸國干部與大革命期間中共組織
制度的改造
孫會修(5.10)
弋橫暴動的組織網絡和革命敘事
——兼論“方志敏式”革命根據地的組織
發(fā)展史
黎志輝(5.21)
紅軍時期的士兵委員會制度探析
王建強(5.32)
經濟政策的政治理念: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計件
工資制的存廢
林 盼 朱 妍(5.46)
略論撥亂反正時期的無政府主義史研究
——中共黨史研究視野下的學術史分析
吳志軍(5.56)
農工商聯(lián)合企業(yè)的回顧與思考(1978—1983)
劉 艷(5.71)
中共七大的地緣戰(zhàn)略:背景、生成及分析
王志剛(6.40)
抗戰(zhàn)初期中共對陜甘寧邊區(qū)外圍國統(tǒng)區(qū)鄉(xiāng)村
上層的社會動員
——以陜西關中地區(qū)為例
王曉榮 何金鳳(6.56)
土改后的農村經濟發(fā)展路向之管窺
——以《江蘇省農村經濟情況調查資料》 (1953年)為研究文本
王海光(6.68)
中共中央委員會成員任職狀況的歷史變遷與
黨和國家領導體制轉型
祝猛昌 李飛躍 張 冬 劉明興(6.83)
“北部灣事件”后中美的戰(zhàn)略博弈
李桂華(6.95)
新世紀三個五年計劃(規(guī)劃)的回顧與思考
武 力 李 揚(7.36)
從“雙周座談會”到“雙周協(xié)商座談會”
——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協(xié)商對話機制
的歷史考察
劉維芳(7.46)
新中國成立初期郵電系統(tǒng)的“糾偏”運動
諶 穎(7.56)
革命、黨爭與上海罷工:一九四八年申九 “二二”工潮起因研究
賀江楓(7.68)
也論一九四八年衛(wèi)立煌與中共的關系
李寶明(7.80)
新中國應對封鎖禁運中的外貿方式調整
董志凱(8.56)
國民經濟調整時期基層手工業(yè)所有制問題研究
——以浙江省慈溪縣為例(1961—1964)
嚴宇鳴(8.65)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緬甸華僑雙重國籍問題
再探
張 安 李敬煊(8.77)
抗戰(zhàn)時期中共與美國的軍事合作問題再探
殷露露(8.88)
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一年的經濟調整研究
蕭冬連(9.65)
追求教育平等的嘗試:小學新學制改革及其
影響(1950—1953)
張 放(9.80)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參軍參干運動研究
——以北京市青年學生和工人為例
劉進偉(9.92)
中國共產黨的信仰體系及實現(xiàn)途徑
關海庭 黃敬理(10.19)
國家治理的最初社會空間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前期的上海居民委員會
張濟順(10.29)
共產國際、斯大林與中共六屆六中全會
——以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為中心的考察
王樹林(10.41)
《愛爾福特綱領》及考茨基的“解說”在華
早期傳播與中共的關系
劉 輝(10.53)
新青年社歷史之考察
王 華 田子渝(10.64)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農村建黨
——以安徽省為中心的考察
滿 永(11.26)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文化館動員功能研究
——以北京市東城區(qū)文化館為例
劉 宇 齊小林(11.40)
民主革命時期中共國恥紀念述論
熊 斌 周 勇(11.51)
中共四大對民族革命運動的“新審定”與群眾
觀確立的思想邏輯
齊衛(wèi)平(11.63)
中共早期對武裝力量的理論探索與實踐 (1921—1929)
周 峰(11.71)
抗戰(zhàn)勝利初期中共上海起義計劃演變的再考察
衣慎思(12.16)
“新”的塑造:現(xiàn)代新思潮與中國革命思想
郭若平 凌承緯(12.30)
階級革命視域中的新文化運動
——中國共產黨人新文化運動觀考論
孟 永 徐麗麗(12.41)
論十七年的“中國現(xiàn)代史”研究
——以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為中心
趙慶云(12.52)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愛國肉”現(xiàn)象研究
——觀察國民經濟調整政策的一個視角
趙 鵬(12.64)
·人物研究·
鄧小平“借風行船”推動中國科技改革思想
研究
任貴祥(1.85)
譚平山擔任武漢國民政府農政部長時相關行為
述評
楊泰龍 姚純安(3.76)
唯物史觀與實驗主義的交鋒
——翦伯贊對胡適實驗主義史學的批判
黃文麗(4.80)
埃德加·斯諾私人通信中的紅色中國情結
張 濤(5.83)
一九三八年任弼時赴共產國際匯報的歷史考察
黃志高(6.106)
楊明齋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歷史貢獻
張江芬(7.104)
“合則利”:周恩來處理民族關系的路徑選擇
丁小麗(8.103)
周恩來和松村謙三的五次訪華
翟 新(11.89)
論新文化運動時期陳獨秀民主思想的演變
歐陽軍喜(12.91)
·地方黨史研究·
從“麻雀”到“害人鳥”:五十年代中后期
滅雀運動的話語邏輯
劉 怡(1.98)
上海《青年自學叢書》述評(1973—1975)
林升寶(2.85)
上海解放初期中共對小報的改造與整編
龍 偉(3.86)
抗日根據地及解放區(qū)女性婚姻關系解體時的
財產權
岳謙厚 張 婧(3.95)
四川省江津縣直屬機關反右派斗爭的“收”
“放”變遷
程曦敏(4.89)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皖西北“責任田”的試點
與推廣
葛 玲(5.93)
華北抗日根據地的敬神活動與政府應對
鄭立柱(5.106)
抗戰(zhàn)時期中共領導的基層人民武裝研究
——以膠東抗日根據地為中心
楊煥鵬(6.117)
開封市基層政權的創(chuàng)立與調整(1948—1955)
霍曉玲(7.92)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上海人口“緊縮”中的
滬蘇關系
田 蕊(10.98)
浙江省松陽縣的傳統(tǒng)鐵業(yè)與大煉鋼鐵運動
蔣 勤(10.109)
河南省遂平縣糧食“三定”政策與農民余糧
問題(1955—1964)
張 晨(11.99)
·探索與爭鳴·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
唯一標準”命題
張學兵(10.122)
中共旅日早期黨員與日本關系述論
周 進 丁 偉(11.110)
·國外中共黨史研究·
重新思考毛澤東
〔澳〕尼克·奈特著 張明編譯(4.99)
當代國外毛澤東研究的“三重轉向”及其學術
意義
張 明(12.78)
·史實考證·
毛澤東在延安和斯特朗談話時間新考
時文生(2.105)
黑體字語錄考
王永魁 趙 鵬(4.122)
關于一九四六年毛澤東在延安和斯特朗談話的
日期問題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一編研部(5.125)
中國共產黨中央婦女部成立時間考
湯 濤(10.126)
中央文革小組取代中共中央書記處的時間考訂
徐金洲(11.116)
出席共產國際三大的中國代表團人員考
葉孟魁 趙曉春(11.121)
中共黨史文獻中的“老爺”概念及其運用
楊 東(12.103)
·本刊專稿·
“四個全面”是引領具有新的歷史特點偉大
斗爭的戰(zhàn)略布局
黃一兵(7.87)
全面從嚴治黨是中國共產黨長期執(zhí)政實現(xiàn)中國夢
之魂
石仲泉(8.45)
全面依法治國在“四個全面”中的戰(zhàn)略地位和
作用
姚 燕(8.53)
從戰(zhàn)略全局來科學認識和主動引領中國經濟
新常態(tài)
張占斌 周躍輝(11.9)
經濟新常態(tài)下的新發(fā)展理念和內涵
——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幾點體會
武 力 肖 翔(11.21)
·國際視角·
近年來國外學者對當代中國政治發(fā)展的研究
童建軍(3.103)
·黨史文化論壇·
讓紅軍長征研究常議常新
歐陽淞(11.81)
遵義會議精神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楊 達 徐 靜(11.85)
·黨史資料·
河北省專署專員群體構成考察(1949—1966)
侯桂紅(2.120)
中國對資本主義國家的易貨貿易研究(1950—1952)
——以華南區(qū)為例
張夏婷(5.114)
廣交會的中國特色及體制創(chuàng)新的歷史淵源與
國情依據
歐陽湘(10.78)
·研究綜述·
新世紀以來《共產黨宣言》在中國翻譯傳播
研究述評
陳紅娟(2.95)
新世紀以來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與史學史
研究述評
陳 峰(4.107)
新世紀以來中國五年計劃研究述評
范 鵬(7.114)
二〇一四年中共黨史研究述評
耿化敏 李春峰(8.110)
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淪陷區(qū)研究述評
臧運祜(9.101)
新世紀以來日本關于抗戰(zhàn)時期中國共產黨研究
綜述
喬 君(9.108)
二○一四年國外中共黨史研究述評
陳 鶴(10.87)
·國外中共黨史研究綜述·
近十年來國外中國抗日戰(zhàn)爭史英文研究述評
劉本森(1.109)
·讀史札記·
殫精竭慮 理性至上
——評朱成甲的李大釗研究三部曲
侯且岸(1.119)
寫黨史要有好思路、好見解
——讀金沖及《一本書的歷史:胡喬木、
胡繩談〈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
章百家(2.112)
共和國歷史轉折的前奏
——讀張化著《鄧小平與1975年的中國》
王素莉(3.112)
鄉(xiāng)村基層干部日記的搜集、整理與利用述評
鄧群剛(3.116)
后知青時代的知青歷史書寫
金光耀(4.117)
全面深化改革與“君子以自強不息”
——感悟《谷牧》創(chuàng)作
李向前(7.12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讀《時過境未遷——中國當代史采薇》兼
談美國的中國學范式
〔美〕高 崢(9.117)
關于抗日戰(zhàn)爭史研究的幾點思考
章百家(10.71)
兩種理性與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走向
張寶明(12.113)
·書 評·
一個運動、一場動員與一種研究
——《全能政治:抗美援朝運動中的社會動員》
讀評三則
郭德宏(1.122)
高起點 新闡述 深哲理
——讀《走向未來的中國與世界》
邵維正(3.124)
·研究動態(tài)·
“紅色文化與中國發(fā)展道路”學術研討會綜述
吳 茜(1.125)
“中國共產黨與傳統(tǒng)文化學術研討會”綜述
黃延敏 杏貝男(3.126)
“中國抗日戰(zhàn)爭史研究的回顧與前瞻”學術
研討會綜述
董 佳(4.125)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
勝利7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王樹林(9.121)
“全國黨史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
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學術研討會”綜述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學術處(9.125)
第二屆“歷史與現(xiàn)實”知青學術研討會綜述
閆 晶(11.125)
“當代中國史研究的新進展與新走向”學術
研討會紀要
霍曉玲(12.126)
·其 他·
中共黨史論文論點摘編
(1.127)
中共黨史研究篇目索引
(2.127)
中共黨史論文論點摘編
(3.127)
中共黨史研究篇目索引
(4.127)
中共黨史論文論點摘編
(5.127)
中共黨史研究篇目索引
(6.127)
中共黨史論文論點摘編
(7.128)
中共黨史研究篇目索引
(8.128)
中共黨史論文論點摘編
(9.128)
中共黨史研究篇目索引
(11.127)
中共黨史研究篇目索引
(12.128)
第七屆“張靜如黨史黨建優(yōu)秀論文獎”評選
活動征稿啟事
(2.37)
《惲代英全集》出版座談會召開
(2.84)
《紅藏:進步期刊總匯(1915—1949)》出版
(2.封三)
“共產國際、聯(lián)共(布)與抗戰(zhàn)時期的延安”
學術研討會征文通知
(3.115)
“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創(chuàng)建史學術研討會”征文
啟事
(5.82)
“我家的抗戰(zhàn)故事”聯(lián)合征文啟事
(5.92)
學術集刊《中共歷史與理論研究》出版座談會
簡訊
(6.39)
簡訊:全國黨史期刊編輯培訓班在京舉辦
(11.62)
中國學術期刊
總庫文獻計量分析 (李群山 崔一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