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 胡涵錦
(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200240)
抗戰(zhàn)時期毛澤東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研究
張培 胡涵錦
(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200240)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以“喚起民眾”為目的,形成了包括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抗日救國話語、以共產主義為核心的革命理想話語、以群眾路線為核心的黨的建設話語等在內的一套話語體系,而貫穿這一話語體系始終的是矛盾分析法的辯證思維。這一時期毛澤東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典范;帶有樸素的階級情,實現了話語立場的根本變革;具有強烈的現實性,以面向實踐為價值旨歸;呈現磅礴的大氣勢,展現出一代偉人的風采。毛澤東的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啟示我們,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實現靈活運用;又要凸顯民族特色,實現古為今用;還應與西方優(yōu)秀文化交流互鑒,實現洋為中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應站穩(wěn)人民立場,增強“比賽”意識,還要重視“話語體系”建設。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內容;特征;啟示
抗日戰(zhàn)爭不僅是一場政治軍事斗爭,還是一場思想文化革命??谷諔?zhàn)爭的勝利,離不開中國人民巨大的思想覺醒,而這種覺醒,主要是由作為抗日戰(zhàn)爭中流砥柱的中國共產黨所喚起的。這一時期,毛澤東作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領導人,以“喚起民眾”、結成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為目的,結合革命理論與實踐,發(fā)表了一批重要論著,形成了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在嚴酷的戰(zhàn)爭中經受住了考驗,并對今天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建設具有重要啟示。
“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是指在社會利益分化中,為某一階級、階層或利益集團的特殊利益而辯護的、承載著該階級、階層或利益集團價值立場和價值觀點并通過一定制度來保障,通過一定媒介來傳播的話語體系。[1]p(45)?!耙庾R形態(tài)話語體系”包括“思想體系”和“話語體系”兩個組成部分,“思想體系”主要指直接維護某一階級、階層或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經濟利益或文化利益等的理論和思想,“話語體系”則指服務于并圍繞著“思想體系”而展開的直接或間接的話語表達。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彰顯毛澤東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基本特征的重要時期。鄧小平曾說,“延安時期那一段,可以說是毛澤東思想比較完整地形成起來的一段。毛澤東思想中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包括黨的建設的理論和處理黨內關系的原則,在延安整風前后,都比較完整地形成了”[2]p(292)。抗日戰(zhàn)爭時期是“延安時期”的重要一段,這一時期,毛澤東在歷經辛亥革命失敗、國共合作破裂、革命根據地反“圍剿”、紅軍長征、黨內“左傾”和“右傾”思想打擊和本人受到政治排擠等豐富的政治歷練之后,對國情和黨情的認識更加深刻,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更加堅定,思想也更加成熟;這一時期,毛澤東逐漸確立了自己在軍事、政治、思想上的全面的領導地位,其意識形態(tài)話語在中國共產黨內外都更具權威性和影響力;這一時期,面對日軍詭變的策略、國民黨政府搖擺的抗戰(zhàn)態(tài)度、不同利益階層的分化變動以及國際戰(zhàn)局的風云變幻,毛澤東準確把握時代脈搏,組織抗日戰(zhàn)線,開展黨內整風,經受住了戰(zhàn)爭的洗禮和歷史的考驗。可以說,這一時期毛澤東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在整個毛澤東思想的形成中都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那么,抗日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的主要內容究竟是什么?其基本特征有哪些?其對于今天開展的意識形態(tài)建設又有哪些重要啟示?在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的時刻,這些問題尤其值得總結和反思。
翻閱毛澤東在抗戰(zhàn)期間的著作,可以發(fā)現他曾多次提及孫中山的革命遺囑——“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在他看來,孫中山在遺囑中一直強調的革命的經驗教訓,從根本上就是“喚起民眾”這一條道理。[3]p(565)正是基于這一啟示,毛澤東以“喚起民眾”為目的,形成了一套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其中包括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抗日救國話語、以共產主義為核心的革命理想話語、以群眾路線為核心的黨的建設話語,以及貫穿這一話語體系始終的矛盾分析法的哲學思維。
(一)以矛盾分析法為核心的辯證思維
“矛盾分析法”是毛澤東哲學名篇《矛盾論》(1937年8月)的精髓,包括一分為二看問題、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tǒng)一等分析問題的哲學方法。“矛盾分析法”是毛澤東在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上,對中國革命經驗教訓所作的哲學升華,是毛澤東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的哲學基礎。
縱觀這一時期的毛澤東思想,無一不貫穿著這一辯證的哲學思維。早在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前,毛澤東就敏銳地洞悉到日本帝國主義將“占領全中國”[4]p(143),提出“由于中日矛盾成為主要的矛盾、國內矛盾降到次要和服從的地位而產生的國際關系和國內階級的變化,形成了目前形勢的新的發(fā)展階段”[4]p(252),基于此,他提出要調整相關的次要矛盾,使之適合于團結抗日的任務??箲?zhàn)爆發(fā)后,毛澤東在《論持久戰(zhàn)》(1938年5月)中詳細分析了中日戰(zhàn)爭的特點,認為日本雖然軍事力量強,但人力、物力不足,加上戰(zhàn)爭是不正義的,失道寡助,而中國雖然軍事力量弱,但是大國,加上抗戰(zhàn)是正義的、進步的,得道多助,因此,戰(zhàn)爭既不會“速勝”,也不會“必亡”,而是一場持久戰(zhàn),最后的勝利將屬于中國。他還提出抗日戰(zhàn)爭將經過戰(zhàn)略防御、戰(zhàn)略相持和戰(zhàn)略反攻三個階段。[3]p(439~518)這一論著被稱為矛盾分析法的活教材、指導抗戰(zhàn)勝利的綱領性文獻。
(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抗日救國話語
盧溝橋事變后,毛澤東針對國內在抗日問題上存在的堅決抗戰(zhàn)和妥協(xié)退讓兩種方針,分析了戰(zhàn)爭結果將存在著“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實現中國自由解放”和“日本帝國主義占領中國、中國人民都做牛做馬”兩個前途[3]p(350),號召全體愛國者團結起來,堅決抗戰(zhàn),爭取自由解放。具體來說,毛澤東主張“一條線”、“兩步走”、“三分法”:
“一條線”:即全面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所謂“全面”,是針對國民黨僅靠政府和軍隊的片面抗戰(zhàn)方針而言的,毛澤東認為,“單純的政府和軍隊的抗戰(zhàn),是決然不能戰(zhàn)勝日本帝國主義的”[3]p(366),只有把全國人民都動員起來加入其中,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才能充實和堅固。
“兩步走”:為了更好地說服大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毛澤東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目標“兩步走”戰(zhàn)略,即中國革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第二個階段才是社會主義革命,而新民主主義革命與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在基本上(不是在一切方面)是一件事情,并不是兩件事情”,并表示“中國共產黨人是革命三民主義的最忠誠最徹底的實現者”,[5]p(1061)這就在革命目標上找到了與國民黨的共同點,在理論上掃清了國共合作的意識形態(tài)障礙。
“三分法”:為了分清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敵、我、友”,毛澤東從社會經濟地位入手,對中國社會各階級進行“三分法”,他認為無產階級是中國革命最基本的動力;“農民是工人階級的堅固的同盟軍,城市小資產階級也是可靠的同盟軍,民族資產階級則是在一定時期中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軍”[3]p(645);對于大地主和大資產階級,其中一部分已經投降的是革命的敵人,一部分還在動搖的需要既聯合又斗爭。
(三)以共產主義為核心的革命理想話語
毛澤東認為,“共產主義是無產階級的整個思想體系,同時又是一種新的社會制度……是自有人類歷史以來,最完全最進步最革命最合理的”[3]p(686),他強調,封建主義的思想體系和社會制度已經進歷史博物館了,資本主義的思想體系和社會制度有一部分已經進了博物館,其余部分也快要進去了,唯獨共產主義的思想體系和社會制度正磅礴于全世界,葆其美妙之青春。
毛澤東強調共產主義的指導地位,認為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個革命階段都應由共產主義思想體系來指導,否則中國的民主革命一定不能成功。他還描繪出新中國的藍圖,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要把中國建立成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tǒng)一和富強的新國家,在政治上采取聯合一切民主階級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政治制度,采用民主集中制的政權;在經濟上由國家經營、私人經營和合作社經營三者組成;在文化上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5]p(1053~1059)這些主張其實設計了新中國建設的理論雛形,贏得了許多民主黨派和人民團體的支持和擁護。
(四)以群眾路線為核心的黨的建設話語
毛澤東非常重視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5]p(1031)。他將密切聯系群眾上升為黨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之一,提出“我們共產黨人區(qū)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親密的聯系。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體的利益出發(fā);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fā)點”[5]p(1094~1095)。
總之,這一時期,毛澤東高舉愛國主義、共產主義和群眾路線的大旗,以矛盾分析法為哲學基礎,構建了一套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個人風格的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這一話語體系,不但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還深刻觸及到各階層的現實利益,因而能夠打動人心、贏得民意,在當時形形色色的“主義”中脫穎而出。伴隨著中國共產黨的不斷強大和毛澤東在黨內外地位的不斷提升,其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逐漸走出全黨,走向全民族。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的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運用的典范;是傳統(tǒng)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具有面向實踐的價值旨歸,能夠有力解釋現實、指導現實;其視野之恢宏、謀略之長遠令人折服。
(一)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典范
毛澤東在這一時期提出了要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馬克思主義,使之帶有“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3]p(534)的主張,其本人就是身體力行這一主張的典范。
在毛澤東的話語體系中,將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國情、中國共產黨的黨情相結合,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融會貫通,與中國的方言、民俗相互打通的話語俯拾即是。如:用“本本主義”來比喻把書本、理論當作教條的左傾錯誤;把老百姓的廣泛動員比喻成“汪洋大?!?,用如來佛的手掌化為五行山壓倒孫悟空來比喻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線對侵略戰(zhàn)線的包圍;用“黨八股”比喻黨內不良文風;用“先奏后斬”、“先奏后斬”、“斬而不奏”、“不斬不奏”等來說明“一切經過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不對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用“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比喻人們運用概念來做判斷推理的認識環(huán)節(jié);用“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來比喻人們可以間接地認識事物;用“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和“宋江三打祝家莊”說明全面看問題的重要性。用湖南方言“知識里手”來比喻那些缺乏實踐卻自以為無所不通的人;用“變革梨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來比喻實踐出真知。
(二)具有強烈的百姓情懷,實現了話語立場的根本變革
與傳統(tǒng)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所不同的是,毛澤東開創(chuàng)了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真正為平民所敘述的先例。它不再是一個階級向另一個階級的或居高臨下、或懷柔籠絡的關懷,而是從話語主體、對象和內容上都有了根本變革:以統(tǒng)治階級為主體變?yōu)橐云矫翊蟊姙橹黧w,以普通民眾為對象變?yōu)橐缘蹏髁x和封建主義為對象,以安于現狀為內容變?yōu)橐杂X醒反抗為內容,這種立場的徹底改變,既是毛澤東自覺地將自己置于勞動大眾的立場進行言說的結果,是其樸素而真誠的階級感情的自然流露,更是其領導的中國共產黨所代表的階級利益使然。正是這種為勞動人民謀福利的人民立場,使毛澤東的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能夠潤物無聲地走進千千萬萬百姓心中,逐步上升為國家的主導意識形態(tài)。
(三)具有鮮明的問題意識,以面向實踐為價值旨歸
“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6]p(6)。毛澤東的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能夠被認同,不但因其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邏輯性,能夠“解釋世界”,還因其以“改變世界”為價值旨歸,能夠有力指導現實。他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抗日救國話語,主要回答了戰(zhàn)爭是什么樣的,將走向何方;為什么要達成抗日救亡統(tǒng)一戰(zhàn)線、怎樣達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等問題,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提供了思想保障;他以共產主義為核心的革命理想話語,主要回答了革命向何處去,怎樣革命等問題,為中國革命指明了道路;他以群眾路線為核心的黨的建設話語,主要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等問題,為黨的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谷諔?zhàn)爭時期是中國革命內外交困、最為艱難的時期,但也是中國共產黨和革命力量壯大最為迅猛的時期,這與毛澤東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的感召力是分不開的。
(四)具有磅礴的話語氣勢,展現一代偉人的風采
視野恢宏。毛澤東看到日本侵華的同時也侵犯到了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的在華利益,加上日、德、法的法西斯侵略是遙相呼應的,中國抗戰(zhàn)有可能得到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增援,因此注重外交抗戰(zhàn)。他還看到埃塞俄比亞的戰(zhàn)爭和馬德里保衛(wèi)戰(zhàn)由于內部陣線的分化而導致失敗,而蘇聯共產黨由于得到人民支持,只用三年便取得戰(zhàn)爭勝利,為了避免重蹈失敗的覆轍,他一再重申必須實行全面抗戰(zhàn)方針。
謀略長遠。毛澤東并沒有僅停留在抗戰(zhàn)問題上,他已經開始籌劃戰(zhàn)后的中國未來,不僅勾畫了新中國藍圖,描繪了社會主義前景,而且提出了結束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聯合政府的具體步驟。在與國民黨的多次交鋒中,他懂得“以退為進”,占據道義制高點,一步步贏得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同情。
基調樂觀。毛澤東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的基調是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他氣勢磅礴、恢宏大氣的話語極具鼓動性。如:“四萬萬人一齊努力,最后勝利是中國的”[3]p(440),“我們的戰(zhàn)爭是神圣的、正義的,是進步的、求和平的”[3]p(476);“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必須拿起槍桿子”[3]p(547)等。
毛澤東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以其強大的解釋力、說服力和感召力,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提供了堅強的理論基礎和思想保障。這一研究啟示我們,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信和理論自覺凝聚共識,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領航聚力。
(一)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任務
時至今日,馬克思主義作為中國的國家意識形態(tài)已經六十六載,馬克思主義已經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植根于中國,它與中國當代社會主義的實踐相結合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兩者并稱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
如果說抗日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實現了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話,那么今天,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建設的新任務應是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使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既不“言必稱弗拉基米爾·列寧和約瑟夫·斯大林”,又能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實現靈活運用;既不腳纏“裹腳布”,又能凸顯民族特色,實現古為今用;既不在“在西方的籠子里跳舞”,又能與西方優(yōu)秀文化交流互鑒,實現洋為中用。
(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應站穩(wěn)人民立場
我國主導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從根本上是為無產階級及廣大勞動人民服務的,盡管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社會格局發(fā)生了巨大變動,“人民”這一概念的內涵已經擴大,但這并不意味著“人民”的概念就可以模糊,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就可以“暢所欲言”,實際上,這樣“超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是不存在的。按照毛澤東的話,“人民是什么?在中國,在現階段,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7]p(1475),除此之外,今天的“人民”還應包括以一切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社會主義建設者。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依然應當站穩(wěn)立場,為人民的利益辯護,為人民的利益服務。當然,站穩(wěn)立場,并不是說要大張旗鼓地宣揚“斗爭”或“革命”,在意識形態(tài)問題上,立場的堅定和傳播的策略是兩個不同的問題。
(三)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要增強“比賽”意識
一種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的勝出,如果不是憑借赤裸的政治權力,那就一定是憑借強大的生命力,在和與之相互競爭的意識形態(tài)較量中,凸顯出自身優(yōu)越性,從而得到廣泛認同。抗日戰(zhàn)爭時期,各種意識形態(tài)如封建主義的、殖民主義的、宗教主義的、軍閥主義的等等紛繁復雜、層出不窮,如果不是毛澤東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有獨特的優(yōu)越性,是不可能主導輿論的。
反觀當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管理著意識形態(tài)工作,但主流意識形態(tài)話語的認同狀況卻不容樂觀?!爱斍耙庾R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說到底是要不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交鋒,是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兩大話語體系”的角力,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資本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較量”[8]P(18)。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必須增強危機意識,提高自身競爭力,主動釋疑答惑,著力析事明理,否則就會逐漸喪失話語權,淹沒于平庸的社會思潮之中。
(四)重視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建設
我們生活在一個高度信息化了的社會,各種傳播媒介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階層和各個角落,主導意識形態(tài)與社會思潮在廣泛而多樣的媒體平臺上交匯、碰撞、互動,在這樣的時代里,加強意識形態(tài)建設,不僅需要在意識形態(tài)的思想性和理論性上下功夫,還需在話語體系建設上下功夫,增強其傳播力和吸引力,甚至可以說,只有先“吸引眼球”,才有可能“打動心靈”。因此,一方面,要切實改進“話風”,使之更加“生動活潑新鮮有力”[3]p(840),更具親和力,因為只有吸引眼球,才有可能打動心靈;另一方面,要把“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這樣的問題提煉出來,專門研究和探討它的傳播、普及、接受和認同問題,拓寬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理論根基和實踐視域。
[1]陳錫喜.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和話語體系[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7]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中共中央黨校廳局進修班(第61期)“黨的建設科學化”課題組.打好意識形態(tài)斗爭主動仗[J].紅旗文稿,2013,(20).
責任編輯:梁一群
A841
A
1008-4479(2015)05-0005-05
2014-05-25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學生德育銜接轉化研究”(2014XAI001)的階段成果。
張培,女,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胡涵錦(1953-),男,上海人,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