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發(fā)
(文山學院民族研究所,云南 文山 663000)
試析壯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的社會功能——以八寶鎮(zhèn)和板蚌鄉(xiāng)為例
李錦發(fā)
(文山學院民族研究所,云南 文山 663000)
【摘要】壯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蘊含著的社會功能是其世代相沿成習的內在性動因之一,試就壯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的社會功能作一粗淺探析。
【關鍵詞】壯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社會功能
2014年1月和2月,筆者前往廣南縣八寶鎮(zhèn)壩龍村委會壩龍村、里安村,交播村委會革賴村,板慕村委會板慕新村、底堯村、河道村、木叟村、勤勒村,樂共村委會弄驢村、那歪村,俄色村委會平豐村,河野村委會河野村、照南村,平越村委會平越村,以及板蚌鄉(xiāng)板蚌村委會板蚌村,平老村委會郎宜村,永懷村委會壩弄村、坡桑村、者里村等壯族村寨進行實地田野調查。
壯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是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其社會生產、生活的聚焦、濃縮和顯影受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的影響,壯族塑模成一種傳統(tǒng)型的稻作農耕經(jīng)濟文化,并浸潤和滲透到其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諸如:四月開秧門與獻祭牛住的地方,六月六獻祭“田公地母”與管水的男性、女性神,節(jié)日制作糯米食品(花糯米飯、米花、粽粑、搭蓮粑、油炸粑和麻蛋等)等。
壯族村落的選址大多是依山傍水,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保存得較好。更為重要的是,壯族倡導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生存樣式,乃至“天、地、人”三者統(tǒng)合為一體的社會和諧發(fā)展觀念。壯族傳統(tǒng)祭龍節(jié)日文化即是壯族村寨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較好保護的根本緣由之一。革賴村壯族就有東、南、西、北4個龍神,正月屬馬日要舉行獻祭龍神的節(jié)日活動;勤勒村壯族也有龍神,臘月三十要舉行獻祭龍神的節(jié)日活動,龍樹旁邊就較好地保存有4口水井,水源充足、水質不差,可分別用于飲用、洗菜和洗衣服。
英國功能學派人類學家馬凌諾斯基認為,文化具有“生理的基本欲求”、“制度上的要求”、“整合方面的需求”三大功能。[1](p.68)壯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事象也是如此。筆者認為,壯族以傳統(tǒng)型的稻作農耕經(jīng)濟文化作為依托和載體,孕育、衍生并世代傳承著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事象。其間,蘊含著祈求“人畜興旺”、“五谷豐登”、“豐產(收)”、“風調雨順”、“發(fā)財”、“平安”、“吉利”、“年年有余”、“豐衣足食”、“好運”、“福佑”,“凝聚”“血緣性與地緣性群體認同意識”,“回報”“父母養(yǎng)育之恩”與“敬畏”“龍神神圣性”,承載“祖先崇拜”、“女性崇拜”與“男女平等”等諸多社會功能,這即是壯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世代相沿成習的內在性動因之一。
筆者基于實地田野調查,試就壯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的社會功能作一粗淺探析。
(一)祈求“人畜興旺”
正月十五,八寶鎮(zhèn)13個壯族村寨(八寶、壩龍、坡現(xiàn)和平豐等)每村出一匹馬舉行跑馬節(jié)活動。以前每年一次,現(xiàn)在3年一次。壩龍村壯族過跑馬節(jié)時,要燃放鞭炮趕馬跑,馬跑人跌得多的村寨為好。通過“馬跑人跌”的年度周期性模擬文化事象,將祈求“人畜興旺”的功能性心理蘊含其間。
壯族世代傳承著傳統(tǒng)型的稻作農耕經(jīng)濟文化,其間牛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為此,農歷四月,平豐村壯族要獻祭牛住的地方,并做一個生糯米粑粑讓牛吃掉。其間,蘊含著“報答牛的辛勞”與祈求“人畜興旺”的功能性心理。
臘月殺年豬是壯族的傳統(tǒng)習俗。期間,河野村壯族要點香燒紙獻祭豬槽。這是將祈求“來年養(yǎng)豬興旺”的功能性心理蘊含其間。
(二)祈求“五谷豐登”、“豐產(收)”與“風調雨順”
1.祈求“五谷豐登”
農歷六月六,壩龍村壯族用紅糯米飯和雞獻祭田地,每塊田還要插上小黃旗;河道村壯族用一只公雞和糯米飯獻祭田公地母;平豐村壯族用雞和紅糯米飯到田間地頭獻祭;河野村壯族每家拿紅旗去插,并殺公雞獻祭田頭,念:“田公地母,我們插大紅旗。”
壯族是一個傳統(tǒng)型的稻作農耕民族。為此,通過六月六的年度性節(jié)日“獻祭田公地母”文化事象,將“雞可抓到害蟲,防止蟲災”,乃至祈求“五谷豐登”的功能性心理蘊含其間。
2.祈求“豐產(收)”
四月開秧門時,里安村壯族先讓一家開秧門,以前由陸家先開,并用石榴獻祭祖先;河野村壯族開秧門的谷穗要像竹筍一樣大,禁穿白色衣服,要由經(jīng)濟條件較好、糧食豐產者先開,并砍石榴花插在田頭。七月十四,河野村壯族神龕上必須獻祭石榴,弄驢村壯族要用石榴祭祀祖先。通過四月開秧門與七月十四的年度性節(jié)日“獻祭石榴”文化事象,將“多子”,乃至“開花結果”,甚或是祈求“豐產”的生理性和象征性文化功能寄寓其間。
九月九霜降節(jié)時,那歪村壯族要制作“馬打滾”食品,并把馬放到田里。通過九月九霜降節(jié)的年度性節(jié)日制作“馬打滾”食品與“把馬放到田里”文化事象,將祈求“豐產”的接觸性和模擬性巫術功能寄寓其間。
二月祭龍時,革賴村壯族有一個地方的龍神要用15個雞蛋獻祭,并要到村寨丫口處殺雞和鴨,念“四季紅,月月紅”,每念一個季節(jié)喝一口酒。通過“二月祭龍”的年度性節(jié)日文化事象,將“一年四季紅紅火火”,乃至祈求“豐收”的功能性心理寄寓其間。
端午節(jié)時,照南村壯族要在大門上掛樹葉和包谷。通過端午節(jié)的年度性節(jié)日“掛樹葉和包谷”文化事象,將“避邪”,乃至祈求“豐收”的功能性心理寄寓其間。
3.祈求“風調雨順”
農歷六月六,弄驢村壯族用雞和鴨祭祀田間地角管水的男性和女性神。通過六月六的年度性節(jié)日“祭祀管水男性和女性神”文化事象,將祈求“風調雨順”的功能性心理蘊含其間。
過年時,河野村壯族除夕夜凌晨要點三柱香挑新水。通過“除夕夜點香挑新水”的年度性節(jié)日文化事象,將祈求“風調雨順”的功能性心理蘊含其間。
(三)祈求“發(fā)財”
過年時,正月初二壩龍村壯族到山上撿柴,這是將“柴”寄喻“財”(“撿到財”)的象征性文化功能蘊含其間。
過年時,正月初二木叟村壯族用糯米、雞和鴨等熟食獻祭財神;正月初一,女性不能進別人家的門,男子進家則表示財旺。通過獻祭“財神”寄寓“施財”,以及男性進家寄寓“帶財”,進而將祈求“發(fā)財”的功能性心理蘊含其間。
(四)祈求“平安”
過年時,正月初二革賴村壯族要殺雞和鴨獻祭土地廟,之后才可外出打工。通過正月初二的年度性節(jié)日“獻祭土地廟”文化事象,將祈求“平安”的功能性心理蘊含其間。
(五)祈求“吉利”
過年時,臘月三十晚上坡桑村壯族要關門,正月初三早上卯時開門。通過“臘月三十關門”與“正月初三開門”的年度性節(jié)日文化事象,將祈求“吉利”的功能性心理蘊含其間。
(六)祈求“年年有余”
過年時,臘月三十木叟村壯族要吃魚。通過臘月三十的年度性節(jié)日“吃魚”文化事象,將祈求“年年有余”的功能性心理蘊含其間。
過年時,臘月三十河道村壯族要吃長菜(青菜和蒜等)。通過臘月三十的年度性節(jié)日“吃長菜”文化事象,將祈求“一年到頭都吃不完”(年年有余)的功能性心理蘊含其間。
(七)祈求“豐衣足食”
二月初二,壩龍村壯族要用雞鴨祭祀土地廟。通過二月初二的年度性節(jié)日“祭祀土地廟”文化事象,將“每人都要有湯水吃”,乃至祈求“豐衣足食”的功能性心理蘊含其間。
(八)祈求“好運”
農歷四月,板慕新村壯族要舉行開秧門的節(jié)日活動,并由村里經(jīng)濟條件好者先開。通過四月年度性節(jié)日“開秧門”文化事象,將祈求“好運”的功能性心理蘊含其間。
(九)祈求“福佑”
農歷三月三,木叟村壯族成員用豬頭和狗肉獻祭龍神。七月十四,里安村壯族外出做生意的成員要殺公雞供奉土地廟。
壯族“祭龍”與“祭祀土地廟”節(jié)日文化事象使壯族村寨的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了較好保護。通過三月三“獻祭龍神”與七月十四“祭祀土地廟”的年度性節(jié)日文化事象,將“施惠”龍神和土地廟,進而祈求“福佑”的功能性心理蘊含其間。
(一)“回報”“父母養(yǎng)育之恩”
正月初三,端午節(jié),六月六,八月十五和霜降節(jié)等節(jié)日,壩弄村壯族姑娘都要帶雞、酒和水果去看望父母。正月初三,河道村壯族姑娘帶米花、臘肉和一只大公雞到娘家拜年,河野村壯族姑娘帶雞、鴨、米花、粽粑、煙、酒和臘肉到娘家拜年,壩龍村壯族姑娘帶米花、粽粑、雞和鴨到娘家拜年,木叟村壯族姑娘帶水果、雞、鴨、煙和酒到娘家拜年。正月三十,河道村壯族姑娘要送面蒿粑給娘家。
培育子女“孝心”和“尊重長輩”的觀念意識是壯族對后輩進行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為此,通過年度性節(jié)日“回饋”父母親物品的文化事象,將“孝順父母”與“回報”“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功能性心理蘊含其間。
(二)“敬畏”“龍神神圣性”
農歷四月第一個屬兔日,弄驢村壯族殺一頭豬,全村一起祭祀龍樹;在龍樹處不能亂說話,也不能大小便。二月初二祭龍時,平越村壯族女性成員不能到龍樹處。
壯族村寨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較好的保護,其根本緣由之一即是壯族世代傳承著祭龍節(jié)日文化事象。為此,通過龍樹處“不能亂說話、大小便”與女性成員“不能到龍樹處”的“規(guī)避”行為禁忌,將“敬畏龍神”與“龍神不可褻瀆”的“神圣性”功能心理蘊含其間。
二月初二祭祀土地廟,里安村壯族用豬頭和雞獻祭,由老人主持,全村成員參加,其間講興修水利等社會公益事宜;郎宜村壯族用雞和豬肉供奉山神土地。
二月祭龍,板慕新村壯族成員都要參加。二月初二祭龍,河道村壯族用一頭豬、4只公雞、4只鴨、白菜和蒜等食品分別獻祭4個龍神;弄驢村壯族每戶都要出一個男性成員參加祭祀龍樹;平豐村壯族供奉3個龍神,各戶出錢出糧,共同湊錢殺3頭豬,供奉豬頭,之后大家一起吃飯;河野村壯族每戶都要出一個老人交10元錢和5兩米參加,出嫁的姑娘帶一只公雞和糯米飯;平越村壯族每戶都要出1人,用豬和雞獻祭。六月六祭龍,底堯村壯族用豬、狗和鴨獻祭,每戶都要捐錢參加。
培育社會成員的“血緣性”和“地緣性”“群體認同”觀念意識是壯族傳統(tǒng)教育的必備內容之一。為此,通過社會成員參與“祭祀土地廟”和“祭龍”的年度性節(jié)日文化事象,最終歸結為“凝聚”社會成員“血緣性與地緣性群體認同意識”的功能性心理。
(一)承載“祖先崇拜”
過年時,勤勒村壯族用粽粑、一只雞、一只鴨和豬肉獻祭祖先;河野村壯族用雞、鴨、粽粑、油炸粑、米花和整條魚獻祭祖先;者里村壯族用雞和豬肉獻祭祖先;郎宜村和板蚌村壯族用鴨獻祭祖先。
三月三上墳時,勤勒村壯族兒子、姑娘用雞鴨獻祭祖先。五月端午節(jié)時,者里村壯族制作粽粑,殺雞獻祭祖先。六月六,者里村壯族制作糯米粑粑,點香祭祀祖先;里安村壯族殺雞祭田,其間蘊含著“找不到祖墳的人家在田間獻祭祖先”。七月十四,者里村壯族祭祀祖先;那歪村壯族殺雞宰鴨,制作搭蓮粑和糯米飯獻祭祖先;勤勒村壯族用雞、鴨和糯米粑粑獻祭祖先;板蚌村壯族必須用鴨子獻祭祖先;弄驢村壯族用雞鴨祭祀祖先。
壯族較為注重培育后人“尊崇祖先”的觀念意識,家中設置有專門的神龕用于擺放祖先靈牌,舉凡節(jié)日都要在此擺放糯米食品和其他葷素食品獻祭祖先。為此,通過家族成員年度性節(jié)日“祭祀祖先”文化事象,其間承載著“祖先崇拜”的功能性心理。
(二)承載“女性崇拜”
七月十四,弄驢村壯族用紫色糯米飯祭祀婭汪—王母,木叟村壯族每個老人湊20元錢買雞和鴨祭拜婭汪;七月十八,底堯村壯族殺鴨祭祀婭汪。據(jù)說,婭汪七月十八死,七月十九就化成水。
婭汪(王母)是壯族女性神的“化身”,婭汪在壯族傳統(tǒng)型社會女性成員中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為此,通過七月十四與七月十八的年度性節(jié)日“祭祀婭汪”文化事象,其間承載著“女性崇拜”的功能性心理。
(三)承載“男女平等”
過年時,革賴村壯族點香、點蠟燭,燒紙,用整只雞和2斤豬肉獻祭祖先,男人做飯,男女分開吃。平時,都是女人做飯。其間,承載著“男女平等”的功能性心理。
本論文實地田野調查工作的順利完成,得益于壩龍村黃成文,革賴村蒙加杰,里安村羅庭富,板慕新村黃相龍,底堯村陸國祥,木叟村林丙莊,勤勒村黃衛(wèi)華,弄驢村黃兆達、龐明望,那歪村陸文斌,平豐村朱玉峰,河野村黃正國,平越村陸啟富,板蚌村劉忠玉,郎宜村黃正乾,壩弄村韋學云,坡桑村周仕龍,者里村林繼光等報告人,謹此深表謝忱!
參考文獻:
[1]和少英.社會—文化人類學初探[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李錦發(fā)(1968-),男,彝族,云南建水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少數(shù)民族文化傳承。
基金項目:文山學院2013年度委托基金項目“廣南八寶壯族歌書研究·廣南八寶壯族歌書的民族學視野探究”(子課題),課題編號(13WSWT01)。
【中圖分類號】C95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