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江鴻,劉志強,龔建亭,劉長江
以西安交通大學校籃球隊、乒乓球隊、游泳隊、田徑隊中一至四年級的體育特長生為調研對象。共發(fā)放調查問卷60份,收回50份,回收率為83. 3%。有效問卷47份,有效率為 94.0%;其中,男性19人,占 40.4%,女性28人,占59.6%。各運動項目樣本分布較均勻(見圖1)。
圖1樣本專業(yè)分布
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對西安交通大學體育特長生的文化課學習現狀及學習與訓練矛盾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所有數據通過SPSS11.7進行數理統(tǒng)計。統(tǒng)計結果表明,調查問卷自身的 alpha系數達到了0.851,說明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
體育特長生的運動水平和等級普遍較高,在所調查的樣本中,97.9%的體育特長生具有國家一級運動員以上等級(見表1);學生入校之前均接受過長期專業(yè)訓練,訓練時間最長的為12年,系統(tǒng)訓練時間在4~8年的占總人數的70.2%(見圖2)。
表1 體育特長生運動等級分布表頻率
圖2體育特長生入校前訓練年限分布
體育特長生入校前的文化課基礎普遍較低,以完成中學階段完整學年文化課程學習并且通過所有科目考試為調研標準,自我評價具有高三年級文化程度的學生只占總體的57.4%,31.9%的學生僅有初三年級以下文化程度(見圖5)。
圖5體育特長生入校前文化程度分布
在招生政策方面,西安交通大學為了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人才,促進學校體育運動的普及與發(fā)展,滿足學校高水平體育運動隊的需要,經國家教委批準,每年通過文化課筆試成績、體育專項測試成績擇優(yōu)選拔錄取體育特長生。其中符合教育部規(guī)定高水平運動員保送條件(一級及以上)的考生,通過學校測試者,可免當年高考;測試綜合成績特別優(yōu)秀的少數二級運動員,將根據學校運動隊建設的需要,給予高考成績達到當地二本線或65%二本線以上錄取的優(yōu)惠。
體育特長生入校后,為了備戰(zhàn)各種體育賽事,需要根據比賽周期調整和保持競技狀態(tài),為此他們必須常年進行較大運動負荷的專項訓練,寒暑假和節(jié)假日也不例外。調查結果表明,體育特長生每學年至少要參加二至四次省級或省級以上級別的比賽;有40%特長生每周要訓練五天,60%的特長生每周訓練六天,每次訓練持續(xù)時間為二至三小時;100%特長生都需要參加暑期集訓,而寒暑假集訓通常是每天上午和下午都有訓練任務。
體育特長生日常訓練的負荷都比較大,然而他們卻都能夠以較飽滿的熱情投入訓練,克服疲勞和傷痛的困擾,堅持保質保量完成教練員布置的訓練任務。調查結果顯示,體育特長生訓練時段主要安排在下午,調查對象中認為日常訓練負荷比較大和很大的占總人數的63.9%;特長生參加訓練的精神狀態(tài)總體較積極,認為情緒正常及比較興奮的占總人數的40.4%和42.6%,對參加訓練持自信并渴望心態(tài)的占6.4%。
調查結果表明,目前針對體育特長生平均每學期開設6~8門文化課。在這些課程中,能夠讓他們感興趣的僅有2~4門。他們普遍對教師的授課水平感到滿意,但上課時的心理狀態(tài)與參與訓練時有非常明顯的差異。上文化課時感到較興奮的人數明顯下降,感到怠倦的人數有所上升。
調查結果顯示,體育特長生文化課學習時間明顯不足,學習自覺性較低,良好學習習慣尚未養(yǎng)成。有63.8%的人表示每天能夠用于文化課學習的時間為二至三小時,有27.7%的特長生甚至每天只有一個小時左右;他們最主要的學習場所是教室,其次是宿舍和圖書館;在學習過程中,有48.9%的特長生表示從不進行任何形式的復習和預習,大多數人認為自己文化課出勤與否跟任課老師點名考勤關系密切。在課程設置方面,大多數體育特長生認為,每學期安排4~6門文化課較為合適;選修課的比例最好能夠達到20~40%;多數學生感興趣的課程方向主要包括旅游、新聞傳播、人力資源管理、人際關系學和企業(yè)管理等。
在影響體育特長生文化課學習的首要因素中,“訓練比賽任務重,沒時間學習”的選擇率最高,達到了46.8%;在次要影響因素中選擇率最高的是“訓練疲勞導致上課時精力不足”;在第三位影響因素中選擇率最高的是“文化課難度過高,對老師講授的內容難以理解”。
結合訪談結果可以看出,體育特長生普遍具有努力學好文化課的主觀意愿,希望能夠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提高自己的文化課水平,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然而因為訓練、比賽占用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加之他們文化課基礎差,文化課學習能力不足,尚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導致特長生對學習文化課沒有信心和興趣不足。
在管理方面,學校雖然已經針對體育特長生的特點制定了一些專門措施,如對體育特長生專門編班,安排教師專門輔導等……但體育特長生與在普通學生文化課基礎上的懸殊差距,使得他們對于文化課學習有心無力。對于學校安排的大多數教學內容,在教材難度和考核標準等方面都讓他們感到難于接受。所有這些因素導致了學校因材施教的培養(yǎng)宗旨無法落到實處,并可能引發(fā)上課缺勤率高、課堂秩序差、考試不及格人數相對較多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從學校招生政策和體育特長生對在校期間文化課教學、訓練、比賽的適應情況來看,體育特長生是現有招生政策下高校教學環(huán)境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一方面,他們經過嚴格的選材和專業(yè)訓練,具有優(yōu)異的運動專業(yè)技能;另一方面,他們的文化課基礎相對同齡大學生確實存在很大差異。只有正視這些差異和現實,專門針對他們確立一整套獨立的、客觀合理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體系,采用具有體育特長生培養(yǎng)特色的課程設置和評價標準體系,在突出實事求是、區(qū)別對待的同時嚴抓教學過程管理,建立相應的監(jiān)督和激勵機制,才能充分調動他們文化課學習和訓練、比賽的積極性,發(fā)揮他們在學校的普及推廣體育活動的示范效應和為校爭光、提升學校知名度的宣傳效應,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體育特長生在訓練、比賽和文化課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穩(wěn)步提高體育特長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學校、體育特長生和社會三方從招生、培養(yǎng)到成才過程中互利共贏的良性循環(huán)。
(1)體育特長生訓練和比賽任務重、課外學習時間少以及文化課基礎差是制約他們文化課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
(2)應客觀看待體育特長生文化課基礎普遍較低這一現實。建議根據他們主要就業(yè)于非技術性人才崗位這一特征,合理降低文化課教學難度,增加考勤、課堂表現在課程學分中的比例,在考核內容及標準方面不與其他專業(yè)學生搞“一刀切”。
(3)在課程設置方面,建議結合我校多學科綜合教學實力強的特色,適當調整必修課與選修課的比例;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方面,充分考慮體育特長生的文化課基礎及學習興趣,建立符合社會需求并有利于提高體育特長生綜合素質的課程設置與人才培養(yǎng)體系。
(4)在選修課中增加如運動醫(yī)學常識、體育訓練學、運動生物力學分析、體育營銷學等體育學科目。既能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質水平,也有利于增長其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5)建議對于學習難度較大的科目如英語、數學等開設基礎班。必要時通過延長學制和預科班等形式,從較低難度入手,從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和習慣入手,逐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fā)其學習動力。
(6)對于因集訓或比賽影響了正常學習和考核的學生,建議學校專門組織教學力量對其進行補習和補考,同時結合并完善加分、降分管理辦法,通過競賽名次折算部分學分,使學生能夠集中精力努力學習,安心訓練,有效化解學訓矛盾。
(7)通過進一步調研,了解往屆體育特長生的就業(yè)方向、工作現狀以及用人單位對他們在文化素質方面的具體要求,為建立具有學校特色的體育特長生培養(yǎng)目標體系提供參考。
[1] 西安交通大學2014年高水平運動員招生實施辦法[EB/OL].http://zs.xjtu.edu.cn/.
[2] 羅志堯,黃帝全,等.華南理工大學體育特長生培養(yǎng)的情況分析[J].體育學刊,2013(11):94~97.
[3] 林厚華.基于ERG理論下體育特長生問題行為管理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 4 ):159~160.
[4] 廖平.對海曙區(qū)體育特長生文化學習心態(tài)的調查與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2(2):69~70.
[5] 武小東.普通高中體育特長生文化課學習狀況調查研究[J].運動, 2012 (8):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