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RT:你的這些作品想表達怎樣的理念?
遲群:我的這些作品,想體現(xiàn)一種相對冷靜的狀態(tài),比較樸素的一種生活態(tài)度,讓作品有一個精神歸宿,脫去形式,最終還是要讓人能通過作品看到去繁存簡的一種態(tài)度,包括對當下社會的一種冷靜反思。
I ART:也就是說你把一種對生活的認知、生活態(tài)度融入到了藝術當中?
遲群:作品就是在表達我自己,我借用了一種適合我的形式,能游刃有余的運用。在當下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需要我們重新去思考,我們面對的是都市化的臨時性、不確定性、多元化、碎片化,需要我們冷靜的去辨識,抽象適合當下。
I ART:你在表達自我的過程中,如何讓創(chuàng)作達到一種自己滿意的狀態(tài)?
遲群:我希望變得更單純,以線為基礎生發(fā)出來的各種形式,既要從繪畫中提取出來,又要回到繪畫本身。當感情融入之后,線就有了生命。其實回到線這種最單純的狀態(tài),反而它會更明確,這也是我所追求的。以一個完美的形式對內在性格和外在環(huán)境之間和諧關系的表達,以一個平和的心態(tài),找到一個自在自為的精神世界。
I ART:同樣畫線,不同人畫出的效果可能給人的感覺不同。那么你會如何定義自己所作的線,它會給人什么樣的感覺?
遲群:我是希望線有一種控制,但是控制的過程中,也有一定的溫度感。我的形式上有一點借鑒立體派往后發(fā)展包括極簡主義的這個脈絡,所以形式上會有些偏理性。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是有感情的,并且讓線條在我的控制下具有一種溫度感??梢灶惐葹闇囟龋總€人對線的控制的度是不同的,有的人可能是90度,有的人是60度……
I ART:你是怎樣把對生活的思考與認知融入到線中,從而使線有了溫度?
遲群:它是很多因素的混雜,可能有形式,色彩,理念,通過很多因素的碰撞,才能醞釀出一幅作品。它們不能拆分,需要很多點的觸碰。
I ART:你是如何走上抽象藝術創(chuàng)造這條道路的?
遲群:這與我的研究生學習經(jīng)歷有關,我是在讀了研究生之后往抽象這方面發(fā)展的,我的導師陳文驥有意識的引導我們向抽象方向發(fā)展一點。我剛開始比較喜歡立體派,打破那些規(guī)矩,不需要概念的約束。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自己變得自由了,不再會有條框的限制。變自由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到底什么方式更適合表達自己。
后來我覺得自己不需要跟別人講一個什么故事,沒必要去辨識畫了一個桌子或者椅子,所以我把具象的東西都排除掉了。大約到研二時,突然間就覺得一根線已經(jīng)足夠了,可以用線這個元素變幻出無窮,反而這件事情變得很有意思。可以把它挖的很深,希望以線來入口,用“線”挖了一個隧道,別人可以不斷往里走欣賞我“挖隧道”的過程。我可能更喜歡讓別人跟我一起去探索吧。
I ART:你過去學習壁畫的經(jīng)歷對你的藝術創(chuàng)作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遲群:學習壁畫的經(jīng)歷給我現(xiàn)在的創(chuàng)作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因為壁畫講究的是公眾性,即它跟空間的關系。所以我講究作品與空間的關系,包括布展的時候,需要考慮每個作品的“氣場”大小,它們之間的對流關系或者互補的關系。有的時候我作品也會看現(xiàn)場,來確定我需要怎樣來表達我自己。以前我們的繪畫只是考慮到一張畫的關系,但是現(xiàn)在我們要考慮繪畫跟空間的關系,相當于把一張畫的感覺放到空間里去思考。
我做過浮雕,做過傳統(tǒng)的瀝粉貼金,也做過濕壁畫。雖然這些只是技術,但是使我后來不只是把油畫當做一種繪畫的材料,而是把它當做一種物質來看,就會有更多的可能性。相當于壁畫的學習經(jīng)歷,給我一個更多元的視角去看待繪畫,使我的藝術創(chuàng)作空間變得更大了。我也很感興趣其他的材料,之后可能會有其他材質融進創(chuàng)作中,但這需要尋找一個恰當?shù)臅r機,恰當?shù)谋磉_方式來運用。
I ART:你是怎樣定義抽象藝術的?
遲群:我在剛開始做作品時沒有完全確定抽象創(chuàng)作,是逐漸才會有這種歸類吧。因為抽象這個概念太寬泛了,它需要細分,比如就形式來說,既有偏理性的形式,又有偏感性的形式。像西方這一脈的抽象藝術和東方的抽象藝術還是有差異的。所以很難用一句話把抽象藝術說清楚。抽象藝術需要細分,細分到哪個點,我覺得很難簡單的定義抽象藝術。
I ART:盡管中國當代抽象藝術在產(chǎn)生之初受到西方抽象藝術的影響,但是純粹意義上的西方抽象藝術并不完全適合中國文化背景,那么你在藝術實踐中是如何實現(xiàn)抽象藝術“本土化的”,是否有抽象藝術“本土化”的困擾?
遲群:其實這個問題我沒有思考過,我只是覺得這樣創(chuàng)作符合我而已。我還是以自己為重心,并沒有刻意要把中西方的抽象藝術融合到一起。
此前我喜歡立體派,西方所重視的視覺與形式對我的影響很大。同時我也很喜歡日本物派,還有中國的文人畫,講究體驗的方式,這些可能潛移默化間對我都有影響。但是我不想刻意的呈現(xiàn)來說明一個問題,我只是希望別人通過我的作品形式來體會,體驗。
我現(xiàn)在畫線的時候,有時會把毛筆那種頓挫的感覺融進去。在我的作品里希望有一種不確定性的存在,如果一張畫完全是經(jīng)驗化了的作品,那么對我來說是失敗的。當畫面有一種期待,有一點不可控性的存在,是很有意思的事,但是這個東西你不能說清楚。
I ART:談談未來的創(chuàng)作計劃?
遲群:現(xiàn)在有幾個脈絡會繼續(xù)做吧,有紙上的、打磨類的,還有這種劃線的,這些脈絡可能會交叉,或者生發(fā)出新的脈絡。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展覽計劃。
I ART:作為2014年度”青年藝術100“北京啟動展的參展藝術家,請介紹下你當時參展的作品。
遲群:我參加了“青年藝術100”項目已經(jīng)有三屆(2011年、2013年、2014年),今年的“青年藝術100”北京啟動展上,我展出了三件作品。在作品的選擇方面,我主要考慮現(xiàn)場呈現(xiàn)的效果,怎樣才能在一百個人的展覽中把作品凸顯出來,我會在色彩上多考慮一些,包括三幅作品之間的關系。從2013年到2014年,我的繪畫有一個轉折點,抽象作品并不是一兩幅作品就能解讀出你想表達的是什么,所以今年我的三幅參展作品主要表現(xiàn)的是脈絡的關系,當然是以個人的脈絡為基準。(采訪/撰文:張藍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