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性別視域中愛欲與權(quán)力的格局

2015-01-21 22:44鄭州大學文學院鄭州450001
中州大學學報 2015年5期
關鍵詞:愛欲權(quán)力

張 月(鄭州大學文學院,鄭州450001)

?

性別視域中愛欲與權(quán)力的格局

張 月
(鄭州大學文學院,鄭州450001)

摘 要:愛欲與權(quán)力是構(gòu)成男女關系的關鍵要素,愛欲令男女結(jié)合為一,權(quán)力則生產(chǎn)兩者關系的不同形態(tài)。權(quán)力存身于多維的空間,既在愛欲的對象化中從內(nèi)部改變著自我與他人,也在愛欲對象化的實踐中由外向內(nèi)限制、控制、影響甚至塑造身在其間的人們的關系結(jié)構(gòu)。本文以???、米利特、費孝通、弗洛伊德、靄理士、羅洛·美的研究成果為依據(jù),集中探討愛欲的特性與功能,權(quán)力的存在方式與運行空間,討論愛欲與權(quán)力的多維交錯關系,描述愛欲的自由表現(xiàn)與權(quán)力的禁止之間的沖突,展現(xiàn)兩者交互作用過程中造就的錯綜復雜的格局。

關鍵詞:愛欲;權(quán)力;一夫一妻制;社會規(guī)訓;復數(shù)形態(tài)

從母權(quán)制、父權(quán)制直到當今社會,人們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始終是男女在權(quán)力關系中各居何種地位,相對應的制度體系表現(xiàn)為何種樣態(tài),其形成緣由及它們?nèi)绾斡绊懩信男睦砼c行為。從歷史進程上看,男性在特定時期因具社會生產(chǎn)能力及權(quán)力角逐上的優(yōu)勢而獲取統(tǒng)治地位,經(jīng)由系統(tǒng)建制,構(gòu)筑男權(quán)制社會,通過權(quán)力的最為集中的表現(xiàn)形式——政治,全方位地為男女兩性劃定出彼此的疆域,同時利用話語權(quán)力的傳播途徑,制造諸如夏娃由亞當肋骨做成之類的神話,力倡男性優(yōu)越的性別意識形態(tài),令女人接受并認同其第二性的社會地位。

凱特·米利特,以性別政治研究著稱于世,在代表作《性政治》一書中,首先借用漢娜·阿倫特的論斷來表述其主張,“漢娜·阿倫特認為,維持統(tǒng)治的是一致同意支持的權(quán)力或用暴力強加的權(quán)力。接受一種思想與前者相似”[1]34-35,進而分析說,男性權(quán)力的維系涉及性別氣質(zhì)、角色及地位等三重要素。那看似自然形成的性別氣質(zhì)與個性,實乃男權(quán)社會的規(guī)范需求與價值在性別上的投射,“第一個因素氣質(zhì)涉及到按照固定的性類別(“男性”與“女性”)界限劃定的個性。男子的個性是積極進取、智慧、力量和功效,女子的個性是順從、無知、‘貞操’和無能?!保?]35

為更有效地對女性進行操控,男權(quán)社會又對性別角色做了具體規(guī)定,“性角色將料理家務、照管嬰兒之事劃歸女性,其他的人類成就、興趣和抱負則為男性之責。女性的有限作用往往使她停留在生物經(jīng)歷這個層面上。”[1]35這樣一來,女性的領地就被限定至極為狹小的空間。

角色由社會分工設定,主要角色分派給完成重要社會使命之人。為完成對女性的統(tǒng)治,男權(quán)社會刻意將社會分工類別中較次要的工作派給女性,結(jié)合其他要素,建構(gòu)起對女性一條環(huán)形的控制鏈。“這種分工又會引出第三個因素——地位問題。如果我們分析一下這三個因素,我們也許會認為地位屬于政治范疇,角色屬于社會范疇,氣質(zhì)屬于心理范疇。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它們相互依存,形成了一個鏈?!保?]35凱特·米利特指出,為將權(quán)力穩(wěn)握在手,男權(quán)社會做了一系列設計,利用對己有益的說辭,編制性別神話,在政治領域、社會領域和心理領域?qū)ε赃M行權(quán)力剝奪與實際控制。

在實際生活中,男權(quán)社會為女性制定出了規(guī)范,女人應內(nèi)心貞潔,性格柔順,德性賢淑,行為端莊。同時又對女性生命活動空間做出了嚴格限制,竭盡所能關閉女性可直接通達權(quán)力與社會成就之路,僅為其留出通往愛情、親情、家庭與個人生活的天地,于是女人只得將注意力更多投向男人希望其關心的容顏、愛情、婚姻、家庭、兒女、時尚、化妝品、服飾等,絕少關注權(quán)力與社會、政治與經(jīng)濟。

呂雉、武則天及慈禧太后等人,竭盡全力開辟其社會生存空間,終達權(quán)力巔峰,可她們獲取的罵名遠多于贏得的贊譽。在文學藝術(shù)領域,女性藝術(shù)家側(cè)重的表現(xiàn)主題亦多集中于內(nèi)心情感及個人生活,李清照、薛濤、魚玄機、弗吉妮婭·伍爾芙、西爾維婭·普拉斯、女畫家維熱·勒布倫等人的作品即為典型例證,即使有著社會大視域的女作家,如法蘭西的喬治·桑和日本的紫式部,雖展示社會生活場景,但其表現(xiàn)主題,仍主要為愛情。

在男女的世界里,位居中心的始終是權(quán)力與愛情。權(quán)力可讓人獲取高位,控制、支配資源與財富,更順利地實現(xiàn)自我欲求;愛情則能讓人按其意愿,把生命最深處的愛欲肉身化、對象化。人生的目標是追逐夢想,權(quán)力與愛情為追逐夢想的人提供導向與目標,原始生命力則為其提供動力之源與永不枯竭的生命能量。夢想總在生命的最上方與最遠方,因具體境遇異樣,男女在追逐權(quán)力與愛情的進程中,會做出各自異樣的選擇,采取迥異的行動,而等待他們的,也將是各不相同的命運。即使是同一性別的人,在追逐自我夢想實現(xiàn)的征程中,亦會因具體情勢的變動,或一路通暢,高歌猛進,或途經(jīng)艱難險阻,屢遭挫折與失敗??蔁o論如何,原始生命力,作為與生俱來的生命能量,皆會驅(qū)策人繼續(xù)前行,去譜寫生命的樂章,成就心中夢想,執(zhí)著地行進于命運之途,走完一生之路。

原始生命力,是生命的動向之源,亦是動力之源。存在主義心理學家羅洛·美在《愛與意志》一書中,對其做了界說:“原始生命力是每一個生命內(nèi)部存在的驅(qū)力,它力圖肯定自身,確證自身、增強自身,讓自身永生不滅?!保?]123對其具有的雙重屬性,他亦進行了說明,“一旦它強行控制整個自我,原始生命力就變成邪惡的力量……所有的生命皆在原始生命力的這兩種導向之間來回流動。”[2]123

德國詩人里爾克對原始生命力的魔力有著切身體驗,這種力量令他著迷,為他帶來靈啟與創(chuàng)造的能量,亦給他帶來焦慮、恐懼、不安與痛苦,令其難以忍受。他求助精神分析醫(yī)生,希望能解除這種痛苦和壓力,但后來又毅然放棄治療,因為他無法割舍原始生命力帶給他的靈啟與創(chuàng)造的喜悅,并用詩人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對其的認知,“倘若我的魔鬼離我而去,我擔心我的天使也會振翅高飛。”

作為肯定自身、確證自身的力量,原始生命力往往通過愛與權(quán)力的面相來昭示其存在,若把愛欲視為一種原生力,即可將愛欲視為原始生命力的一種形式。愛欲的對象化即是原始生命力的現(xiàn)實化形態(tài)。

與愛相比,權(quán)力是確證自身、肯定自身價值的更直接的樣式,那種將自身原生力量施加于對象的意愿與生俱來,弗里德里希·尼采將其視為人的天性,并稱其為權(quán)力意志。愛與權(quán)力表面上看似殊異,其內(nèi)里卻有著高度的關聯(lián)性,甚至有區(qū)位的重合。愛欲的對象化涉及權(quán)力的實施,將其欲求加諸于對象之身,使之成為接納者與承載者。一旦建立戀愛關系,戀愛中的人總想要對方接受其意愿,認同其主張,并按其意志行事。戀愛之中既有為了彼此之好的奉獻,更有為獲取優(yōu)勢而進行的權(quán)力爭奪。愛與權(quán)力本身就具有某種內(nèi)在的同質(zhì)性與共生性。

在人渴望達成的夢想目標中,權(quán)力的獲取與愛情的圓滿最具原型意味。對男女而言,愛與權(quán)力皆難割舍,會不約而同地將其作為追尋的目標,可在具體情境中,二者的選擇會表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因占據(jù)優(yōu)勢地位,男人可最大限度地運用社會資源,追逐權(quán)力與愛情的道路更為直接。相比之下,女人直接追逐權(quán)力的途徑則時常受到封限,所以諸如埃及女王克里奧帕特拉、希臘名媛阿斯帕西婭這類女性,僅能擇取迂回曲折的路徑來獲取權(quán)力,前者用身體的美艷征服羅馬的凱撒與安東尼來保全王位,后者則用智慧和媚術(shù)贏得雅典杰出政治家伯里克利的心,并通過伯里克利來施展影響力。

女性自幼接受規(guī)訓,遠離權(quán)力的競技場,同時社會亦為其獲權(quán)設置重重障礙,于是他們把注意力移向其他領域,尋覓適于自己的價值目標。據(jù)人格心理學家分析,在價值取向上,世人各有偏好,歸結(jié)起來,大體集中于權(quán)力、財富、審美、愛情、道德、信仰等方面,人依照偏好行事,最終會成為執(zhí)著于其偏好的那類人。圣雄甘地與圣女特蕾莎嬤嬤最注重道德價值的踐行,為捍衛(wèi)人類文明與尊嚴進行不懈的努力,終成萬人敬仰的圣者,可絕大多數(shù)人還是更偏重與個人幸福息息相關的愛情,并把贏得圓滿和諧之愛視為一生幸福的保證。德國詩人歌德是愛情至上的推崇者,他宣稱人能否獲得愛才是決定其是否快樂、幸福的關鍵。他一生幸福、美滿,卻未曾料到自己極力推崇的愛情至上理念會帶來悲劇與災難——《少年維特之煩惱》這部經(jīng)典將其同時代無數(shù)失戀的男女送進了墳墓。

將任何一種價值置于生命價值的首位,皆始于偏好,把愛置于首位亦是如此。從常態(tài)化的生活角度分析,愛情至上是一種逾常,甚至是一種疾病。這一偏好終會促生超價觀念,產(chǎn)生惟有愛至高無上,其余一切都無關緊要的意識與幻覺,生命活動朝向單一維度行進。將生命能量完全導入這一向度,會令人走向極端:要么成功獲愛,生活充滿意義;要么情路坎坷,生活變得毫無價值。這即是為何在生活中本來就無太多選擇的女性會如此執(zhí)著于愛,對愛的追求如此奮不顧身,為保衛(wèi)愛情不惜以死相拼的根本原因。

生命單面化的愛之悲劇有多重形態(tài),其一表現(xiàn)為因愛生恨進而導致殘酷殺戮。古希臘悲劇作家歐里庇得斯的《美狄亞》一劇是表現(xiàn)這一形態(tài)的典型例證。劇中美狄亞癡愛伊阿宋,為這種愛她背棄父王,為救情郎脫險,她不惜殺弟,將其碎尸,四處拋灑,讓其父所派差役忙于收尸,放棄對其情郎的追擊。而當伊阿宋另結(jié)新歡,嫌棄、遠離自己時,其熾烈的愛隨之轉(zhuǎn)化為強烈的恨,由癡愛者一變而為復仇女神,她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孩子,用計謀殺死伊阿宋的新歡,并最終致伊阿宋因恐懼抑郁而亡。

超價觀念,令人將生命能量聚集于單一維度,同時其他維度生命能量被抽空,導致生命常態(tài)活動的失衡。單向度化在具有理想化特征的超價觀念引導下,有時確能讓人創(chuàng)造奇跡,成就神話,但單向度化的生命活動帶給人更多的還是生命的逾常與變態(tài),特別容易導致人陷于厄運。

無論是在文藝作品還是在生活中,愛最吸引人,是人投注精力最多的領域之一,亦是最能充分體現(xiàn)男女心理特征及生命強度的領域,其間有著諸多異同。造成此類異同的,既有生物性的起因,更有社會、文化、歷史的緣由。所有這一切交織在一起,建構(gòu)起錯綜復雜的格局,影響著男女在愛情上的選擇、命運走向及最終結(jié)局。從現(xiàn)象上看,男人比女人享有更多選擇的自由,顯得多情、主動,女性則表現(xiàn)得專情、被動。若擁有同等的選擇自由與社會境遇,男女在心理與行為上則會表現(xiàn)出趨同性傾向。愛欲對象化的單一與多樣,既取決于對象化的人與主體內(nèi)心愛之靈魂的契合程度,亦取決于生物習性的差異、文明的規(guī)訓、利害的取舍、制度的規(guī)限、性別的契約關系、外在道德與內(nèi)心良知的力量。

愛情與婚姻常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相愛之人最終通常視婚姻為歸宿?;橐鲭m有多種形態(tài),但普遍盛行于文明世界的,是一夫一妻制。此婚姻制度要求男女在情感與行為上忠實于對方。在實踐中女性對婚姻制度的遵守好于男性,究其緣由,女性對親密關系的忠實程度較高,情感與欲望無法分離。更重要的是,若紅杏出墻,女性所付出的代價要遠高于越軌的男性。

男性對婚姻的忠誠度低于女性的成因,除偏離婚約所受懲罰較輕外,兩性在生物性與心理需求方面也存在差異。因種系繁殖本能的作用,男人在進行愛欲活動時,在行為上趨于多元,且男性的愛欲系自然生發(fā),具有主動性甚至攻擊性,一旦出現(xiàn),就有要求滿足的強烈趨向,若當事人缺少足夠強的自控力,愛欲沖動就會變得不可遏制。

令男人背離單一對象愛情的,還有視覺、觸覺、心理上的厭倦。以人為對象,論證心理厭倦與愛欲能力變化的實驗迄今尚無,但埃默里大學的研究者曾以羅猴為對象做實驗。給實驗組的四雄四雌八只猴子注射藥物,使其長時間保持性亢奮狀態(tài),猴子隨之開始進行無休止的交合。可過了數(shù)月后,雄猴開始失去興趣,每當雌猴靠近,雄猴就后撤,躲避親近。研究者隨機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約三分之二的雄猴性能力開始下降。實驗繼續(xù),研究者將四只雌猴牽走,帶來新的雌猴,雄猴見狀立即振作起來,以往那種歡樂場面重現(xiàn)。一個月后,雄猴再次失去興趣,研究者將新雌猴牽走,把原來的雌猴牽進來,對老女友的歸來,雄猴幾乎不予理睬,若其近前,雄猴便即刻躲開。這一實驗展示羅猴的愛欲旅程中出現(xiàn)的厭倦心理,即是對象性厭倦,“當然也包括對以往厭倦的回憶”[3]156,此為癥結(jié)的關鍵,如何消除厭倦心理,是研究者面臨的最棘手的課題,簡單更換對象,僅能暫時起效,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就男人而言,眾研究者與性治療醫(yī)師認為,導致其性興趣降低與性能力下降的,“有90%是男人頭腦里的問題”[3]158。

世間男女與實驗中的羅猴有著某種相似性。雄性羅猴的作為,仿佛是多情男人在動物界的翻版,限制男人的濫情,數(shù)千年來一直是社會的理想。一夫一妻制即是塑造男女忠實于單一性伴侶的制度安排。宛如民主制度并非完美一樣,一夫一妻制同樣也并非處理人類愛情關系的最佳制度,只是在當今社會,此種制度形式能通過法律,最大限度地滿足男女多方面的需求,保障雙方的公平權(quán)利。若僅從愛欲滿足的角度思考,這一制度設定的目標與人的愛欲追求不可能完全對應,更不可能契合,愛欲本身追求意愿自由的對象化,趨向于歷時性的多元,與信守忠誠的一夫一妻制間存在矛盾。這本身反映出人類自我的沖突:既想要安全,又渴望冒險;既向往自由無羈,又渴望信守不變的承諾;既追求永恒不變之愛,又渴望愛的自由、多樣、新奇與刺激。

關于愛欲與婚姻的本質(zhì)特征,社會學家費孝通在其《生育制度》中有著精彩論述,他所引用的性心理學家沃克與藹理士的論斷,頗具啟示意義:“沃克說得很徹底:‘人類婚姻的對象盡管只是一個,可是在感情上男女都能在夫妻之外另有眷戀,因為人實在是個poly -erotic(多元性感的)動物?!蚵蹇恕れ\理士也說:‘每一個男子或女子,無論他或她如何的傾向于單婚,對其夫婦而外的其它異性的人,多少總可以發(fā)生一些有性愛色彩的感情?!保?]時至今日,人雖已能坦誠面對愛欲,承認其自由取向,但這并不意味著讓其毫無約束地自由展現(xiàn),愛欲只能在被限定在社會關系模式中運動,以免其演變成為某種破壞性的力量。

費孝通先生深知性愛力量的巨大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它可以把規(guī)定下親疏、嫌疑、同異、是非的分別全部取消,每對男女都可能成為最親密的關系”[4],為規(guī)避愛欲的自由奔涌可能帶來的難于預測、難以控制的結(jié)局,實有必要對其加于防范。要“維持社會結(jié)構(gòu)的安定和完整,不容它紊亂和破壞,性這個力量,無論如何得加以控制”[4]。把性關系關在夫妻的柵欄里,是種有效的制度實踐,只是它在多大程度上能控制愛欲的導向與流動,依然無法確知。

愛欲的自由取向,常會對既成的穩(wěn)定關系構(gòu)成威脅,社會擇用婚姻,即是要對其進行管控。人類漫長的婚姻史,亦是規(guī)訓愛欲、管控欲望的歷史。婚姻滿足人的愛欲,為其限定范圍與對象,用法律與道德手段,將責任和義務加諸男女。然而,愛欲不滿這種限定,要求享有更多自由。為規(guī)避限制,人們作出許多不同的選擇:要么直接繞開婚姻,自擇單身生活,以便輪流追尋大自然賦予人間無數(shù)之美,如福樓拜和莫泊桑;要么完全聽命愛欲的召喚,無視婚姻,如舞者伊莎多拉·鄧肯和女作家喬治·桑;要么雖身居婚姻,但從不拒絕品嘗婚外愛欲之果,如維克多·雨果和歌德等。愛欲以特有方式,在活色生香的世界里尋找著肉身化的對象。

一夫一妻制婚姻,雖能給人帶來安全感,卻無法確保愛情永駐?!丢q太法典》有言:“婚姻比愛情更長久?!币虮举|(zhì)不同,愛與婚姻實難達成終極和諧,在二者間原本就存在著根本矛盾:愛追求自由無羈,婚姻則注重守成;愛是內(nèi)心意愿的實存,婚姻則是外在固化的社會關系的限定性模式。愛與婚姻確有重合,但畢竟屬性各異,功能不一。單純的、無他種因素介入的愛,源于內(nèi)心自由的選擇,而法定婚姻的締結(jié),則有雙方當事人對利益的考量;自由相愛的人來去自由,婚姻中的雙方則必須履行法定義務,承擔家庭責任。日本學者大井正對此頗有研究,在其《性與婚姻的沖突》中指出:“性愛本身就是要求具有多樣性。合法的婚姻既具有維持夫妻愛情的效果,也減少了趨向具有性愛多樣的人際關系的可能性?!保?]婚姻對愛欲的管控增強了男女間關系的穩(wěn)定性,但婚內(nèi)性行為的義務性,抑制了愛欲的內(nèi)在活性,“對于性愛來說,一夫一妻制使性愛中的人格矛盾更尖銳化了?!保?]

與瀘沽湖摩梭族人的走婚相比,一夫一妻制顯然魅力不敵。摩梭族人只需兩情相悅,即可結(jié)為伴侶,一旦愛情不再,便可重覓新人,彼此間無法定義務、強制性責任,不必考慮經(jīng)濟問題,其走婚之旅,在最大限度上顯示出愛的自由本色。一夫一妻制婚姻,則要求雙方恪守一生忠實于對方的永久承諾,履行義務,任何偏離、越軌的感情與行為,都將受到懲罰。即令如此,婚姻無法也絕無可能馴服愛欲。愛欲擁有巨大力量,令人難以抗拒。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羅斯福,法國總統(tǒng)密特朗、希拉克,美國億萬富翁霍華德·休斯,希臘船王奧納西斯等人的婚外戀情舉世皆知,而有著溢出婚姻戀情的電影巨星像瑪琳·黛德麗、伊麗莎白·泰勒、費雯·麗、葛麗泰·嘉寶、英格麗·褒曼等更是多得不勝枚舉,依據(jù)社會道德標準衡量,其多發(fā)的戀情并不值得稱道,卻恰恰從反面印證了愛欲力量之強大。

相比男性,普通女性更趨于信守婚姻誓約、恪守承諾。不過,享有崇高地位的女人,卻仿佛是另類,其愛欲的實踐與普通女人迥異。歌舞巨星麥當娜的愛欲生活非同凡響,她既愛男人,也愛女人,且在其愛欲最高漲的時期,四年間先后擁有近百名戀人。被譽為“美國公眾良心”的蘇珊·桑塔格,公開宣稱,她一共擁有過九段戀情,五段是女人間的同性愛,另有四段是男女間的異性戀情,世界頂尖級女攝影大師安妮·萊柏維茨,即是其生命晚期最為銘心刻骨的同性戀情中的女主人公。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這是《禮記·禮運》中記載的孔子對食與性的主張,《孟子·告子上》也闡發(fā)過同類觀點,其表述更簡潔:“食色,性也。”與近現(xiàn)代人相比,古人對男女之事的態(tài)度顯得更自然,也更坦蕩,不僅認定行男女之事是天性使然,且像飲食一樣天經(jīng)地義。愛欲與生俱來,自然生發(fā),始終在尋求其自身的對象化、不喜受限,其能量永不停息地通過常態(tài)或逾常的路徑,找尋得以釋放的天地。

人作為愛欲的持有者,在其愛欲的對象化過程中,會竭力凸顯自由個性,但因置身于具體社會之中,不可避免地為文化、社會、歷史環(huán)境、制度、習俗所塑造,其愛欲的對象化必受相應的文化、社會、歷史、宗教、道德、法律、習俗等影響與限制。

人對于愛原本有著與對飲食同等的多樣化訴求,若對歷史文獻稍加瀏覽,即可了解古人在愛的領域中的不懈追求?!霸谌祟惏l(fā)展的早期,性本能并不是僅僅為了生育,而是為了得到某種快感?!保?]266古印度的《欲樂經(jīng)》、阿拉伯的《芳香園》、中國古代的《玉房秘訣》、古羅馬的《愛的藝術(shù)》宛如集大成的食譜,教導人們?nèi)绾稳カ@取愛的歡樂,無論何人“只要他認真研讀,細心揣摩,就能知道什么是愛,熟稔愛的藝術(shù)”[7]。

要享受高質(zhì)量的愛之歡樂,人應研習愛之技藝?!澳腥瞬粌H要學習怎樣獲得道德和財富,還應該致力于研習《愛經(jīng)》及從屬于此經(jīng)的各種技藝?!保?]“女人應該研習《愛經(jīng)》,或至少研習其中的部分內(nèi)容。她還應獨自學習構(gòu)成《愛經(jīng)》的六十四藝?!保?]謝赫·奈夫瓦齊也聲稱人們應閱讀其《娛樂靈魂的花園》,“每一個人都應學習此書。只有那些無恥之徒和科學的敵人才會拒讀此書,或嘲笑它?!保?]然而,食與性畢竟不同,飲食的多樣化,不會直接導致社會關系的改變,而愛欲的對象化,若其形態(tài)多樣化,必會帶來人與人之間復雜難解的格局,危及秩序與既成規(guī)范,因此近現(xiàn)代社會對“飲食”與“男女”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一面鼓勵“飲食”多樣化與創(chuàng)新,一面卻專門針對“男女”設定戒律與禁忌。

從歷史上看,愛欲在開放空間里,定會如食欲一樣多樣化,從性學之父伊萬·布洛赫的《人類奇異性實踐的人類學研究》中,從古印度的建筑、古羅馬的壁畫、中國的密戲圖中,皆可窺見愛欲的多樣態(tài),在古希臘瓶繪上,甚至可見人與動物之愛欲親近??死蛱亍ぐYe的《性的心理病理》、阿爾弗雷德·金賽的《金賽性學報告》以及A·摩爾、M·赫希菲爾德、H·福勒爾、E·武爾芬等人的著述,更是將多形態(tài)的愛欲實踐記錄在案。但自進入近代社會,情況發(fā)生驟變,除異性戀,尤以婚姻中男女的愛欲活動受鼓勵外,其他愛欲行為都被列為禁忌。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回顧了這一歷程?!霸诘谝黄诶?,種種不導致生育的性行為,能夠自由自在地進行。在第二期里,除了能導致生育的那一種性行為之外,其他各種全部被壓抑。在第三期里,只有‘合法的’生育,才能成為性的目標?!保?]267社會力推一夫一妻制,主因在于異性戀及婚姻可實現(xiàn)社會的管控目標,既可完成繁衍的使命,又能管控人的欲望,把愛欲滿足設限在夫妻的柵欄里。

愛欲的這種變形與權(quán)力不可分割,米歇爾·福柯對性史與權(quán)力的關系做過專門研究,在《性經(jīng)驗史》中,他描述說:“性經(jīng)驗被小心翼翼地貼上封條。為家庭夫婦所壟斷……性只存在于父母的臥室里,它既實用,又豐富?!保?0]據(jù)??滤?,性是人想得最多,卻說得最少的事。因功利考量,社會為實現(xiàn)其管控目標,對愛欲進行了取向與區(qū)域的限定?!耙磺袥]有被納入生育和繁衍活動的性活動都是毫無立足之地的,也是不能說出來的。一旦它在言行中稍有表現(xiàn),大家就要根除它?!瓕π圆粌H不要去說,還不要去看和了解?!保?0]社會將此視為必要的壓抑,使之在其預設的域界里存身與展現(xiàn)。

被壓抑的愛欲轉(zhuǎn)入暗黑地界,其藏身之處變得更為隱蔽,在極端嚴苛時期,其實現(xiàn)方式惟有當事人心知肚明。一旦戒律變得寬松,愛欲又會頑強現(xiàn)身。薄伽丘的《十日談》,偽托唐寅選輯的《僧尼孽?!罚蜖栐说摹抖继m趣話》等作品,都通過具體形象向人宣示:宗教戒律、社會清規(guī),皆無法阻擋愛欲的持續(xù)奔涌,愛欲總會現(xiàn)身,它游走于隱秘臥室,呈顯于人能想象到的空間。

愛欲永在,并總在尋覓表現(xiàn)的途徑與方式。在愛欲史上,除文化禁止的獸戀、亂倫外,其余形態(tài)如同性戀、雙性愛、易性戀、虐戀、物戀、窺戀、孌童之愛、蘿莉之戀等,普遍存在于多數(shù)社會,其中虐戀、同性戀的數(shù)量、存在方式與狀態(tài),尤為引人關注。

施虐之戀與受虐之戀統(tǒng)稱為虐戀,SM字母為其簡稱,SM分別是薩德(Marquis de Sade)和馬索克(Leopold Ritter von Sacher-Masoch)名字的起首字母,薩德以寫《朱斯蒂娜》《索多瑪120天》《閨房哲學》等施虐作品著稱于世,而馬索克則以寫受虐之戀的作品《穿裘皮的維納斯》而聞名遐邇,表現(xiàn)虐戀的作品還有波莉娜·雷阿日(Pauline Réage)的《O娘的故事》。虐戀系強烈的激情之戀,其間愛與權(quán)力混合,其快感的特定形式“痛快”蘊含著權(quán)力的實施。

在相愛的人之間,愛對方隱含著施虐的權(quán)力,相愛的強度需要用“力”來體現(xiàn),愛侶之間用力接吻留下的吻痕,似要將對方化入自己體內(nèi)的強有力的擁抱,極樂狀態(tài)下留給對方的抓痕與咬痕,皆為用“力”的寫照。在愛中用力越大,伴隨而來的快感愈強。有意味的是,施虐方以對方的痛為樂,受虐方則在痛中享受快樂,此快樂即“痛快”。施虐方似要用強力證明對對方的愛,受虐方接納強力來印證對方對自己的愛。極端施虐常伴隨暴烈激情,以傳遞愛意。雙方藉此來獲取期待中的極樂。典型的施虐者與受虐者可成為理想伴侶,其快感獲取方式異于常人,其使用的力度逾出常人可承受限度。因性別不同,男女在虐戀的取向上亦有差異,作為愛之游戲中的施虐方,男性所占比例較大,這或許與身體構(gòu)造有關,與男性的主發(fā)性與攻擊性不無關聯(lián)。

愛在對象化過程中,既是奉獻,亦是索取。唯有奉獻,方能給予愛,唯有獲取愛,方能確證愛。毋庸諱言,愛意味著權(quán)力的施加和對占有的確認。然極端之愛會導致極端的占有,時而面露愛之溫柔,時而盡顯殘酷與猙獰。大島渚的《感官王國》,對此作了絕妙敘說,片中女主人公阿部定深愛吉藏,不容他人染指,為徹底占有他,她與溫柔其做愛,盡享性的極樂,爾后令其窒息,將其勒斃,為使他永遠屬己,她將其陽物割下,隨身珍藏,直至警察將其抓捕時,她仍貼身攜帶。

愛情、欲望與權(quán)力、施虐、殘暴、瘋狂和死亡關聯(lián)緊密,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和《美麗》,展現(xiàn)了其間深層的錯綜復雜關系。在《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里,女主人公瑪萊娜因美麗而遭遇不幸,其美艷喚起男人的愛欲,招致女人的嫉恨,男人想方設法占有瑪萊娜的身體,女人則對其肆意羞辱,惡意施暴,致其淪為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美麗》表達的內(nèi)容更為復雜,片中恩英美艷動人,引來仰慕者無數(shù),他們對其充滿欲望,為其瘋狂,假以愛的名義欺侮、虐待、強暴她,恩英躲避不及,不堪忍受,于是奮起自衛(wèi),她殺死施虐、強暴她的男人,最終,在與警察對峙中,中槍身亡。此類劇作表現(xiàn)了愛與罪、愛與死的殘忍主題:美引發(fā)愛與欲望,喚起激情,促生暴力,引致犯罪,帶來死亡。

與虐戀相比,同性戀受關注程度更高。與異性戀一樣古老,同性戀普遍存在于人類社會的各個歷史時期不同于眾認定的正常性取向,同性戀在人內(nèi)心中所喚起的感情復雜多樣。在不同時代、地域、文化環(huán)境中,人對其態(tài)度表現(xiàn)各異。這與愛欲行為的標準認定密切相關。

愛欲行為的標準,從根本上看是一種歷史范疇,一種人為設定的、帶有地域、文化特征的標準,同性戀形象的歷史演變,可謂其真實寫照。遠在4000年前,古代埃及人將男同愛欲行為視為行神圣之事,法老守護神荷魯斯與戰(zhàn)神賽特即行男同之好。古時的美索不達米亞人、印度人、亞述人、迦太基人、諾曼人、西徐亞人等,皆有關于同性戀的記述或形象展示,據(jù)稱古瑪雅人對同性之愛的評價,超過異性之愛。

公元前6世紀至4世紀,希臘文化進入鼎盛期,其間同性之戀最為流行,著名政治家梭倫、將軍阿爾西比亞德、詩人薩福等,都是眾人皆知的同性戀者。色諾芬,當時的史學家,曾將“男同”之愛稱為“古老、崇高和理智的愛”,柏拉圖給“男同”的定位則更高,認為“圣神之愛”僅存于男人之間,只有“男同”之愛是靈魂之愛,高貴之愛,男人之間的愛所激發(fā)出的熾熱情感,能用于尋找更高層次的美與善。從商至漢,國人對同性戀亦持開明態(tài)度,一些國君本身就是同性戀者,所謂“龍陽”“余桃”“斷袖”等,皆為不同歷史時期國人對同性戀頗具詩意的稱謂。

希伯來文化,作為西方文化的另一源頭,對同性戀則持截然相反的立場。無論是猶太教徒,還是基督教徒,皆認為同性戀者是可憎的罪人。在《圣經(jīng)》的多個篇章中,在“利未記”“士師記”“列王記”“羅馬書”“哥林多前書”“提摩太前書”“猶大書”里,皆將同性戀斥為神所憎惡的罪行。步入中世紀,歐洲人承襲了希伯來文化傳統(tǒng),將同性戀視為與行淫、拐賣、謀殺、弒父母一樣,同屬重罪。時至近代,同性戀雖走出罪惡之域,卻又被打上變態(tài)的烙印,赫然被列入精神病教科書的性變態(tài)一章,醫(yī)生使用各種可以想到的療法對其進行醫(yī)治,歷經(jīng)一個多世紀之久的徒勞無益的努力之后,終在1990年5月1日,世衛(wèi)組織將同性戀從精神病名冊中刪除,承認同性戀為自然性取向。

同性戀這一主題,歷來為文學家、藝術(shù)家所關注,從古到今,表現(xiàn)同性戀內(nèi)容的作品不勝枚舉,其中有人們熟知的托馬斯·曼的《魂斷威尼斯》,三島由紀夫的《假面的告白》,波德萊爾的《累斯博斯》,雷德克利芙·霍爾《孤獨之井》,還有庫爾貝的《夢鄉(xiāng)》等。一些詩人、作家原本就是同性戀者,如藍波、魏爾倫、王爾德、紀德等。喜歡標新立異的王爾德因此而身陷囹圄。坦率承認同性戀取向的紀德遭人圍攻、謾罵,可他無所畏懼,在《田園牧人》上他毅然發(fā)表專題文章,激烈地為同性戀辯護。詩人魏爾倫深愛藍波,為阻攔其離去,竟開槍打傷了藍波,魏爾倫的做法雖極端,但顯其愛的熾烈。與異性戀相比,同性之愛似更濃烈、深沉,彼此更易成為靈魂的伴侶。香港女導演黃真真在其執(zhí)導的影片《女人那話兒》及《男人這東西》中,通過鏡中人物的對話給出了經(jīng)驗性的總結(jié):同性戀因身心同構(gòu),心有靈犀,更熟知彼此的訴求與欲望,對彼此的身體了如指掌,故相合度更高,自然也會愛得更深。

樹立健康的性觀念,對每一個人都至關重要。如其他形式的愛戀,同性戀是一種自然的存在,對其如何作出反應,應由每個人自己來抉擇。同性戀并非洪水猛獸,雖不同于異性戀,但亦為常態(tài)的性取向。美國女性性學家希爾·海特關于同性戀的主張頗值得人們借鑒:“同性戀,抑或渴望與某個與自己性別相同的人在身體上親近,在一生中的某一時刻如此、或始終如此,可以被視為一種自然的、‘正常的’類型的生命經(jīng)驗。惟有當你堅持如此這般的立場:惟有意在繁衍后代的性活動才是‘正常的’和‘健康的’,同性戀才是‘不正常的’。討論一個人為何成為‘異性戀’,所達成的是與此一樣的沒有結(jié)論的結(jié)論。認定一切非生育性的性行為皆為‘大自然的錯誤’,是一種極其狹隘的觀點?!保?1]性關系代表著人們之間的一種親密關系模式,其親密程度甚至超過血緣關系。生育性不能成為界定性關系是否正常的關鍵要素,生育只是性活動的一種產(chǎn)物,若尊重事實,人們就應承認,多數(shù)性活動與生育無關,而與保持、證明彼此間的親密關系相關。時至今日,那些只認可生殖導向性觀念的人,應轉(zhuǎn)變認識,破除狹隘意識,接納世衛(wèi)組織倡導的更具包容性的性觀念,對與生俱來的愛欲活動的復數(shù)形態(tài)持開放心態(tài),正視其存在,承認并悅納其存在。

正視同性戀的存在,絕非是倡導同性戀。其用意在于倡導人們持包容心態(tài),正確對待與自己性取向不同的人,消除內(nèi)心成見與歧視,用健康的眼光看待他們,設身處地地理解他們,承認其享有與自己同等的權(quán)利,把原本屬于他們的權(quán)利還給他們。讓同性取向者從壓抑中解放出來,按其本性,選擇屬于自己的生活,免受來自各方粗暴的干涉,讓原本屬于大家的世界為所有的人分享,讓人們健康、平等、自由、豐富多彩地生活在大地之上。所有的人都有責任營造這樣一種良好的社會氛圍:每一種人都能依本性行事,不受阻礙,同在一個藍天下,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命的另一半,找到今生的幸福。

參考文獻:

[1]〔美〕凱特·米利特.性政治[M].宋文偉,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

[2]Rollo May.Love and Will[M].New York:Dell Publishing Co.,Inc.1969.

[3]〔美〕喬伊斯·布拉澤.男人:寫給女人[M].王小敏,譯.長春:吉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88.

[4]費孝通.生育制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5]〔日〕大井正.性與婚姻的沖突[M].張治江,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

[6]〔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性愛與文明[M].滕守堯,譯.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87:266.

[7]〔古羅馬〕奧維德.愛的藝術(shù)]M].寒川子,譯.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大學出版社,2007:140.

[8]〔古印度〕婆蹉衍那,庫連穆爾.愛經(jīng)[M].寒川子,譯.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大學出版社,2007:18.

[9]〔阿拉伯〕謝赫·奈夫瓦齊.香園[M].寒川子,譯.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大學出版社,2007:6.

[10]〔法〕米歇爾·???性經(jīng)驗史[M].佘碧平,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1]Shere Hite.The Hite Report:A Nationwide Study of Female Sexuality[M].New York:A Dell Book,1976.

(責任編輯 許峻)

The Configuration of Eros and Power from the Viewpoint of Gender

ZHANG Yue
(School of Liberal Arts,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Abstract:Eros and power are the key elements that for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woman.Eros dominates the union of man and woman,while power produces the different type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xes.Power has its existence in the multi-dimensional spheres,which transforms the self and the other from inside to outside in the objectification of eros,and it limits,controls,affects and even shapes the rel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individuals who are engaged in the practices of love embodiment from outside to inside.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Michel Foucault,Kate Millett,Xiaotong Fei,Sigmund Freud,Havelock Elis and Rollo May,the paper focuses on probing into the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eros,analyzing the living style and the running space of power,discussing the multi-dimensional relationship in which eros and power interlock,describ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free expression of eros and the prohibition of power,and demonstrating the complicated patterns that are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their interactions.

Key words:eros;power;monogamy;social discipline;plural form

作者簡介:張月(1959—),男,河南開封人,社會學博士,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藝術(shù)學、文藝學學科帶頭人,研究方向:藝術(shù)社會學,組織社會學,并從事西方經(jīng)典作品和人文思想的翻譯工作。

收稿日期:2015-09-30

文章編號:1008-3715(2015)05-0074-07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F323.6;D442.6

DOI: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5.05.014

猜你喜歡
愛欲權(quán)力
不如叫《權(quán)力的兒戲》
空相
民營金融權(quán)力榜
馬爾庫塞的“愛欲”與人的解放之間的關系
電影《美女與野獸》中愛欲與文明的沖突
“愛”字的文化闡釋
蘇格拉底如何與青年交友
對于權(quán)力,人為什么會習慣性服從
權(quán)力的網(wǎng)絡
與權(quán)力走得太近,終走向不歸路
大关县| 西畴县| 梁山县| 泰兴市| 乌兰浩特市| 诸城市| 环江| 通山县| 铅山县| 静宁县| 通辽市| 襄城县| 沙洋县| 米易县| 武威市| 东乌珠穆沁旗| 嘉黎县| 乌恰县| 锦屏县| 盐池县| 建水县| 桓台县| 馆陶县| 区。| 宜宾市| 通山县| 正蓝旗| 岫岩| 靖边县| 夏津县| 广河县| 闵行区| 同心县| 克山县| 济南市| 灌阳县| 定日县| 久治县| 鄯善县| 宜川县| 海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