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海東
【摘要】隨著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和社會競爭的加劇,具有綜合性素質(zhì)的人才是當今社會人才的必備素質(zhì)。為了增強初中學生的語文整體素質(zhì),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本文進行了一些探討,主要從閱讀能力、語言積累、語文實踐和擴展途徑等方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初中生;語文整體素質(zhì);教學藝術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說出了朗讀對于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心理學研究表明,熟讀成誦能夠讓人的大腦皮層產(chǎn)生多次條件反射,這樣的條件反射可以將詞語、句子以及情感在人的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讓人產(chǎn)生語感,語感形成能夠為能力的發(fā)展奠定基礎。朗讀自始至終都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環(huán)節(jié),朗讀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語感,增強語文素養(yǎng);朗讀還可以全面調(diào)動學生的審美感受,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情感體會。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朗讀不能只重視字詞的發(fā)音和句子的斷句,還應當重視朗讀中的節(jié)奏美和情感美,充分激發(fā)學生對于語言材料的情感體會和想象力,提高學生的語文審美能力。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多在課堂上進行范讀,并且只有帶情感的范讀才能真正地打動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體會到朗讀的美。學生聽朗讀的音像資料的效果遠不如教師親自范讀,因為教師的范讀更讓學生感到真實和親切,消除了音像資料朗讀的陌生感和距離感,教師的范讀能夠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感染到學生。此外,語文教師還要多指導學生自己去朗讀。為了給學生營造更好的朗讀環(huán)境,教師可以充分借助多媒體設備進行氣氛的營造,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在多媒體設備的影響下,學生的朗讀熱情會得到大大的提高,輕松活躍的氛圍激發(fā)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在情境創(chuàng)設下,教師可以采用各種形式的朗讀,比如說接力讀、配樂朗讀等,都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
二、重視學生語言的積累
初中學生只有積累了豐富的語言材料和知識,才能為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做準備。初中階段的常用漢字有三千個,學生應當積極積累這部分漢字,這就是語言積累的過程。讓學生積累語言知識,不能夠單純地死記硬背,這樣顯然是沒有效果的,而應當是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這樣的記憶會更加牢固。理解記憶的具體做法是先將詞語或者語句的含義充分弄懂和理解,然后再到理解的基礎上去記誦和內(nèi)化,將書本上的語言轉(zhuǎn)變?yōu)樽约旱恼Z言。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學習方法需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思維習慣,這樣有助于更好地積累語言。
閱讀的目的不是單純?yōu)榱伺淖只蛘哒Z句的含義,也不只是為了弄清和記憶一些知識和道理,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喚醒自己已經(jīng)擁有的知識,這是一種認識的審美過程,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思想水平,也是陶冶學生情感的過程。學生通過閱讀能夠達到運用自己的經(jīng)驗來體會文中的道理,從而形成自己的獨到見解;提高閱讀能夠幫助學生從文章中吸取一些有用的知識,然后為提高自己的見識、情感和思想水平而服務。
三、加強學生的語文實踐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生活環(huán)境中學語文較之語言描述會使主體受到更直接、更親切、更強烈的刺激,由此引發(fā)的體驗更真切、更鮮活。朱熹曾說過:“讀書要切己體驗,不只作文字看。”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就要充分利用這些社會資源,將課內(nèi)與課外、校內(nèi)與校外、教材與社會生活充分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走出教師的范圍、走出教材、走出課堂,在社會實踐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從獲取知識的角度,引導學生圍繞新學的語文內(nèi)容去廣泛收集信息,通過圖書館、閱覽室查閱資料,還可通過觀察、調(diào)查了解等手段收集與課文內(nèi)容有關的材料。這樣做既可通過收集來的信息幫助理解課文內(nèi)容,還擴大了知識面。同時,收集的過程也是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能力和學習方法的過程,是一個實踐和提高的過程。還要引導學生善于從自己的周圍,從各種渠道獲取知識,如課外閱讀、看電視、聽廣播、參加社會活動、旅游等,還可以從家庭、鄰居、公共場所等人們的交流中獲取知識。要鼓勵和引導學生抱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做生活的有心人,而且還要他們將日常生活中的體驗和感情以“體驗日記”“感悟作文”等形式有意識地歸納和積累,形成足夠的體驗儲備。“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睂W生的直接生活與間接生活感受豐碩了,富有了,在文中的經(jīng)典與細微處才會有獨到的發(fā)現(xiàn)和體會,才能滋生出新的知識與經(jīng)驗,這才能更好更準確地掌握與文本對話的主動權。
四、擴展語文學習的途徑
初中語文知識的獲取不再僅僅只能從課本上獲取,而是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得。因此,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當充當一個指導和輔助的角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翁。我們把學生多渠道的顯性學習活動和隱性學習活動結(jié)合起來,強調(diào)語文教師與其他學科的教師攜起手來,共同關心學生語言能力、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語文教學作為母語教學,學生不僅需要有目的、有計劃的“學課”,還需要自然狀態(tài)下的“習課”。數(shù)學、科學、思想品德、歷史與社會等學科都是以漢語言文字為載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習這些學科也是學習語文;學生與他人進行交流,使用的是母語,也可以視作語言實踐;學生的課外閱讀,學生的大部分書面作業(yè),更是語言的實踐。語文教師必須主動與各科教師聯(lián)系,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關注學生的語言現(xiàn)狀。
參考文獻
[1]黃珊珊.關于提高初中生語文整體素質(zhì)的探討[J].課外語
文,2014(6).
[2]豆世紅.淺議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J].語數(shù)外學習(初中版上旬),2014(5).
[3]劉淑欣.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J].學周刊,2013(17).
(編輯:陳 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