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侯延昌
摘 要: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高校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情況如何,直接關系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前景和未來,高校必須有效引領大學生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關鍵詞: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
黨的十八大報告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了新闡發(fā)和新詮釋:“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凝聚社會共識、匯聚群眾力量筑牢了基礎?!备咝1仨氂行бI,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引領大學生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要性
1.修正大學生思想問題的需要
大學生思想狀況整體是健康、積極的,他們堅持黨的領導,對國家發(fā)展建設所取得的豐功偉績感到自豪,但同時也存在著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1)功利思想、現實主義抬頭。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先進生產技術和理念的引入,帶有濃厚功利主義色彩的文化也借機涌入中國、進入學校,使大學生受到了不良影響。當被問及為何讀大學時,他們的回應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卻忘記了家人的期許和自己的責任;當被問及為何要加入學生組織和參加各類集體活動時,他們的回應是為了獲獎證書和充實簡歷,卻忘記了學生組織的服務宗旨。種種現象表明,部分大學生思想趨于功利和現實。
(2)缺乏責任意識。許多大學生雖然能意識到集體、社會對個人發(fā)展的意義,卻更加看重自我價值的最終實現和“小我”理想的滿足。很多大學生雖然理解人作為“社會人”,需要承擔社會賦予的責任,需要對集體、社會作出奉獻,卻片面強調集體、社會對個人的理解和滿足。部分大學生缺乏責任感和責任意識,以自我為本位,甚至因私廢公。
(3)政治理念不成熟。大學生群體中獨生子女占絕大多數,很大一部分獨生子女沒有受過很大的挫折,當走出家門,面對社會上的嚴酷考驗受挫后,會產生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在世界多元價值觀的沖擊下,逐漸淡化甚至失去了對社會主義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這種認同感的淡化體現出部分大學生的政治理念不成熟。
2.優(yōu)化大學生品質結構的需要
鄧小平同志曾說:“在我們的社會里,廣大勞動者有較高的政治覺悟,他們自覺地刻苦鉆研,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從而必將在生產中創(chuàng)造出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體現出政治覺悟或者價值觀在品質結構中的重要性?!贝髮W階段是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價值觀的“可塑造性”很強,高校要抓住時機培育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正能量,凝聚大學生的思想共識,這對優(yōu)化大學生品質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3.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建設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實踐是引領大學生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和主要陣地。如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設計大部分都能緊跟時代步伐,體現時代風貌,展現時代精神,但因部分課程內容缺乏對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解讀,缺乏實用性和新鮮感,與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實踐聯系不緊密,導致課程效果大打折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不能深入學生腦海、融入學生心靈。
二、引領大學生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幾點建議
1.完善教學體系,形成教育合力
(1)將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滲透到各類學科教學之中。首先,要發(fā)揮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培育作用,利用好課堂這個培育核心價值觀的主陣地,講清、講明、講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和具體表象。其次,要將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滲透到其他學科的教育教學,讓其他學科與思想政治理論課互為補充、互成輔助、互相促進。
(2)將核心價值觀培育滲透到學校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充分發(fā)揮高校“立德樹人”的教育職能,將核心價值觀培育寓于管理之中,寓于教學之中,寓于學生日常生活之中,打通管理、教學和學生日常生活幾個工作環(huán)節(jié)界限,使核心價值觀培育貫穿學校各個環(huán)節(jié),潛移默化地吸引學生、引領學生、教育學生。
(3)將核心價值觀教育滲透到社會實踐之中。為了讓學生將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和踐行相統(tǒng)一、相結合,要開展豐富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積極探索社會實踐的新載體、新渠道,不斷創(chuàng)新社會實踐形式,讓學生在實踐中用核心價值觀構建和完善自身價值體系,將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變成一種與自身緊密聯系的主動要求和情感體驗。
2.加強科研創(chuàng)新,提升教育藝術
推進對大學生認知和心理特點的研究,整理他們關心的問題,解答他們內心的困惑,幫助他們解決現實困難,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更加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更加適應大學生發(fā)展需求,更加反映大學生訴求,使大學生樹立自身發(fā)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息息相關的理念,加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
參考文獻: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