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玲
(河南省舞陽縣教體局教研室,漯河 462400)
筆者最近觀摩了一節(jié)數(shù)學公開課,內容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小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教師創(chuàng)設了龜兔賽跑的情節(jié),通過龜兔兩次賽跑的成績引出兩個問題:第一輪中兔子比烏龜多跑多少米?第二輪中兔子比烏龜少跑多少米?學生順利地計算出53.4-49.8=3.6(米),求出第一輪中兔子比烏龜多跑了3.6米.接著學生自主解決第二輪兔子比烏龜少跑多少米?學生展示計算結果,出現(xiàn)了下面不同的情況:
師:(問生1)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是想百分位上的6應該直接拉下來,十分位上是2減0等于2,個位上是向十位上借1,18-9=9,所以結果是9.26.
師:(問生2)你是怎么想的?
生2:我是想在小數(shù)的末尾可以添上0,百分位上不夠減,向前一位借1,百分位上結果是4,十分位上剩下1,個位上8不夠減,借1,個位上結果是9.
師:這兩位同學的說法,你贊成哪一種?
生:(大多數(shù))第二種.
師:對,第二種是正確的.咱們接著看看通過兩輪的比賽,是兔子贏了,還是烏龜贏了?
傳統(tǒng)的課堂把生成看作是一種收獲,今天的課堂則把生成當作是一種追求.面對生1的錯誤結論,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出錯是學生的權利,幫助學生不再犯錯是教師的義務”,及時捕捉住課堂生成的有效資源,采用合理的方法促使學生再思考,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讀懂教材的基礎之上的.由于本課知識是在學生已經(jīng)學過“簡單的小數(shù)加減法”和整數(shù)加減法的基礎之上的,所以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能順利計算53.4-49.8=3.6,但對于解決58.2-49.06卻有一定的難度.從列豎式情況來看,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規(guī)律對于部分相關內容已經(jīng)掌握,知道相同數(shù)位對齊以及如何減.第一種情況百分位上之所以沒有減,一方面是忽視了被減數(shù)百分位上是0;另一方面受加法計算方法“負遷移”的影響.針對生1的回答,教師抓住關鍵地方進行追問,“百分位上的6可以直接拉下來嗎?為什么?”然后促使其思考:結合已經(jīng)學過“簡單的小數(shù)加減法”,想一想,什么時候可以“拉下來”?為什么不可以“拉下來”?如果生1一下子不能回答出來,教師可以先用等待的方法讓其他的學生發(fā)言,根據(jù)發(fā)言情況,如果有難度,開展小組討論,相互說一說;也可以呈現(xiàn)此類型的加法,讓生1說清楚是怎么加的,激活學生的相關認知,降低難度,讓其能對自己的錯誤認知有新的發(fā)現(xiàn),自我發(fā)現(xiàn)“出錯”的原因,使錯誤變廢為寶,成為自我認知的新資源.同時還要注意運用合適的評價語言讓學生能夠“體面”地坐下,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在培養(yǎng)學生不怕出錯的同時,能認識到錯誤是一次新的學習機會.而上面的案例中忽視了這樣的細節(jié),只是通過生2的回答,讓學生對比一下對錯,沒有抓住課堂生成的錯誤資源及時引導,讓學生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顯得輕描淡寫、一帶而過.所以,從一個教學細節(jié)的背后往往折射著深厚的教學思想,我們一定要關注細節(jié),注重生成.